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與遙感的「共振」,正在為地理信息和空間科技產業賦予更加敏銳的「洞察力」,以更宏觀、更全面地跟進人類活動或自然變化對地表的影響,為城市建設、生態監測提供可靠依據。在8月18日開幕的WGDC2020全球地理信息開發者大會上,商湯科技基於領先的AI智能遙感解譯算法,發布了SenseEarth2.0遙感影像可視化雲解譯平臺,深度詮釋了AI與遙感的共振,為空間地理信息解鎖無限可能。
SenseEarth2.0融合了已在行業內得到大量驗證,並廣泛應用的商湯SenseRemote智能遙感解譯算法,為用戶提供道路檢測、建築檢測、艦船檢測、飛機檢測4項解譯功能。今年年底,該平臺還將進一步拓展支持7種解譯算法,帶來土地利用分類等更多功能。
全新升級的SenseEarth2.0支持在線解譯用戶自主上傳的遙感影像文件,並以直觀簡潔的可視化交互方式,提供在線管理及瀏覽、結果下載等功能,「一鍵式」的AI遙感影像智能解譯體驗,幫助用戶全方位掌握空間地理信息要素及其變化情況。在結果頁面,遙感影像中的道路、建築、艦船、飛機等元素會以不同顏色進行標識,並可任意放大、縮小查看。相關數據如框選影像的實際面積,解譯元素的數量和所佔面積等也會給出統計。相較於傳統遙感解譯雲服務,這種可視化的交互方式大大提升了使用體驗。
可以看到,SenseEarth2.0的推出,不僅可以更好地為有解譯需求的個人和團體,提供經濟、快捷的影像在線工具,大幅降低遙感應用的專業度門檻,更為面向大眾,做到了地理信息知識的普及。
面對與日俱增的海量遙感影像數據,AI技術的賦能已經有效提升了數據信息的提取能力和效率,讓基於遙感影像的快速乃至實時決策從不可能變為可能。據商湯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商湯科技正積極攜手行業夥伴,推動智能遙感解譯算法在自然資源、水利、林業、農業農村、生態環境和應急管理等領域的應用,加速遙感行業的智能化升級。如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針對河湖亂佔、亂堆、亂採、亂建「四亂」的整治需求,商湯科技的智能遙感解譯技術助力實現了智能化管理。基於亞米級空間解析度的遙感影像,進行疑似地物的目標識別,生成疑似「四亂」的遙感監測圖斑和報告,為現場核實提供可靠判斷依據。
此外,針對林地變更調查、林業動態監測、林業執法監察和林火災後評價恢復等需求,商湯科技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調查規劃設計院合作,通過智能林地變化檢測技術,將林業變化圖斑提取的效率提升百倍,實現林地變化範圍及面積的精準提取和統計,為國家級林業智能化監測預警提供智能助力。
針對因天氣、時間等因素影響而導致遙感影像質量不佳的問題,商湯還開發了智能遙感超解析度重構技術,通過提高遙感影像空間解析度,豐富地物形狀結構、上下文信息和紋理信息,有效提升遙感影像質量,更好地服務於各類遙感影像的解譯任務。(餘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