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資本論獲悉,11月15日,2013年註冊成立的景業名邦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很有可能成為中國最年輕的上市房企。
景業名邦總部位於香港CBD銅鑼灣時代廣場,定位為「生態人文地產發展商」,6月18日正式提交IPO招股書。招股書顯示,這家公司由陳思銘及妻子Shum Wing Yin通過家族信託全資持有,陳思銘擔任執行董事兼主席。
樓市資本論發現,陳思銘系廣東中山陳氏家族的富二代、雅居樂董事會副主席陳卓賢的長子,7年前在家族支持下開始獨立創業。
儘管有家族撐腰和千億房企雅居樂的鼎力支持,景業名邦仍然是一家年銷售規模20億左右的「迷你型」房企,目前土儲僅300萬平方米,負債約70億元,主營業務的發展前景面臨很大不確定性,急需借力資本市場擴張突圍。
【一】贊助賽車、熱衷公益的低調創二代
樓市資本論了解到,作為景業名邦的創始人,陳思銘今年僅30歲。他出生於1989年,2011年7月獲得澳洲格裡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商業學士學位。這所大學位於昆士蘭州首府布裡斯班,1971年由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投資承建,被公認為亞太地區最具創新力和影響力的大學之一。
陳思銘在校主修金融,畢業後僅兩年便成立景業控股。他為人非常低調,很少公開活動。樓市資本論發現其近幾年僅有的幾次公開亮相,分別是:
2015年6月,參加第三屆廣州市慈善項目推介會,代表景業名邦認捐100萬元;7月,又向廣東省僑心基金會和從化慈善會捐贈100萬元;
2016年10月,景業名邦贊助在香港舉辦的國際汽聯電動方程式賽車錦標賽(Formula E),陳出席活動並與車手合影,為其即將開盤的西貢豪宅項目造勢;
陳思銘(右)
2017年8月,香港地政總署公布,位於新界大嶼山的一宗住宅用地以2.1億港元批予嘉源發展有限公司,擔任該公司董事的陳思銘開始引起業界關注;
2018年6月,參加廣東省僑心基金會「廣東扶濟困日」主題活動,代表景業名邦向定點幫扶的長江村捐贈300萬元善款;
2018年12月,陳榮獲「華夏房地產金瓴獎 · 2018 年度地產創新人物」,在北京高調出席頒獎禮。
從以上公開亮相來看,陳一律西裝革履,戴黑框眼鏡,連髮型都沒有任何變化,顯得穩重低調,對慈善公益情有獨鍾。
陳思銘(左)
與個人的低調相比,陳思銘的父輩赫赫有名——陳氏五兄弟在廣東中山白手起家,他們聯手打造家族企業雅居樂,曾以華南五虎馳名地產圈。2009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五兄弟全部上榜,其中老三陳卓林夫婦以75.1億元的總資產排名第58位,老五陳卓賢以35.8億元排名199位,老四陳卓南、老二陳卓喜、老大陳卓雄均排在300多名。
陳思銘的父親陳卓賢長期擔任雅居樂董事會副主席,在雅居樂的權力架構中,是僅次於董事會主席陳卓林的二把手。2012年,陳卓林在香港遭遇非禮風波,陳卓賢和陳卓林配偶陸倩芳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確保雅居樂正常運營。
2014年10月,陳卓林在昆明捲入官員涉腐而被監控,有人通過網絡發文舉報雅居樂,矛頭直指陳卓賢,稱已落馬高官是陳卓賢的「乾爹」。雅居樂事後嚴正聲明,稱有關指控荒謬失實。
俗話說,疾風知勁草。樓市資本論看來,雅居樂這兩次風波,陳卓林均安然過關,陳卓賢的危機處理能力和無可替代的作用,也得以體現。
【二】家族助力,景業名邦成雅居樂翻版
陳氏兄弟聯手創業,作為一種家風傳承到二代身上。
陳卓林的長子陳思烺在2016年創立聯合辦公空間品牌ATLAS寰圖,去年獲得由富力集團董事長李思廉、星河灣、時代中國投資的數億元人民幣A2輪融資,估值達60億元。
背靠家族資源,陳思銘也選擇了獨立創業。招股書承認,其起步資金主要由家庭提供支持。
而作為父親的陳卓賢,則是景業名邦幕後最有力的支持者。
樓市資本論注意到,早在2012年,陳卓賢就以7億港元競得香港西貢碧沙路地塊,每呎樓面地價逾2.1萬港元,折合人民幣約19萬元/m2。該地塊擁有海景和地利之便,包括汪明荃、曾志偉、吳彥祖、梁朝偉、任達華等影視明星均在附近扎堆買房。陳卓賢后來將此地塊交給景業名邦開發成西貢豪宅項目,對陳思銘助力不小。2018年6月,陳卓賢全資擁有的「誠邦發展」,還以代價6億港元接手景業名邦的香港坪洲地塊。
除了父親助陣,陳思銘眾親屬也為其創業鋪路。招股書顯示,陳思銘2014年以1.385億元的代價收購廣州意濃開發首個住宅物業項目景業荔都,後來相繼收購海南景業、廣州景業、廣州廣澤、廣州卓都、海南卓都等公司。這些交易都與其親屬有關。
當然也少不了雅居樂。樓市資本論發現,景業名邦雖然與雅居樂是完全獨立的經營實體,兩家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複雜關係。
一是人員方面。在景業名邦的六位執行董事中,除了主席陳思銘以外,副主席劉華錫、總裁鄭紅、副總裁吳新平、副總裁薛雙有、財務總經理韋妙嫦等五人均出自雅居樂;公司的四位高管,副總裁謝玉杏、副總裁藍熾源、副總經理兼公司秘書衛靜心也都具備雅居樂背景。
二是業務方面。過去三年,其中海南清水灣3號項目給景業名邦持續貢獻了大部分營收,去年在公司全部收益中佔比高達92.8%。該項目臨近知名大盤「雅居樂清水灣」,系景業名邦收購所得,一至三期的收購代價僅為7000萬元。景業名邦在內地的主要營業地點及總部,建築面積約5208.6平方米,也是向廣州番禺雅居樂租用,年租金不超過100萬元,每平米月租金不到16元。
在家族支持下,景業名邦走到今天,儼然又一個「雅居樂」的翻版。
【三】負債70億!急需突圍的「迷你」房企
儘管背後有龐大的家族資源和地產人脈,景業名邦目前經營情況卻難言樂觀。
樓市資本論從招股書了解到,從招股書來看,景業名邦定位「生態人文地產發展商」,主營業務包括物業開發及銷售、酒店營運、物業管理及商業物業投資等四大領域,目前在廣東、海南、雲南及湖南四省布局項目30個項目。
這30個物業項目(6個已竣工、6個在建、18個持作未來開發)總計建築面積約300萬平方米,其中清遠、株洲、騰衝三個城市分別為40.8%、22.7%和11.3%,佔比近四分之三。顯然,無論項目布局還是土儲規模,都不足以支撐景業名邦未來業績的穩定增長。
據招股書,景業名邦2016-2018年收入分別為6.4億元、8.38億元、13.39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44.0%;其主要收入來源於兩大項目,分別是廣州景業荔都一期、海南陵水景業清水灣3號一至三期。
這三年間,景業名邦的權益銷售額分別是8.2億、17.6億、21.0億,今年截至目前銷售了16.9億;而房企前10月銷售的百強門檻是操盤金額155億,景業名邦相差還很遠很遠。
過去三年,年權益銷售21億的景業名邦的權益銷售增加了2.5倍,同期債務也擴張了2.6倍,總負債從2016年的22.8億增至2017年40.9億再增至2018年59.6億,截至今年上半年高達69.3億。對創二代陳思銘來說,壓力著實不小。
創業不易。即使背靠大樹,也難得清涼。
年屆而立的陳思銘,可能已經飽嘗其中滋味。目前,他正從業務布局、住宅定位和商業綜合體開發方面,謀劃景業名邦多路徑突圍。
通過赴港上市,實現資本市場的突圍,也許是陳目前最急迫的需要。樓市資本論期望這位富家公子,抓住機會,實現創業夢想,在地產圈裡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家族傳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