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產蛋需建窩,那您聽說過魚產卵還需要建窩的嗎?

2021-02-15 農廣新天地


  

我們都知道很多動物都有建窩產卵繁育後代的習性,比如鳥類就比較多,但是您聽說過魚產卵還需要建窩的嗎?您還別說,這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還真有一種魚產卵就要建窩的,這便是大口黑鱸魚。


    

大口黑鱸是一種廣溫性的淡水魚類。雖然叫「大口黑鱸」可它並不是純黑色的,它的背部是黑綠色,而體側呈青綠色,腹部則是灰白色。大口黑鱸的頭大並且較長,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就是它的口比較大,您看,它的口斜裂長度幾乎都超過了眼部的後緣了,也難怪人們叫它「大口黑鱸」,還有的人乾脆就叫它「大嘴魚」呢!

 


這大口黑鱸有建窩產卵的習性。在繁育的季節,雄魚會在水中用水草的根莖於泥中築巢,巢築好以後,雄魚就在巢中靜候雌魚的到來。這雌雄魚雙方看上眼之後,雄魚就會不斷用頭部頂託雌魚的腹部,使雌魚發情並且身體急劇顫動排卵,雄魚便緊跟著排精,以此來完成受精的過程。


這大口黑鱸魚原產於美國,從上世紀70年代大口黑鱸引進到了我國。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經推廣到江蘇、浙江、山東等地,到2013年全國總產量達到了34萬噸,已經成為了我國重要的淡水養殖品種之一。

 

 

您想了解更多關於大口黑鱸養殖的事兒嗎?敬請關注本期農廣天地的《大口黑鱸養殖》。

播出時間:2016年12月27日14:43-15:13中央電視臺七套節目播出重播時間:2016年12月28日00:12-00:42 中央電視臺七套節目播出

如需訂購以上節目製作優盤,請於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08:00—17:00撥打欄目組電話:010-59196100、010-59196101或直接在本公眾號進行留言。

長按二維碼,快速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獲取更多精彩哦~

相關焦點

  • 「織巢鳥」的鳥窩:一個窩裡可住兩百隻鳥,重達1噸當地無人敢碰
    這個需要按照動物們的天性,以及他們的生活習慣來判斷,比如:兔子的窩便是它自己挖的洞,而且還會在這個洞附近再挖好幾個洞穴以供備用;松鼠給自己搭建的窩安裝在樹上,「半開放設計」,窩的開口向上設置,這樣的目的是下雨天不讓窩內部進水;河狸在水中建窩,它將樹枝樹葉泥土等材料堆在水中,形成了一道小水壩……
  • 這對斑鳩三次到居民家做窩 花盆中半年孵出幾窩小鳥
    陽臺上還種有綠蘿與吊蘭等植物。居民好奇地問:它們為什麼非要在薄荷花盆中做窩,而不在其他花盆中做窩?何女士是武漢市新洲區人。9月14日,她在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說,她住在新洲區陽邏街一小區四樓,已住了好幾年。愛好花花草草的她,在房子陽臺上種植了一盆薄荷、幾盆綠蘿與幾盆弔蘭。
  • 母雞不需要公雞就能生蛋?那公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公雞存在的意義並不是讓母雞產蛋,而是讓母雞繁衍後代。沒有公雞,母雞自己也能夠生蛋,但沒有公雞,母雞生的蛋就沒有靈魂,就不能孵出小雞寶寶。卵生VS胎生我們先來看看雞屬於哪一種生殖方式。「卵生」和「胎生」是自然界最常見的動物生殖方式。
  • 烏鶇繁殖過程:從修建鳥窩到產蛋全記錄,百舌鳥營建鳥巢和產鳥蛋
    基本過程為修建鳥窩-產蛋-孵蛋-孵化-育雛-出飛。下面的圖片,詳細記錄了烏鶇修建鳥窩到產蛋的過程。2020年5月10日,烏鶇開始選中了圖中的花盆,在裡面刨出了一個鳥窩狀的坑。至5月11日,鳥窩的地基(即圖中的坑)建築完畢。2020年5月12日,開始建巢。打好地基後,就進入鳥窩的修建階段。
  • 為啥多數鳥類的窩都是口朝上,不怕風吹雨淋嗎?看完漲知識了
    為啥多數鳥類的窩都是口朝上,不怕風吹雨淋嗎?看完漲知識了生活在農村的小朋友沒有像城市中的小朋友那樣,她笑,有很多的玩具,農村的小朋友一般都喜歡掏鳥窩。不知道你們小的時候有沒有掏過鳥窩。不過就算沒有掏過鳥窩,大家也一定見過鳥窩。
  • 斑鳩產蛋兩枚咋只孵出一隻鳥?聽專職養鳥員細說緣由
    前天上午,家住城南新區匯景新城小區的張女士在微信朋友圈發布喜訊:繼去年夏初,一對斑鳩飛來她家後窗臺築巢產蛋孵育後代,今年又有一對斑鳩飛來,在同一位置築巢孵出小鳥。但令她不解的是:為何連續兩年斑鳩都是產蛋兩枚,卻只孵出一隻小斑鳩呢?  這對斑鳩於3月28日產蛋兩枚,然後開始輪流坐窩孵育。4月13日,張女士透過窗簾,看見從大斑鳩頸下鑽出一隻小斑鳩,毛茸茸的,十分可愛。
  • 《自然》論文:人類噪聲和光照會影響鳥類繁殖與健康
    根據美國各地公民科學項目的數據得出的結論,在保護工作中,需要將噪音和光汙染與其他環境因素放在一起考慮。光汙染暴露增加時,西藍鴝會產更多卵、產卵階段失敗率降低且整體繁殖成功率會上升。他們研究了第一次產卵的日期、窩卵數、部分孵化成功率、繁殖失敗率和繁殖成功率,並將其與人為噪音和光汙染的地理空間數據相結合。
  • 螞蟻築巢、鳥兒搭窩、長頸鹿搬家...今天18:00檔《動物來啦》帶您...
    螞蟻築巢、鳥兒搭窩、長頸鹿搬家......今天18:00檔《動物來啦》帶您參觀動物們的家! 螞蟻家族中 工蟻、兵蟻、雄蟻在蟻后的指揮下 各司其職 共同完成結構精妙、功能豐富的蟻巢 滿足一大家子的不同需求 鳥類則是選址專家
  • 雌杜鵑鳥為什麼搶別人的窩?都怪雄鳥是妻妾成群還裸婚的渣男
    杜鵑鳥又叫布穀鳥,是鵑形目杜鵑科所有鳥類的總稱,全世界共有140種杜鵑鳥,其中有90種左右的杜鵑鳥其實是會自己做窩自己產蛋自己照顧孩子的,尤其是分布在美洲大陸上的杜鵑鳥基本都還是負責任的父母。所以說,不是每種杜鵑鳥都是土匪,不能一棒子打死……我們常見的寄生型杜鵑鳥,大都是一夫多妻制的,這和大部分鳥類不同。做窩的鳥類大多是一夫一妻制,有的品種是雌雄鳥一起做窩;有的品種,雄鳥還要靠做好的窩來吸引雌鳥,畢竟對鳥類來說做個窩也是費時費心的活。
  • 燕窩到底是不是燕子口水做的窩?賣那麼貴,真的很有營養嗎?
    在產卵時,它們會飛到泥沙處啄食一種「蠶螺」來補身體。螺肉上有兩根筋,就像楓蠶絲一樣堅韌潔白,螺肉消化了,筋卻不化,隨著燕子的口水一起吐出,就結成了小窩。古人當然有犯錯的時候,人類對任何事物的認識都是循序漸進的。燕窩的確是金絲燕製造的窩,但能製造這種窩的金絲燕和我國大陸叫金絲燕的幾種燕子都不是同一種。
  • 斑鱉姑娘蘇州產蛋56枚 8月底可能孵出後代(圖)
    資料圖片:斑鱉姑娘2007年在長沙曾產卵    長沙晚報訊(記者 劉軍)   昨日,長沙動物園相關負責人透露,遠嫁蘇州的「斑鱉姑娘」今年已產下56枚鱉蛋。但其中到底有無受精卵,目前還不清楚。     去年產蛋百枚卻無崽     長沙動物園的「鎮園之寶」斑鱉是去年5月遠嫁蘇州的。當時到蘇州才兩天,它就與蘇州動物園的「老公」圓了房,並交配多次。令人遺憾的是,這隻母斑鱉去年一共產下100多枚蛋,但無一孵出幼崽。據專家介紹,龜鱉類動物繁殖上有一個特點,雄性動物的精子進入雌性體內可存活5到8年。
  • 小小燕子窩孵出大怪鳥 原是杜鵑產蛋鳩佔鵲巢
    杜鵑幼鳥個頭很大,把燕子窩佔得滿滿的。(市民王先生供圖)   「燕子窩裡怎麼孵出這麼大一隻鳥?」萊西市民王先生的朋友家近日發生一件怪事,房簷下燕子窩裡孵出一隻黑褐色的怪鳥,個頭比成年燕子大一倍。回想起半月前曾有一隻大鳥空降燕窩,這個「巨嬰」很可能是那隻鳥在燕窩裡產卵,後來被燕子孵化出來的,還擠掉了窩裡的小燕子,獨享燕子父母餵食。據專家介紹,這隻大鳥名叫杜鵑,最臭名昭著的行為就是「巢寄生」。
  • 那顆被拿走的天鵝蛋,天鵝媽媽還會再愛它一次嗎?
    一位目擊者稱:在他的堅持下,偷拿走天鵝蛋的遊客最終把蛋放回了窩裡。隨後園方回應:對強行拿走天鵝蛋的行為深感遺憾;對阻止上述行為發生的遊客表示尊敬和由衷感謝。沾有人類氣味的天鵝蛋,還會被天鵝媽媽擁有嗎?小時候為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千萬別碰喜鵲窩、燕子窩或者其他的鳥窩,尤其是裡面的蛋,如果染上了你的味道,鳥媽媽就會棄窩,連蛋都不要了!北京師範大學動物學教授,中國鳥類學會理事,北京猛禽救助中心主任鄧文洪表示:絕大多數鳥在人類接觸它們的雛鳥和鳥蛋之後,不會拋棄它們的寶寶。
  • 母雞為什麼不需要公雞也能下蛋?公雞存在的還有意義嗎?
    但是,我們飼養下的母雞就是個例外,它不管受精與否,幾乎每天都在產卵,而且它們甚至不需要異性就能產卵。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這樣的話公雞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家雞一般在散養的狀態下需要5-6個月才能夠產卵,而且一旦開始產卵,它們的幾乎每天都會產下一枚卵。而原雞則不同,雌性原雞並不是每天都產卵的,它們與其他的野生鳥類一樣有著固定的發情期。一般情況下,原雞的發情期集中在每年的2-5月份。
  • 小小燕子窩孵出大怪鳥原是杜鵑產蛋鳩佔鵲巢(圖)
    市民王先生供圖  「燕子窩裡怎麼孵出這麼大一隻鳥?」萊西市民王先生的朋友家近日發生一件怪事,房簷下燕子窩裡孵出一隻黑褐色的怪鳥,個頭比成年燕子大一倍。回想起半月前曾有一隻大鳥空降燕窩,這個「巨嬰」很可能是那隻鳥在燕窩裡產卵,後來被燕子孵化出來的,還擠掉了窩裡的小燕子,獨享燕子父母餵食。據專家介紹,這隻大鳥名叫杜鵑,最臭名昭著的行為就是「巢寄生」。
  • 為什麼母雞不需要公雞就能生蛋?還能天天下蛋?其他鳥類可以做到嗎?
    但是這些母雞仍舊能夠正常下蛋,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母雞為什麼能每天產蛋? 儘管鳥綱裡的其他鳥類也能夠不交配就產蛋,但是很少有物種能夠像雞鴨鵝等家禽一樣經常產蛋,其他鳥綱生物只是在繁殖季節裡產蛋,這是因為產蛋是一件非常耗費能量的事情,如果保持高頻次的產蛋,那麼許多生物將會因能量缺乏而死亡。
  • 比人類還險惡的鳥,在別人巢裡卵產,幼鳥剛出殼就殺死全部小夥伴
    在還沒有飛機的年代,所有人都幻想著能像鳥兒一樣在天空飛翔,即使在滿天是飛機的今天,依然有無數人想擁有一雙可騰空而起的翅膀。很多人喜歡觀鳥,背著各種望遠鏡、單眼相機,跑到野外去蹲點一整天,就是為了觀察各種鳥兒的美態和生活習慣。在大多人眼中,鳥兒都是可愛的,外形漂亮叫聲悅耳,卻不知道有的鳥兒比人類還險惡!
  • 走進白鷺——鳥類攝影攻略
    優秀的鳥類攝影作品,必須是通過攝影家深度的觀察、了解,並進行深度的跟蹤拍攝而產生的,這種「深度」決定了鳥類攝影作品的生命力。鳥類攝影無捷徑可走,機遇只是上帝對攝影師辛苦的回報,可遇不可求,成功的作品只能是汗水和心血的凝聚。白鷺會不惜殘害同類幼小的生命而拆除別巢修繕自己的窩,以營建溫馨的家為自己的孩子遮風避雨;白鷺還會在烈日下長時間地撐開翅膀為孩子遮擋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