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CCM+介電電泳仿真

2021-02-25 Simcenter 數字孿生在線

介電電泳(DEP)是當介電粒子受到不均勻的電場時,電場會對其產生電場力的一種現象。在電場作用下,所有顆粒均表現出介電泳活性。但是,作用力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介質和顆粒的電性能,顆粒的形狀和大小以及電場的頻率。因此,使用特定頻率的場可以選擇性地操縱粒子。

當可極化顆粒懸浮在非均勻電場中時,就會發生介電電泳。電場使粒子極化,然後兩極沿磁力線受到作用力,根據偶極子上的方向,該力可以是吸引力或排斥力。由於電場的不均勻性,導致粒子受力不均,所以粒子將會發生移動。根據Maxwell–Wagner–Sillars極化公式可知,偶極子的方向取決於粒子和介質的相對極化率。由於力的方向取決於場梯度而不是場方向,因此DEP在交流和直流電場中都會發生;極化強弱(以及力的方向)將取決於粒子和介質的相對極化率。如果粒子沿增加電場的方向移動,則該行為稱為正DEP(有時稱為pDEP),如果將粒子遠離高電場區域,則稱為負DEP(或nDEP)。由於粒子和介質的相對極化率與頻率有關,因此改變激勵信號並測量力變化的方式可以用來確定粒子的電學性質。這也可以消除由於固有的粒子電荷而產生的電泳運動。

    在化學過程中,可以利用電泳分離不同粒徑大小的顆粒。我們可以使用STAR-CCM+電磁場模型及拉格朗日模型模擬這一電泳分離的現象。

微通道的幾何結構如下圖所示,工作的介質為水,入口分別注入兩種不同粒徑的顆粒。我們採用層流的方式模擬這一流動問題。

正極電壓為+5V,負極電壓為-5V.這種結構產生的周期性電場可以將顆粒分離開來。

我們通過在拉格朗日顆粒上施加自定義電泳力,來控制顆粒的運動。電泳力的大小可以描述為:

其中:

在STAR-CCM+中拉格朗日相中,激活自定義受力,並通過Field Function場函數功能定義上述電泳力公式。

粒子在電場中發生極化,產生DEP力,該極化與電勢的梯度成比例。可以通過調整入口速度的大小,確保將顆粒引導至通道中心,然後利用電泳力將粒子分離。

相關焦點

  • 「前沿技術」可用於納米衛星推進系統的介電泳納米粒子注入器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受美國空軍科學研究署資助,伊利諾伊大學和密蘇裡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製作了介電泳納米粒子注入器,可與光子加速/操控平臺耦合,使太陽能直接驅動粒子運動。
  • FESE:中央民族大學陳慧英教授團隊 介電電泳輔助吸附法去除水中重金屬離子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University of Bolton, BL3 5AB Bolton, UK 關鍵詞:Adsorption, Dielectrophoresis, Heavy metals, Cadmium, Lead, Wastewater將介電泳
  • 從六大領域數十篇頂刊,看仿真模擬到底可以用來做什麼?
    理論計算自是不必說,而對於仿真模擬,很多人則並不是十分了解。通過仿真模擬,有助於提高對很多領域各個物理過程的理解和認識,節省時間和實驗成本,提高科研效率,獲得優質的科研成果。通過模擬計算得到了納米金塊不同區域的電場強度和反應的活化能,結果顯示電場強的區域活化能更小,反應速率更快。
  • 介電分析技術
    介電分析是指在交變電場中測量物質/材料的介電常數和介電損耗在恆定溫度下對頻率關係或者恆定頻率下對溫度的關係的一類技術。
  • 中國地質大學佟望舒/安琪/張以河《AM》:多孔薄膜的壓電-介電耦合研究,實現發電性能提升
    其相關的壓電-介電耦合能量轉換,在人造材料和器件中也經常發生,但對其發電特性和機理缺少系統研究。2.介電耦合現象的多孔薄膜,並建立耦合模型,在簡易模型中量化發電電壓和電能,並通過實驗結合仿真模擬驗證模型,系統研究壓電-介電耦合這一現象,有助於進一步理解相關生物現象,以及激發相關能量轉換材料和器件的開發。
  • 【介電弛豫專題】聚合物-水界面和鐵電陶瓷的介電弛豫現象
    介電弛豫現象是指電介質在外電場作用(或移去)後,從瞬時建立的極化狀態達到新的極化平衡態的過程。通過上一期推送,我們了解弛豫型鐵電材料,今天就讓我們了解下具有介電弛豫行為的殼聚糖冰-水凝膠材料和BaTiO3鐵電陶瓷吧!    下期預告:介電材料專題。
  • 塑料介電性能知多少
    主要的介電性能 反應塑料介電性能的最重要的兩個參數是介電常數和耗散因子。Dk反映的是絕緣體如何積蓄電能,從而使電子元件相互絕緣,並與地面絕緣。Dk是兩種材料電容值的比:一種作為介電物質的電容與空氣或真空作為介電物質的電容之比,這個值在設計開關、電路、微波裝置、RF傳送線路、天線和導波裝置時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 電紡鑭摻雜鈦酸鋇陶瓷纖維的製備及其介電性能
    作為電子陶瓷工業的基礎材料,BaTiO3(BTO)具有優異的介電和壓電性能。在本工作中,通過靜電紡絲PAT製備了純相BTO和鑭摻雜Ba(1-x)LaxTiO3(BLxT)纖維(x=0.003、0.006、0.009和0.012)。熱處理後的所有纖維均為四方相,且具有良好的結晶度。
  • 電催化還原CPET分子介體
    在電化學合成中使用氧化還原介體(redox mediator),可以實現底物的間接電化學轉化,避免在電極表面上直接形成反應中間體(如自由基陰離子或陽離子),從而提高反應的選擇性並防止電極鈍化。涉及初始電子轉移(ET)和隨後質子轉移(PT)的電化學轉化有很多應用,例如電化學Birch還原、電化學己二腈合成等,但其所需施加的偏壓遠遠高於協同質子-電子轉移(CPET)過程。
  • 200攝氏度高效介電儲能薄膜研製成功
    本報訊 近日,清華大學電機系副教授李琦、教授何金良等人首次研製出200攝氏度高效介電儲能的全有機複合薄膜。
  • 韓英聯合開發超低介電新星——非晶氮化硼
    韓英聯合開發超低介電新星——非晶氮化硼 新材料在線 發表於 2021-01-14 13:45:34 韓英聯合開發超低介電新星——非晶氮化硼 2020年7月,韓國蔚山科學技術院Hyeon Suk
  • 科學網—200攝氏度高效介電儲能薄膜研製成功
    本報訊 近日,清華大學電機系副教授李琦、教授何金良等人首次研製出200攝氏度高效介電儲能的全有機複合薄膜。
  • 9、電泳的原理,膠體不帶電,膠粒帶電怎麼解釋?
    當膠核表面吸附了離子而帶電後,在它周圍的液體中,與膠核表面電性相反的離子會擴散到膠核附近,並與膠核表面電荷形成擴散雙電層。擴散雙電層由兩部分構成:第一,吸附層。膠核表面吸附著的離子,由於靜電引力,又吸引了一部分帶相反電荷的離子(以下簡稱反離子),形成吸附層;第二,擴散層除吸附層中的反離子外,其餘的反離子擴散分布在吸附層的外圍。
  • 電機系首次研製成功200攝氏度高效介電儲能薄膜
    for high-temperature dielectric energy storage)的研究論文,首次研製出200攝氏度高效介電儲能的全有機複合薄膜。這類全有機複合介電材料在200攝氏度高溫條件下的介電儲能性能不僅遠超過目前最好的高溫聚合物及聚合物納米複合介電材料,並接近商業化聚合物電容薄膜室溫下性能;在大幅提升高溫介電儲能特性的同時還實現了大面積、性能均勻的薄膜製備,為實現薄膜電容器在200攝氏度嚴酷溫度環境下應用提供了可能。
  • 介電襯底長出「高」「大」石墨烯—新聞—科學網
    自2014年起,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介電襯底上高質量大面積石墨烯信息器件的構築與特性研究」支持下,中國科學家瞄準領域研究前沿,針對石墨烯信息器件的一些關鍵基礎問題,開展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術的研究,在石墨烯信息器件的重大科學問題上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 【中國科學報】介電襯底長出「高」「大」石墨烯---中國科學院
    自2014年起,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介電襯底上高質量大面積石墨烯信息器件的構築與特性研究」支持下,中國科學家瞄準領域研究前沿,針對石墨烯信息器件的一些關鍵基礎問題,開展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術的研究,在石墨烯信息器件的重大科學問題上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 低K與高K介電PCB基板材料介紹與分析
    打開APP 低K與高K介電PCB基板材料介紹與分析 發表於 2020-09-25 19:26:13 PCB基板材料是許多方面性能的主要決定因素
  • 基於聚合物-分子半導體全有機複合材料的高溫介電儲能薄膜
    聚合物薄膜電容器具有介電強度高、能量損耗低以及自愈性好等優點另一方面,隨著電子器件和電力、能源設備功率不斷增大以及對小型化和緊湊型功率模塊的持續追求,電子材料的工作溫度要求快速提高,薄膜電容器介電材料已成為高溫電子器件和設備的技術瓶頸。
  • 電鍍與電泳的區別是什麼
    通入低壓直流電,陽極金屬溶解在溶液中成為陽離子,移向陰極,這些離子在陰極獲得電子被還原成金屬,覆蓋在需要電鍍的金屬製品上。     電泳:     利用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移動速度不同而達到分離的技術稱為電泳技術。1937年瑞典學者A.W.K.蒂塞利烏斯設計製造了移動界面電泳儀,分離了馬血清白蛋白的3種球蛋白,創建了電泳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