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的高論與《無的放矢》

2021-02-13 蒙山之子與東部冰川

李吉均院士針對山東中部山區的「冰川波瀾」,在造假窩點《冰川凍土》發表了一篇圍剿文章(簡稱「波瀾篇」),毫不客氣的為東部冰川研究者起了一個「泛冰川論者」的外號,還不如直接稱為「泛冰冰」來的直接(),文章如下:

一、波瀾篇篇題:



二、波瀾篇引言:

三、波瀾篇斥責「泛冰冰」

四、您究竟想躲閃什麼?

我只是不明白,您文章開始就說中國東部再掀波瀾,山東又興起中低山地冰川說,我只是不明白,雲裡霧裡半天,您最終指向性圍剿的「實則是指山東一帶很難站得住腳的第四紀冰川遺蹟」,您但通篇也沒有參考一篇山東中低山冰川的文章,因此,很難知道您說的波瀾是您道聽途說的呢?還是臆想的?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僅從您的引文上看,是存在起碼的學術真誠的。

既然如您所說「山東的這些第四紀冰川遺蹟」是很難站得住腳的,那麼您為何不管具體的指出哪一條站不住腳呢?是指您研究過的擦痕與新月形裂紋嗎?您從哪裡獲得的這些站不住腳的證據呢?您洋洋灑灑數千字,不成了無的放矢了嗎?

您若有的放矢,那您的「靶子」又在哪呢?

作為學界大佬,您連論文起碼的引文規則都不懂嗎?

五、再掀就掀桌子了()

這次已經不是掀波瀾的問題了,而是要掀桌子了。

蒙山不像你說的沒有古冰川,確發現有全新世的,《山東蒙山全新世冰川遺蹟的發現與確認--基於宇生核素年齡證據》一文已上線,可點擊閱讀原文下載閱讀。

不好意思,該文與您欽定的觀點依然向左,還屬於「泛冰冰」的觀點,沒能迎合您的觀點,俺表示深深的歉意,祝您老身體健康!

在您日理萬機的閒暇之時,歡迎來蒙山,俺帶您實地考察您的學派中人--王乃昂教授現場欽定的1668年的地震遺蹟。

蒙山之子於東蒙瓦舍

2018年6月9日

相關焦點

  • 科學VS工程院院士,誰含金量高?高福中科院院士,鍾南山工程院士
    在我國的高等教育學歷和學位方面,最高學歷為博士,與世界接軌,在學術榮譽上,應該是院士最高了,因為院士稱號是終身的,能評上院士說明在各自的領域裡面都有很強的實力,對於科技方面有重大和突出的貢獻,大家在評價大學的時候,都是以這所高校有多少院士作為一個衡量標準,那麼中科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高福院士的英語,李蘭娟院士的紹興話,誰更能展現國際話語權?
    高福院士的英語,李蘭娟院士的紹興話最近幾天,高福院士、李蘭娟院士又分別在鏡頭上露面了,他們一個全程「飈英語」,一個全程「紹興話」,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熱議。高福院士接受CGTN(CGTN是中國國際電視臺,或稱「中國環球電視網」的英文簡稱)的採訪,說:「我從未說過不存在『人傳人』」。
  • 李蘭娟院士獲國家科技獎提名,高福院士落選,SCI被踢下神壇
    在這樣的評價標準之下,使得一些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的科研工作出現了過度追求SCI論文相關指標,甚至以發表SCI論文數量、高影響因子論文、高被引論文為根本目標的異化現象,科技創新出現了價值追求扭曲、學風浮誇浮躁和急功近利等問題。老趙說教育今年國家最高科技獎提名工作已結束,目前已有13位院士成為候選人,其中眾望所歸的李蘭娟院士位列其中。
  • 武大紀念李國平院士誕辰百年 函數論學科主要奠基人之一
  • 科學家:不會無的放矢
    除了根據我們現在已有的知來看,外星人極有可能存在,人工智慧的時代也並不是遙不可及,而且現在地球環境被嚴重破壞,如果不加以遏制,人類很有可能消失在地球上。
  • 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網絡空間安全有「六論」視角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文 鍾華登/圖12月2日,在粵港澳大灣區網際網路發展創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方向責任院士方濱興發表演講,從認識論、進化論、實踐論、相對論、方法論和矛盾論等六個視角分析了網絡空間安全
  • 院士「叫停論」遭強烈質疑,為什麼推「鐵鋰」就要殺「三元」?
    9月7日,《電動公會》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名為《電動汽車自燃事故頻發,院士呼籲叫停三元電池》的文章後,引起業界一片譁然。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在此文中立場鮮明,呼籲叫停安全穩定性差的「人造三元電池」,支持磷酸鐵鋰發展。他認為,對電動汽車來說,不論是商用車還是乘用車,都事關人命,必須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其他問題為之讓路。
  • 高福院士立「奇功」
    前個階段,高福院士因為最早在國外權威雜誌發表論文,飽受網絡責難和攻擊,似乎是不顧抗疫大事,而忙著幹自己的「私活兒」,可事情的發展有時讓人意想不到,沒想到的是,那篇自己的論文,現在竟然成了反擊某些國家污衊中國隱瞞疫情的核武器了。
  • 香港官員指「語文基準試陰謀論」無中生有
    中新網香港十月二十一日消息:香港教育統籌局局長羅範椒芬今日在香港電臺「香港家書」節目中指出,有人撰文指教師基準試藏有陰謀的論調是無中生有,無的放矢。  羅範椒芬說,最近看到一篇文章,題為「基準試包藏的陰謀」,指政府堅持保留語文能力評核,是要轟走一批現職教師,由內地輸入「優才」,令香港下一代的思想出現新的形勢。
  • 石元春院士:生物質能源仍被邊緣化
    在日前舉行的中科院「十二五」研究生青年發展系列活動環境保護與綠色產業專場上,兩院院士石元春對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併網瓶頸、設備質量、關鍵技術與材料國產化、發電總量及平均發電量效果、產能過剩等,都是石元春擔心的問題。「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大大躍』,是否會付出很大的代價?」石元春的擔心並非無的放矢。
  • 概率論大師
    1806年任該校教授,1812年當選為巴黎科學院院士。泊松的科學生涯開始於研究微分方程及其在擺的運動和聲學理論中的應用。他工作的特色是應用數學方法研究各類物理問題,並由此得到數學上的發現。他對積分理論、行星運動理論、熱物理、彈性理論、電磁理論、位勢理論和概率論都有重要貢獻。泊松也是19世紀概率統計領域裡的卓越人物。
  •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11月16日,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第二十二次院士大會在京召開。高福等24位中國學者增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這是中國科學家當選人數最多的一次。截至目前,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裡,中國科學家有206人。其中,1996~2009年產生123人;2010~2019年(第十四屆到第二十一屆)8次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院士大會,選舉並產生來自中國的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83人。國際歐亞科學院成立於1994年,擁有來自46個國家的600餘名院士、通訊院士和榮譽委員。
  • 兩院院士在宜賓⑥|院士歐陽明高:我為什麼把唯一的院士工作站建在宜賓?
    歐陽明高:宜賓發展潛力大、市場廣闊。(宜賓新聞網 陳憶 攝)宜賓新聞網9月19日訊(記者 陳憶)在9月19日上午舉行的四川新能源汽車創新中心有限公司暨院士工作站成立儀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介紹了為什麼要把唯一院士工作站落戶宜賓,同時展望了未來發展。院士站落戶:宜賓有潛力、有需要來宜賓的過程,前前後後是一個生動的故事。
  • 兩名華人當選美國醫學學院院士,高福當選外籍院士!
    在今年入選的100人中,一名中國科學家入選外籍院士,有兩名華人入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今年當選的外籍院士中的中國科學家是高福。高福,目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外籍院士,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愛丁堡皇家學會外籍院士,非洲科學院院士
  • 高福院士傳喜訊,2020年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已收入囊中,世界公認
    高福院士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尤其是在這次疫情防控戰役中更是衝鋒在前,人們清楚記得當疫情剛出現時高福院士就發出警告,這次病毒很兇猛,可能會出現人傳人的可怕現象。也正是有了高福院士的精準預測,我們才及時採取了嚴格的防控措施,如果當時他下結論不會人傳人,那麼我們將會付出更大的代價來控制疫情。
  • 力壓高福、饒毅,與舒紅兵同時當選院士的張明傑,有什麼來頭?
    中國科學院院士來自各個領域,都是數一數二的佼佼者,不過,中科院士只每兩年評選一次,其入選標準更是難上加難。所以每一位院士都是我們中國寶貴的「財富」。復旦學子,留洋海外還記得在2011年的生命科學以及醫學學部的院士競選,來了許多行業大佬。其中就包括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饒益,以及英國牛津大學教授高福。
  • 中科院院士VS美國科學院院士,哪個含金量高?
    最近,我國一些科研領域人才在國內落選院士,卻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頗受大家爭議,從近些年來看,落選中科院院士,而被挖走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的不止顏寧一人,連大家熟知的袁隆平,曾經就三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卻早已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了。
  • 中科院集體離職事件——吳院士科研能力如何?
    網上對於該事件的挖掘很多,很多人說核所吳院士的各種不是。但客觀地說,如果只論工作能力,吳院士還是很強的。吳院士一直從事核材料核能的研究,而這些方向從來不是國際研究熱點。不像研究石墨烯、鈣鈦礦,搞核材料很難發高影響因子論文。
  • 高福院士在大會上的30分鐘:和石正麗合作科研,論文未獲署名
    毫無疑問,大家都在等待一個人——中國疾病與預防控制中心(CDC)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的第二次演講。迅速圍上來的數位記者則被告知:大家的提問此前均已有報導回應,請不要浪費院士的時間。17點30分,演講開始。學術會議不忘闢謠雖然是學術論壇,但在院士先生的演講中,闢謠優先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