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拉選集》中三角函數與複數的關係

2020-12-05 電子通信和數學

前一篇《歐拉和拉格朗日筆下的三角級數以及重要的等式關係》中我們已經得到如下兩個等式

歐拉設z為無窮小,n為無窮大i,則v=nz=iz為有限數,z=v/i,從而sinz=v/i,所以cosz=1,我們帶入上式得到

我們都知道i是無窮大時,得到

因此令z=+v(-1)^1/2和z=-v(-1)^1/2,我們得到正弦餘弦與自然常數e的關係

上述兩個式子非常常見,也是第一次記載在歐拉的著作中。推導過程相當巧妙簡介

當i為無窮大時,n就為無窮小時,ni=z就是有限數,所以得到

帶入上式我們得到

前面《由牛頓二項式定理推導出任意對數函數的無窮級數》我們得到,

註:log(1+x)=In(1+x)

設y=1+x,根據上式我們得到

令y分別等於cosz+isinz, cosz-isinz,且i=(-1)^1/2 相加得到

相減得到

從而得到圓的弧完全可以用虛數的對數表示,其中log=In

相關焦點

  • 三角函數的複數形式和本質原理
    我們結合歐拉公式,可以得到複數平面上的三角函數,x(t)的複數形式是Ae^j(Ωt+Φ),它是有實部和虛部組成如果將三角函數的實部和虛部所表示的圖形,與x(t)的複數形式一一對應,就得到如下樣式,非常直觀為了更加形象的說明這一點:我們假設一個物體繞半徑為1的圓在複平面上勻速轉動
  • 歐拉公式怎麼寫_歐拉公式的意義
    歐拉公式將指數函數的定義域擴大到了複數域,建立和三角函數和指數函數的關係,被譽為「數學中的天橋」形式簡單,結果驚人,歐拉本人都把這個公式刻在皇家科學院的大門上,看來必須好好推敲一番。
  • 歐拉和拉格朗日筆下的三角級數以及重要的等式關係
    偉大的數學家歐拉從最一般的三角函數sinx^2+cosx^2=1公式出發,得到著名的棣莫弗定理以及正弦和餘弦的無窮級數,方法簡單明了直觀,接著法國數學家拉格朗日運用三角學中的複數性質,又得到一些重要級數等式,優美的思路值得大家學習借鑑。
  • 有關三角函數與複數最基本的運用
    這是一個簡單的複數,而且是一對共軛複數,根據一般的代數方法是很難化簡如果我們將其轉換到三角函數有關的複數坐標上,你會得到一個優美的結論,如下是這對共軛複數的在復坐標平面上的位置我們根據三角函數知識,容易得到複數的夾角和其旋轉半徑,如下圖所示所以我們得到共軛複數在複平面上的用三角函數表示的坐標值
  • 最美的公式——歐拉公式
    因為參與公式的數字是如此的簡單,被運用的如此的廣泛,所以在有這些數字糾纏的方程中,歐拉公式就有可能被運用。事實也確實如此。她的應用廣泛到五湖四海:三角函數、傅立葉級數、泰勒級數、概率論、群論等,都有她的身影出現。
  • 算法之_歐拉公式
    引子看傅立葉變換的時候,一直奇怪,冪指數是怎麼映射成三角函數的?學習了一下歐拉公式,果然很神奇,用到了自然常數e,圓周率π,虛數i,三角函數sin/cos,指數,還有泰勒展開.倒不是算法有多難,只是涉及基礎太多,經常被卡住,總結如下.2.
  • 看得懂的複數--溯源複數的物理意義
    那個時候三角函數發明了,並且非常興起,而三角函數是典型的平面坐標體系,於是大家想到了用複平面來表徵三角函數,這個裡面,歐拉做了最大的貢獻,那就是歐拉公式:e^iπ+1=0。它把數的基本邏輯搞明白了,出來了完美的公式,而後期的傅立葉變換,大家也開始引入了正交複平面坐標系來表徵一維信號,發現得到了一個完美統一的表達方式:用正交複平面坐標系來描述,這個相對於常規的,用三角函數正交坐標系描述,在形式上更統一。但是,三角函數正交系(普通傅立葉變換)的表達都讓很多人暈乎了,何況還是的正交複平面坐標系,這個就導致了理解上的難度。
  • 「 歐拉 」 家族
    >在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中,歐拉方法,命名自它的發明者萊昂哈德·歐拉,是一種一階數值方法,用以對給定初值的常微分方程(即初值問題)求解。‍‍歐拉公式 ( Euler's Formula )歐拉公式(Euler's formula,又稱尤拉公式)是複分析領域的公式,它將三角函數與復指數函數關聯起來
  • 最美公式歐拉恆等式,這一人類的至寶將e、i、π聯繫起來
    歐拉公式是什麼?為什麼歐拉公式被稱為世界上最完美的公式?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數學之三角函數的到底能起啥作用淺談
    三角函數,是以角度為自變量,以直接三角形的三個邊的比值為因變量的函數,它讓角度和邊進行了聯繫,同時由於角度是可以任意大或者小的(負無窮到正無窮),但是比值往往具有臨界值(當然是大部分),所以三角函數天然具有周期的潛在性質,例如:正餘弦函數,同時三角函數的有規律可尋(一般是臨界值,周期等),為複雜的關係研究和推導
  • 為什麼說歐拉公式是世界上最美的公式?欣賞歐拉公式的美學!
    不論是高等數學還是大學物理,歐拉公式都如影隨形。因為其重要性和劃時代意義,Euler Formula(歐拉公式)有著很多了不起的別稱,例如「上帝公式」、「最偉大的數學公式」、「數學家的寶藏」等等。這個發表於公元1748年的數學公式,將三角函數與復指數函數巧妙地關聯了起來。
  • 歐拉公式,世界上最完美的公式
    1歐拉公式萊昂哈德·歐拉被認為是18
  • 數學界最著名、最偉大、最美麗的公式之一——歐拉公式
    歐拉公式是什麼?歐拉公式是歐哈德·歐拉在十八世紀創造的,是數學界最著名、最美麗的公式之一。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它涉及到各種顯然非常不同的元素,比如無理數e、虛數和三角函數。在我們從微積分和幾何的角度研究這個公式之前,讓我們先看看這個瘋狂的關係是從哪裡來的。歐拉公式的歷史1714年,英國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羅傑·柯茨在一個公式中建立了對數、三角函數和虛數之間的關係。
  • 歐拉獻給數學的成人禮:自然常數所引發的複數變革
    歐拉公式肯定不是憑空編造的,我們來看看他對數學或者說對複數的產生所帶來的變革對e^x的定義至少有三種形式:極限的形式:泰勒公式的形式導數的形式因為在極限形式下我們令x=iθ那麼很容易就得到我們來看看這個式子在幾何上有什麼意義,虛線是單位圓,坐標軸分為實軸和虛軸,且輻角為1當n=3時,我們得到根據複數的乘法規則
  • 進擊的複數
    在複數z=x+yi中,x=Re(z)稱為實部,y=Im(z)稱為虛部。當虛部b=0時,z可視為實數;當虛部b≠0而實部a=0時,z稱為虛數,或者純虛數。通過三角函數的運算可以簡單證明若z=re^(it),w=pe^(is),那麼zw=rpe^(i(t+s))。也就是說,兩個複數相乘所得到的複數,其模是兩個複數模的乘積,其幅角是兩個複數幅角的和。因此w乘以z,即為w的長度伸縮為原來的r倍,並將w逆時針旋轉角度t。
  • 數學界鮮為人知的神祗——歐拉
    1707年歐拉生於瑞士的巴塞爾,13歲時入讀巴塞爾大學,15歲大學畢業,16歲獲碩士學位。平均每年寫出八百多頁的論文,是世界最多產的數學家,歐拉對數學的研究如此廣泛,因此在許多數學的分支中也可經常見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重要常數、公式和定理。1783年9月18日於俄國彼得堡去世。
  • 數學界鮮為人知的神祗——歐拉
    1707年歐拉生於瑞士的巴塞爾,13歲時入讀巴塞爾大學,15歲大學畢業,16歲獲碩士學位。平均每年寫出八百多頁的論文,是世界最多產的數學家,歐拉對數學的研究如此廣泛,因此在許多數學的分支中也可經常見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重要常數、公式和定理。1783年9月18日於俄國彼得堡去世。
  • 歐拉恆等式:完美的數學公式
    作為一個多產的數學家,歐拉貢獻不可估量,他提出了許多對現代數學不可或缺的概念。在歐拉的一生中,它出版了885份關於數學和其他學科的論文和書籍。即使是後來失明了,他仍然筆耕不輟。歐拉在失明之後還打趣地說:「現在我就更不會分心了。」 以勤奮著稱的歐拉,用他那驚人的記憶和心算能力彌補了視力的喪失。在歐拉一生豐碩的成果中,有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式被譽為「上帝創造的公式」,那就是歐拉恆等式。
  • 從虛妄到真實—虛數的 200 年升級史,歐拉高斯都曾為其添磚加瓦
    一向擅長創造符號的歐拉,他在《微分公式》一文中第一次用 i 來表示-1的平方根。歐拉首創了用符號 i 作為虛數的單位。總算讓虛數在數學界有了一席之地,並且在號稱「上帝公式」的歐拉公式中運用了虛數符號。所以韋塞爾向丹麥科學院遞交論文《方向的解析表示,特別應用於平面與球面多邊形的測定》,他首先提出把複數用坐標平面上的點來表示,使全體複數與平面上的點建立了一一對應關係,形成了複平面概念。但當時沒有受到人們的重視,在當時的數學界並沒有掀起波瀾,不過在幾十年後,得到了數學王子高斯的認可,並且將其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