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來諾貝爾獎最大的兩個謎團:不公開!不透明!

2020-11-24 騰訊網

由於疫情影響,2020年諾貝爾頒獎禮取消,改為網絡直播。

對於科學家們來說,諾貝爾獎代表著最高級榮譽,無論是現場頒發,還是網絡頒發,含金量不變。

但是,這個深入人心、權威性極高的獎項,到底是怎麼評選出來的,至今是個「未解之謎」。

既然是評獎,特別是足以影響全世界的獎,公平、公正、公開肯定是基本原則,但是,諾貝爾偏偏特立獨行,把「嚴守秘密」作為基本原則,候選人名單如何產生、先期調查委員會以什麼標準調查、顧問委員會如何投票等等,這些都是不能說的秘密。

如果不是諾貝爾本人的精神感召,像這樣充滿「黑箱」的頒獎過程,任誰也不會認為它具有公正性、權威性。

1895年11月27日,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在巴黎留下遺囑。遺囑只有短短幾十行字,寫在一張薄薄的紙上。

1896年12月10日晚上,諾貝爾在聖利摩的米歐尼德莊去世,終年63歲。在諾貝爾死後,人們才發現這份遺囑,由此,誕生了舉世矚目的諾貝爾獎。

1867年,諾貝爾發明了炸藥,此後他開辦數百家工廠,擁有355項專利,這讓他獲得了巨額財富。在遺囑中,諾貝爾僅拿出200萬瑞典克朗,留給他的兄弟們;他用其餘的3100萬瑞典克朗成立諾貝爾基金會,並頒發諾貝爾獎金。

為什麼只留小部分財產給家人?

因為,在諾貝爾看來,這樣一大筆遺產,無論給到誰手裡,都「會使人無所事事,帶來災難。」而他頒發諾貝爾獎金的初衷,也非常簡單,並不是現在人們所說的,他要獎勵那些和他一樣,對世界做出傑出貢獻的人。

諾貝爾博士在遺囑中表達得很清楚,他希望「生活貧困的30歲至40歲的研究員,用這筆獎金過上比較安穩的生活,它相當於大學教授15年的薪水。」

1901年,諾貝爾獎首次頒發,從那時起,整個評獎過程一直存在兩個最大謎團:提名不公開,評獎不透明!

我們目前知道,每年在評選諾貝獎時,諾貝爾基金會委員會將「特邀」各領域知名人士,提供候選人名單。這些知名人士規模可能有千人左右,他們可能隸屬於大學,也可能隸屬於研究機構,到底是有固定班底,還是隨機邀請,這裡面的具體規則,至今未對外界公布。

得到候選人名單後,會由先期調查委員會接手。這個委員會有15個人,他們將用8個月的時間,審評候選人材料,保證他們的研究真實有效,同時,還要評估這些研究的獨立完成度,是否還有其他合作夥伴,最後一項是對候選人進行道德背景調查。

這整個過程裡,無論是候選人名單,還是先期調查委員會成員,都是絕對保密的。而且,先期調查工作也是在絕密情況下完成,連調查標準是屬於保密範疇。

經過先期調查,最後得到一份終選名單,獲獎者將從這份名單中產生。

屆時,諾貝爾基金會委員會和顧問委員會,將會召開專門審議會,對入圍者進行討論評定,通過投票產生獲獎者。至於委員會人選、顧問委員會的安排、投票條件等等,這些均屬於秘密,從來不向外界透露半個字。

但是,有個細節卻是被委員會承認的:如果在投票環節,出現票數相等,最後將通過扔鋼鏰、猜正反面,來決定誰是獲獎者。

這至少說明兩件事兒:一、諾貝爾頒獎不是高科技;二、投票者總數是偶數。

不公開、不透明,已經成為諾貝爾獎的信條,為了確保評獎保密,諾貝爾基金會甚至和斯德哥爾摩大學決裂。

諾貝爾基金會成立時,名義上隸屬於斯德哥爾摩大學。

到了2002年,瑞典政府規定所有瑞典大學,必須公開檔案材料,以便公眾查閱。根據這個規定,諾貝爾基金會也要公開檔案,這顯然違背了諾貝爾獎的保密原則。

為此,諾貝爾基金會脫離斯德哥爾摩大學,成為獨立機構。

不過基金會也做出了些許讓步,設定諾貝爾獎檔案保密期為50年,每一屆頒獎的評議資料,可以在50後通過官方網站查閱。比如今年2020年,可以查閱1970年以前的老檔案。

實際上,這種程度的公開,並沒有撼動諾貝爾獎的保密原則。

今年是第117次頒發諾貝爾獎,不過,我們已經能夠看出,關於評獎規則的變化。

過去幾十年中,諾貝爾獎的評選,傾向於在科學方面的新發現;最近幾年,更重視科學技術對社會的貢獻。

即便我們知道50年前的評議資料,但是,面對諾貝爾獎始終浮動的評選標準,現在和未來的諾貝爾,依舊是個謎。

相關焦點

  • 《以家人之名》賀梅終於不裝了,3個謎團解開兩個,苑冉透露大結局
    賀梅是子秋的心結,即便子秋將小鏡子歸還,但一路上的眼淚騙不了人。 賀梅和子秋的相認也即將安排上了。賀梅終於不裝了,3個謎團解開兩個,苑冉透露大結局。 謎團1:賀梅到底愛不愛子秋?
  • 宇宙線起源 百年謎團破解!
    如果一束光從一個遙遠的星系出發,需要經過3億年才能到達地球,那麼同樣的距離讓宇宙線來走,則只需要3億年加1微秒,也就是說比光僅僅慢了1微秒.這就是宇宙線起源的百年之謎。    不過,好在這些質子被加速時,還會產生另一種射線一一伽馬射線,而伽馬射線是不帶電荷,不受磁場扭曲的。現在天文學家利用費米伽馬射線空間望遠鏡,在銀河系中觀測到兩顆最明亮的超新星。理論預言,在產生宇宙線的地方,應該能夠觀測到伽馬射線。現在天文學家的確在理論預言的地方觀測到了伽馬射線。這樣,這個百年謎團算是告破了!
  • Nature封面「撼動宇宙的粒子」證明宇稱不守恆或揭開宇宙最大謎團
    在本周的《自然》雜誌上,研究人員追隨Cowan的腳步,認為中微子和反中微子之間的行為差異,或者說不對稱性,可能有助於解釋宇宙中最大的謎團之一,物質為何多於反物質。這種不對稱性似乎就解釋了為什麼宇宙大爆炸期間,物質比反物質多出那麼多,也就進一步解釋了今天我們世間萬物的存在。正反物質相遇時,雙方就會彼此湮滅。如果正反相互抵消,那麼當初留給我們茫茫宇宙的就只剩下光子和暗物質。
  • 圖文:今天,諾貝爾獎100歲---回眸百年諾貝爾
    諾貝爾的傳奇人生  諾貝爾只念過小學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不願意寫傳記,他認為不會有人去讀那些關於一個人的文章。  諾貝爾對自己個人的評價是——「最大的優點:保持他的指甲乾淨,對任何人都從不構成負擔。最大的特點:沒有家庭,缺乏歡樂精神和良好胃口。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請求:不要被活埋。最大的罪惡:不拜財神。生平重要事件:無。」
  • 團隊功勞結果一人獲獎 諾貝爾獎背後有啥不公平?
    (原標題:團隊功勞結果一人獲獎 諾貝爾獎背後有啥不公平?) 最新獲獎預測說明了百年來選擇獲獎者有多棘手,如果預測可信,那麼這將是一個喧囂的諾貝爾季節
  • 物理學中最大謎團之一,首次證明:高溫超導體是不均勻的!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高溫超導是物理學中最大的謎團之一,LION的物理學家米蘭·艾倫的研究小組首次使用約瑟夫森掃描隧道顯微鏡對超導粒子的空間變化進行了成像,高溫超導體的一個神秘之處在於它可能是不均勻的,這意味著庫珀對的密度會導致超導性隨空間的變化
  • 關於諾貝爾獎,還有哪些你所不知道的?
    關於諾貝爾獎,還有哪些你所不知道的?小編來為您盤點。 10月5日,2020年諾貝爾獎「開獎周」正式拉開帷幕。新冠病毒大流行改變了世界的打開方式,擁有百年歷史的諾貝爾獎,也不得不取消頒獎晚宴,半個多世紀以來首次打破傳統。今年諾貝爾獎獲獎者的獎金將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比以往額外多100萬克朗(約合11萬美元)。
  • 中國學術賭博:豪賭換不來諾貝爾獎
    學術打賭有關立場,卻無關賭注多寡,10美元也能賭出諾貝爾獎學術打賭和科學的關係也延伸到了現在,20世紀以來科學界幾項重大的物理學發現都伴隨著打賭。1956年,楊振寧和李政道曾預言了宇稱不守恆,物理學家費因曼不同意,以50美元比1美元打賭宇稱守恆。但第二年費因曼就認輸了。
  • 2020年諾貝爾獎開獎周,盤點所有諾獎百年風雲際會
    在百年的諾獎風雲中,諾獎是不是每年都頒發,到底一共頒發了多少次,有多少人獲獎,獲獎者年齡最小的有多小,年紀最大的有多高?獲得諾獎很難,但有人一生卻多次獲得諾獎,甚至還有夫妻、父子都獲得諾獎,甚至在獄中獲獎的,不過也有人放棄諾獎。百年諾獎風雲中,有多少鮮為人知的秘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盤點百年諾獎風雲中那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 關於諾貝爾獎兩大謎團,為什麼不設數學獎?為什麼錢一直花不完?
    諾貝爾獎的設立者,是剩生於19世紀三十年代的瑞典化學家諾貝爾,他曾擁有355項發明,並靠這些發明創造了巨大財富。臨終之前,諾貝爾寫下遺囑,要將自己遺產中的一大部分作為基金,再用這筆基金產生的利息作為諾貝爾獎的獎金,表彰那些在物理、化學等五個領域內有突出貢獻的人。關於諾貝爾獎,很多人都曾有過兩點疑惑。
  • 永遠破不了的百年懸案,行走在人間的惡魔,到底誰是開膛手傑克?
    這個世界上,還是有著很多的懸案是沒能破獲的,而且也是震驚一時的,而且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謎團,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樣的一宗懸案,時間過去了百年,還是一個謎團的,我們要說的就是英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兇手,號稱是永遠都破不了的百年懸案,行走在人間的惡魔,到底誰是開膛手傑克?
  • 諾貝爾獎啟幕,因疫情60多年來首破傳統百年前險夭折……
    中新網10月5日電(劉丹憶)10月5日,2020年諾貝爾獎「開獎周」正式拉開帷幕。新冠病毒大流行改變了世界的打開方式,擁有百年歷史的諾貝爾獎,也不得不取消頒獎晚宴,半個多世紀以來首次打破傳統。雖然在今天,人們認同諾貝爾獎是科學界的權威獎項,但在百年之前,它卻遭受非議,差點夭折。在諾貝爾遺囑公布之初,瑞典輿論一片譴責之聲,諾貝爾也因為沒把巨額遺產捐贈給瑞典,而被貼上了「不愛國」的標籤。好在經過諾貝爾遺囑執行人的不懈努力,瑞典國王終於在1898年宣布諾貝爾遺囑生效,瑞典國會後來也通過了諾貝爾基金會章程。
  • 諾貝爾獎啟幕:因疫情60多年來首破傳統 百年前險夭折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 劉丹憶中新網10月5日電 10月5日,2020年諾貝爾獎「開獎周」正式拉開帷幕。新冠病毒大流行改變了世界的打開方式,擁有百年歷史的諾貝爾獎,也不得不取消頒獎晚宴,半個多世紀以來首次打破傳統。
  • 2020諾貝爾獎啟幕…關於它,這些事你可能還不知道…
    雖然在今天,人們認同諾貝爾獎是科學界的權威獎項,但在百年之前,它卻遭受非議,差點夭折。在諾貝爾遺囑公布之初,瑞典輿論一片譴責之聲,諾貝爾也因為沒把巨額遺產捐贈給瑞典,而被貼上了「不愛國」的標籤。好在經過諾貝爾遺囑執行人的不懈努力,瑞典國王終於在1898年宣布諾貝爾遺囑生效,瑞典國會後來也通過了諾貝爾基金會章程。
  • 諾貝爾獎是怎麼來的?何以成為最高榮譽獎項,諾貝爾獎的由來
    諾貝爾和平獎的宗旨是表彰「為促進民族國家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軍備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但該獎項也可以授予符合獲獎條件的機構與組織,由於政治、文化和意識形態上的差異和分歧,幾乎爭議不斷。諾貝爾文學獎根據諾貝爾的遺囑,每年表彰「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之最佳作品的人」,被普遍認為是文學界最高榮譽獎項。
  • 健康頭條 | 今年諾貝爾獎不一樣!醫學獎和平獎會不會都和「新冠」相關?
    由於新冠疫情仍在肆虐,今年的諾貝爾獎顯得大不一樣:一方面,由於疫情影響,斯德哥爾摩傳統的頒獎典禮取消、改為線上舉行,奧斯陸的和平獎頒獎典禮也改為小範圍舉行;另一方面,有分析認為,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或將成為「新冠和平獎」。
  • 諾貝爾獎已經頒發了百年,為何至今仍有獎金,網友:難以置信!
    文/厲陽 標題:諾貝爾獎已經頒發了百年,為何至今仍有獎金,並且這個獎勵基金是以諾貝爾名字所命名,他就是今天國際上赫赫有名的諾貝爾獎。它包括五個部分:物理獎、化學獎、醫學獎、文學獎以及和平獎。這五項內容的設立大概也包涵了諾貝爾對於未來所有美好的祝願與希望。
  • 2020諾貝爾獎啟幕,關於它,這些事你可能還不知道
    新冠病毒大流行改變了世界的打開方式,擁有百年歷史的諾貝爾獎,也不得不取消頒獎晚宴,半個多世紀以來首次打破傳統。雖然在今天,人們認同諾貝爾獎是科學界的權威獎項,但在百年之前,它卻遭受非議,差點夭折。在諾貝爾遺囑公布之初,瑞典輿論一片譴責之聲,諾貝爾也因為沒把巨額遺產捐贈給瑞典,而被貼上了「不愛國」的標籤。好在經過諾貝爾遺囑執行人的不懈努力,瑞典國王終於在1898年宣布諾貝爾遺囑生效,瑞典國會後來也通過了諾貝爾基金會章程。
  • 諾貝爾獎的「不可能三角」
    所以,有人說斯德哥爾摩欠霍金一個諾貝爾獎。可惜的是,霍金2018年與世長辭。此時的人間,已喚不回這位科學家,同樣挽回不了諾獎的遺憾。與之相對照的是另一件事,那就是201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這與諾貝爾獎的產品屬性有關,用網際網路的詞兒來講:諾獎這產品有點重。為什麼產品有點重,這與它的核心訴求有關:諾獎頒發給「獲得驗證」的科技成果。這種產品特徵後面其實隱藏著兩個難題:1、發現一個新理論「非常難」。
  • 你知道諾貝爾獎,卻不知道諾貝爾的遺囑糾紛
    諾貝爾,化學家,是一位在學術生涯中叱吒風雲的人物,他出生於1833年10月21日瑞典斯德哥爾摩,1896年12月10日在義大利聖雷莫的米歐尼德莊去世,他是諾貝爾獎的創始人。諾貝爾獎的設立,對推動科學事業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與和平,起到了巨大意義。它激勵著人們不斷勇攀科學高峰。諾貝爾生前經營油田業務,因此積累了大量財富,這也成為日後諾貝爾獎的經濟來源基礎。然而,你不知道的是,諾貝爾獎的設立,源自於一場家庭遺產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