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四千年,是神祇與皇族的歷史(連載1)

2021-01-07 澎湃新聞
編者按:埃及——世界上最偉大的文明體,其古代故事跨越了四千多年的歷史時段,而這一歷史時段又塑造了日後整個世界的形態。英國古埃及研究權威、BBC古埃及歷史紀錄片首席講解喬安·弗萊徹教授將古埃及的往事連綴成書,完整地講述出來,記錄王朝的興衰沉浮,並將古埃及人的整個世界呈現於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理解的一個歷史情境之中。

根據他們那極為豐富的神話和民間傳說,埃及人相信,「天地之初」是完全的黑暗;這種暗昧由無限又無形的水構成,而世上的第一塊陸地便是從這水中冒出。

不過,創世並非獨有的單一事件,而是每一年都會重複發生:每年一度的尼羅河洪水期間,世界便得到一次再造和新生;按照古代一位目擊者的說法,這時,「整個土地又變換成為海洋」。

洪水被認為是發源於埃及南方最遠最遠處的一個巖洞。通報洪水到來的預兆,是升起的晨星(天狼星);埃及人把此星認作是閃亮的女神索希斯(Sothis),「所有神祇中最美的,在幸福一年的開端出現」。

尼羅河的洪水受到歡迎。當水位上升,淹沒河谷的土地,實際上也帶來了生命,「擁抱田地,於是每樣東西都重生了」。「洪水浸潤兩岸,草地歡笑」,人們向水中扔下鮮花,祭祀物品,甚至自己也跳到水裡;每當此際,「整個大地都因歡樂而跳躍!」

每年的水位有起有落,這河流的節奏便決定了兩岸生活的節律;一年內的循環變化構成了三個季節固定更替的年曆——先是漫灌季(akhet),然後是春種季(peret),再接著是夏收季(shemu)。每年,洪水退去後,留下一片重獲活力的土地,充滿新生命的期許,一層肥沃、溼潤的黑色淤泥,在陽光下閃爍,豐盛的農作物就在這土壤上生長。事實上,淤泥與周邊環繞的、那荒瘠的沙漠形成的反差是如此醒目,因此埃及的土地明顯由兩個部分構成,是雙重地貌的合體:一塊是紅地(deshret),一塊是黑地(kemet)。

尼羅河從南向北流淌6600多公裡,全程沿岸每年都會看到同樣的自然現象。對一年一度的這些事件,埃及的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的解釋;這些解釋自然是採用創世傳說的形式,不過各地有自己的神靈擔當主角。

在孟斐斯,創世被認為是普塔(Ptah)的手工活兒。這位大神在原初之水中結合了雄性與雌性元素,而它自己出現的形式,乾脆就是水中冒出的陸地。然後,大神直接就那麼想了想,世界便顯形了。而普塔不僅是「眾神之父」,還是「生出眾神的神之母」;它只是說出各類生靈的名字,活物就那麼憑空到來了——正如我們耳熟能詳的聖經福音中的老調,「太初有言,言與神在」,而這裡的創世說便是那老調的已知的最早版本。

在賽伊斯附近,這個「言即是神」的戲劇場景有個更為熱鬧活潑的變體,牽扯到奈斯(Neith)那如雷轟鳴的笑聲;奈斯是「駭人的至高神」,這位持有武器的創世女神單獨生出了太陽。她同時是「能扮演雌性的雄性,也是能扮演雄性的雌性」,能隨時隨地讓天空傾覆垮塌,把她所創造的萬物都毀滅;生命與死亡這兩個極端在她身上具體人格化,而生與死又是固有內含在洪水和太陽之中。

再向南,在赫莫波利斯(Hermopolis)這裡,生命被聲稱是由八位神靈聯手創造;那是「先於原初之神的父神和母神」組成的聯合體。最早的造物看來是從退潮的洪水中顯形,成對呈現為雄性青蛙與雌性蛇;它們結合起來的能量,被認為是最初讓生命出現的,也創造出原初的陸地土丘,一個「火焰之島」,而太陽最早就是從火島中爆湧而出。

但造物神話的關鍵部分還是以赫莫波利斯為中心。那裡被稱為「太陽城」,至高神靈就是太陽,是「眾神之母兼萬物之父」,是「偉大的他她同體」。巨大的火球從洪荒陸地土丘上升起,構成最初的絢爛日出,隨後它橫貫天空的每日行程,就是那持續不斷的再生循環,一整個文明的節律也由此來確定。正如白日之後是黑夜,黑夜之後是又一個白日,生命死亡新生命的更替也是如此;兩種存在狀態被認作是一個永恆的連續統一體——生便是向死而生,但死也是為了新生而死。

既然是太陽的力量啟動了宇宙間的這種永續更迭,這個過程便用太陽的女兒莫阿特(Maat)來人格化地具象呈現。她是天地之間的照看者,對她那雌雄同體的太陽父母所創造的萬物都負起責任,維護著新建立的宇宙,力保一切處於完美的平衡:每樣東西都有其對應物,有反覆出現的二元統一體——日與夜,光明與黑暗,豐腴與貧瘠,秩序與混亂,生與死——每一樣都是同一物的一半,是同一狀態的兩面,彼此依存,缺一不可。這是所有事物都必須遵循的本質平衡,所有人,從活的到死的,乃至諸神本身,都必是如此的對立統一體;所有神靈必得「依莫阿特的法則來存活」。

靈是通過太陽神體液的突然擠出而產生的,「一個噴嚏打出了舒,一口唾液吐出了忒芙努特」。儘管,另外還有一個替代版本表示,兩兄妹是經由「太陽神之手」如精液般射出成形的。

接下去,男神舒和女神忒芙努特倒是生了他們自己的雙胞胎孩子:閒散自在的綠色土地神戈布(Geb),通常被描繪成閒躺在那裡的樣子;還有亮閃閃的天空女神努特(Nut),拱伏在戈布上方,構成天穹——這個神界的角色,有無窮的精力,用身體支撐了宇宙,也保護了存活在她下面的萬物。

據稱努特是「生了諸神的偉大母神」,她那繁重的眾多職責中也包括每天都生孩子,比如每天黎明時分,她要生出太陽:從技術的角度來看,鑑於太陽本已是她的祖父母,這個生產任務顯然就弔詭了;不過,在埃及那包羅萬象的神話信念體系中,這完全不是個問題——隨著時間的推進,這些敘事會充分演化,而且,哪怕是最難說得通的神界宗族譜系,都能得到合理化解釋。

戈布和努特還是另外四位子女的父母:兩對雙胞胎,奧西裡斯(Osiris)與伊希斯(Isis),塞斯(Seth)與納芙希斯(Nephthys)。正是家族內部的爭鬥給太陽世系第一次帶來了死亡。

按照傳說,伊希斯和她的雙生弟弟奧西裡斯是埃及最早的統治者,這一對帝王聯合執政期間帶來了一個黃金時代,直至那嫉恨滿懷的弟弟塞斯奪取了權力:他淹死了奧西裡斯,肢解屍體,把屍塊小片散扔在整個尼羅河谷上下。

但塞斯的勝利沒能持續多久。伊希斯先是為奧西裡斯哀哭,真地給他哭出了一條河——淚水導致了尼羅河的第一次洪水。然後,她搜集那些身體碎片,拼接組裝好,一起包紮起來,做出了世上最初的一具木乃伊。接下去,藉助她無限強大的法力,她喚醒了奧西裡斯的靈魂連同生殖力量,讓自己懷上了兩人的兒子荷魯斯(Horus)。

伊希斯確實「比百萬個神靈更聰明」,「比百萬個男人更有計謀」;她隱蔽地悄悄撫養兒子,為的就是讓他去為父親復仇,在一系列的暴烈激戰中,將叔叔塞斯消滅。伊希斯是兒子的保護人,「比百萬個士兵更有效」;她既能撫育又能攻擊的這種雙重能力,是埃及人典型的觀念表達:他們從不理所當然地認為,男和女就該簡單地與主動積極和被動消極分別對應等同起來。

奧西裡斯,他的父神戈布,還有同類神靈,比如生育神旻(Min),通常被描繪成靜態和停滯不動的,只有他們那顯眼凸出的生殖器官才透露出一些生命活力的跡象,而與他們相對應的女神,卻經常被看到會發起行動,從努特開始——這位「昂首闊步的大神,播撒珍奇寶石,化為星星」——再到她那精力充沛、富於變化的女兒伊希斯;伊希斯逐漸吸收其他同類女神的法力,最終脫穎而出,變成埃及力量最強大的神祇,威力跨越地中海,千百年來在三塊大陸上都受到敬拜。

被做成完美木乃伊的奧西裡斯,赴任新職位,當了冥府之王;他被裹得嚴絲合縫,為的是能「在絕好狀態下永存」,然後,就仿佛一個包裹那般,又被遞交給「保護自己哥哥的、那萬能的伊希斯」,得到永久照看;兩人在夜空中會合:奧西裡斯就是獵戶星座,一旁守護的是伊希斯——伊希斯則體現了索希斯(也即天狼星)的星座特性,成為尼羅河洪水到來的預兆。

但伊希斯同時也存在於有生命的土地上,保護和引導她的兒子荷魯斯。荷魯斯接替他的父親,坐上了埃及的王位。他象徵著人間帝王們的神性本源,後繼的每個君主都被稱作「活著的荷魯斯」。然後,死亡之際,荷魯斯們化身為又「一個奧西裡斯」;這些冥府的亡靈加入那個不斷累積的地下勢力集團;每天夜裡,那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太陽神會造訪,讓陰間世界重現生機。

奧西裡斯與荷魯斯之間的這種父子關係,儘管是埃及人用來闡釋人間君主更替的示範模式,但它也是一種三方關係,因為王位在很大程度上是「男性與女性元素的一個複合體」:伊希斯,她的名字本義就是「王座、王權」,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存在,是她把一代代君王關聯在一起。她是女兒、姐妹、妻子和母親,她的家庭角色關係是皇室連續傳承的基礎。

這就切入到了一種古代文化的核心;這種文化中,雄與雌,父與母,姐弟或兄妹,女兒與兒子,都是一個完整體不可或缺的兩部分,各佔一半。所以,現代研究中聚焦於陽剛雄性的那種傾向,所看到的只是埃及故事的一半。「人們」這個概念,埃及人用的象形文字表義符號中突出的是既有男性也有女性的元素,而用「男人和女人」這個詞組時,相應地,與「父親和母親」的用法也幾乎等同,男女都被包含在內。

這同樣的理念也延伸到了神話中帝王們的起源,伊希斯與奧西裡斯就是同時出現在正式的帝王名單中,聯手統治,然後由兒子荷魯斯繼位,再然後是「荷魯斯的後繼者們」,那些半人半神的角色,而他們代表的是那些已被長久遺忘的人類君主的魂靈。

神祇與皇族支配著埃及人的世界觀,而實際上埃及的歷史——至於人類自己,經常只是事後才被添加進歷史的一個成分——也相信是以不同的和高度原創性的一系列方式創造出來的。

(未完待續)

本文摘選自《埃及四千年》, (英) 喬安·弗萊 著,楊凌峰 譯,浙江文藝出版社2019年3月版

相關焦點

  • 《海內經》是四千年前的世界地圖
    《海內經》是四千年前的世界地圖(BSBQ201)一、東海之內,北海之隅,太平洋以東、北冰洋以南的美洲地區。1、四千年前的朝鮮。《說文解字》:」朝,旦也,從倝,舟聲」。朝字古形,左面是旦,右面是舟。北美大陸南部,美國中西部,是一個圓形大盆地,是初升的太陽,是漢字「旦」的象形。北美大陸北部山地,是一個獨木舟,是漢字「舟「的象形。
  • 【看圖說話】古埃及神話中有哪些神祇?
    即便如此,古埃及的信仰中還是有幾個最核心的神祇,可稱之為古埃及神話中的「黃金家族」。如果你還太陽神、鷹神傻傻分不清楚,那就趕快看看這篇文章,開啟古埃及文化掃盲第一步吧。古埃及「赫裡奧波裡斯」(Heliopolis)的太陽神,大約公元前2494年至前2345年起的第五王朝,國王開始使用「拉神之子」的頭銜;他通常以一個頭帶聖蛇烏拉賴烏斯環繞的太陽盤王冠的鷹首人身的形象出現。
  • 四千年前的氣候突變與古文明的衰落(上)
    四千年前的氣候突變  近十年來,古氣候學中有一個蓬勃發展的方向,這就是氣候突變的研究。有人把小冰期排作全新世的第0次冷期。全新世中的最暖時期稱為大暖期,約發生於第5次冷期及第3次冷期之間(距今約8000~3000年前)。
  • 終極鬥羅:神界歷史上最強神祇,超越神王,具備至高神的力量
    鬥羅神界中有著無數的神祇,每一位都是頂尖的人類,因為突破人類的極限,達到了全新的狀態,成為了傳說中的神。而鬥羅神界歷史上出現了無數的神祇,那麼鬥羅神界歷史上最強大的神祇,到底有誰呢?為了守護神界的和平,將自身的力量分為五份,形成了毀滅、生命、邪惡、善良、修羅五大至高神祇,並具備神祇附帶的超神器。而繼承了五大至高神祇的神王,將一起掌控整個鬥羅神界。創世神創造了鬥羅神界,那才是鬥羅神界歷史上最強大的神祇,就連五大至高神的力量都是他們創造出來的。
  • 北歐的神祇戰爭——淺談北歐神話故事的演變歷史
    這或許是短暫的歷史卻是文明無法避開的一頁,畢竟影響那麼深遠悠長。一北歐的文化歷史與北歐諸神伊始創造北歐神話的日耳曼來自何處,鑑於在接觸世界文明以前都是野蠻人故其以往的歷史已不可考。最早見諸文字記載的是羅馬的文字,約公元前80年時,日耳曼人從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今挪威半島),德國北部,瑞典南部開始往四周擴散。
  • 紋身之埃及生命之符說說
    生命之符(符號:☥),又稱安卡,是埃及象形文字(又稱聖書體)的字母,代表詞語ʿnḫ,解作生命
  • 電影中最常見的十大埃及元素
    作為曾經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如今的埃及雖然風光不再,政治、經濟實力遠不如昔,但其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依然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力,從古埃及宗教神話到傳奇的歷史人物和堪稱奇蹟的文化遺產,無不體現出了典型而獨特的埃及特徵,構成了當下持久流行的文化元素。
  • 諸神的傳說(埃及篇·下)
    諸神的傳說(埃及篇·下)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上篇請關注回看……(沙漠與風暴之神——賽特,圖片來自網絡)賽特的形象通常是一位豺頭、人身的神祇,長有長方形的耳朵和彎曲凸出的長嘴,是古埃及神話中的力量、戰爭、沙漠、風暴之神,曾用一個量身定做的盒子,使計殺死奧西裡斯,並殘暴分屍。
  • 埃及史連載:神秘的吉薩三大金字塔
    在僅僅 100 多年時間裡,古埃及人連續創造了 3 個世界最高建築的紀錄,而斯尼弗魯的兒子胡夫將把金字塔建築推向一個以後幾千年都難以逾越的高度。他在位時期任命宰相,也就是他的侄子赫米烏努修建了埃及歷史上最宏偉的金字塔——吉薩大金字塔,即胡夫金字塔。
  • 2018部編版:九上歷史《第1課 古代埃及》
    【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教學難點:1、分析自然環境對文明產生的影響;2、理解古代埃及法老與金字塔的關係【課本解讀】知識點一:尼羅河與古埃及文明1、地理位置:3、古埃及歷史發展歷程:(1)公元前3500年,出現幾十個個奴隸制小國(2)公元前3000年,國王美尼斯統一國家(世界上最早),定都孟斐斯(3)公元前15世紀,國力強盛地,跨亞非的軍事大帝國,埃及帝國的完成者:圖特摩斯三世(4)公元前6世紀  被西亞的波斯滅亡
  • 淺析馬紅俊的神祇設定,為啥馬紅俊衝擊一級神祇失敗後安然無恙?
    在鬥羅大陸裡馬紅俊是除唐三外最有希望衝擊一級神祇的人,但可惜的是,馬紅俊在衝擊一級神祇失敗,最後只能去繼承二級神祇。這裡有個細節令人在意,馬紅俊衝擊一級神祇失敗後居然安然無恙,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這令人在意的細節,淺析馬紅俊的神祇設定,為啥馬紅俊衝擊一級神祇失敗後安然無恙?
  • 織女星是中華民族的族星 是一萬四千年前的北極星
    公元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北京天安門上向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今天成立了!當時織女星正位於天安門上穹頂。
  • 埃及九柱神之一主神賽特,他就是風暴的神以及沙漠的神!
    賽特是力量之神,埃及的戰神,是風暴神、沙漠神以及外族的神。這個保護外族人的神為何成為埃及法老的保護神?極有可能,這和喜克索斯人入主埃及有關。喜克索斯的意思是「外國統治者」,經過長期的滲透和發展,喜克索斯人勝過了埃及13-14王朝,建立了15-16王朝,這是身在埃及的外邦政權。
  • 資料:九柱神-埃及神話中九位主要神祇
    第1頁:拉/舒/泰芙努特   從第五王朝開始,他被與底比斯神阿蒙結合在一起,成為埃及神系中最重要的神。十多個世紀以來,拉一直是埃及的最高神,直到阿肯納頓(Akhenaten,即阿蒙霍特普四世)的宗教改革,阿頓(即朝之太陽神,他的形象是一枚日輪)以外的崇拜都受到禁止。後來,對他的崇拜與赫裡沙夫(Heryshaf)結合在一起。
  • 方寸之間遊覽埃及,你了解的埃及不應該只有金字塔
    古埃及壁畫古埃及是是位於尼羅河跨越了3000多年歷史的文明,始於公元前32世紀左右時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終止於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徵服埃及。我們高中歷史課本曾講過,埃及默罕默德·阿里改革,1814年宣布廢除租稅承包稅制,將包稅人所管轄的土地收歸國有。同時又沒收了伊斯蘭教會掌握的全部土地。確立土地私有制度。興修水利。引種新的農作物品種,發展經濟作物。特別是棉花,有利於農業的發展,為改革奠定經濟基礎。
  • 埃及棘龍
  • 走進埃及,走進金字塔,了解你不知道的埃及金字塔之謎!
    走進埃及,走進金字塔,了解你不知道的埃及金字塔之謎!說起埃及,大家耳熟能詳的便是埃及的金字塔。在世界古代七大奇蹟裡,金字塔比其他幾項早了兩千多年,卻是唯一沒有被時光摧毀,至今屹立不倒的。幾乎可以說,在人類的文明史上,金字塔就是永恆的象徵!
  • 日本擬設皇女制,允許出嫁的皇族女性再回宮,日本會出現女皇嗎?
    比如日本皇族沒有姓,因為日本歷史上有所謂姓氏制,姓是由上賜下,日皇作為日本最高的人,沒人能給他賜姓,所以日本皇族沒有姓。明仁有一個女兒,出嫁前叫清子,沒姓,她嫁給了一個公務員,這個公務員姓黑田,完全平民出身,出嫁後公主就得放棄皇族身份,淪為平民,然後就有了姓,所以現在明仁唯一的女兒就叫黑田清子。若按原制度,清子已和日本皇室沒關係了。退一萬步講,即便是日本現皇室死絕了,也輪不到她繼位。
  • 曾經350萬平方公裡的埃及,是如何一分為三的?
    1922年,埃及名義上從英國獨立出來,是一個親英的王朝,而且英國還有大量軍隊駐紮埃及,埃及只能算是從殖民地到半殖民地。 此時埃及的疆域,包括了南部的蘇丹,面積達到約350.1萬平方公裡。如果放到今天,可排到世界第七,比印度還要大。埃及與蘇丹,被尼羅河串在一起。
  • 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時候,中國人在做什麼?
    時至今日,幾千年過去了,金字塔仍有許多未解之謎。據記載,金字塔是在2600年前建造的。在2600點之前,要達到這樣的建設水平肯定是非常困難的。可以說,建造金字塔的難度堪比建造長城。但是當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時候,長城並沒有建造。但這並不影響中國古代文明的發展,雖然金字塔比古代文明發展得更早,但中國古代仍然出現了很多強大的建築。3500年前,尼羅河兩岸出現了幾十個奴隸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