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車玉兔在月面上都幹了哪些正經事,又交出了怎樣一份成績單了。
自嫦娥三號在月球上成功著陸以來,月球車玉兔一直吸引著眾人關注的目光。這倒一點兒都不出人意料,畢竟除了特別擅長賣萌以外,月球車玉兔還是近40年來,在月球這片天外大地上踏足的唯一巡視探測器。
事實上,嫦娥三號於2013年12月14日在月球雨海東北部成功實施的軟著陸,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阿波羅成功登月之後的40餘年裡,人類探測器實現的唯一一次月球軟著陸。這也使得我國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世界上第3個獨立實施月球軟著陸的國家。
嫦娥三號完成了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個階段的第二步,但這些階段畢竟只是工程目標——它是過程,而不是最終目的。嫦娥工程的最終目的,是要服務於國家的戰略需求,對月球進行實地科學勘測。
現在,是時候來看看,月球車玉兔在月面上都幹了哪些正經事,又交出了怎樣一份成績單了。
左圖是玉兔號月球車,右圖是嫦娥三號著陸器
月球車玉兔在月面上都幹了哪些正經事,又交出了怎樣一份成績單了。
為什麼落在雨海?
要了解月球車玉兔的科學任務,先得從一個最基本的問題說起,那就是——玉兔號為什麼要去探測月球雨海的東北部?
嫦娥三號的著陸位置受到很多客觀因素的制約,並不是想去哪裡就可以去哪裡的。
首先,由於月球總是以一面對著地球,所以為了保證與月球車的實時通訊,著陸點最起碼不能位於月球背面;其次,為了避免重複性工作,嫦娥三號要儘可能遠離先前阿波羅計劃已經去探測過的著陸點;此外,還要選擇地形比較平坦的區域,以保證軟著陸的安全和月球車的行駛。
在考慮完所有的客觀制約因素後,接下來,玉兔號才能夠主觀選擇「自己想做點啥」。探月工程師費了多少心血才讓玉兔獲得在月球上「到此一遊」的資格,自然得朝著科學意義最大的地方去了。
月球車玉兔在月面上都幹了哪些正經事,又交出了怎樣一份成績單了。
月球的關鍵科學問題包括如下幾個:1、月球的成因(大撞擊假說);2、巖漿洋的演化和月殼的形成;3、月海盆地的形成和玄武巖的噴發歷史;等等。
自阿波羅計劃以來,月面勘測的空檔已經延續了40多年,能不能在月球研究中再邁出個「一大步」,這事兒,就扛在了小小玉兔的肩膀上。
對於這些科學問題,雨海盆地都是很好的研究對象。證實或證偽大撞擊假說有一個方法,即通過化學成分研究,尋找地球和月球的親緣性或者差異性。雨海作為月球最大的盆地,在估算全月球成分時會佔據較大的權重。
另外,風暴洋-雨海地區富含克裡普組分(KREEP),而科學家認為克裡普組分代表了月球巖漿洋結晶最後的殘留巖漿,是我們理解月球巖漿洋演化的關鍵。
還有,雨海填充有大量的玄武巖,可以幫助我們揭示月球的火山活動歷史。
嫦娥三號和玉兔號月球車的著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