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綠色3月16日消息】據生活科學網報導,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一種普遍用於消滅白蟻和建築物上其他害蟲的化學燻蒸劑硫醯氟,散發到空氣後會成為一種強效溫室氣體, 其危害大於科學家先前的判斷。這份研究報告發表在3月12日的《地球物理研究雜誌》上。
據悉,因為溴甲烷具有破壞臭氧層的化學性質,所以在1987年籤定的蒙特婁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中明文規定禁止溴甲烷殺蟲劑的使用,之後硫醯氟便成為溴甲烷殺蟲劑被禁止使用後在全球被廣泛採用的一種燻蒸殺蟲劑。
現在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硫醯氟其實是一種強效溫室氣體。麻省理工全球變化科學學院的主任羅恩•普林(Ron Prinn)說:「硫醯氟這樣的燻蒸劑在消滅農業和建築物的害蟲方面非常見效,所以在甲基溴遭到淘汰禁止產生後,工業界便把硫醯氟作為它合適的替代產品,但我們的最新研究發現,它其實是一種強效溫室氣體。」
建築物或穀物倉被硫醯氟燻蒸後,這種物質會在空氣中保留多久呢?普林解釋道:「我們的分析表明,硫醯氟在空氣的存在壽命是36年,比科學家原先斷定的要長8倍。大部分留在空氣中的硫醯氟都被海洋吸收了。但是隨著人們對它的大量使用,它日漸成為一種強效溫室氣體。」
據了解,一公斤硫醯氟排放到大氣中對全球變暖的效果是一公斤二氧化碳的4800倍。現在雖然空氣中只存在極少量的硫醯氟,約1.5兆分之一,即每一兆個空氣分子中,只有1.5個是硫醯氟,但它卻以每年5%的速度在增加。相比較而言,大氣中現存的硫醯氟的含量要遠遠低於二氧化碳含量,空氣中含有的硫醯氟約為2000噸,二氧化碳為30億噸左右。
這項研究的領導者、斯克裡普斯海洋學研究所的大氣化學家簡斯•穆赫勒(Jens Muehle)說:「即使現在空氣中硫醯氟含量還不是很多,但我們也要防患於未然,儘量減少這種強效溫室氣體的排放。幸運的是,我們發現得早,我們還有時間去研製和尋找其它的燻蒸替代產品。」(尚力)
(責任編輯:趙裡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