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探測器在月球發現蘇聯「月面車1號」

2021-02-08 科學網

 

 

它一定就在月球上的某個角落!

 

儘管人們年復一年地尋找,然而將近40年過去了,從沒有人發現蘇聯科學家留在月球上的一架雷射反射鏡。其實,這些搜尋者只是在錯誤的方向上偏離了幾公裡。

 

4月22日,一個物理學家研究小組終於看到了由這架雷射反射鏡發出的不可思議的昏暗閃光。該反射鏡是由無人駕駛的「月面車1號」(由蘇聯科學家設計並由地面遙控)穿越月球表面後送到這裡的。

 

新的發現要感謝美國宇航局(NASA)的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就在上個月,LRO曾對月球上的很大一片區域進行成像分析,而這裡恰恰就是之前報告的「月面車1號」停留的地方。根據計劃,LRO將在月表上空大約31英裡(約合50公裡)處執行一項為期一年的探測任務,負責繪製一幅綜合地圖,搜尋資源以及潛在的安全著陸點,同時測量月球溫度及輻射水平。

 

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天文學家Tom Murphy領導的這個研究小組,能夠對月球上的一塊只有足球大小的區域進行搜索。在發現這束髮射光之後,研究人員利用他們位於新墨西哥州阿帕奇山天文臺的口徑為3.5米的天文望遠鏡上的雷射——其作用就像是一部雷達,迅速測量了從地球到月球上的雷射反射鏡的距離,其精度達到了釐米級。

 

如今,月球軌道的形狀哪怕僅僅出現了幾毫米的變化,該研究小組也能夠利用這項技術探測出來,這將為驗證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提供重要幫助。

 

在上個世紀的美蘇太空爭霸中,蘇聯先後將兩臺無人駕駛月球車成功送上月球,分別稱為「月面車1號」、「月面車2號」。

 

「月面車1號」搭載在「月球17號」上,於1970年11月17日在月面雨海地區著陸,這是第一次在地球上對另一個世界上的機器人進行遠程控制。而這輛月球車的外形像個圓桶,上面有一個凸起的蓋子,車下面是8個輪子,每個輪子也都是獨立控制。車上的裝備包括一架錐形天線、一個高精度定向的螺旋天線、四臺電視攝像機,以及一些用來測量月壤密度和物理、化學特徵的設備。在凸起的蓋子下面是太陽能電池。天線負責將月面上的狀況傳送給莫斯科一個五人小組,由他們遠程操控月球車的下一步行動。這臺月面車長2.2米,寬1.6米,重756公斤。「月面車1號」一共運行了11個月(只能在月亮上的白天進行工作),一直到1978年10月4日才宣告終止。它一共行進了10公裡,傳回兩萬多幅電視圖片和超過200幅全景照片。

 

(群芳 譯自www.science.com,4月27日)

 

《科學時報》 (2010-4-28 A4 國際)

相關焦點

  • 月球上的第一輛月球車:「月行者」-1號(圖)
    日,蘇聯發射「月球」-17號探測器。  這次發射的「月球」-17號探測器,於7天後的11月17日在月面雨海順利軟著陸,把第一輛自動月球車「月行者」-1號送上月球考察。 蘇聯月球車  「月行者」-1號有一輛馬車那樣大小。車長2.2米,寬1.6米,質量756千克。車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分是儀器艙,下部分是自動行走底盤。
  • 玉兔號月球車探測器:靈活高效進行月面巡視探測
    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在月面軟著陸後,其著陸器與玉兔號月球車成功實現了分離,接著進行互相拍照,以及各自的探測工作,其中玉兔號用於在月面進行巡視探測。熱控分系統由導熱流體迴路、隔熱組件、散熱面設計、電加熱器、同位素熱源等組成,可使月球車的艙內溫度始終控制在+55℃~—20℃之間。測控數傳分系統用於保證月球車與地球的通信以及與著陸探測器之間通信。
  • 月球車「玉兔」在月面到底發現了什麼?
    自嫦娥三號在月球上成功著陸以來,月球車玉兔一直吸引著眾人關注的目光。這倒一點兒都不出人意料,畢竟除了特別擅長賣萌以外,月球車玉兔還是近40年來,在月球這片天外大地上踏足的唯一巡視探測器。  事實上,嫦娥三號於2013年12月14日在月球雨海東北部成功實施的軟著陸,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阿波羅成功登月之後的40餘年裡,人類探測器實現的唯一一次月球軟著陸。這也使得我國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世界上第3個獨立實施月球軟著陸的國家。
  • 資料:前蘇聯的月球號探測器(圖)
    前蘇聯的月球號探測器從1958年至1976年,前蘇聯發射了24個月球號探測器,其中18個完成探測月球的任務。月球2號探測器,1959年9月12日發射,兩天後飛抵月球並著陸,成為到達月球的第一位使者,首次實現從地球到另一個天體的飛行。
  • 科技日曆|蘇聯最後一艘探測器「月球24號」在危海成功著陸
    「月球24號」是蘇聯「月球計劃」的一個航天探測器。 月球24號探測器是「月球」系列太空飛行器的最後一個,也是蘇聯第三個從月球帶回了土壤樣本的任務(前兩個帶回樣本的任務是「月球16」和「月球20」)。 探測器降落在「危海」(Mare Crisium)。
  • 玉兔號設計團隊稱第一輛月球車「弱爆了」
    直到38萬公裡外的嫦娥三號著陸器和玉兔車都「睡」了,地球上的一些中國人仍有一個疑問:我們是不是在重複別人走過的路?2013年12月15日4時,航天史被玉兔號月球車改寫——她用160秒走出了相當於一個半車體長的路程,人類自1972年阿波羅17號登月後,再無月球車在月面留下足印的記錄就此終結。
  • 嫦娥三號12月上旬擇機發射 月球車命名「玉兔號」
    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李本正說,月球探測是一項非常複雜並具高風險的工程,據我們掌握的資料統計,截至目前,不包括嫦娥三號,世界上共進行了129次月球探測活動,其中,美國59次,蘇聯64次,日本和中國各2次,歐空局和印度各1次。以上共成功或基本成功66次,失敗63次,成功率僅有51%。
  • 玉兔二號成工作時間最長月球車
    IT之家12月12日消息 據中新社報導,從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玉兔二號」月球車成為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的月球車,此前該紀錄由前蘇聯的「月球車1號」保持,49年來一直無人超越。據介紹,「月球車1號」是世界上第一臺無人駕駛的月球車。
  • 嫦娥三號試驗取得重大進展 中國月球車指日可待
    1 「中華牌」月球車活動範圍達5平方公裡2013年前後,我國將發射首個月球著陸探測器嫦娥三號,它由著陸器和巡視探測器(即「中華牌」月球車)組成,進行首次月球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察,獲取月球內部的物質成分並進行分析,將一期工程的「表面探測」引申至內部探測。
  • 月球1號——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圖)
    1959年新年剛過,1月2日在蘇聯一個秘密的航天發射場,一枚由戰略飛彈改裝的運載火箭,託舉著蘇聯人的夢想和希望,呼嘯著直上九霄,把一個月球探測器送入太空,隨著火箭拋掉第一級、第二級,人類製造的這個物體首次接近了第二宇宙速度,直奔月球而去。
  • 嫦娥三號系1976年後首個重返月球人類探測器
    這是北京飛控中心大屏幕上顯示的嫦娥三號探測器降落相機傳回的月面照片。大約11分鐘的落月過程中,嫦娥三號依靠自主控制,經過了主減速段、快速調整段、接近段、懸停段、避障段、緩速段等6個階段,相對速度從每秒1.7公裡逐漸減為0。在距離月面100米高度時,探測器暫時停下腳步,利用敏感器對著陸區進行觀測,以避開障礙物、選擇著陸點。在以自由落體方式走完最後幾米之後,平穩「站」上月面的4條著陸腿觸月信號顯示,嫦娥三號完美著陸月球虹灣地區。
  • 玉兔二號成工作時間最長月球車 攜嫦娥三號聯袂破紀錄
    中新社北京12月12日電 (郭超凱)記者12日從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玉兔二號」月球車成為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的月球車,此前該紀錄由前蘇聯的「月球車1號」保持,49年來一直無人超越。資料圖:嫦娥四號著陸器上監視相機拍攝的玉兔二號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跡的影像圖。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供圖據介紹,「月球車1號」是世界上第一臺無人駕駛的月球車。
  • 嫦娥三號攜玉兔月球車登月意義何在?
    「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於12月2日1時30分00秒34毫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點火推上太空。「嫦娥三號」攜帶「玉兔號」月球車首次開始了奔向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之旅。嫦娥三號重量約為3780公斤, 搭載的月球車重量約140公斤,比美國和前蘇聯的月球車重量更小,功能也更加齊全。
  • 「嫦娥三號」月球探測車定名「玉兔」
    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李本正宣布,嫦娥三號月球車的名稱是:「玉兔號」。為使我國第一輛月球車的名稱,能夠充分體現全國人民乃至全球華人的意願,9月25日開始組織了全球徵名活動。自9月25日召開徵名活動新聞發布會開始,至10月25日徵名提交截止,騰訊網收到徵名作品146898件;新華網收到徵名作品46189件。
  • 科技日曆 | 54年前,蘇聯月球9號成功在月球軟著陸!
    月球9號(俄語:Луна-9)是蘇聯發射的一顆月球探測器。它是世界上第一顆在月球上成功實現軟著陸的月球探測器。在月球9號之前,為了成功在月球軟著陸,蘇聯從1959年1月開始發射了24顆系列月球飛行器。其中有三次從月球表面帶回標本,拍攝了月球表面498個形成物,並成功地拍攝到月球背面照片。
  • 紐約時報:「玉兔號」月球車仍「帶傷」作業
    參考消息網7月22日報導 外媒稱,中國探月工程的一位科學家對國家新聞媒體說,去年登月的「玉兔號」月球車仍在繼續運作,雖然嚴重的機械故障讓它不能移動。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資料圖片:「玉兔」號月球車搭載的全景相機(左相機)獲得的著陸器及月面彩色圖像。
  • 走近「玉兔號」——解密我國首個月球車
    「玉兔號」:威風、敏捷月球車,也稱月面巡視探測器,是一種能夠在月球表面自動移動,完成探測、採樣、運載等任務高度集成的太空飛行器,是在月球上完成零距離科學探測任務的重要平臺。在我國神話傳說中,嫦娥懷抱玉兔奔月,玉兔被賦予純潔、善良、敏捷、聰明等多種形象。經過全球徵名後,我國首個月球車 被命名為「玉兔號」。
  • 美最新月球車像螃蟹 可載七到八人
    為了使月球車在月面上能夠順利行駛,美國、前蘇聯曾發射了一系列的衛星探測,並對月面環境進行了反覆的科學實驗,為在探測器上攜帶月球車的成功打下了可靠的基礎。科學家對經由月球車月面的實地考察所帶回的寶貴資料進行了分析研究,大大深化了人類對月球的認識。
  • 資料:玉兔和它的小夥伴們 全球月球車盤點
    —蘇 聯—  最早登月的無人月球車行程萬米  在上個世紀的美蘇太空爭霸中,蘇聯成功趕在美國之前將世界上第一輛無人駕駛月球車送上月球。1970年11月17日,蘇聯「月球17號」探測器載著「月球車1號」在月面雨海著陸,「月球車1號」開始對月球進行為期10個半月的科學考察。
  • 「嫦娥」「玉兔」攜手再破紀錄 「玉兔二號」成工作時間最長月球車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2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截至今天,我國「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累計運行超過340天,成為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的月球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