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情透視】全球暖化 這是關於你和我的事

2021-02-11 匯澳傳媒RECAP853

除了自己以外,我們永遠無法叫醒裝睡的人。關於全球暖化,那些所謂震撼的照片和事實,也早已看得麻木,或許在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原諒了自己。生活在都市中,很難摒棄各種方便的電器、塑膠製品和交通工具,但把疑慮束之高閣,時間卻不會因此停止,各種汙染環境的人類活動還在不斷加速進行,我們的未來,到底會走向何方?

有科學家預測在未來50年,多個南太平洋島國將會因海平面上升而淹沒,圖為島國吉裡巴斯一名少年,正用鐵枝築起海堤。<圖片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隨著中產階級逐漸成形,印度的汽車產業近年飛速發展,去年更成為全球第5大汽車生產國,圖為印度薩納恩德鎮的一家汽車製造工廠。<圖片來源:avax.news>

浪漫之都巴黎,近年亦因大量的汽車尾氣而陷於空氣汙染的泥沼之中。<圖片來源:中國經濟網>

法國總統馬克龍將對抗全球暖化的工作納入為自己的施政重點中,圖為馬克龍約見各大企業家、慈善家,遊說他們投資氣候項目。<圖片來源:美國之音>

全球暖化導致北極冰川融化,導致北極熊無法捕得足夠獵物,近年更有皮包骨的北極熊照片曝光,震驚全球。<圖片來源:國家地理雜誌>

儘管目前全球還有數億人處於飢餓狀態,但美國人每年仍然丟棄極其大量的食物,垃圾堆中的食物足以餵飽不少街上的流浪漢。<圖片來源:iFuun>

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後,大批當地民眾在白宮外聚集示威,對作出有關決定的總統川普表示抗議。<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北美洲晚上的衛星圖片,光汙染集中在東部地區,消耗了極大的能源。<圖片來源:msnbc.com>

 全球暖化導致厄爾尼諾現象(又稱聖嬰現象)越來越嚴重,圖為肯尼亞一條正在遭受旱災的村莊。<圖片來源:voanews.com>

水溫升高會使珊瑚蟲驅除體內的藻類,呈現白化現象,令其暴露在危險之中,目前澳洲大堡礁已有超過67%的珊瑚白化。<圖片來源:Global CoralBleaching>

<文:Franky>

如有廣告合作,歡迎致電:

(澳門)+853 6660 5060

(珠海)+0086 756 8138959

【匯. 影像】摩登舊影

【遊情日誌】精緻就是態度 Dean & Deluca Café

【藝文誌】《遺城詩路》—解構「遊園鏡夢」中的圓與缺


相關焦點

  • 川普:『全球暖化是中國編造的陰謀.』
    地球超人我們需要你地球超人你在哪裡地球超人來不來得及回顧2012年,川普爺爺認為全球暖化是中國為了打擊美國製造業所編造的陰謀。川普:『全球暖化根本是個昂貴的騙局。』川普爺爺:『給俺來盤全球暖化,我冷。』川普爺爺:『就為這盤菜要花我幾兆美元,尼瑪。』
  • 地球暖化
    【地球暖化】人類是最大的受害人,因為...人類也是最大的破壞者,這不就是因果循環嗎?但是卻有個最可憐的受害者,就是【眾生】...除了人類以外...牛羊豬肉、雞鴨鵝肉、魚蝦海鮮、還有飛禽走獸...牠們很無辜,牠們因為人類的慾望、好吃、嚐鮮、好奇...所以他們成為受害者。我們都知道:地球上最大的【汙染】是牠們。
  • 什麼是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  這裡提出一見需要注意的事情,全球暖化是溫室效應所帶來的後果,而非溫室效應的另一含義,溫室效應的含義是溫室氣體的排放超過一定的平衡值(即地球可正常"消化"的數量單位),而溫室效應的產生,其中一個惡果即是全球暖化.全球暖化導致冰川加速溶解,海平面上升,人類可居住地減少等負面反應.
  • 全球暖化 臺灣發燒
    曾任職NOAA的他歸納,除了反映暖化的全球現象,臺灣人口密度全世界第二高、每單位能源消耗量位居全球前三名,才是關鍵中的關鍵。暖化對臺灣,到底會產生哪些衝擊?暖化與我又何有哉? 衝擊一: 降雨不均,北澇南旱 臺灣持續暖化所引發的氣候變遷,真正要擔憂的是暴雨暴旱交迭。
  • 路得記:這是兩個女人,鴿子和斑鳩,猶太人和基督徒的故事
    正如婆媳之爭的焦點是兒子,猶太教和基督教之爭是關於誰是兒子(彌賽亞)的問題。因為在誰是兒子的問題上沒有共識,所以形成了兩千年來猶太教和基督徒之爭。 路得記是關於兩個女人的故事,這是關於婆婆拿俄米和媳婦路得的故事,拿俄米代表猶太人,路得代表基督徒。
  • 這些關於月亮的謠言你信過幾個
    這些關於月亮的謠言你信過幾個   月亮的謠言 你信過幾個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有關人士透露,本月我國將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並計劃在月球背面著陸。屆時,中國將成為全球首個可以實現在月球背面著陸的國家。   作為地球最親密的鄰居,月球是人類肉眼所能看到的最大天體。千百年來,人類的文學作品甚至神話傳說中都不乏月球的身影。
  • 全球暖化否定說
    持此說的人士、集團或組織,大致包含有以下行為:否認人為導致氣候變化的現象、否認全球暖化乃因人類行所產生、默認有氣候變化現象的科學證據,但拒絕採取任何抑制全球暖化現象之措拖[1]。但規範二氧化碳及甲烷的排放,會造成特定工業及利益團體的損失,因此由工業界、政治界、特定意識形態之利益團體所鼓吹,保守媒體及批判博克所支持的各種全球暖化否定活動[10][11],在近幾十年來大規模展開,目的是要讓一般大眾,對科學界公認存在之全球暖化產生懷疑或不確定感,以封殺可扼制全球暖化的諸多政策。這些活動在美國最為活躍,被稱為「否認機器」(Denial machine) [12]。
  • 《藍色星球2》:全球暖化
    金黃突額魚我覺得其中一個特別神奇的動物就是一條叫做金黃突額巨型隆頭魚。金黃徒額身長1米,重達15公斤,雄魚會和雌魚交配,當然,有時候也會遭到拒絕。因為當雌魚長到一定大小的尺寸時,在短短幾個月中,她體內的酶就會停止工作。
  • 臺媒:全球暖化最快速 臺北2050年被淹沒
    臺海網1月25日訊 如果大禹治水是第一次暖化、唐朝滅亡起於全球氣候第二次暖化,那麼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將是第三次的暖化危機。臺灣最新一期《時報周刊》報導,前兩次暖化都造成部分文明的滅亡,而這次的全球暖化情況又比之前嚴重,大家不免擔心,這會對人類造成什麼樣的浩劫。根據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研究發現,全球暖化,將導致北極在二○四○的夏天消失大部分。目前北極大約以八.六%的速率在衰退,相當於每年消失六萬多平方公裡的冰山面積。
  • 全球暖化使島國面臨海水威脅
    原標題:全球暖化使島國面臨海水威脅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報導稱,氣候發生變化,海平面逐漸上升,一些島國已經開始謀劃,要如何應對土地遭淹沒的危機。南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已在鄰國菲濟購買土地,巴布亞紐幾內亞也開始鑑別哪些國民最可能遭受海水威脅。
  • 梁文道讀《暖化?別鬧了!》:阻止全球變暖有意義嗎?
    第二,大量快速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來處理全球暖化的做法非常粗略,而且根本無法拯救世界和幫助人類。主要的問題就出在第二個部分,他想跟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我們來看一看,他說了幾件事情。第一,他認為首先全球暖化帶來的問題並沒有像大家所想像的那麼嚴重。為什麼呢?比如說他舉了很多的例子去說明,其實今天我們死於寒冷的人,遠遠多於死於暖化的人,全球氣溫上漲有可能會降低死亡率。
  • 全球暖化沒有緩和跡象
  • 【與地球共生息】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 現今地球就像是火宅,人類破壞生態環境,使得地球溫度升高
  • 研究:全球暖化或導致加州山火年年爆發
    據報導,過去300年間,美、德科學家追蹤山火成因,做出預測系統。然而,《美國國家科學院刊》5日提出最新的研究報告,全球暖化讓「潮溼的冬季確保來年山火火勢不會太猛」的推論不再適用。1904年以來,全球暖化導致環境溫度升高,增加易燃程度,導致冬季不管是幹是溼,來年的溫度都會達到山火生成的標準,機率高達「一年一次大火」。
  • 對抗全球暖化是美國的「溫泉關戰役」
    特約評論員 陳永傑  對抗全球暖化是美國的「溫泉關戰役」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的環保紀錄片《絕望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不久前奪得了兩項奧斯卡獎項,使越來越多人關注起全球暖化問題。
  • 時代:全球暖化,非洲受益
    向北,從肯亞首都奈洛比到肯亞山,霧雨雹雪滋養著這方向歐洲輸出咖啡和玫瑰的熱土。然而,越過此山,則是乾旱異常的桑布魯地區,眼見山那邊要雨得雨,而這部貧窮滋生出的是暴力和戰亂。非洲的沙漠是危險的代名詞,而全球暖化則使荒漠擴大。
  • 全球暖化:拍北極熊卻遇上無冰無雪!
    全球暖化:拍北極熊卻遇上無冰無雪!不過,有攝影師今年造訪北極拍攝北極熊,卻見不到風雪,似乎全球暖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攝影師Patty Waymire想到訪北極拍攝北極熊,可是當地人卻說今年是的冬天非常和暖,也是有紀錄以來最暖的冬天。當她拍攝北極熊時,只見北極熊坐在沙地上,沒見到冰也沒有下雪。
  • 【震撼】這是一部解開所有宇宙之謎的影片 | 老高與小茉 Mr & Mrs Gao
    今天這一個影片,解答了所有未解之謎,時間旅行,大洪水,諾亞方舟,宇宙起源,月球誕生,地獄是什麼,亞特蘭蒂斯,恐龍之謎,生命起源等。一切都是月亮惹的禍小茉(18歲):「大師,你給我算一下,我以後的生活。」大師:「你以後會和一個喜歡講量子力學的方臉男人在一起。」
  • 【全球暖化】酷熱天氣大威脅!香港將迎更多讓人感覺更熱天氣
    現時科學家採用全球氣候模式(GCMs)模擬氣候和預估21世紀氣溫在不同碳排放情境下的變化。不過,全球氣候模式不能直接預估其他氣候因素,例如溫度和風速,對人類體感溫度的影響。 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教授陳永勤(左)及浸大地理系助理教授李劍鋒(右)指出,地球暖化將令香港地區的體感溫度上升。
  • 全球暖化愈加嚴峻,影響比預期更嚴重
    ,甚至每次出現極寒天氣時,還會對「全球暖化」表現懷疑,然而事實上,全球變暖的趨勢和影響比我們了解的還要直接和廣泛...此前,通過全球6300個氣象站的持續測量,包括南極大陸在內的地表氣溫和浮標和船舶測量海面氣溫,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全球氣候報告指出:2018年是排名第四熱的年份,排名前三是2016年、2017年和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