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學習差點毀了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應付考試,對科學失去興趣

2020-08-21 吳鳳琴老師

老師說,你做什麼都不會成功,所以你隨便做什麼。

愛因斯坦算得上20世紀最神奇的人物。他的相對論在當時,據說全世界只有兩個半人能懂。

相對論太過於先進,以至於瑞典皇家科學院給愛因斯坦頒發諾貝爾獎時,根本沒有敢對相對論作出評價,所以愛因斯坦是因為發現了光電效應定律,而獲得了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做得非常正確,看不懂就不胡說。

這樣一個舉世公認的物理學家、哲學家,世界級的天才。在孩童時代,甚至一直到十六七歲之前,並沒有表現的多麼出類拔萃。

當愛因斯坦的父親問學校校長:「我的孩子,今後做什麼工作能成功?」

校長說:「他做什麼工作都行,因為他做什麼都不會成功。」

為什麼校長會這麼說?因為愛因斯坦與眾不同,從小時候他就非常喜歡思考,對不明白的問題,不輕易發言,而會一直深究,即使他一下子沒有想明白。

他小時候說話看似反應慢,以至於老師會認為他是個「二傻子」。


教育他們走自己的路,不要在乎老師怎樣評價

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以後,有許多青年給他寫信。

他在一封給美國女青年的回信中寫道:「當我還是個學生的時候,我在老師手底下,也受過類似的待遇,他們不喜歡我的獨立性,不喜歡讓我當他們的助手。

我讀了你的手稿,這些手稿寫的很好,我感到很高興,這些手稿裡透露著獨立自主的氣息,但是有很典型的女人味兒,所謂女人味,就是充滿了主觀怨恨,而且怨氣十足。「

愛因斯坦接著寫道:「所以控制一下你的情緒吧,把你的手稿保留著給你的子女看,教育他們走自己的路,不要在乎老師怎樣評價他們。」

每個孩子都有別人不具備的特質,父母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的特質,是最重要的事情。

無論學校老師表揚的,還是老師批評的,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自己有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件寶石,父母、老師如何雕刻她,顯示出孩子的價值,就在於如何教學,而最好的教學方法就是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每一個孩子,每一個父母都無法選擇學校裡的老師。但父母可以選擇學校裡的老師,對自己孩子的評價是否接受,如何判斷。


我在微頭條的文章中經常寫,如何讓孩子的成績從不及格,變到中上甚至優秀。方法之一就是:看課本做課後練習,不要去應付學校老師的作業。很多不及格的孩子,作業根本就不會幾道題,但仍然每天完成作業,實在不知道意義在哪裡。當我建議給家長,不需要去完成學校全部作業,只寫會寫的,不會寫的一部分題,不用花費時間去寫,更不用花費時間去抄。家長說:不完成,老師會批評的。

老師的批評並不可怕,而是我們要怎麼看待老師的批評,怎麼給孩子說,以及怎麼和老師溝通。

如果你堅信做的是對的,不要在乎老師的批評,任何人的批評。

事實上,大部分老師都並不是權威,當今社會,也很難遇到權威級別的老師,不是嗎?那麼為什麼要服從「非權威」?

愛因斯坦說,為了應付考試,即使不願意,也得把所有的廢物記住。

任何學校的學習,都離不開考試。考試是檢驗學習成果的一種手段,考試並不是目的。

要理解:考試是手段,考試不是目的。學習不是為了考試學習,學習也不等於考試。

我想沒有人會喜歡考試,包括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在瑞士學習的時候,有整整一年的時間,他對科學問題失去了興趣,他在回憶中這樣寫道:這都是被強迫學習的結果,不過說句公道話,瑞士的學習好多了,因為在瑞士,只要人們願意,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這種令人窒息的強制少多了。除了兩次考試剩下的時間,可以讓人們有選擇的自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直到考試前的幾個月。

愛因斯坦也會因為上課不能認真整理筆記而無法應付考試,幸虧他有一個好朋友,每次聽課都會認真的整理講課內容,他經常去借這位朋友的筆記去看、去複習,並通過考試。他會為自己上課不能認真整理筆記而感到有些內疚,但他認為這不過是微足微不足道的小毛病。


愛因斯坦很清楚,上課聽講,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往往在課堂上,聽更重要,思考更重要,跟著老師的思路更重要,而不是抄板書抄筆記。我在微頭條中有一篇文章也是這樣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害死人。

聽講,並不是為了記筆記,記筆記,是為了聽講。


現在中高考壓力並不輕鬆,但我們仍然仍然要強調,學習是為了興趣而學,並不是為了考試而學,愛因斯坦曾經舉過一個例子,一頭猛獸不餓的時候,用鞭子強迫它不斷進食,特別是人們提供的食物還是經過千挑萬選的,時間久了,它肯定會逐漸開始厭食的,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


想吃才愛吃,想學才愛學

厭學,或許是強迫學習的結果。

為了讓孩子真正愛上學習,停止逼迫,停止強迫,因為這樣是沒有用的。而應該用榜樣(父母)的力量引導。


我是吳老師,分享教育學習心得,為孩子學習助力。

如果我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轉發、評論。

微頭條有許多中小學學習方法,您可以翻看,希望對孩子成績提升有幫助。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獎獲得者談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
    「我的目的不是教你們如何應付考試,甚至不是讓你們掌握這些知識,以便更好地為今後的你們面臨的工業或軍事工作服務。我最希望的是,你們能夠像真正的物理學家們一樣,欣賞到這個世界的美妙。」因為費曼覺得很好玩,玩得樂此不疲,從而對遊戲中的知識的也非常的崇拜和著迷,在遊戲中,費曼好奇與探索的心被激發了,費曼迷上了科學,一步一步地探索,最終摘下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桂冠。費曼自己講述自己對科學感興趣的經歷,這篇演講真的很值得教育者們學習。三、加來道雄與《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
  • 諾貝爾獎獲得者談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
    同樣,科學本來就有很多未解之謎,不要說孩子,就是成人也未必都能明白,但及早給孩子培養科學的興趣,才是引領孩子一步步走向科學的巔峰的明智抉擇。但如果沒有興趣,什麼都是空談。希望這本讀物,也能引燃您的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
  • 天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有什麼樣的發明?
    被評為「20世紀最有天分的物理學家」、「現代物理學之父」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他有著什麼樣的發明呢?說到愛因斯坦,「相對論」很有名,但他的功績和發明不止如此。愛因斯坦留下了許多功績和發明。留下了許多功績,愛因斯坦的發明相對論等各種理論,愛因斯坦作為理論物理學家廣為人知,但並不是只考慮公式面對黑板和桌子。對這個應用也寄予了極大的關心。喜歡進行著實現想法的實驗。愛因斯坦設計的冰箱也是其中之一,不使用電動機和冷卻液。相反,低壓下使用更低的溫度使水沸騰。愛因斯坦和猶太物理學家希拉德的創意,是在氨氣蒸汽中用燃燒爐烤滿丁烷的燒瓶。氨蒸氣壓力低,丁烷的沸點下降。
  • 愛因斯坦的少兒成長路:激發興趣變天才
    愛因斯坦在公眾的印象中就是天才,他提出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物理基本原則,以及其它的一些發現,改變了對宇宙的認識,被稱作自牛頓以來最偉大的思想變革和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然而生於德國小鎮烏爾姆的愛因斯坦,小時候並未顯現出智慧大師的天分。
  • 愛因斯坦:為什麼人不能僅僅滿足於生存?
    他們承認世界在本質上是有秩序以及可認識的,這種信念成為了科學工作的基礎,科學家們將從思想上掌握世界的秩序定為畢生奮鬥的目標。在愛因斯坦看來,科學精神可視為是對道德宗教的揚棄,因此也可以把它叫做宇宙宗教情感。具有這種情感的人,不再按照人的形象去描繪上帝,也不再生產出許多不容置疑的教條,他們心中充滿著對自然界的興趣和熱忱,其狂熱程度並不亞於宗教信徒。
  • 愛因斯坦:許多人一生的努力與追求,根本毫無價值
    對此,愛因斯坦不滿地抱怨說: 「這裡的問題在於,人們為了考試,不論願意與否,都得把所有這些廢物統統塞進自己的腦袋裡……對於像我這樣愛好沉思的人來說,大學教育並不總是有益的。無論多好的食物強迫吃下去,總有一天會把胃口和肚子搞壞的。」
  • 《愛因斯坦自述》多次提閱讀:帶給自己巨大影響
    對一般讀者,愛因斯坦其人大致可以和相對論畫等號。能懂得相對論的人,據說「全世界只有兩個半」。不懂相對論,難懂愛因斯坦。不懂愛因斯坦,難以準確描述其人。愛因斯坦自述文字的重要性,在於出自世界上最了解愛因斯坦的心靈,世人很難指望還有更準確地對這位天才的經歷記錄和心理描述。  愛因斯坦自述中多次說到閱讀帶給他的巨大影響。
  • 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 本文章由角落裡的玫瑰花原創獨家發布,歡迎眾多讀者前來領略~~·今天給大家講講世界上偉大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故事。愛因斯坦於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國的沃爾姆市,他的父母都是猶太人,在1888年,愛因斯坦進入了路易波爾德高級中學進行學習,在學校屬宗教教育,接受受戒儀式,這一年他九歲。在他十歲的時候,在醫科大學生塔爾梅的引導下,讀通俗的科學讀物和哲學著作,在12歲的時候,愛因斯坦自學歐幾裡得幾何,對數學產生了狂熱的喜愛,開始自學高等數學。
  • 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卻研究起了神學?
    你一定聽老師或者家長跟你說過這樣的故事: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愛因斯坦,小學數學成績只有一分,努力學習後成為了偉大的物理學家。其實,愛因斯坦是在德國上的小學,德國小學的考試成績分為一到五個階段,一分實際上就是最高分,老師家長可沒告訴你這些。
  • 走近天才愛因斯坦:看一看歷史上的偉人,究竟是如何讀書和學習的
    本文由@名師講學習方法原創首發,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全文一共2463字,閱讀大約需11分鐘。文 | 名師講學習方法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猶太裔物理學家。相信凡是學過初中物理的人,就不該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在11歲的時候,愛因斯坦就讀完了一套科學的通俗讀物,這啟發了他對科學的「興趣」;12歲的時候,他又自學了歐幾裡得幾何,這是一本古希臘歷史上集大成的書,是人類歷史上不可多得的「經典教材」,這本書對後來愛因斯坦人生道路的選擇,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 愛因斯坦: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聞名於世的德裔美國科學家,現代物理學的偉大開創者和奠基人。而在去年的考試裡,他還是個落榜生。愛因斯坦捨棄德國國籍來到瑞士,主要是為了逃避兵役。而這條自由之路卻通向發現之路,愛因斯坦就這樣開始了他的研究生涯。本性所驅,愛因斯坦厭倦大學裡那些循規蹈矩的課程,卻把興趣投向了那些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尤其是基爾霍夫和麥克斯韋等物理學家的論文和哲學家馬哈的著作。至於考試,愛因斯坦則要仰仗他的好友葛羅斯曼的筆記了。終於,愛因斯坦的所作所為引起了一位教授的憤怒。
  • 周光召:學習愛因斯坦的精神 改革我們的教育方法
    今年是狹義相對論發表100周年,也是聯合國確定的世界物理年,主要紀念偉大的物理學家和社會活動家愛因斯坦對人類所作出的多方面的巨大貢獻。愛因斯坦是全身心獻身科學和主張科學無國界的理想主義者,是強調科學技術應當以人為本的人道主義者,是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反對法西斯和主持正義的社會活動家。
  • 語文必修3第四單元課文學習指導——《一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
    一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一.單元學習內容:科普文章二.單元學習要求:1. 要重視科學精神的培養,關注科學探索的過程,感受科學家在探求真理中所表現的人格魅力。注意審美鑑賞,感受科學思維及其語言表達的特殊美感。三.本課學習目標:1.釐清文章思路,探求科學研究的思維過程。2. 學習作者藉助想像,採用擬人化手法介紹科普知識的方法。
  • 愛因斯坦:偉大物理學家的一生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是一名德裔美國人物理學家,可能是20世紀最著名的科學家。他的相對論描述了光和超大質量實體的動力學,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礎之一,此外他在量子力學方面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亞原子領域。
  • 愛因斯坦對科學的傑出貢獻使他的名字成為科學天才的代名詞
    提到愛因斯坦,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我們上學的時候,書本上都學過關於他的故事,在我們的心裡他就是天才的代表和象徵,他是著名的物理學家。1879年3月14日,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烏爾姆的一個猶太小業主家庭。一年後,他和家人搬到慕尼黑。
  • 從「學渣」考試1分,到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大腦切片,發現了什麼?
    就例如愛因斯坦,就有傳言,說他小時候就很笨,智商特別低,這都是真的嗎?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大家都知道,越是低年級的孩子分數越高,這是因為小學的題並不是很難。一般三年級之前的孩子都在90分以上,很少有孩子考不及格的。但是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卻在上小學的時候,數學考了一分,這簡直讓人相信。
  • 天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二三事
    德裔猶太人愛因斯坦是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被稱為「現代物理學之父」,也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之後,與牛頓齊名的偉大物理學家。他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1905年創立狹義相對論 ,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 。
  • 愛因斯坦的思維模式
    在蘇黎士上大學愛因斯坦對自然科學的興趣甚於數學,他認為作為一個物理學家只要懂得一些數學就夠了。在求學期間,愛因斯坦經常無故曠課,數學家閔可夫斯基對他的印象不好。但是,恰好是這位他在蘇黎士的老師,以後完成了狹義相對論的完整數學形式。
  • 像牛頓、達文西、特斯拉、愛因斯坦科學巨匠中國歷史為什麼沒有呢
    其實,中國人的智商並不比外國人差,許多具有華裔血統的科學家都取得了引領世界科學的偉大成就,獲得過諾貝爾科學方面獎項的就有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錢永健、高琨等科學家,他們的成就雖然不一定能與愛因斯坦等比肩,但他們的研究與發現同樣是世界科學皇冠上的明珠。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向這些偉大的科學家致敬!
  • 感受名人的價值觀,愛因斯坦
    感受偉人周國平先生非常崇拜愛因斯坦,在他的書中有這麼一段記錄。愛因斯坦在紀念母校成立九十周年時寫了一篇文章。他說,當年入學的時候馬上發現自己不可能成為一個好學生,因為成為一個好學生就意味著上課要認真聽講,要認真做作業,要應付考試,要寫規定的論文,他說我做不到,所以就下決心滿足於做一個中等成績的學生,把時間節省下來,在自己家裡向理論物理學的大師們學習。他事實上就是這麼做的。上課時就對付一下,大量的時間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