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記者夏曉3月10日報導 初到倫敦時,記者總是能在大街小巷發現一些二手店,沒想到二手店文化在英國這麼流行。記者後來才慢慢發現這些二手商店大多數是由英國不同的慈善機構開設。可以說,街邊的慈善商店已經成為英國慈善事業的一道「招牌」。
除了二手商店,英國慈善機構籌款的方式很多,較為普遍的方式還包括上街籌集、上門籌集、捐贈、拍賣等等。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英國共有註冊慈善機構165290家,2015年累計善款達700億英鎊。如今英國慈善業涵蓋了社會的方方面面,慈善機構也各式各樣。統計顯示,近半英國成年人參與慈善,是全世界參與慈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慈善法可追溯到1601年
起源早、數量大是英國慈善機構的主要特點,要保持這一古老的優良傳統並使其順利發展,法律的保障不可缺少。
英國最早的慈善法可追溯到1601年,即《1601年慈善用途法》。近年來,英國政府出臺了較為全面的《2006年慈善法》,並在此基礎上修訂形成《2011年慈善法》。這是英國慈善業目前最主要的立法,該法於2012年3月14日開始實施,覆蓋所有在英格蘭和威爾斯地區的慈善機構,對它們的註冊、規範等作出詳細規定。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地區雖有不一樣的監管機構,但監管內容大體一致。
在英國,除了要遵守慈善法中的規定,一些特殊的籌款方式還需遵守其他特定的規定和法律,其中包含公募、類似抽獎類的遊戲籌款、廣播電話籌款、涉及兒童的籌款、網絡籌款等等。網絡籌款必須要符合《2003年隱私和電子通信規定》和《2000年消費者保護(遠程銷售)規定》,而參與廣播電話籌款的捐款者有權在特定時間內要求返還善款。
一般來說,英國的慈善組織有自己的自律自控體系。慈善機構在策劃籌款活動支出時,首先要明確籌款行為必須符合法律和準則的需求,機構的籌款方式、開銷、財政風險、如何使用籌款等都在法律的監督下開展。如果受到投訴或舉報,慈善機構一般先自己糾錯改正,並在規定時間內解決問題。但當出現非常嚴重的錯誤或有影響到慈善機構及其基金的危險時,獨立機構慈善事務管理委員會(簡稱慈善委員會)將會介入。
慈善委員會肩負重任
對於擁有如此多慈善機構的英國來說,監管一直以來都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在英國負責監管英格蘭和威爾斯地區慈善機構的英國慈善委員會肩負大量工作。委員會監管旨在使民眾在支持慈善事業時更有信心。委員會每年都會公布年報,將前一年的慈善機構註冊、獲批、投訴案件等情況全部公開。
除此以外,委員會還要保證慈善機構達到法律要求的標準,監督它們提供機構每年的活動信息,並為慈善機構提供信息服務、在線指導服務等。由於籌款屬於大多數慈善機構的主要收入來源,甚至是唯一來源,委員會還需要幫助慈善機構和受託人高效、合法地籌資,並監督其籌款方式和用途,籌款多於50萬英鎊的慈善機構必須接受審計。
如果遇到非常嚴重的案件,慈善委員會還會與當地執法機關和政府部門展開密切合作。委員會一方面會監管慈善機構的行為,一方面在必要情況下還會以多種方式採取強制措施。在調查期間,委員會有權限制該機構的交易、指定新的受託人、凍結慈善機構的銀行帳戶、暫停或開除受託人等等。
慈善委員會的信息在其官網上都是公開透明的,民眾一旦發現慈善機構存在不合理行為,還可以進行網上投訴或揭發。可以說,信息公開透明是英國慈善業受社會高度信任的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