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樓蘭古城的消失就是因為生態遭到破壞,過度砍伐胡楊林,使河流改道導致缺水土壤沙漠化,在古絲綢之路上存在了800多年的樓蘭古國,現今只留下了一片廢墟遺蹟。自古以來,人們都在同水抗爭,家喻戶曉的大禹治水、京杭大運河、都江堰水列樞紐,現在的南水北調工程等等都是人們重視利用水的事例。我國新疆位於中國西北邊陲,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面積166萬平方公裡,佔中國國土總面積六分之一,但常年處於缺水狀態,許多土地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由於受東邊高海拔的喜馬拉雅山脈阻擋,印度洋上的暖氣流難以到達疆,使得氣候乾燥少雨,土地沙漠化。雖然有人提出將喜馬拉雅山脈開鑿幾個窟窿,讓印度洋溼閨的季風空氣進入,也只是異想天開,不切適實際;也有人提出引渤海之水進新疆也是不現實的。新疆大沙漠佔全國沙漠面積的2/3,其中塔裡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瑪幹沙漠的面積為33.67萬平方公裡,是中國最大的沙漠;準噶爾盆地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面積48000平方公裡,為中國第二大沙漠,由於嚴重缺水,沙漠化有擴大的趨勢。
西藏海拔很高,喜馬拉雅山脈有世界屋脊之稱,從印度洋上進入的潮溼空氣爬升到高海拔的山頂遇冷形成雪山、冰川,因此西藏水資源豐富。西藏的水資源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是淡水,從高山上融化下來的冰雪水,在山下形成眾多河流,如雅魯藏布江,流量巨大,拐彎後流向印度和孟加拉,每年注入孟加拉灣的河水至少也有1700億立方米。可以從這些河流中調運部分水量,用於缺水地區淡水資源的利用。二是高原湖泊。西藏湖泊眾多,大多屬於鹹水湖,目前不可能用於調水。
新疆和西藏相鄰,西藏水資源十分豐富,而新疆又嚴重缺水,我國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雖然有許多大江大河,但由於季節雨量分布不均,春夏多,秋冬少;地理水量分布不均,東南多,西北少。要解決這一難題,敢教日月換新天,為了解決新疆缺水問題,中共十八大以來,伴隨著國家相繼作出保障水安全、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等一系列決策部署,一個由6位院士參與,12位教授、10多位博士組成的課題組正式成立,圍繞破解西北水資源短缺的問題,開啟了一段艱辛的攻關歷程,終於探索出一條現實可行、科學合理的西部調水線路——「紅旗河」。
按照課題組的構想,紅旗河是採用自流方式進行,從雅魯藏布江海拔(水位)2558米的大拐彎附近取水,自流509公裡後進入怒江;然後於三江併流處穿越橫斷山脈,借用怒江河道60公裡後經隧洞進入瀾滄江,43公裡後經隧洞進入金沙江,97公裡後,以隧洞、明渠和水庫相結合的方式繞過沙魯裡山到達雅礱江,繞過大雪山到達大渡河,繞過邛崍山到達岷江,繞過岷山到達白龍江、渭河;從劉家峽水庫經過黃河,以明渠為主繞烏鞘嶺進入河西走廊,沿祁連山東側平原經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到達玉門,接著沿阿爾金山、崑崙山的山前平原,穿過庫姆塔格沙漠和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到達和田、喀什。全程6188公裡,落差1258米,平均坡降為萬分之2.10。
紅旗河這一逆天工程能否變為現實,網上也眾說紛紜,反方認為,全程不可能實現完全自流,即使調水成功,水價太高,用水人是承受不起高額水費的。正方認為,經費技術都不存問題,完全有能力、你有信心實現這一超大工程,解決西北的用水問題。將形成約1萬公裡長、20公裡寬的綠洲帶,隨著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並產生累積效應,將為沿河地區帶來巨大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