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火星 也許只是夢境一場

2020-08-09 科壇春秋精選

作者 吳苡婷

7月23 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 2167 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移居火星的話題又在網絡上熱議。

事實上,科學幻想終究還是幻想級別,如果我們深度探究火星移民計劃,會發現其中的難度實在太大了,或許在幾百年中,甚至在幾千年中,也根本無法完成。

能源的問題無法解決

前往火星的旅行和我們發射載人飛船進行近地飛行不同,也與為時7天之久的登月旅行不同,時間要長的多。

地球和火星都在圍繞太陽進行公轉,但是因為軌道不同,速度不同,所以火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不是恆定的,是一個變化的區間,最遠的距離可達12000萬公裡,火星與地球的最近距離也要5500萬公裡。按照人類目前飛行器的速度最快需要7個月時間才能到達,最慢需要1年多才能到達。為節省燃料,各國航天機構都選擇在兩個星球最接近時發射探測器,需要28個月才能迎來一次發射機遇期。

如此遠的路程,能不能進行載人飛船運輸呢?答案可能讓人沮喪,各種能源的假設和猜想此起彼伏,但是目前看來最可能的還有核聚變模式,但是可控核聚變的技術難題遲遲沒有突破,後續還有安全問題的解決,難度很大。

旅行者一號和二號兩個探測器之所以能在太陽系中運行如此長遠的時間,原因是他們各自搭載的一個核電池,相當於一個小型的核反應堆,相關的運行原理如下:環238衰變成其他同位素釋放出熱量,能量源和一系列熱電偶相連,熱電偶通過把熱源和冷槽分開發電。但是旅行者號的重量只有800多公斤。和宇宙飛船的體量不是一個數量級,所以要想突破,還是存在巨大難度。

氦-3 是一種可長期使用的、清潔、安全和高效的核聚變發電的燃料,氦-3的儲量在整個地球上最多只有500公斤,月壤中3He的資源總量為約100萬—500萬噸,但是這些寶貝如何從月球上大範圍開採,也是一個高難度問題,美國組織的登月計劃就耗費了巨額的人力和財力,未來人類何時再登月也是未知數。

總而言之,人類目前尚無科技能力保證載人飛船奔向火星。

心理問題和健康問題很難克服

我們人類是在地球的環境下進化而成的,我們身體的各種結構和功能都是趨向地球的環境。但是太空的情況就很不一樣。

科學家們發現人類在太空環境中會受到宇宙射線和微重力的影響,可導致人類的骨密度在一個月的時間內下降1%到1.5%,這相當於中老年人在地球上一年流失的骨密度量。由於重力發生改變,人類的肌肉含量在幾天時間內會流失20%,心臟也會萎縮。當然這些可以通過鍛鍊延機能的衰退。

另外,在太空旅行中長期暴露在宇宙輻射中會導致潛在的中央神經系統紊亂,太空人可能會患上記憶力減退、焦慮、抑鬱等疾病,人體功能也會有所減退。最重要的是,這些傷害可能會伴隨人的一生。比如嚙齒類動物在經受6個月的太空射線照射後,大腦出現了明顯的損傷,這些損傷主要集中在負責學習和記憶的區域。

一個由法國和俄羅斯科學家組成的團隊研究了從2013年在俄羅斯Bion-M1衛星上失重30天的小鼠身上保存的骨髓樣本,該衛星將小鼠帶到了575公裡高度的軌道上。研究人員發現,僅僅一個月的失重就改變了骨髓中參與B淋巴細胞產生的蛋白質,B淋巴細胞是負責抗體產生的白細胞。這種效應非常強烈,在小鼠返回地球後至少持續了一周。

令人不安的是,2016年,美國宇航局位於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的詹森航天中心的一個小組檢查了46名總共在國際空間站上度過20.57年的太空人的醫療記錄。數據顯示他們中的46%面臨免疫問題。

就算人類順利登上火星,就是艱難重重,首先火星的氣溫非常低,比地球寒冷多了,火星的表面溫度白天在零下5度左右,晚上在零下80度左右,和地球的生存環境不可同日而語。

另外,火星大氣的密度不到地球大氣的百分之一,火星上存在宇宙高能離子輻射、宇宙磁場(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傷害是緩慢,但是非常致命的。人在火星上待一定的時間,就可能因輻射而患各類癌症、白內障,或者因神經系統受到傷害而患各種疾病。

火星塵埃可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因為其含有極細粒的矽酸鹽顆粒物,這是火星上非常常見的現象。如果被人體呼吸系統吸入體內,這些細小顆粒物會和肺部的水分進行反應並產生有害物質。

改造火星太難了

有些樂觀主義者認為,人類未來可以改造火星,前一百年在火星上建設上百個核反應堆,這些核反應堆與化工廠連接,化工廠向大氣排放氟化碳,形成「理想大氣」。火星在一場大暴雨後形成原始海洋,火星這個紅色星球將變成藍色星球。製造溫室效應讓火星的溫度上升也很容易,可以加熱火星兩極的乾冰,如果全部升華也許能有一些效果!接著,人類在火星上播撒植物種子,五十年後,火星上有了原始植物,植物釋放氧氣,創造了生命的條件。人類就可以向火星移民了,但是如何仔細推敲,你會發現這件事太難了。

改造火星,首先是需要有人駐紮在那裡,需要大量往返的巨型飛船往返火星和地球運輸各種建築材料,建設一個核反應堆都要耗費巨大人力物力。

加熱乾冰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投擲原子彈,難道我們要攜帶充滿風險的原子彈前往火星投擲?其中的放射性物質會不會對火星自身環境造成影響。

就算攻克了健康問題。人類要在火星駐紮也需要水源。火星表面只有兩極存在少量冰,還有可能存在的地下液態水,但是這些水畢竟不是地表湖泊與海洋,利用起來很難,所以水資源是一個問題。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火星是沒有磁場的,火星稀薄的大氣層的頂端無法阻止二氧化碳的逃逸,就算在那裡種植了植物,釋放了氧氣,也可能被太陽風全部吹散到太空中。科學家認為給火星「加個磁場」的方式有兩種:調節加快火星的自旋與公轉速度。使其地心熱核反應增強,反應區域逐漸增大!這兩者都不是人力能辦到的。換句話說,我們無法給火星製造一個磁場,之前所有的努力可能都是一場空。

算算經濟上的一筆帳

人類移民火星,到底有沒有必要呢,我們也可以算算經濟帳,,美國當年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就耗資250億美元,30萬科研人員參與其中。之後人類就再也沒有登上過月球。

地球與火星的距離要遠遠大於地球到月球的距離,如果要登陸火星,費用更加昂貴,要舉全球之力才有可能。

這樣的消耗是否值得,這些金錢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人類有大量的科學領域,航空技術是不是需要如此大的投入呢?我們有必要放棄其他領域麼?我們是不是可以用這些經費幫助貧困地區的發展,促進地球生態的恢復,努力建設好我們美麗的地球家園,而不是去做一些空洞和不切實際的幻想呢?

相關焦點

  • 人類將移居火星,在改造火星計劃中,它們被定為火星首批「居民」
    人類經過百年探索,最終選定火星為移居目標其實,早在幾百年前古人就有移居外星球的想法,但局於科技的限制,只是想想而已,並沒有付出行動。大家都知道,火星上的大氣十分稀薄,早晚溫差也在50攝氏度以上,想要移居到火星,大氣試需要人類最先解決的問題。
  • 如果地球毀滅,人類能移居火星嗎?
    2011年,「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拍到日偏食,發現古河床遺蹟,取得火星有水的有力證據,測定了火星年齡,發現火星有機物……越來越多的探測證據證明火星和地球如此相似。有朝一日,火星將會適合生命的繁衍。人類移居火星,絕對沒問題。  反對派:火星生態環境十分複雜,根本不適合人類移居  火星大氣稀薄,只有地球的1%,主要由二氧化碳、氮氣、氬氣、微量的氧氣和水汽組成。
  • 100萬人或實現移居,全民移居要成真?
    天問1號的發射標誌著我國也開始了向火星進軍的計劃,說起對火星移居最感興趣的莫過於馬斯克了。馬斯克曾經聲稱要在10年內建造1000艘宇宙飛船,將100萬人送到火星,這真的能實現嗎?火星的大氣層比較稀薄,而且常年颳風乾旱。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當置身到火星上的時候,沒過多長時間就有一場沙塵暴降臨到了自己附近,這確實無法生活。但人類始終未放棄火星,還是看到了它可供改造的條件。馬斯克曾經就提出過設想,把火星的南北極用原子彈炸掉,大量的冰川融化,將會改善氣候,改變大氣成分。這樣的想法聽起來很美好,但真要實施起來卻是困難重重的,畢竟原子彈的核輻射威力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 科學家發現,火星表面有類似「水波」結構東西,人類文明或要移居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火星作為太陽系一顆與地球非常相似的星球,可以說如今人類也是期待「移居火星」,而這裡面的種種原因大家應該也知道,也許是「沒得選」,隨著地球生態系統變化的加劇,強大的自然災難在不斷影響地球生命的生存,而世界多次提出保護地球的計劃
  • 探測火星 人類移居火星的可能性有多大?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24日電(記者 上官雲)「出發,去火星!」7月23日,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火星,這顆人們熟悉的類地行星,有何神秘之處?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人類移居到火星的想法,有可能實現嗎?
  • 移居只是時間問題,並非「天方夜譚」
    因為未來人類可能會移居到火星上去,同時如今科學家們也懷疑火星上大概率是存在地外生命,甚至如今還可能有生命存在,所以這極大地推動了我們對火星的興趣。研究為人類提供了一些移居基礎簡單的來說,如果火星的地下真的存在生命,那麼就說明了地下確實能免受火星表面遇到的一些極端氣候現象,那麼我們在未來移居火星的時候,就可以在火星地下建立城市,這樣也可以免受來自火星表面的影響,所以說這確實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 探測火星!人類移居火星的可能性有多大?
    「出發,去火星!」7月23日,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火星,這顆人們熟悉的類地行星,有何神秘之處?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人類移居到火星的想法,有可能實現嗎?資料圖: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探測火星!人類移居火星的可能性有多大?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24日電(記者 上官雲)「出發,去火星!」7月23日,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火星,這顆人們熟悉的類地行星,有何神秘之處?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人類移居到火星的想法,有可能實現嗎?
  • 人類移居太空的首選地是火星?
    現實中,浩瀚星空,人類都爭相選擇火星作為探測目標。那麼,人類為何如此執著於火星?有人說,我們的生命原本就是來自火星,也有人說,地球的現在就是火星的過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們堅稱在火星上發現的人臉和金字塔都是真的,而科幻電影《火星救援》中馬特·達蒙成功在火星上種出土豆的片段更是深入人心。
  • 未來人類可能移居火星,或許需要100年,才能成功改造火星
    因此很多科學家都想到了移居外太空,目前人類探索太空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在對火星進行探索,同時對太陽系外的行星進行探索,這是因為這些星球距離地球較近,想要移居星球也會比較方便,更重要的是火星和地球十分的相似,不僅同處宜居帶,更重要的是火星距離地球相當的近!
  • 探測火星!人類移居到火星的想法,有可能實現嗎?
    「出發,去火星!」7月23日,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火星,這顆人們熟悉的類地行星,有何神秘之處?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人類移居到火星的想法,有可能實現嗎?人類為何對火星「情有獨鍾」?
  • 8月傳火星發現「啤酒瓶」,火星到底有沒有生命?人類能移居嗎?
    、嘴等等,結果在其他科學家的批判之下,進行了說明,這並非是真的有火星昆蟲,而就是一些太空巖石,可能只是昆蟲學家平時看昆蟲太多了,產生了視覺效應,所以最初還發表了論文也被撤銷了。所以顛覆了我們對生命的認知,所以如今我們要是肯定火星一定沒有什麼也不可能,畢竟我們對火星的探索也只是「冰山一角」,只有在完全掌握地外生命的形式才知道。
  • 火星將要變成下一個地球,移居火星沒那麼難,你做好準備了嗎?
    由於人類的能力有限,無法實現光速,所以我們只能把移居外太空的希望寄托在火星上,雖然火星的環境十分複雜,沒有磁場、大氣層、氧氣等,不太適合人類生存,但是火星也是一顆處於宜居帶上的類地行星,它的環境與地球還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人類可以通過後天的技術改造,讓火星變得宜居,成為下一個地球。
  • 馬斯克飛船​升​高約152米,但移居火星或有去無回
    「第二棲息地」的發展,移居火星可以說也是越來越近了。根據最新科學報告指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已經成功完成了第二次「星際飛船」「跳躍」,這意味著人類前往火星更加近了,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真的是如那句話所說「人類移居火星指日可待」,每一次的成功都是將這個距離拉近了一步。
  • 未來人類可能移居火星,但要在上面改造重建,或許需要一百年
    未來人類可能移居火星,但要在上面改造重建,或許需要一百年這個美麗的地球,已經在這個宇宙中,存在有四十六億年了。在這漫長的時間中,這個地球很多生物,經歷了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的歷程。恐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出現後就成為了這個地球上的「霸主」,還統治了這個地球1.6億年之久。
  • 星際飛船將進行跳躍式測試,移居火星指日可待?
    important}作者:文/虞子期在太陽系之中,除了地球之外,火星可以說是人類最期待移居的一顆星球,雖然如今的火星是一顆「荒廢」的天體,但是人類未來會將其打造為「而至於為何人類要移居到火星上去,道理很簡單,未來地球將可能成為一顆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天體,無論是自然資源還是破壞的問題,都在影響人類的生存。
  • 火星和地球那麼多相似之處,人類未來能移居火星嗎?
    火星和地球同屬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而且火星和地球自轉周期相似,地球近距離火星5500萬公裡,遠距離超過4億公裡,火星公轉周期為687地球日,平均火星日為24小時39分35.244秒。火星軌道和地球也一樣,火星上也有四季,只是季節長度為地球的兩倍。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火星和地球一樣擁有多樣的地形,有高山、平原、峽谷。
  • 移居火星之後,我們人類會變成什麼樣子,會不會是這個樣子期待
    人們已經開始慢慢的想要去嘗試出地球以外的星球,在那裡生活了,就比如生活在火星的話,人們將會怎麼樣呢?如果人類全部都移居到火星,那麼人類會變成火星人嗎?未來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這些雖然都是未知的,不過在科學家他們看來,這件事的確是非常有可能發生的。
  • 8月「火星移居」再受熱議!人類有能力將它改造成第二地球?
    作者:文/虞子期「火星移居」在8月再受熱議,這個話題可以說也是老話長談,但是火星移居並非是一個非常容易的事情,因為如今的火星環境不適合人類居住,無氧氣,無水等等,同時受到的極端氣候現象也非常明顯,所以要想火星移居必須要針對火星實施改造才行,而以前我們對「火星移居」可能只是認為是「科幻」,就如我們發現不能需要呼吸的動物一樣,不可能變成了
  • 「火星移居」8月再受熱議!人類能夠將它改造成第二地球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火星移居」在8月再受熱議,這個話題可以說也是老話長談,但是火星移居並非是一個非常容易的事情,因為如今的火星環境不適合人類居住,無氧氣,無水等等,同時受到的極端氣候現象也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