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最該重修的課,就是語文

2020-12-09 騰訊網

來源:新周刊(ID:new-weekly)

作者:譚山山

我們語文教育的目的,還有整個教育的目的,包括現代化的目的也一樣,就是使人變得更美好。

——錢理群

讓我們先做個簡單的測試題,測測你的語文水平:「名媛」的「媛」應該怎麼讀?

答案是yuàn,而不是yuán。

沒關係,你不是唯一讀錯的。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在微博上寫道:「了解了一下上海名媛事件,作為一個中文系教師,最大的收穫是才知道媛是讀第四聲而不是第二聲,之前都讀錯了。慚愧!」

幾年前,知乎網上就有人在討論:中國人的語文能力在退步嗎?題主列出了當前語文應用的一些硬傷:「的得地」不分、亂用標點符號、濫用「×性」「×化」等表述、濫用網絡用語和粗言穢語、語法錯誤,等等。

一方面,從識字率和受教育程度來看,絕大多數國民具備基礎的語文能力。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5年,人口識字率為96.4%;截至2018年,初中階段、高中階段、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分別為100.9%、88.8%、48.1%。

另一方面,國民語文應用能力確實堪憂,不乏大學畢業生寫不好一封求職信的例子;而對文字駕馭能力有更高要求的傳媒、出版界,從業人員魚龍混雜,表現參差。

另外,用語本應嚴謹、規範的政府公文,也出現了像「武則天她媽在欽州」這樣的表述——一份題為《靈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成立〈武則天她媽在欽州〉歷史文化研究工作組的通知》的紅頭文件,讓廣西靈山以一種尷尬的方式進入網友視野。

用語媚俗、粗鄙(還記得疫情期間出現的「今年上門,明年上墳」標語嗎),邏輯混亂、為槓而槓,表達枯燥無味……

一句話,就是不講究。

碰到這種辣眼睛的語文亂象,人們往往會說:你的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打回去,重修吧。

學了那麼多年,卻始終學不好語文

有一個關鍵問題:我們要重修的,到底是什麼樣的語文課?

詩人鄒靜之曾寫有《女兒的作業》一文,當時他女兒天天熬夜做作業。他自責「不是個好父親」,理由是:「我先是沒有頭懸梁,陪女兒深夜寫作業的精神;再有,她的作業,我也大多不會,陪也幫不上忙。我沒想到語文的教法已經深入細緻到字典、詞典內部中去了。女兒的作業要花很多時間來分析字,如:『甕』是什麼部首,它的第七畫是點還是折,它的聲母是什麼,它的韻母是什麼,它有多少義項……」

他和其他家長一樣,要給孩子檢查作業。有一次,經他檢查的語文卷子錯了很多,不僅是家人,他也開始對自己的語文程度懷疑起來——

「有兩條錯誤是這樣的:題目要求,根據句子意思寫成語,有一條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女兒填『齊心協力』,老師判錯;還有一條『刻畫描摹得非常逼真』,女兒填『栩栩如生』,老師也判錯。我仔細看了,不知錯在哪裡。女兒說第一條應是『同心協力』,第二條應是『惟妙惟肖』。」

他反覆跟女兒說,她填的答案沒有錯,但女兒不信。

「她將接受別人給她的標準,來謹慎地使用詞彙,她以後可能會像收音機一樣地說話。那天,她按老師的要求把那錯改了十遍。我那一刻心裡只有一個詞——殘酷。」鄒靜之寫道。

還有作文。鄒靜之的女兒寫過「原子筆在紙上快樂地蹭癢」這樣的句子,然而,她收起原來活躍、靈動的心,漸漸把作文寫成了「兒童八股」。

小學生不讀書,甚至大學生也不讀書,他們不看巴爾扎克、金斯伯格,也不看白居易、馮夢龍,讀中文系卻從未讀過四大名著的人比比皆是。

語文,這門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畢業共計1.3萬節課、佔總學時21%以上的課程,地位如此重要,如今卻淪為學生們最厭惡的課程。更可怕的是,學了那麼多年語文,多數人的語文水平卻不過關。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許紀霖認為,我們的語文教育制度在理論上存在誤區:「中小學語文教育不僅是教學的問題,也是我們整個教育制度、教育方法上的問題;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整個現代教育制度的問題,只不過在語文教育這個最具有人文性的學科上表現得最突出罷了。」他的這一看法,被收入1998年出版的《中國語文教育憂思錄》一書。

早在彼時,許紀霖就曾表示擔憂:「我們這個語文教育看起來是個教育問題,實際上影響了我們全民族的思維、思考和表達方式……等到21世紀中期,當70年代出生的這一代人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時,像他們這樣一個基本的文化結構,中國文化恐怕最後斷送在他們手裡。」

語文課的改革者們

教育部統編本中小學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認為,少讀書、不讀書就是當下「語文病」的主要症狀,同時又是語文教學效果始終低下的病根。

溫儒敏說,傳統的語文教育不是這樣的,古人學語文從蒙學開始,從《千字文》《增廣賢文》《大學》《中庸》《左傳》等,一路讀下來,從似懂不懂到慢慢讀懂,文化的感覺有了,語言的感覺也有了,這是浸潤式的學習。現在的學生要學的東西比古人多,又要應付考試,這種浸潤式學習顯然太奢侈。但不論如何,溫儒敏認為,語文教師還是要致力於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和習慣。唯有這樣,「才能把語言文字運用的學習帶起來,把素質教育、人文教育帶起來」。

如果說溫儒敏是從指導者的角度提出解題思路,那麼,王麗(《中國語文教育憂思錄》編著者)、嚴凌君(《青春讀書課》叢書編著者)、郭初陽(《郭初陽的語文課》作者)等人則以各自的教育實踐,推動語文課的改革。應試教育的大氣候改變不了,那就改變自己的課堂、改變自己的學生,能改多少是多少。

著有《作文課》的尚愛蘭也是實踐者之一。尚愛蘭以「蔣方舟母親」的身份為人所知,但其實她還是一個執教三十多年的語文教師。退休後,她開了個作文班,學生就是親戚朋友的幾個孩子,「在小小範圍裡,營造了作文的伊甸園」。

尚愛蘭的第一撥學生是三個7歲大的孩子。上課第一天,她給每個孩子發了一冊專屬的作文本,有將近一百頁,比通常的小學生作文本厚得多。作文本不是空白的,每隔幾頁,就有她做好的內容:第一篇是課後作文題《看猴山》,她已經手寫了一篇,作為示範;第二篇,貼了一幅豐子愷畫的漫畫《螞蟻搬家》,看圖作文,她寫了前一半,後一半空著;第三篇,貼的是選自《父與子》的漫畫《越長越矮》,這次只寫了個開頭;第四篇是古詩改寫,選的是《宿新市徐公店》,她剪貼了從100字到800字不等的5種範文——也就是說,如果小朋友有餘力,看圖說話也不必只寫一百來字,可以挑戰更長的篇幅。

三個月的作文學習後,每個孩子都把自己的作文本填滿了,單篇作文最長寫到了600多字。由此,孩子們擁有了自己的第一本手寫圖文書。

尚愛蘭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服務者」——輔助、幫助孩子們寫出更好的東西,而不是作文的判官。比如最常見的作文題《我的媽媽》應該怎麼寫?尚愛蘭會這樣建議:「應該避免把媽媽寫成家政人員。」因為,媽媽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除了洗衣做飯、照顧家人,肯定有孩子不具備的能力、可以言傳身教的事情,寫出這一點,就可以把媽媽的形象從「家政人員」中拔出來,也區別於「媽媽付出,孩子報恩」的傳統思路。

這樣的作文課,你也想上,是不是?

為人生打下「精神的底子」

學者陳平原有一句流傳甚廣的名言——「孩子一輩子的道路取決於語文」,他笑稱,這句話都快變成補習學校的招生廣告語了。

2014年12月,陳平原應邀在「百年語文的歷史回顧與展望」研討會上發表主旨演說,其中有這麼一段:

「這正是中學語文或大學的文學課程可愛的地方,其得失成敗不是一下子就顯示出來的,往往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對於很多老學生來說,語文老師比數學、英語或政治課老師更容易被追懷。不僅是課時安排、教師才華,更與學生本人的成長記憶有關。在這個意義上,說中小學語文課很重要,影響學生一輩子,一點都不誇張。」

上述名言,就來自這段發言。

和陳平原曾是同門、同事的學者錢理群認為,語文教育應該給孩子以夢,為他們打下一個「精神的底子」。

「人在幼年時期,如果有一個理想和信念,儘管他長大後會看到生活並不像他想像的那麼美,他可能會因此而分裂,而痛苦和懷疑,但絕對不會陷入虛無主義,因為他有一個『精神的底子』。他會在痛苦的思考和懷疑之後,從原來那種幼稚的、不自覺的和諧,過渡到更高的自覺的和諧,最終成為一個成熟的人。」

在錢理群的青少年時代,對他影響最大的一篇童話是安徒生的《海的女兒》:「這篇童話所表現的對人的信念,對美好東西的信念,還有為了這個信念不惜獻出一切的精神,一直到今天都還在深深影響我。」在他看來,這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的底子」,對人的成長非常重要。

也就是說,好的語文教育,對塑造一個人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通過語文課,我們不僅學習文字、學習文學、學習文化,同時培養各種基本技能——閱讀理解能力、邏輯分析、論證、清晰而有說服力的交流、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等等,為日後的人生打下基礎。

我們都應該重新上一堂語文課——不論年齡高低、不論境遇如何,只要你願意,隨時都可以開始。

編輯:行歌

校對:小楊同學

終審:大果子

本文圖片來源於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本文學信網已獲得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相關焦點

  •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7課《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自學指導
    說明文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思路清晰,邏輯性強,有利於我們快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本文按照「總-分-總」的結構行文,先總寫21世紀是納米的世紀;再具體介紹什麼是納米技術,以及納米技術的應用;最後一段寫在不遠的將來,納米技術將改變我們的生活。
  • 斑馬AI課的斑馬語文究竟怎麼樣?看看家長們都怎麼說
    斑馬AI課由猿輔導在線教育出品,目前囊括了語文、英語和數學思維三大學科課程,本次我們分享的內容是斑馬AI課的斑馬語文。  一、課程體系  通過調研我了解到,斑馬AI課的斑馬語文是根據《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結合美國CCSS語言核心標準思想和分級閱讀理論,為孩子構建起的語言、知識與技能均衡發展的綜合型語文素養成長體系。
  • 四上語文16課《麻雀》知識點教學
    四上語文16課《麻雀》知識點教學 2020-11-18 14:35
  • 五上語文16課《太陽》知識點教學
    五上語文16課《太陽》知識點教學 2020-11-18 14:36
  • 最好聽的語文|《影子》
    《影子》選自:一年級上冊 第五課鞠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第一位專職青少年節目主持人。多次捧得金話筒,多次入選「央視十佳主持人」。誦讀者:鞠萍點擊音頻,一起聆聽最好聽的語文賞析本篇課文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影子和人「形影不離」的特點,讀來親切上口,活潑俏皮。
  • 叫叫閱讀課怎麼樣?對比同樣主打閱讀的KaDa語文、荷小魚大語文!
    小學語文重要嗎?和數學英語比呢?儘管語文在小初高語數英中佔比很大,但不少家長們依然覺得孩子語文再差也差不到哪兒去……轉頭就在那死命給數學英語打雞血。但小學語文真的可以先放鬆不管嗎?並不!為什麼現在線上大語文機構越來越受歡迎?
  • 斑馬AI課的斑馬英語、斑馬語文、斑馬思維都怎麼樣?一手評測來了
    在上課之前應該了解一下什麼是AI課,對於不了解的人,一看AI課可能會覺得是類似開發或者編程相關課程,和少兒教育聯繫不到一起。如果你進一步了解就會發現,其實AI課就是利用現代先進的AI技術,進行生動的知識講解,藉助人工智慧技術來分析孩子學習狀態,保證學習效果,進而推動孩子自主學習。
  • 回歸文化本源,斑馬AI課首家提出「元語文」概念
    據了解,千潯是少兒AI課教育品牌斑馬AI課語文系統課的用戶,在《天天向上》裡展示的對詩詞名句的靈活表達與運用能力,只是千潯通過斑馬AI課語文系統課掌握的一小部分能力。首家提出「元語文」概念,帶孩子回歸文化起源在採訪中,千潯媽媽介紹,千潯從2019年開始便一直在斑馬AI課學習,一開始只是學習英語系統課,半年時間後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進步很大,不僅學得很開心而且能夠學以致用,這為她打下了一劑「強心針」。因此,後來語文系統課一上線,千潯媽媽便毫不猶豫為女兒報了名。
  • 最好聽的語文|《荷葉圓圓》
    《荷葉圓圓》選自:一年級下冊第十三課田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社教節目中心文娛部副主任。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專業。誦讀者:田龍點擊音頻,一起聆聽最好聽的語文賞析《荷葉圓圓》中描寫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臺;是小魚兒的涼傘……整篇課文洋溢著童真、童趣。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他們的想像。
  • 培訓機構增語文課減英語課 家長急尋語文家教
    順天府學雅興語文培訓班的學生們正在聽課 攝影/記者 郝羿原標題:培訓機構增語文課減英語課 家長急尋語文家教  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昨日起徵求民意,英語分值縮水、語文分值提高的消息讓教育市場上很多培訓機構聞風掉頭。
  •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19課《大象的耳朵》課文內容全解
    今天我麼一起來學習一下二年級語文下冊第19課《大象的耳朵》課文內容部分,請大家集中注意力。二年級語文下冊第19課《大象的耳朵》課文內容全解本文講了小兔子說大象耳朵有病,可是大象並沒有當回事,後來小羊、小鹿、小馬、小老鼠都說大象耳朵有毛病,大象便想辦法讓自己的耳朵豎了起來,結果給他帶來了煩惱,最後大象明白了自己的耳朵還是聳拉著好的故事。
  • 安徽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大變臉 新生開設《科學》課
    據臨泉路第二小學語文教研組組長賀冬梅介紹,與原來的課本先學拼音不一樣,新教材第一節語文課孩子們要識字。「以前在一年級的教學中,是識字的教學完成後才會安排漢語拼音的學習,隨後穿插課文和識字的學習。但實際上,據我們了解,不少一年級新生在幼兒園和暑假都學過了拼音,這也為孩子們入學時更好地實現『幼小銜接』打下基礎。」
  •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小蝌蚪找媽媽,如何學?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是《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非常有趣,容易吸引小學生的注意,通過課文的朗讀與理解,也能培養二年級小學生的想像力,讓他們更好地認識大自然。那麼,在學習第一課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 部編四下語文第17課《記金華的雙龍洞 》微課圖文講解+知識點習題
    部編四年級語文下冊 圖文微課講解目錄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部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電子課本第一單元第1課《古詩詞三首》朗讀精講第2課《鄉下人家》朗讀精講第3課《天窗》朗讀+知識點圖文精講第4課《三月桃花水》朗讀+知識精講
  • 九江雙語實驗學校初中語文教研組召開《利用課前三分鐘奠初中記敘...
    2020年12月29日,九江雙語實驗學校初中語文教研組召開省級基礎課題《利用課前三分鐘奠初中記敘文的寫作基礎》開題報告會,初中部分管領導工會主席徐麗芬出席會議,會議由課題負責人、初中語文教研組長葉丹主持,初中部教科處主任邵曼莉、立項課題組成員、初中語文組全體教師以及初中部教研組長參加了此次會議。會上,徐主席首先對此課題能夠成功立項表示祝賀,感謝課題組在立項前期做出的努力。
  • 第20課《陀螺》小學四年級語文,看老師筆記體會兒時快樂心情
    《陀螺》(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0課),這篇課文內容比較長,作者寫童年玩陀螺的這一小事,卻也有著許多快樂和自豪。文章告訴我們:有些事物看上去很普通,甚至其貌不揚,但是卻有非常大的使用價值,所以我們不能以貌取人,而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如此一來才能發現事物的有用之處。
  • 第6課《比尾巴》一線老師說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這樣學很高效
    第6課《比尾巴》是部編版義務教科書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的課文,這篇課文以兒歌的形式介紹了6種動物的尾巴,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動物們的尾巴各有什麼特點吧!第6課《比尾巴》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01字詞梳理本課一共要學習會認的字11個,會寫的字4個,課文中還出現了幾個多音字
  • 二年級語文第20課《蜘蛛開店》內容解析,全面,建議收藏
    二年級語文第20課《蜘蛛開店》內容解析,全面,建議收藏《蜘蛛開店》是一則十分幽默的小故事,共分為11個自然段,本文講了蜘蛛買口罩,後又改賣圍巾,再改賣襪子,最後看到長有四十二隻腳的蜈蚣後嚇得跑回了網上的故事。
  •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課走月亮,朗讀、微課與課練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課 走月亮 電子課文課文朗讀:第2課 走月亮視頻微課: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課 走月亮>同步課練:第2課 走月亮練習一:一、看拼音,寫詞語。四、課內閱讀。細細的溪水,流著( ),流著( )。灰白色的( )布滿河床。喲,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
  • 二年級語文第20課《蜘蛛開店》考點總結,真題試卷分享(附答案)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二年級語文下冊第20課《蜘蛛開店》,我們先來看一下這篇課文當中容易出錯的生詞:第一個字「店」,拼音是:diàn,是一個標準的三拼音節,孩子們在寫的時候可不要寫成了「dàn」。第二個字「蹲」,拼音是:dūn,很容易寫成dēng,孩子們書寫的時候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