鋰硫電池中嵌入石墨烯,碳納米管和片狀石墨陰極中的C–S鍵

2020-12-03 材料分析與應用

本文要點:

石墨烯,碳納米管和片狀石墨通過硫的熔融擴散過程被引入作為硫主體/邊界,以製造碳載硫陰極。

背景及成果簡介

鋰硫(Li–S)電池是可再充電電池候選者,它們具有高比容量和能量密度,具有成本低且環保。然而,一些技術問題在工業應用的路徑上提出了重大挑戰,即容量衰減和庫倫效率衰減,這是充電/放電循環過程中可溶性多硫化物穿梭效應所固有的。具有出色的導電支架和具有各種形態的柔性結構的碳材料可以作為解決此問題的方法。

本文,通過精心設計的熔融擴散程序,製備了三種具有不同結構石墨烯,碳納米管(CNT)和片狀石墨的碳基硫嵌入陰極。硫含量在60至73%之間變化。在這三個碳/ S陰極中,超過100個循環,石墨烯/ S陰極的放電容量為840 mA hg-1在0.2 Ag-1的電流密度,其平均庫倫效率為99.4%以上,這表明最好循環穩定性和可逆性。在較高的電流速率(1 A g –1)下,CNT / S達到了518 mA hg –1的最佳容量在這三個陰極中,在高速率條件下顯示出優異的硫利用率。X射線光譜顯示了石墨烯/ CNT表面與羰基,羥基和醚基之間的化學鍵合證據,從而在陰極側形成了良好限制的多硫化物,從而顯著抑制了可溶性多硫化物在充電過程中的移動並有效地降低硫的容量衰減。這種獨特的結構是出色電化學性能的潛在解釋。

圖文導讀

圖1.(a)石墨烯,(b)石墨烯/ S,(d)CNT,(e)CNT / S,(g)石墨和(h)石墨/ S材料的SEM圖像;(c)石墨烯/ S,(f)CNT / S和(i)石墨/ S中硫的元素圖譜。

圖2.(a)石墨烯,CNT,石墨,石墨烯/ S,CNT / S,石墨/ S和純硫材料的XRD圖;(b)TGA分析石墨烯/ S,CNT / S,石墨/ S和純S材料,採用氮氣保護,最低20°C –1加熱速率;(c)在石墨烯,碳納米管和石墨材料上N 2吸附-解吸的等溫線;(d)BJH石墨烯,CNT和石墨的孔徑分布。

圖3.(a)石墨烯,(b)石墨烯/ S,(c)CNT,(d)CNT / S,(e)石墨和(f)石墨/ S材料中C 1s的XPS光譜。

圖4.(a)純S,(b)石墨烯/ S,(c)CNT / S和(d)石墨/ S材料中S 2p的XPS光譜。

圖5.(a)電流密度為200 mA g –1的石墨烯/ S,CNT / S,石墨/ S和純硫陰極的循環性能;

(b)石墨烯/ S,(c)CNT / S和(d)石墨/ S在不同循環下的比容量電勢圖;

(e)石墨烯/ S,CNT / S和石墨/ S陰極的高速率性能;

(f)石墨烯/ S,(g)CNT / S和(h)石墨/ S陰極在不同的高倍率充電/放電電流密度下的比容量電勢圖。

圖6.循環前後陰極的SEM照片

小結

石墨烯,碳納米管和片狀石墨通過硫的熔融擴散過程被引入作為硫主體/邊界,以製造碳載硫陰極。使Li-S電池的硫負載量可以達到60-73 wt%。我們準備了三個嵌入硫的碳陰極(石墨烯,CNT和片狀石墨),並在相同的實驗設置下比較了它們的循環性能和高倍率性能。在這三個陰極中,石墨烯/ S陰極在低倍率充電/放電條件下表現出最佳的循環穩定性和高可逆性,而CNT / S陰極在高倍率充電/放電條件下具有更好的容量。C–S相互作用被徹底表徵,可以解釋石墨烯/ S和CNT / S陰極的出色電化學性能。

參考文獻:

C–S Bonds in Sulfur-Embedded Graphene, Carbon Nanotubes, and Flake Graphite Cathodes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相關焦點

  • 學術乾貨 | 全面回顧碳質材料在鋰硫電池中的應用
    二、碳材料在鋰硫電池中的應用 碳質材料經過特殊結構設計,作為正極活性物質的導電網絡,可以提高導電性,優化活性物質分散,納米結構的碳材料能抑制聚硫離子的溶解和擴散,以提高活性物質硫的利用率和電池的循環性能。
  • 《納米快報》高介孔碳/硫石墨烯氣凝膠,穩定鋰硫電池約束基質
    【科學背景】具有較高的理論比容量(1675 mAh g–1)和出色的能量密度(2600 Wh kg–1)的鋰硫(Li–S)電池已被廣泛認為是替代傳統鋰離子電池的有前途的替代能源存儲系統(LIB;石墨/ LiCoO2電極小於400 Wh kg-1)。Li-S電池除了具有高能量能力之外,還具有與LIB相比獨特的環保和廉價特性。
  • 關於石墨烯應用於鋰硫電池的研究進展詳解
    石墨烯的理論比表面積高達2630m2/g ,高於鋰電池中應用的炭材料如石墨、炭黑和碳納米管等,石墨烯具有開放的二維平面空間,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可以誘導和容納電極材料的均勻生長和沉澱,還可以形成石墨烯多孔網絡結構負載電化學產物。需要特別指出的, 與傳統材料相比,石墨烯更容易作為基體,引入各種各樣的客體,製備出難以計數的石墨烯複合材料,為離子儲能提供了更大的研發平臺。
  • 【復材資訊】碳納米管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
    由於其特殊的管狀石墨結構和獨特的彈道電子傳導效應,碳納米管在室溫下的電導率可高達 103s/cm/(MK),導熱係數可達 5800 W/(MK),MWCNTs (多壁碳納米管)的導熱係數可達 3000 W/(MK)。同時,三維碳納米管陣列的定向生長具有優良的力學性能。
  • 納米技術:將多壁碳納米管氧化解鏈至石墨烯納米帶!
    納米技術:將多壁碳納米管氧化解鏈至石墨烯納米帶!石墨烯是一種二維碳原子晶格,十多年來引起了研究界廣泛關注。石墨烯納米帶(GNR)是準一維石墨烯的窄條帶,相對於石墨烯片的二維對應物具有互補特徵。基於理論計算,GNR的電學性質可以通過寬度和邊緣配置來控制,並且它們可以從金屬到半導體變化。GNR的物理性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層的大小和數量,而這又取決於它們的合成方法。合成GNR有三種主要方法:通過光刻技術切割石墨烯,從多環分子自下而上合成,以及解壓縮碳納米管(CNT)。
  • 石墨烯、碳納米管等新型導電劑前景良好,蓄勢待發
    導電劑是添加在鋰離子電池電極中,以建立更高效的導電網絡,提高電池倍率性能和循環壽命的一種材料:鋰離子電池由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和粘結劑、導電劑等其他附屬材料組成,在目前的鋰離子電池體系中,常用正極材料為過渡 金屬氧化物,如鈷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等,常用負極材料為石墨、矽基材料等。
  • 雙功能石墨烯/碳納米管厚膜:雙向散熱和電磁屏蔽
    通過實驗表徵和分子動力學模擬的研究,內部微觀結構具有無缺陷和高度結晶相,並發現在2800 o C石墨化後,石墨烯和CNT之間形成了CC共價鍵。引入碳納米管後,厚膜獲得了優異的貫穿面導熱性能。厚膜在Ku波段具有極好的電導率(1819.17 S / cm)和75 dB的EMI SE。
  • 清華大學:碳納米管/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碳納米管(CNT)/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積,中孔結構,可調節的表面性質和高化學穩定性,因此具有作為有機廢水處理吸收材料的巨大潛力。這些屬性使它們能夠在高濃度或高溫下承受苛刻的廢水條件,例如酸性,鹼性和鹹性條件。儘管已經報導了大量有關CNT /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在有機廢水系統中的性能的工作,但其實際應用仍存在挑戰。
  • 天津工業大學:LaF3 摻雜石榴狀多孔碳納米纖維,用於鋰硫電池
    La @ PCNFs在5 C下對Li-S電池顯示出高穩定性成果簡介 具有高電導率和對多硫化鋰的強界面吸附作用的陰極的合理結構設計是鋰硫(Li-S)電池的巨大需求。(La@PCNFs)採用電吹塑紡絲技術和隨後的一步碳化工藝製備高穩定性鋰硫電池。
  • TUBALL單壁碳納米管助力電池能量密度發展
    其中大量的改善是通過優化電池組件,而不是電池活性物質來實現的:鋁箔、銅箔和蓄電池隔板的厚度都從50微米減少到5 - 10微米,同時減少了電池包裝材料厚度,對機械方面的設計進行了優化。在其他改進中,由於更好的粘合劑和導電添加劑的發展,幫助電池電極中的非活性材料的使用量穩步減少。隨著時間的推移,高性能炭黑和多壁碳納米管已經取代了普通炭黑和石墨。
  • 鋰硫電池優缺點_鋰硫電池電極材料
    鋰硫電池能量密度至少是鋰離子電池的兩倍之多,因此儘管可充電鋰離子電池是市場當紅炸子雞,科學家還是對鋰硫電池的開發產生濃厚興趣。   可充電電池主要由兩個電極、電極間的液體電解質以及隔離膜組成,鋰硫電池的陰極由硫碳基質構成,陽極使用鋰金屬氧化物。在元素形式中,硫是不導電的,但當硫在高溫下與碳結合時會變得高度導電,因此被看好應用於新型電池技術中。
  • 山西煤化所:雙功能石墨烯/碳納米管厚膜:雙向散熱和電磁屏蔽
    本文要點:通過真空輔助自組裝方法成功製備了具有高熱通量的雙功能石墨烯/ CNTs厚膜,並在2800 o C下進行了熱壓碳化和石墨化。通過實驗表徵和分子動力學模擬的研究,內部微觀結構具有無缺陷和高度結晶相,並發現在2800 o C石墨化後,石墨烯和CNT之間形成了CC共價鍵。
  • 鈉離子電池及鋰硫電池最新研究進展匯總
    Nano Energy:原位電鏡觀察碳納米管集電器上電化學鈉電鍍/退鍍機理利用金屬鈉作為高能量密度鈉電池系統的最終陽極具有廣闊的前景。最近,有關用於循環中無枝晶鈉沉積的納米三維電流收集器的合理設計取得了一定進展。然而,在上述主體中鈉成核和生長的行為等關鍵信息仍是未解之謎。近日,廈門大學王鳴生教授(通訊作者)等使用無定型碳納米纖維(CNF)作為集電器,通過原位電子顯微鏡首次在納米尺度下對鈉電鍍/退鍍的動力學進行觀察。使用固態電解質,作者發現金屬鈉以納/微粒的形式在單一CNFs周圍所有可能的區域(甚至在其網絡)可逆的生長和溶解。
  • 基於碳點@氧化石墨烯紙的柔性鉀離子電池負極
    圖1.圖片概要在本研究中,通過在還原氧化石墨烯表面引入碳點(CDs@rGO),構建了柔性三維結構的高性能鉀離子電池負極MoSe2,MoS2,FeS2,CuS,CoS,VSe,Sb,和Bi等材料已被廣泛用於高容量PIBs負極的研究。然而,由於傳輸動力學差、不可逆合金化效應和巨大的體積膨脹等因素限制了它們的應用。石墨是一種工業化程度高、加工技術成熟、成本低的電極材料,可以通過鉀離子的嵌入形成一級插層化合物(GIC,KC8),其理論容量為279 mAh g-1。
  • 【微宏動力】技術 | 成本低廉的造紙衍生物質 搖身一變成鋰硫電池電極材料
    造紙工業一種很常見的副產品:木質磺酸鹽,已被壬色列理工學院科學家證明可做為鋰硫電池的低成本電極材料,目前研究小組創建了一款手錶鋰硫電池原型,下一個工作將試著擴大原型。  鋰硫電池能量密度至少是鋰離子電池的兩倍之多,因此儘管可充電鋰離子電池是市場當紅炸子雞,科學家還是對鋰硫電池的開發產生濃厚興趣。
  • 鋰硫精選:10篇好文回顧鋰硫電池近期工作進展
    根據鋰硫電池的電化學性質,將多硫化物的錨固策略系統地分為物理約束和化學鍵合。著重介紹了各種硫載體材料的結構優點,詳細討論了與硫的相互作用機理,為促進鋰硫電池商業化的先進硫載體材料的合理設計和工程化提供了有價值的見解。最後提出了硫載體材料未來面臨的挑戰和發展前景。
  • 噴射空法製備的石墨烯/石墨納米片複合材料,用於鋰離子電池陽極
    /石墨納米片複合材料(GGNC)和原始石墨製成紐扣電池1成果簡介 本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沈志剛教授課題組在《Energy Technology》期刊發表名為「Scalable and High‐Performance Graphene/Graphite Nanosheet Composite Anode
  • 北航:噴射空法製備石墨烯/石墨納米片複合材料用於鋰離子電池
    本文要點: 通過射流氣蝕提出一種具有工業前景的可擴展複合碳基陽極,製備的石墨烯/石墨納米片複合材料(GGNC)和原始石墨製成紐扣電池成果簡介 本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沈志剛教授課題組在《Energy Technology》期刊發表名為「Scalable
  • J NANOMATER:碳納米管支撐的MoS2納米薄片用於鋰離子電池
    本文要點:通過溼化學法合成MoS2 /碳納米管複合材料成果簡介 二硫化鉬(MoS2)是一種類似於石墨結構的無機層材料,被隨機分散在功能化的多壁碳納米管的表面上合成MoS2 / CNT納米複合材料。通過SEM,TEM,TGA,X射線衍射和拉曼光譜法表徵。通過X射線衍射證實,製備了層間間隔為0.614nm得MoS2層。TEM圖像和拉曼光譜表明,在MWNT表面上有20 nm大小的納米片狀MoS2隨機分布。電化學性能有望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鋪平道路。圖文導讀 圖1:二硫化鉬的結構。
  • 棉花為原料合成蜂窩狀碳材料,可增強鋰硫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在700℃下炭化的棉織物具有豐富的中孔/大孔,並表現出較高的比表面積(458.85m2 g–1)。碳硫複合材料顯示,在100毫安時,第一個循環的容量相對較高,為1271mAh g–1。經600℃處理的碳具有豐富的碳氧基,有利於可溶性多硫化物的化學吸附。高硫負載(74 wt%)的C / S電極在200個循環中顯示出大跨度循環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