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透漏,如果這位先生在1988年再晚去世幾個月,那中國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就是他了。經歷了20多年之後,在2012年莫言才為中國贏得了第一個諾貝爾獎項。這個湖南人和他的作品都很特別,去年流行的那首《花橋流水》仿佛寫的就是他的故事。
這個人無論從氣質還是形象上都給人一種標準的文人氣息,而就是這樣一位學者和教授,卻出身行伍世家。他14歲入伍,從小到大見慣了血雨腥風。僅在一次事件中他就親眼看到過700多人被砍頭,不是槍決,是砍頭。而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筆下寫出來的東西居然比泉水還要清澈。
·真正出身豪門的學者
在民國作家中,查查他們的出身,簡直就是群英薈萃。無論是張愛玲、金庸、沈從文,還是林徽因都出身不凡。
在那個年代窮人也讀不起書,更別說出國留學了。
而沈從文的祖父是貴州提督,真正掌握一方生死的封疆大吏。沈從文曾說他出生的鳳凰城下,每一寸土地上都沾有鮮血。
在明清時期,貴州鳳凰城附近還不太平,他祖父在此的主要任務就是隨時平息戰亂。
而他的父親也是一員大將,曾率兵抵抗過八國聯軍。
沈從文從小到大就是在血雨腥風的戰場上長大的,這也是他祖上刻意對家族男性子嗣的軍事化培訓。
14歲就入伍的沈從文見慣了士兵拿著成麻袋的人頭和耳朵去領賞錢。這樣出身的孩子,要不變成魔鬼,要不變成天使,而沈從文變成了後者。
當一個孩子從小到大在這種恐怖的氛圍中長大後,家裡又那麼有權有勢,他應該像東北的某位土匪出身的司令兒子一樣吃喝嫖賭抽樣樣精通,一個標準的紈絝子弟才對。
但早將人的生死、善惡看得無比透徹的沈從文只想建一座希臘小廟,將人性供奉其中。
所以,他的作品裡沒有一個壞人,沒有一個反面人物,也沒有一件惡俗的事件。他要用他的努力給讀者創造一個純淨的世界,而非虛幻世界。
·他就是故事本身
看過《邊城》的人對翠翠的形象都能銘記於心。就是這本書,奠定了沈從文在國際文學界的地位。
而這個故事的創作,正是他和妻子張兆和剛剛結婚不久的事。
而如果你知道沈從文和妻子張兆和的故事,你就會發現翠翠很像張兆和。
吹起我的蘆笙,妹妹你唱一首,等到太陽落山,你就跟我走……帶上我的米酒,哥哥你嘗一口,甜在你的眉梢,醉在我心頭……
26歲的沈從文第一眼看到18歲的「黑鳳凰」張兆和時,就給這位學生寫了一封信,信的第一句就是:我不知道我為什麼突然愛上了你……
不錯,在1928年的民國就是這麼直接。
而魯迅的妻子許廣平更加大膽,直接登報向老師表白。
至於校長胡適在面對張兆和的討要說法時則這樣說:這是你們的私事,你們都是成人了,我相信你們有能力解決好你們自己的問題。我雖然身為校長,但沒有權力過問你們之間的私人感情。
校園本來就是自由之地,不該過分行政化。如果可以,我可以將此事告訴你的父親,讓他出面幫你解決。
而沈從文雖然講課時很害羞,但追女孩時可是持之以恆。
從一封封厚重的情書到直接追到女生家,住到拒絕他無數次的女生家裡,再到後來的日久生情,可謂是人間美談。
而張兆和三姐妹到了後來個個都是文學巨匠,絕對的才子佳人。
但在沈從文的小說裡,翠翠對於天佑和攤送這兩兄弟的感情,就像一滴露水一樣,表現得那麼清澈見底。
在沈從文的作品裡,他追求的是一種平淡的生活。
這種生活,是不想被政治、被戰爭這些骯髒的東西汙染的。當然,這也是他理想中的生活。
·在1949年選擇自殺的沈從文
沈從文的母親就是苗族人,他骨子裡對愛情有著炙熱的坦誠。他在小說《邊城》裡書寫翠翠和兩兄弟的三角戀時同樣寫得那麼清澈。
沈從文將皮膚黝黑,一天到晚就知道玩耍嬉笑的翠翠暱稱為「小動物」,我們今天可以叫做小貓咪或傻白甜。
這個從她一出生媽媽就殉情而死的十來歲小丫頭,從來沒有因自己悲慘的身世而表現過任何一點悲傷。
她像雨一樣,隨風而來,隨風而去。
最多是在兩個情人一死一逃後對著雨水搖著頭看看雨滴,除此之外,她從來沒有任何一點抱怨和悲傷。即便和她唯一相依為命的爺爺意外死了,她依然平平淡淡。
其實,這就是沈從文想要給讀者展示的內心。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規律,我們又何必為之過分動容呢?
君不見戰場上一天之內死了多少青壯年,君不見戰爭時期人性殘忍到了什麼程度,只有不懂戰爭的人才整天叫囂戰爭。
像沈從文這種從小到大在死人堆裡爬來爬去的人,他一點都不希望再看到戰爭。
從沈從文離開家族,他就一身旗袍,一副黑絲眼鏡,一講話就臉紅,即便三伏天,他穿得也是一絲不苟。他很感謝張兆和給了他一個溫暖而又平和的家,他說他願做張兆和一生的奴。
在1949年,這個封建大官僚世家出身的大文豪選擇了自殺,一次不行,又來了一次。
他告訴妻子,他只一心想死。也許只有死,對他來說才是最大的解脫。當張兆和抱著奄奄一息的沈從文說,你若離去,我亦追隨。之後,二人哭做一團。
雖然在張兆和的療愈下沈從文先生從自殺的旋渦中走了出來,但他從此封筆,不再寫任何文學作品。
為了將自己活得有意義,他就開始研究古代服裝了。
即便這樣,沈從文和他預想的一樣,依然沒能躲過去。我個人覺得,作為一個有骨氣的文人,他還是早死的更好。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還有一位作家曾經也被諾貝爾文學獎看中,那個人的名字叫老舍。關於沈從文和他的故事,讀者您又知道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