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規模心電感應實驗,結果顛覆已有認知

2020-09-05 摩耶筆記


今天我們聊一個和心電感應有關的神奇實驗。

1

故事要從一個德國人講起,他叫漢斯*貝爾格(hans berger),1873年出生。20歲應召入伍,成為一名裝甲兵。一次訓練的時候,突然間被一匹馬絆倒,差一點引爆炸彈把自己炸死。



雖然有驚無險,但奇怪的是,那天他第一次收到了家人發來的電報,詢問他是否安好。因為貝格爾的姐姐那天突然有不詳的預感,她看到有一座墳墓砸到了他弟弟的頭上。


事情發生之後,雖然貝格爾盡力把這次經歷描述成一次巧合,但是,在他的心裡一個念頭萌發了,他認為這是心靈感應存在的證明。


從此以後,他的一生都致力於解開心靈感應之謎。


漢斯*貝爾格


然而,他的研究並不順利,他將自己反鎖在實驗室,直面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性格變得越發孤僻,大家都覺得他已經精神錯亂了。


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歷了十多年的挫敗,貝爾格終於取得了技術上的突破,又經過了幾年的完善,貝格爾終於對外宣稱自己能明確的記錄下腦電波,世界上第一臺腦電圖機誕生了。


第一臺腦電圖機


然而不幸的是,當時的學術界沒有人重視他的發現,認為他的發現要麼是實驗錯誤,要麼就是學術欺詐。


1938年貝爾格退休,從此身體狀態急轉直下,1941年迷茫抑鬱的貝爾格被人發現在醫院上吊自殺。


雖然貝爾格最終沒能證明心靈感應的存在,但是他發明的腦電圖機,成為了開啟人類大腦意識科學研究的一把鑰匙。可以說,如果沒有腦電圖機,也就沒有後來的一系列關於腦電波,夢境,以及現代最前沿的意念操控,人機一體等黑科技的出現了。


在貝爾格去世後的十年間,腦電圖機的價值逐漸被人重視,有一些科學家用它來研究人類的睡眠。其中最重要的要數尤金*阿塞林斯基。


尤金*阿塞林斯基


2


1951年的阿塞林斯基正值壯年,卻也鬱郁不得志,找不到志願者,他就拿自己的8歲兒子做實驗。


那是12月的一個寒冷夜晚,小朋友頭上插滿了感應器,甜甜的進入了睡夢中。而隔壁房間裡的父親緊盯著方格紙山記錄下來的波動,一晚上過去了,監測記錄的紙條長達八百多米。



這個實驗被載入史冊,第一次解開了睡夢中的大腦所經歷的活動,也就是我們現代人熟悉的睡眠周期理論。


簡單來講,人類的睡眠分三個階段,快速眼動期、淺層睡眠、深層睡眠,分別對應不同頻率的腦電波。而快速眼動期就是人類夢境發生的時間。人類第一次通過機器捕捉到了夢。


然而,心電感應的奧秘仍舊沒有解開。


3


時間來到60年代,在美國嬉皮士運動興起。人們沉迷於各種致幻劑,宗教,超自然力量,神秘主義。嬉皮士們相信,夢境是一種具有魔幻能量的意識狀態,通過夢境可以預知未來,可以進行心電感應。


當時就有一位心理學家,叫蒙塔古*烏爾曼(mongtague ullman),他是一位弗洛伊德學派的精神分析師,在精神分析裡,夢是分析一個人潛意識的重要工具,大家都一定聽說過弗洛伊德的大作《夢的解析》。


烏爾曼*蒙塔古


在烏爾曼分析了大量患者的夢境後,他發現有許多夢能夠預知未來,或者說存在心電感應現象。他對這個現象非常著迷,想一探究竟。


於是他和另外一位同行,斯坦利*克利普那(stanley krippner)一起合作,在紐約的邁蒙尼德醫院建立了一個「夢境實驗室」。


他們耗時十年,做了各種實驗研究夢境的心電感應現象,獲得了很多有意義的結果。最終,他們決定在現實世界展開類似的實驗,這是他們最著名的一個實驗。


當時,在舊金山灣區有一支叫感恩而死的樂隊,這支樂隊非常重口味,喜歡向大規模吸食致幻劑的歌迷演奏。


感恩而死樂隊


1970年,樂隊的領隊吉他手傑裡*加西亞(gerry garcia)在一次排隊上認識了克利普那,兩個人聊著聊著發現他們都對大腦潛在的超能力很感興趣,最終他們策劃了這個實驗,也是目前為止全球最大規模的睡眠心電感應實驗。


1971年2月,成千上萬的歌迷湧入紐約州的首都劇院,去參加「感恩而死」的演唱會。這些歌迷即將參與這場實驗,然而作為小白鼠的歌迷,並不知情。


在演唱會的中途,樂隊身後的大熒幕上展示了許多圖片,與此同時,樂隊成員要求歌迷把注意力集中在圖片上,並用自己的精神向整個城市傳送這些圖片的信息。


演唱會開始之前幾小時,一名叫馬爾科姆*貝森特(malcolm bessent)的巫師來到夢境實驗室,準備在這裡度過一晚。


馬爾科姆*貝森特


在實驗室裡,研究人員多次叫醒貝森特讓他回憶自己的夢境。最終實驗結果公布在《美國身心科學及醫學協會雜誌》,克利普那記錄了好幾次樂隊圖片和貝森特夢境之間的相似之處。


例如,其中一副圖片叫做《七個脊柱脈輪》,顯示的是在一個冥想的人身上,七個脊柱脈輪閃閃發光。正當歌迷在看這張圖片的時候,貝森特被叫醒,描述了一個「自然能量,一個脊柱的夢」。


演唱會現場圖片《七個脈輪》


時間又過了十年,烏爾曼和克利普那通過進一步研究,確信了他們的數據證實了心電感應現象的存在。


但是,這個結果顛覆了已知的科學觀念,同樣沒有得到大多數主流科學的認同。而且,多年後,許多研究者試圖重現這個實驗,但都沒有成功,因此這個實驗也就不能證明超自然現象的存在。


4


所以,超自然現象是否存在,至今都一直存在爭議,更不要說研究它背後的運作機理。


在那之後,許多科學家一直在用不同方法研究這一現象。其實在美蘇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的官方,都在秘密研究人腦的超自然能力,包括中國也有相關的部門在研究。


但是最後的研究結果,沒有人知道,也許最終都不了了之,也許發現了什麼更深的秘密無法公之於眾。


END

雖然,這些所謂的超自然現象聽起來神神秘秘。但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有時候也會經驗到一些極度巧合性的事件,就像貝格爾一樣,讓我們感覺到,冥冥之中是否存在著一股隱秘的力量在,編織著我們生命中的一切。


歡迎關注:摩耶筆記

相關焦點

  • 植物「意識」實驗,結果顛覆人類認知,幸好被證明是偽科學
    ,對植物意識、甚至是無生命體意識進行了研究,得到了顛覆認知的結果,被稱為「巴克斯特效應」。我們只要研究植物,就能發現科學尋找的聖杯,這個實驗結果簡直顛覆人的認知,讓人覺得整個宇宙就像一個有意識的整體。你覺得巴克斯特的發現靠譜嗎?簡直扯到沒有邊際,因為這項實驗沒有嚴格的標準來區分怎樣算是試圖燒和假裝燒這兩個心裡狀態。
  • 中國發現銀河系最大恆星級黑洞!顛覆認知
    這一中科院領銜的最新發現,顛覆了過往對恆星演化模型的認知。要知道,此前,按照天文學家的推演,銀河系中單個恆星黑洞的質量不超過太陽的20倍。這是因為,銀河系中質量非常大的恆星,隨著壽命的臨近,在坍縮成黑洞之前,會因為爆炸和強大的恆星風而失去大部分質量。留下太陽近70倍質量的餘量,完全超出了科學家們的想像。
  • 一個簡單物理實驗,卻得到顛覆認知的詭異結果
    需要注意的是,科學同樣也不是萬能的,目前科學界有許多問題一直折磨著科學家們,例如被評為世界十大經典物理實驗之一的雙縫幹涉實驗。 這個實驗讓人類得到了一個堪稱詭異的實驗結果,甚至對宇宙產生了懷疑。它完美展示了量子力學中兩個「玄學」概念——測量和疊加態。而這個實驗的起因,主要是科學家想弄明白一個問題——光究竟是粒子還是波。
  • 一個簡單的物理實驗,結果卻顛覆認知
    一個簡單的物理實驗,結果卻顛覆認知 對於科學盡頭是神學的說法,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當然,這主要也是因為有很多非常著名的科學家在晚年的時候都將自己的研究方向改成了神學,最著名的就是牛頓和愛因斯坦,也正是因為這些在世界上頗具影響的科學家的行為,讓人們對於無法用科學解釋的事情全部歸結於神學。
  • 這一實驗顛覆認知!
    這一實驗顛覆認知!人類在探索未知領域時,從未放棄過對自身的研究,從一定意義上來講,人類自身的秘密並不比宇宙中的少。關於人類的起源之謎,至今是亙古難題,如果能夠了解透徹,或許就能解開宇宙的起源問題,這也就呼應了一句話,萬物皆有聯繫,世間萬物並不是沒有關聯的。
  • 科學家實驗證實,夢境心電感應真實存在
    然而,最近有科學家表示,夢境心電感應真實存在。 但科學家們認為,夢境同樣可以受到他人的影響,並且為此進行了一系列的觀察實驗,相關數據表明,人類具有與正在做夢人溝通的心電感應能力
  • 他用實驗顛覆認知,我們都誤解了!
    他用實驗顛覆認知,我們都誤解了!人類在探索很多未知領域時,沒有放棄對自身的探索。關於人類的起源,一直是一個亙古難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身上藏著的秘密並不比宇宙少。宇宙的誕生源於138億年前的一場奇點大爆炸,才逐漸形成的各種星體,人類的誕生就無從知曉了。
  • 顛覆教科書!人類首次視頻捕捉到DNA複製過程,不少細節將改變已有認知
    與之前的認知不同,這個過程遠比我們認為的混亂,因此也再一次將細胞是如何預防突變這個問題推到我們面前。該研究發表在近期的《Cell》雜誌上。圖 |Stephen Kowalczykowski教授該研究是由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分子遺傳學教授Stephen Kowalczykowski的團隊完成的,他們藉助精密的成像技術和螢光染料,以大腸桿菌為實驗材料進行觀察。結果驚喜的發現,DNA的複製過程是充滿了隨機性的,某些部分與以往我們從教科書中學到的大相逕庭。
  • 科學家模擬實驗,答案再次顛覆人類認知
    科學家模擬實驗,答案再次顛覆人類認知一直以來人類都在尋找外星生命的過程當中磕磕碰碰,儘管人類付出了很多努力和心血,但是結果也是非常顯而易見的,那就是人類至今都沒有發現到任何外星生命的蹤跡,哪怕是中國天眼以及一些衛星信號,接收器已經收到了很多來自遙遠星際的脈衝信號,但是也並不能證明這些信號,就一定是外星文明發送過來的
  • 這個簡單的高中實驗,卻顛覆了愛因斯坦的認知,至今無人能解釋
    這個實驗是託馬斯·楊所提出來的,他證實了光纖通過平行且距離很小的兩個小孔,通過兩小孔頻率相同的光會發生互相影響投射出明暗相間的圖案,第一個擋板的作用是讓蠟燭發出的光先衍射,變成一束穩定的相干光源,這樣可以排除幹擾,能更清晰地觀察到試驗結果,第二塊擋板的作用是讓相干光變成同樣的兩列光源,這兩列光源發生幹涉,相位相同效果就加強,相位有差就抵消
  • NASA資助過一項實驗:海豚與人,結果顛覆認知,實驗完全失控
    實驗的想法是讓一個與海豚性別相反的人和海豚住在一起,時間越長越好。實驗會觀察這隻海洋哺乳動物和人類生活在一起的時候,看看這是否會誘發海豚大腦的潛能。博物學家瑪格麗特·豪·洛瓦特被選中參加這個實驗,因為她熱愛動物,而且她認為自己可以和一隻海豚在同一個空間裡待10周。
  • 我國科學家研發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
    ▲Darwin Mouse類腦計算機這是我國第一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杜克大學認知神經科學中心的斯科特·胡特爾曾說過:「在已知的宇宙中,人類的大腦是最複雜的東西,它複雜得讓試圖解釋它的簡單模型可笑,讓精緻的模型無用。」
  • 實驗十一:研究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
    >:學生實驗學習要求:11.1.2 學會「研究感應電流電流產生的條件」的實驗①知道實驗目的和器材;②會利用提供的器材在迴路中產生感應電流;③能參照實驗步驟獨立完成相關操作;④能適當運用比較、歸納等方法,得到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
  • 用對光的不同認知解釋常見物理現象與實驗結果
    作者:彭曉韜日期:2020.10.08 【文章摘要】:目前人們對光的本質及其與介質相互作用規律存在三種完全不同的認知當頻率很高的光作用於介質時,在一個周期內質子或原子核的運動狀態改變量可暫不考慮,主要考慮核外電子在光產生的變化電場與磁場下運動狀態的改變即可)並導致原子被光極化成電偶極子,且其電偶極矩的大小與方向是隨光的頻率變化的。也就是原子被光極化成為了時變電偶極矩的電偶極子。由此,介質就會產生所謂的反射、散射、折射、透射、衍射、繞射甚至轉換成其他頻率的光,如熱輻射。這些光都是由極化後的電偶極子產生的次生光。
  • 被稱為「大一統」的理論,解釋了宇宙本質,內容顛覆認知
    物理學是人類探索宇宙的基石,只有在物理學上不斷突破,我們才能逐步認知這個神秘的宇宙,從地心說再到日心說,人類一步步地認識到了宇宙的浩瀚無窮,在宇宙的尺度對比下,銀河系都十分的渺小,面對這個浩瀚的宇宙,人類只能從微觀入手,畢竟宇宙本身也是從一個
  • 法拉第電磁感應實驗
    現在人們已經無法離開電,沒有電,將是一個「癱瘓和黑暗」的世界。許多科學家為電學的發展做出過貢獻,而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1791—1867)的電磁學研究,把這一研究推向了頂峰,開闢了我們今天稱之為「現代物理」的新時代。現代物理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就是確立了場這一概念,而這一概念首次提出者也是法拉第。  法拉第是一個自學成才的典範,出生在一個鐵匠家庭,家境貧寒。
  • 中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轉載)
    中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轉載)作者:柯溢能 吳雅蘭 來源:浙江大學微信公號 發布時間:2020/9/1 17:05:34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9/444948.shtm
  • 我國科學家研發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腦容量...
    ▲Darwin Mouse類腦計算機這是我國第一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另一個實驗是是「聽歌識曲」,課題組成員唱一首歌的其中兩句,然後計算機通過回想將後續的歌曲內容「唱」出來。據項目研究骨幹唐華錦教授介紹,這是類腦計算機通過模擬海馬體記憶機制,實現對大腦內部記憶信息的存取,與我們常用的檢索功能不同。
  • 看到後顛覆以往認知!
    看到後顛覆以往認知!宇宙中存在太多的未知事物,這些東西需要人類進行全新的探索。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太歲的名號,卻根本不清楚太歲是個什麼樣的東西,無論動物還是植物,有一點肯定的是,太歲擁有頑強的生命力,否則也不會有這種名稱了,很多人都心生疑惑,那麼它到底是動物還是植物呢?
  • 宇宙最大謠言!地球不是圍繞著太陽公轉,真相可能顛覆常人認知!
    宇宙對於人類來說一直是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原因就是宇宙太過於浩瀚的,它不能像某個具體的物體被搬到實驗室中,供科學家們好好研究一番,不過人類即使再渺小,想要探知萬物和宇宙的心還是要有的為此,一位位優秀的科學家就開始朝著探尋宇宙的方向前進,比如牛頓的出現,讓我們知道了萬有引力定律,認為宇宙的中漂浮的星球都是各個星球的重力和引力相互影響的,也發現到了宇宙中的每顆星球都是朝著一個方向在運轉,在自傳的同時也是在公轉著 ,比如說地球自傳一圈就是一天,而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一圈就是一年,包括太陽系的其它行星也是有自己的自轉和公轉軌道,這種認知早就被無數人印在腦海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