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壓高福、饒毅,與舒紅兵同時當選院士的張明傑,有什麼來頭?

2021-01-11 二狗子侃歷史

我們的一生可以說是用時間來換取才華;才華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少。但如果一天天過去,時間少了,才華卻沒有增加那就是虛度的光陰。

真正有才華的人,並不會刻意顯露自己,因為他的才華會如火焰般難以隱藏,總會燎原。古有言:先有伯樂,而再有千裡馬。一個強大的國家必然是乘天之時,應地之利,用人之力,乃可富強。

中國善於挖掘人才,也樂於做伯樂,要說中國最出名的人才聚集地,那還要當屬中科院。中國科學院院士來自各個領域,都是數一數二的佼佼者,不過,中科院士只每兩年評選一次,其入選標準更是難上加難。

所以每一位院士都是我們中國寶貴的「財富」。

復旦學子,留洋海外

還記得在2011年的生命科學以及醫學學部的院士競選,來了許多行業大佬。其中就包括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饒益,以及英國牛津大學教授高福。

兩人的名聲在他們的專業中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代表著一種權威,是行業中的領袖人物之一。不過令人瞠目結舌的是,當年的院士競選中,兩人卻並沒有成功入選,最後獲得院士之位的是舒紅兵以及張明傑。

舒紅兵是現任武漢大學的副校長,同時還擔任醫學研究院院長。那麼這位力壓高福、饒益還和舒紅兵同時當選院士的張明傑,他又到底有什麼來頭呢?

雖然相較於前三者,張明傑的確不太活躍於群眾的視眼裡,但是論其文憑和學識,他可毫不遜色。1966年9月,張明傑出生,全家人都為他的到來感到喜出望外。

從小到大,張明傑就對學習格外上心,學習也可謂是他終身的事業。從班級裡的三好學生,再到大學裡的優秀班幹部,張明傑從來都是那個暗暗努力、積極向上的人。

1984年是,千萬高三考生的人生分岔路口,在那一年,張明傑憑藉優異的高考成績被復旦大學錄取,念化學系。四年的大學生活讓張明傑從稚嫩走向成熟,從學院走向社會,唯一沒有改變的是他的初衷和目標。

1988年,他獲得上海復旦大學理學學士學位雖然已經足夠優秀,但是這離他的理想還遠遠不夠。所以畢業以後張明傑繼續留在上海,在上海生化所中讀研究生。然而,僅僅三個月之後,他再次決定遠赴海外,在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進修。

不得不承認,年輕時候的張明傑還秉承著年輕人的衝動和激情,因為當時選擇遠離故鄉、奔赴大洋彼岸的他沒有積蓄,只帶著30加元就收拾行李出了國門。

最開始踏上異國他鄉的張明傑,想必也有過很多辛酸、咬牙堅持堅持的經歷。

榮譽回國,屢獲殊榮

四年的時間徹底讓他蛻變,他成功拿下了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的博士學位,帶著榮譽回國。1995年,張明傑在香港科技大學創立了自己的實驗室,徹底將自己的心沉靜下來,踏踏實實搞科研實驗。

當然,不僅是只專注自己的實驗研究。在香港科技大學的他還把精力投入在教育事業中,張明傑先後擔任過大學裡的助理教授、副教授以及講座教授,向數以百計的學生傳授自己的學習成果和豐富經驗。

2006年的時候,張明傑被委派前往深圳,擔任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醫學中心副主任,同時還兼任生物醫藥研究所所長,同年,他還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所以說,張明傑一直都是專業領域中鳳毛麟角的那一位人才。

2011年在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之前,張明傑獲得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他一直都是那位各種獎項加身,從不平凡的人啊。

所以在他王選中科院院士的時候,除了不了解他的人,一篇唏噓以外,大家都不感到意外,他等這個位置很多年,這個位置也等了他很多年。

如今,張明傑已經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他將在自己擅長且自豪的領域裡,揚帆起航,越走越遠。

說了這麼多關於張明傑的優秀事跡,和輝煌的榮譽,那麼他到底為中國做出了怎樣的貢獻呢?

專注研究,巨大貢獻

張明傑主要研究的是生物學,從在國外留學起,他便把自己的科研方向定在了神經信號傳導以及神經細胞急性的建立與維持過程中起調控作用的蛋白的結構與功能方面的研究。

別看專業名稱是拗口又難懂,實際上張明傑對於調控神經細胞信號傳遞的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的研究成果,對於治療神經系統衰退之類的疾病十分有作用。所謂的神經系統衰退,極有可能會導致中風,以及老年痴呆症。

因為張明傑的研究成果對這一部分人影響重大,也對中國的醫療技術影響深遠。之後張明傑的研究所又開始嘗試利用核磁共振技術在傳統的中藥中篩選出活躍的分子,來抑制神經信號傳遞的一氧化氮合成,以次治療中風疾病。

這種核磁共振技術獲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他們對蛋白結構的分解,對於生物化學領域都有著跨時代的意義。

當然,張明傑還有許多的代表論著,將其對領域的看法和研究的成果都做出了細緻的解釋和記錄,為學子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向和幫助。

張明傑教授從青年時期起就屢獲國家獎學金,是母校、是家鄉的一種驕傲,是中國的自豪,這樣的人為何會覺得他擔任中科院院士稀奇呢?相反,他應該是名副其實的那一位才對。

當生活中少一些花裡胡哨,多一份沉穩、多一分安靜,這可能對於修飾自己更有益處。不管是教授,還是普通的管理人員,亦或是銷售人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了,認真做就不怕別人看不到你。

總有一天你會遇見自己的伯樂。

相關焦點

  • 舒紅兵:放棄高薪回國,力壓施一公當選院士,卻因妻子備受爭議
    報效祖國,當選院士其中就有這麼一位不忘初心的科學家,面對著國外拋出的橄欖枝以及高薪不為所動,毅然選擇回國發展,為我國的科研工作發展做貢獻,而他就是當年力壓施一公於饒毅當選上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如今因為發生在妻子身邊的事情而備受爭議的舒紅兵。
  • 舒紅兵:當年力壓施一公當選院士,如今卻因為妻子這事而備受爭議
    >面對著國外拋出的橄欖枝以及高薪不為所動,毅然選擇回國發展,為我國的科研工作發展做貢獻,而他就是當年力壓施一公於饒毅當選上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如今因為發生在妻子身邊的事情而備受爭議的舒紅兵。 當年本是舒紅兵、饒毅與施一公三人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而其中的舒紅兵並不被世人所看好,自然是三人之中呼聲是最低的。不過最終得選的結果卻十分出人意料,舒紅兵成功當選上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而對於這個結果人們顯然是不太滿意的。
  • 回國任教的4個博士各有成就,饒毅和他當校長,高福、舒紅兵沉默
    正如同時參加過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活動的饒毅校長、施一公校長、高福院士以及舒紅兵院士,作為當時回國任教的4個典型精英博士,帶著各自的成就,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等科研院所,擔任教育和科研領域的重要教職,如今的成就和經歷存在褒貶不一的評價。
  • 被舒紅兵力壓,落選院士的饒毅,究竟有多厲害?竟遭到美國記恨!
    2011年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醫學學部院士增選,迎來了眾多學術大咖的巔峰對決,施一公、舒紅兵、高福、饒毅、張明傑……這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是一份沉甸甸的科研成就。最終,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舒紅兵脫穎而出,力壓其餘三位科學家,成功當選院士。
  • 舒紅兵,當年力壓施一公當選院士,如今卻因為妻子這事而備受爭議
    他放棄國外高薪回國,力壓施一公當選院士,今卻因妻子備受爭議!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你和我都是世界的過客,都是宇宙的旅友,都是孑然一身的尋夢人。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人可以貧窮,但不可以喪志。在國家的有力資助下,他不負韶華,不負自己,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我國的985院校,命運總是會垂青有準備的人。碩士畢業後,舒紅兵於美國埃默裡大學深造,並榮獲博士學位。學業有成的他,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毅然決然地投入祖國的懷抱,並於2011年力壓施一公和饒毅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如今卻因為妻子而備受關注。
  • 歸國任教的舒紅兵、饒毅、施一公、高福,如今有差距,兩人被質疑
    正因為饒毅的耿直本色,現在的武漢病毒研究所所長王延軼陷入「雙黃連」的事情之後,才有有消息傳出「饒毅寫信給舒紅兵,建議他勸夫人辭去武漢病毒研究所的職務」。雖然該消息並沒有得到饒毅本人的證實,但是聯繫整個事情的經過,這像是饒毅教授的做事風格。
  • 北大前院長饒毅惜敗武大副校長舒紅兵,落選院士存在爭議
    有人認為饒毅和施一公是有氣節、有風骨的科學家,是浮躁科研環境當中的一股清流,而有人卻認為饒毅和施一公是對當時的科研待遇感到失落,顯然這篇文章是在沽名釣譽。對此,筆者也難以定論,只不過想說成就一番事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聲音縈繞在耳邊,能夠始終堅持自我的人畢竟還是少數。
  • 舒紅兵、王延軼和饒毅之間的那些事你都知道嗎?
    而且我們的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白衣天使醫護人員們都在一線奮鬥,他們盡職盡責、做事兢兢業業,這些人都值得我們一輩子去尊敬。也正是由於疫情的發生,很多學術界的大佬紛紛走紅了網絡。先是疫情一開始的時候「人不傳人」高福院士,然後到因「雙黃連事件」走紅的王延軼所長,再到被網友「拔出蘿蔔帶出泥」的舒紅兵副校長,最後是致信舒紅兵院士的饒毅校長。
  • 饒毅、施一公、舒紅兵曾一起候選院士,如今兩個校長,一個副校長
    而且我們的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白衣天使醫護人員們都在一線奮鬥,他們盡職盡責、赫赫業業地做事,這些人都值得我們一輩子去尊敬。相信很多人都知道9年前2011年年初的時候,饒毅、施一公、舒紅兵曾一起候選過院士,不過到年底的時候只有舒紅兵當選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而饒毅和施一公都紛紛落選了。落選之後的饒毅表示以後不再候選院士。
  • 那年院士評選,饒毅落選他當選
    2011年8月,饒毅在博客貼出簡短聲明:「在2011年8月17日後,將不再成為候選人」。饒毅稱此舉「也許這樣做了,對改變風氣有一定促進作用。」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選,饒毅第一輪落選。這個消息在學術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 武漢大學舒紅兵院士被指眾多文章涉嫌學術不端
    來源:Retraction、湖北日報、弗雷賽斯、學術志等武漢大學舒紅兵院士是我國知名的病毒免疫學家,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應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國際影響的成果。2013年9月至今任武漢大學教授、副校長,武漢大學醫學研究院院長,武漢大學免疫與代謝前沿科學中心主任。
  • 關注:武漢大學舒紅兵院士被指眾多文章涉嫌學術不端
    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44歲的舒紅兵是當年全國生命科學領域最年輕的院士。舒紅兵院士在2011年,以44歲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且同時淘汰了饒毅、施一公,和現在的高福院士。據說饒毅教授是敗在了第一輪競選中,以至於饒毅直接宣稱:今後不再當候選院士!
  • 舒紅兵和饒毅先後離開北大,如今都成為校長,但兩人待遇有差異
    但是舒紅兵在北京大學任教的4年時間裡,同時還在美國猶太醫學研究中心及科羅拉多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免疫學系擔任教育教學職務,也就是說舒紅兵當時雖然是北京大學的「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但是依然在科羅拉多大學擔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的職務工作。當王延軼從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獲得本科的學士學位以後,兩人離開了北京大學。
  • 如何評價網傳饒毅教授曾致信舒紅兵院士建議王延軼辭去所長職務?
    除此之外,今年還有一封郵件截圖在網絡上流傳,顯示饒毅致信武漢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舒紅兵,建議其夫人王延軼教授辭去武漢病毒所所長一職。且相關郵件還洋洋灑灑列出了三條理由,並抄送給了中科院院士和武漢病毒所所長。截至目前還沒有相關方面對此進行證偽和證實。
  • 高福院士出鏡全程飈英語讓人佩服,曾憑500餘篇SCI讓人熟知
    說到院士這個詞彙,最近這段時間算是密集型出現的詞語,曾經披上神秘面紗的院士如今正在慢慢進入到大眾視野當中。特別是像李蘭娟院士、鍾南山院士、袁隆平院士等人為我們所熟知,讓很多人對於院士充滿了崇敬之感。而對於院士這樣的學術大咖,評選的標準往往也是十分嚴格的,從如今我國院士的評選機制來看,雖然正在朝著年輕化方向發展,但是可以看到當選的年齡一般都在60歲左右。
  • 他是「雙料」院士,科研水平不輸施一公、饒毅,卻時常遭受質疑!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教授的一些言論引起了社會的熱議,其中有一封信以他的名義發出,質疑武漢王延軼所長的資歷,對此網友議論紛紛,有人支持他,認為他性情直爽,敢吐真言,提出要保護饒毅,認為他是中國頂級科學家的最後風骨;也有人認為他有點不務正業、喜歡多管閒事。
  • 舒紅兵妻子北大畢業,施一公妻子高考狀元,饒毅妻子呢?
    而且我們的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白衣天使醫護人員們都在一線奮鬥,他們盡職盡責、赫赫業業地做事,這些人都值得我們一輩子去尊敬。而且也正是由於疫情的出現,很多學術界的大佬紛紛走紅網絡,其中就有舒紅兵副校長、高福院士、饒毅校長、施一公院士。
  • 師徒兩人相繼落選院士,施一公辭去清華副校長,顏寧當選美國院士
    而且我們的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白衣天使醫護人員們都在一線奮鬥,他們盡職盡責、赫赫業業地做事,這些人都值得我們一輩子去尊敬。武漢疫情的出現,很多學術界大佬紛紛走紅網絡,其中饒毅校長、施一公校長是早就聞名於學術界的,而舒紅兵院士、王延軼所長和高福院士則是在這次事件中新走紅的學術大佬。
  • 他與施一公同年落選院士後來施一公當選,他卻宣稱:不再競選院士
    說到我國的科研界,院士無疑是最具閃耀光芒的頭銜,說到院士因為成員少加上評選上的難度高,被視為我國含金量最高的一類人群,很多科研人追逐了一生都不一定能夠拿到這個頭銜,這項可以伴隨一輩子的榮譽成為了一生的標籤,同時更是身份的象徵。
  • 他放棄美國高薪待遇回國,力壓施一公當選院士,卻因妻子備受爭議
    但是,我們依舊能夠體會這種醫療研究的重要性和難度性,並且舒紅兵是放棄國外高薪回到中國,在回國後力壓施一公當選成為院士,可以說是一個十分受人尊敬的教育科研工作者,但是現在卻因為妻子備受爭議,這其中到底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