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這些線上微課,教你宅家也能搞學術!

2020-12-01 澎湃新聞

這個春天

老師們以特別的形式

與cufer相見「雲端」

慕課、速課、微信小課堂

同步課堂、在線討論、線上答題

疫情在前,研學不止

1430門本研課程

2222個教學班

任課教師依託課程內容與要求

使出渾身解數

打造「三尺雲講臺」

向91959人次本研學生開展教學工作

「網絡教學挑戰」正式開啟

宅家搞學術

疫情不停學

cufer專屬「微課堂」

持續更新中!

今天小編為你介紹

「學術科研篇」

教你宅家如何搞學術!

本科生畢業論文怎麼寫?

臨近畢業擔心論文?

別擔心!

我財經濟學院教師圍繞學生需求

打造「私人定製」微課堂

俞劍老師論文寫作指導課,來啦!

《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與指導》

主講人:俞劍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現擔任經濟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

內容簡介

//

在本次微信課堂中,俞劍老師對本科生畢業論文的寫作進行了指導,主要從以下方面展開介紹。

首先,對於畢業論文的選題素材及選題途徑,俞劍老師提供了多種可選方案。他建議同學們應當從當前熱點問題、經典理論問題和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來研究具有中國特色的話題。當論文的主題確定下來之後,大家就應該著手去查找高質量的學術文獻。俞劍老師總結出高質量文獻具有的幾個特點,即具有規範的經濟學分析、發表期刊檔次較高、文章被引用次數較多、文章研究問題具有原創性和開創性,大家可以通過這四個特點篩選出高質量的論文以供參考。

接下來,我們就應該思考如何去提煉文章的創新點。俞劍老師指出,部分學生認為只要是研究別人沒有研究過的問題就是創新,這是一種思維誤區。真正的創新點可以是新的研究數據,可以是舊方法在新領域的應用,可以是新的研究視角,還可以是新的傳導機制分析。除此之外,現在的經濟學研究離不開數據的支持,俞劍老師按數據的特性對此進行了分類,並針對宏觀數據和微觀數據推薦了相關的查詢來源。

當這些前期工作完成後,大家就面臨著撰寫文獻綜述的問題。我們需要注意撰寫文獻綜述的五個原則,即引經據典、避免文獻堆砌、不必拘泥細節、抓住重點、增加文獻脈絡梳理和評述,俞劍老師對此均進行了詳細介紹。最後,俞劍老師提出研究方法選擇的問題,並梳理出三種方法供大家自行選擇。

以上便是本次微信課堂的主要內容,希望同學們能夠收穫到有關論文寫作的知識,豐富自己,充實自己,提高學術科研的能力。

教你宅家搞學術!

導師開良方,宅家不停研

我財研究生院公眾號推出

《教你如何宅家搞學術》專欄

一系列微信小課堂為你

分享經驗,指點迷津

讓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同頻共振!

1

《特殊時期,鍛造特殊的你》

主講人:陳運森

會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龍馬學者-青年學者。清華大學博士,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入選財政部全國會計領軍(後備)人才計劃。

《特殊時期,鍛造特殊的你》

陳運森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工作和學習節奏。

不管你是誰,不管你在做什麼工作,都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疫情動向,被這場艱巨的防疫之戰緊緊牽動著心弦。

官方媒體披露的疫情實時數據、社交媒體快速傳播的謠言與闢謠以及周邊社區是否有感染案例等各種信息撲面而來,疫情的複雜、信息的過載以及心態的失衡都讓國人在陰霾籠罩之下焦躁不安。

對於咱們研究生同學來說,面對即將要提交的學位論文、久未完成的科研項目或者急劇下降的學習效率,這種焦躁的狀態尤為甚之。

對此我想說的是,特殊的時期,鍛造特殊的你,讓我們一起在特殊的日子裡「打怪升級」吧,這裡有幾個Tips等待著你的Pick!

01.磨鍊堅強意志,塑造陽光心態

疫情當前,全國人民都被迫按了個暫停鍵,隨著時間的推移,事件對每位同學都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而受影響更大的則是不幸處在疫情嚴重地區或者身邊家人朋友受到疫情影響的同學,以及處於學位論文關鍵期、就業關鍵期的畢業班同學。

然而,事物都有兩面性,「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宅」家生活讓我們失去了很多,但也能讓我們得到不少,其中最大的益處就是使我們擁有了大量的、不可多得的、能由我們自己掌控的時間。復星創始人郭廣昌在混沌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提到:「我們是否願意慢下來,去做點慢的事情?沉下心,做對的事情,做難的事情,投資未來,做需要時間積累的事情。」

人生最大的財富就是擁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對大家而言,現在正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沉下心來思考,靜下心來研究,於安靜中沉澱和審視自我,對自己的未來做好定位,為自己馬上要截止的學術做一些紮實的工作。給你的時間一點時間,給你的希望一點希望。

最近我在重讀王陽明,尤其是他龍場悟道的經歷,感觸良多,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胸襟。對於外在的客觀因素,既然改變不了,那就樂觀面對,坦然處之,同時把這當作磨鍊意志的好機會,積極想辦法應對。老師在家也是不斷地與自己的惰性做鬥爭,在較差的科研環境下努力保持火一般的激情。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嶽夢中飛,也希望研究生同學們整理好自己的心態,全心投入科研,待到疫情結束之時,重整行囊能夠走得更加穩健和高遠。

02.有效分割任務,合理安排日程

在學位論文或科研項目明確的截止日時,一般我的方法是從「截止日」往前推,明確每個時間點以及每一步該做完什麼內容。在「截止日前推法」運用過程中,需要留給自己1-2天的緩衝時間,以及留給導師3-5天的緩衝時間。比如:3月15日學校要求交學位論文初稿,那麼3月5日必須給導師一個完整版的論文(導師的時間安排很緊,發給他不一定馬上就有反饋,所以要預留時間),而3月1日則自己必須寫完論文初稿(這樣自己才有時間整體潤色修改,避免各種硬傷問題)。要達到這個時間線,就意味著2月25日必須把所有的研究表格和制度背景完善······

《銀河補習班》裡有一句經典的臺詞,「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沒有箭靶子,你每天的拉弓就毫無意義」。科研也是一樣,如果想要運用好這一方法,一定要對科研任務進行有效合理的分割,找到自己在每一個時間節點的箭靶子,而不是每天都「鬍子眉毛一把抓」,讓自己始終處於一種極度焦慮又低效的狀態,陷入惡性循環。

03.規劃每日時間線,營造科研儀式感

學術研究是需要狀態的,我總結過自己一天時間的「狀態變化曲線」,一般來說下午四點到六點,晚上十點到凌晨一點是科研思路最活躍的時候,而上午狀態則一般。

所以我對一天時間的安排是:上午做一些比較程序化和瑣碎的工作,比如下載文獻、常規性地整理數據、整理學術論文所涉及到的一些制度背景等;在科研狀態高峰的下午和晚上,就基本把手機和電腦斷網(或者刻意遠離手機、電腦少上網),然後集中攻克學術研究中非程序化、需要大段時間投入才能做的事情。你也可以嘗試找到自己的「狀態變化曲線」,然後合理安排一天的時間,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除此之外,家裡的科研環境比不上學校,所以需要有一些「特殊手段」來隔斷各種「誘惑源」。你可以提前建立好自己的工作區,最好是一個隔離空間,桌上只擺放必須物品,清理掉視線範圍內容易讓你分心的東西。每天早上當你要開始強制自己進入科研狀態時,先泡一壺茶或者衝一杯咖啡,再戴上耳機,隨機播放一些輕音樂或者能讓環境顯得更加安靜的白噪音,然後對自己說一句:「Hey,你該開始投入工作啦」!

營造「儀式感」,其實就是給自己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你會發現,當你習慣於這樣的「儀式感」,每當要開始學習時,你不再需要去尋找虛無縹緲的狀態,而是只需進入工作空間,便會條件反射式地遵守自己定的規矩,自然而然地進入最佳狀態。

04.監督激勵齊發力,內在外在共約束

如果你的自制力沒有那麼強,你可能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監督激勵機制,最大限度地約束自己、激勵自己。有一句話說得好:「完成重要任務有兩項不可缺少的夥伴:一是計劃,二是不太夠用的時間。」

你可以把已經有效分割的科研計劃列在紙上,標註清楚每一項任務的deadline,將它放置在工作區內容易看到的區域,隨時提醒自己時間的緊迫性和任務的重要性,從心理上給自己一種主動的監督。

同時,也可以藉助外部力量,比如目前有很多學習打卡的APP,如Forest、番茄To Do等,你可以選擇一款適合你自己的APP,給自己設定相應的時長,或者你還可以和朋友約定每天在同一時間工作,用Forest共種一棵樹,互相監督。不管採用哪種方法,你需要提前設定相應的懲罰、激勵的條件和措施,如果沒有完成記得懲罰你自己!若是完成了就給自己一個獎勵,對付出的努力作出肯定,這種慶祝的儀式感會產生正向的反饋,讓你的自律進行正向的循環。但也需注意獎勵的形式,比如不宜把玩手機作為完成一小段時間學習後的獎勵,因為這會讓你很難迅速進入下一階段的工作狀態。除此之外,也可以積極主動聯繫導師,定期嚮導師匯報自己階段性的研究成果,並告知導師接下來的研究安排,從而給自己一個外在的壓力。

人的自制力是有限的,正如《大敗局》所述,很多天才企業家最後都是敗在「欲望」這個詞上。畢達哥拉斯也曾說過,「不能約束自己的人不能稱他為自由的人」。外界力量終究只是輔助,克服自身的惰性,降低自己七彩斑斕的欲望,給自己做減法,Focus on Focus,才是增強自制力的關鍵。

05.培養商業敏感性,提升社會同理心

疫情的突發性、不可預知性和巨大不確定性無論是對於企業經營、資本市場投資和宏觀經濟,都影響巨大。這段時間各類國家政策的頻繁出臺,媒體分析師的分析報告、企業和企業家的自救、學者和智庫的專業分析等都為我們提供了很好地檢驗各類事件的場景。

作為財經背景的我們,學了諸多企業經營管理、宏觀經濟、資本市場等相關專業知識,但一直缺乏實踐洗禮,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同學們剛好可以利用疫情這個場景來了解一個外生衝擊對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主體行為的實際影響,問問自己,當「黑天鵝」飛起,我們能從新冠疫情下的經濟民生中看到什麼。這是一個很好的提升財經素養和培養資本市場商業敏感度(Business Sense)的機會。

劇變之中最易看清人的本性和修養,同學們要對疫情衝擊下的人生百態進行觀察,同時也別忘了對同理心和社會的責任感的培養。「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面對這場疫情,我們都不是局外人。要知道,現代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除了著有奠定經濟學基礎的《國富論》之外,還有另一本他反而更看重的《道德情操論》。所有的經濟學和管理學理論離開了社會性,都將失去應有的作用。

梁曉聲曾說:「『文化』可以用四句話表達,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有約束的自由,為他人著想的善良。」希望大家儘自己能力所及來幫助他人,做些沒有銅臭味的利他性事情,將善良根植於自己的靈魂深處,做一個有溫度的人。

06.抓住機遇讀文獻,真抓實幹查數據

在這樣一個「空閒期」,請你抓住機會系統積累大量的學術文獻。

已發表的中文論文可在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http://www.nssd.org)、中國知網、維普資訊等網站下載(可以通過學校VPN進行登陸)

已發表的英文論文可在WileyOnlineLibrary(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ScienceDirect(https://www.sciencedirect.com/)等網站下載,最新的英文工作論文可以關注SSRN網站(https://www.ssrn.com/index.cfm/en/)以及各種國際國內學術會議或高校seminar。

而對於具體數據搜集的工作,我整理的一些有用的資料庫資源如下:

1.** 國泰安資料庫(CSMAR)

CSMAR資料庫在2020年2月12日-2020年2月29日期間,多少數據產品均可免費下載(要求是已有個人註冊用戶)。

資料庫地址:www.gtarsc.com或cn.gtadata.com

2.**銳思資料庫(RESSET)

RESSET資料庫自2020年1月30日起,提供金融研究資料庫、宏觀經濟資料庫、行業資料庫等數據的免費查詢和下載服務。

資料庫地址:http://db.resset.com/

3.** EPS資料庫

EPS資料庫自2020年2月2日起,面向師生全庫免費開放。資料庫地址:http://olap.epsnet.com.cn/

4.** Wind資料庫

萬得資料庫自2020年2月19日起,免費開放疫情資料庫且提供了多種疫情數據處理、可視化模板。疫情資料庫地址:http://wx.wind.com.cn/unitedweb/cmsapp/Sites/sariInfo/message.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5.** 中經數據

中經數據在3月15日前,面向註冊用戶免費開放資料庫內全部經濟統計數據資源的使用權限。資料庫地址:ceidata.cei.cn

此外,網絡上還有諸多已經整理好的資源。但想提醒大家的是,對於網絡資源,一定要「落地實現」,而不要微信「收藏」或轉發「朋友圈」後就束之高閣,並沒有真正地去點擊去搜集。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點經驗,僅供大家參考。最後,在這個特殊時期,希望大家科學防護,同時也系統升級對世界、對他人和對自己的認知水平,且別忘了學位論文撰寫和科學研究,在身心健康的基礎上鍛造特殊的你。春風將至,讓我們一起靜待春暖花開!

上下滑動查看全文

2

《原來論文可以這樣寫》

主講人:邵磊

財政稅務學院副教授,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校級青年科研創新團隊成員。

《原來論文可以這樣寫》

邵磊

各位親愛的研究生同學,你們好!我是來自財政稅務學院的邵磊老師。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假期,相信很多同學都正在家中學習各門網絡課程,而對畢業班的同學而言,他們(或者你們)還多了一項任務,就是要在家中寫作畢業論文。所以,我想借著這個機會,給各位正在或者即將寫作畢業論文的同學們提供一些幫助。

坦白地說,我在科研方面的成功經驗不算多,但積累的失敗教訓倒是不少,這對於我個人可能不算是幸事,但如果可以作為寶貴的「避坑指南」分享給各位同學,反倒具有特殊的意義了。另外,在近些年指導一些同學的畢業論文過程中,我也時常要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比如「邵老師,我的選題怎麼定啊」「老師,文獻好多看不完啊」,還有「邵老師,Stata跑出來的結果不好怎麼辦」。在幫助他們克服這些困難的過程中,我也逐漸學會從同學的角度去看待寫論文過程中的難點,並找到了一些比較可行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就從這三個最常見的問題出發分享一些經驗:一是選題,二是文獻,三是結果,供各位同學參考。

01.論文選題的「大」與「小」

關於論文的選題,我個人的建議是既要「大」又要「小」,這是什麼意思呢?首先,論文選題的切入點要「小」。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好地把握這個選題,在自己的能力和論文的篇幅範圍內,把一個問題講清楚。

讓我們舉個例子來更好的說明。曾經有位同學跟我說,他想寫的論文題目是「促進創新的財稅政策研究」,我說:「這個題目太大了,你能再具體一點嗎?」於是,他把題目改成「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創新的影響」,我說還是太大了,他就把題目進一步縮小,改成了「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可我還是不滿意,建議他具體談一種稅收優惠政策就足夠了,於是論文題目又改成了「所得稅加計扣除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這樣論文的選題就比較具體了。其實這個故事到這裡還沒有結束,為了讓這位同學能夠更有信心把握好這個選題,最後我又建議他在論文題目裡加入了一個行業的限制。實際上如果有必要的話,無論多小的題目都可以繼續細化,正如我和學生們開玩笑說的,論文的選題「沒有最小,只有更小」。

那麼論文的選題是不是就一味地追求「小」呢?不是的,下面我們就來說「大」。論文的意義要「大」,我們要以小見大,發掘研究結論中的延展性和深層含義。

還是剛剛那個例子,那位同學在做了一些實證分析後得到:所得稅加計扣除使該行業企業的研發投入提高了一定的百分比,但他覺得這樣的研究結論顯得有些單調,似乎沒有多少可探討的。於是我就提醒他,能否看看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受到的影響是否不同,企業增加了研發投入對上下遊又產生了什麼影響,科研人員的工資發生了什麼變化,以及這些研究結論能為促進企業創新的財稅政策帶來什麼啟示。實際上,這幾個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異質性分析、溢出效應、一般均衡效應和政策建議,這樣實證分析的結論就更豐富也更有意義了。

我發現,一個「以小見大」的典範之作就是很多同學都讀過的《萬曆十五年》。黃仁宇先生從公元1587這個「平平淡淡的一年」(書中原文)切入,只重點講述了張居正、海瑞等六位人物在這一年前後的遭遇,卻揭示了「以前發生大事的癥結」和「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展現了他對明朝衰落的深層原因這樣一個大問題的思考。

02.文獻怎麼「找」如何「讀」

很多同學在找文獻的時候採用這樣的方法:在知網上搜索論文的關鍵詞,下載之後逐篇的閱讀。可是,除非關鍵詞選取得特別準確,否則我們得到的結果常常是數百甚至成千上萬篇論文,使我們很難從中選出與自己的選題最相關的那些。當然,我們可以通過不斷地調整關鍵詞,縮小搜索的範圍。但是,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呢?

我從個人的經驗中總結出了一種「順藤摸瓜」的方法,推薦給各位同學。首先,找到一篇該領域的最新論文或是經典論文。如果是一篇最新論文,我們就在讀完後去看它的參考文獻,在它引用的文章中選取幾篇最相關最有影響力的,讀完後再從這幾篇文章的參考文獻裡接著順藤「向上」摸瓜,很快我們就可以把這個領域的重要文獻梳理清楚了。它的意義在於,每篇論文的作者在寫作時都已經花費了精力對文獻做了梳理,也慎重地選取其中重要的文獻加以引用,所以這種溯源的方法把這些作者的思考成果連成了一條環環相扣的鏈條,既完整又清晰。那如果是一篇經典論文呢,我們如何找到後續的研究?也有辦法。細心的同學會發現,很多的文獻資料庫(包括知網)在每篇論文的下方都羅列了引用該篇論文的所有文獻,那麼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個功能順藤「向下」摸瓜了。

除此以外,還有一個關於如何讀文獻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帶著問題讀文獻。在讀一篇論文時,我們可以先花一點時間把摘要和結論讀一遍,大致了解這篇論文在說什麼。接著,我們就要問自己,這篇論文值得精讀嗎?如果值的話,哪部分最值得細細地讀呢?是論文對已有文獻做了很好的梳理嗎?如果是,那就直接去讀文獻綜述部分。是把制度背景講得很清楚,是要學習使用的理論模型或實證方法嗎,還是只想引用論文的研究結論呢?通過問自己這些問題,我們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去閱讀文獻,儘量在有限的時間裡抓住每篇文章的精華之處。並且,最好在讀完後立刻把這些精華部分用一兩句話概括出來,在論文標題處做個筆記(紙質或電子版都可以),這樣當我們過段時間再回頭看這篇文章時,能立刻抓住最有參考價值的部分。

03.結果的「好」與「不好」

最後,我們談談在研究過程中常常發生的一件令我們比較沮喪的事情,那就是發現得到的結果與預期的不一樣。根據我自己和指導學生的經驗,可能在95%的情況下,這都是因為我們的計算、推導或編程過程中出現了失誤。所以,第一步永遠是回過頭反覆地、認真地檢查研究過程中的每一步。很多時候,這些失誤藏得很深但卻非常致命,因此,這要求我們在開展研究的過程中養成隨時記錄的好習慣。比如,推導公式時把過程寫得儘量清楚,最好再給每一頁草稿紙拍個照;編程時在代碼裡作好注釋(comments),解釋每一行在做什麼。詳盡、清晰的記錄可以方便自己或者指導老師隨時回頭去檢查,發現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如果經過反覆的檢查,仍然沒有發現問題,那麼第二步就是去尋找產生這種結果的合理原因。比如,我們期待X對Y的效應是正的,而推導或回歸分析得到的結果卻是負的,這可能是哪些原因導致的?或許是我們原本只想到了替代效應卻忽略了收入效應,所以總效應的方向本應是可正可負的;或許是少數的幾個偏離值對結果的幹擾;又或許是X對Y的正效應只在某一條件滿足時才能發揮出來,也就是必須加入交互項,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去和指導老師或身邊的同學聊聊,看看他們是否也感到這一結果很意外,或許他們能提供一個合理的解釋。總之,當排除了做錯導致結果異常的可能後,我們就要拓寬思路,努力去探索產生這一結果的合理解釋。

最後一步可能是對第二步的升華:從我們對結果「異常」原因的猜測和驗證中,凝練出創新的觀點、視角或發現,展現思考的廣度和深度,體現一項研究的獨特價值。其實,如果一項研究得到的結果與開展研究前的預期完全一致,那我們的研究是否顯得太平淡無味了?有趣又有價值的結果或者思考,往往藏在那些有點出乎我們意料的地方,而對於這些「意外」的探索過程可能恰恰孕育著文章的獨特亮點,這正如有些文學評論會要求好的小說「既要情理之中,又要意料之外」。

以上就是和各位同學分享的關於論文寫作的經驗。最後,推薦同學們在網上搜索題為「什麼是博士」的一組有趣的示意圖,我覺得也可以理解成「什麼是科學研究」,作者是Matt Might教授。祝各位同學平安健康、快樂充實!

上下滑動查看全文

3

《再努力一些》

主講人:林嵩

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管理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創業與中小企業管理。

《再努力一些》

林嵩

時間是最寶貴的資源,它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我很贊成這麼一句話:以大多數人的努力水平,根本還輪不到拼天分的程度。在學術研究這個行當,同樣是如此。很多學術大牛的天賦也許並不出奇,但是其勤奮程度卻是普通人難望其項背的。

疫情期間很多同學無法出門,這就是最好的學習和寫作時間。很多同學可能抱怨資料不夠,沒法動筆。

在資訊時代,這些都已經不是難題。實際上,我們現在能用到的資源非常豐富。很多網站能找到文獻下載,也有很多網站提供了大量的公開資料庫。如果需要調查數據,現在也有很多平臺提供調查的手段。有關研究方法的書籍也能在網上找到,有很多論壇可以回答在操作層面遇到的統計難題。

這些資源都要用起來,爭取疫情過後我們在研究能力上有明顯提升。

很多同學已經有明確的研究方案,甚至已經開始撰寫正式的論文準備投稿。趁著在家閉關的時候,把最近完成的文章認真修改幾遍。文章不怕改,改得越多,投稿的把握越多。有不明白的趕緊在線上找老師、找同學,把問題及時解決。在這一方面寧可多投入時間,也不要匆忙收工。要有「兩句三年得」的抱負和準備。

另外,管理研究始終是要結合管理實踐的。這段時間正好可以觀察一下疫情這一突發事件對個體、組織、行業、區域有什麼影響,寫一份研究設計。等疫情過去,和導師同學們討論一下看看怎麼把研究真正做下去。

很多同學可能還處於剛剛入門的階段,這段時間難得清靜,正好認認真真看看文獻,特別是組織和管理領域的經典文獻。翻翻過去上過的研究課程裡面布置的作業,有哪些是跳著看得,有哪些只明白個大概,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再找一篇本領域的經典範文,仔仔細細把文章結構和語句解讀一番。

對這些經典要有韋編三絕的執著精神。這些都是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做的準備,現在的積累,決定了大家以後在學術這個圈子裡能走多遠。

還有時間的同學,不妨看看歷史、文學、哲學方面的經典。腹有詩書氣自華,研究的底蘊和思想畢竟根本上來自於個人修養,而非單純的管理文獻。

每一天也要加強體育鍛鍊。做研究也是要靠身體熬的。沒有良好的體魄,也很難支撐未來數十年的研究生活。

雪夜閉門讀書,明朝試馬尋花。冬去春來,草長鶯飛的時候,我們再在校園裡探討研究方法,繼續我們過去的議題。

上下滑動查看全文

4

《把手機放在你夠不到的地方》

主講人:歐陽遠芬

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克萊蒙研究大學經濟學博士、數學碩士。

《把手機放在你夠不到的地方》

歐陽遠芬

2020年給畢業生們的第一個問候可能就是這個史無前例的加強版超長待機寒假,突如其來的自由可能讓你們懷念學校裡沐浴知識的溫暖,不用慌!

在全國上下萬眾一心抗擊病毒的同時,我們可以足不出戶高效率地寫論文!只要把手機放在你夠不到的地方,把臥室門一關,你就可以坐在電腦前一整天。

一個比圖書館更安靜的氛圍,一段沒有任何幹擾可以專心致志的研究經歷,你可以盡情地思考和閱讀,等到疫情散去又春暖花開之時,帶著一篇滿意的paper回學校豈不快哉!

01.關於選題

在這個時間,相信大家都已經定好了自己的題目,清晰明確的選題是寫出一篇好論文的前提。如果你對自己的題目或者研究方向尚不明確,那麼此時應該先關注一下這個領域頂尖期刊發表的研究成果,讓自己的題目緊跟前沿。同時也可以結合當今的經濟熱點,找尋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領域。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和導師多溝通交流,導師的建議可能會對你的選題有很大的幫助。如果只是為了寫論文而寫論文,不僅會使文章結構雜亂,還會使研究成果缺失貢獻度。最好結合自己和導師的專業以及感興趣的研究方向,選取有意義的研究題目。

Tips:推薦給大家一個十分有用的小工具,如果大家想要第一時間獲取ScienceDirect裡所有期刊的最新信息,可以設置ScienceDirect Alert,勾選自己感興趣的期刊,這樣就可以從郵件中收到最新的收錄論文和出刊信息,緊追前沿。

02.關於搜索文獻

廣泛閱讀文獻是科研工作重要的一環,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國內外的文獻我們可以更加深入了解選題的研究現狀。在搜索文獻時,平時在學校我們會直接連接校園網,通過圖書館官網中的電子資源庫來查找文獻。現在我們在家裡,仍舊可以通過VPN的方式連接校園網,再進入到各個期刊資料庫。同時,也有一些免費的網站可以搜索文獻。下面,給大家總結一下在家搜索文獻的常用方式:

1.校園網:學們可以通過VPN登錄自己的校園網,像在圖書館一樣使用知網、學校已購買的期刊文獻資料庫。具體方法如下:

http://vpn.cufe.edu.cn/info/1012/1054.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

2.百度學術:登入校園網後,可以利用百度學術直接搜索文獻和下載論文,十分方便。百度學術的另一個優點就是利用它的引用功能,可以直接得到多種匯總在參考文獻裡的題目格式,這樣就不必最後一起修改格式。網址如下:

http://xueshu.baidu.com/

3. SCI-HUB:這個網站的外文文獻比較全,但是需要知道文獻的準確題目,能搜到的文獻都可以免費下載。網址如下:

https://sci-hub.shop/

03.關於引言和文獻綜述的撰寫

每個學生都應該努力成為暢銷「論文」作家(不是天馬行空的小說家啊!),想辦法找出作品中的閃光點向讀者推銷。從寫作的角度來看,論文的開題十分重要。如果你的論文在一開始就抓住評審老師的心,那就成功一半啦! 因此,在引言中應該重點說明幾個問題:本篇論文的研究問題是什麼?為什麼重要?現有文獻的重要研究進展以及本文的創新點和貢獻。

其次,文獻綜述也不是幾個結論的簡單羅列,而是你在閱讀文獻時的思考過程,也是你將這些文獻串聯起來得到啟發的一個總結。文獻綜述需要有邏輯,也要有內容,如果只是生硬照搬文獻的摘要和結論,不僅會影響查重率,還會讓文章看起來邏輯混亂。文獻綜述主要是針對你的研究方向介紹目前的研究現狀,通過對現存文獻的研究方法、數據以及結論進行有條理的敘述,可以更好的把握研究問題的基本理論假設,並且通過對比,挖掘論文的貢獻度。好的文獻綜述需要我們多看中英文文獻,及時做好總結。通過閱讀大量相關領域的文獻,學會篩選需要寫進文獻綜述的文獻。一般我們會優先選擇國內外頂級期刊的文獻,其次會更願意選擇最近刊發的文獻,我們還會篩選一些引用較多的經典文獻。這些文獻的篩選方法主要是為了讓我們的文獻綜述更有質量、更符合經濟熱點。

Tips:很多學生在寫文獻綜述時會不小心涉及抄襲的問題,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沒做好文獻引用。請找幾篇正規頂級的中英文期刊,參考大牛們是如何引用文獻的。最好沒找其他學生論文作參考,大概率也會是錯的;二是堆砌論文。很多學生喜歡把一篇篇的英文論文摘要翻譯後像砌磚頭似的堆起來湊字數,這絶對不是文獻綜述的正確寫法,也很容易發生查重問題。建議大家在寫作前可以先打個草稿,想清楚每個段落的主題,再將和主題內容相關的文獻整理出來,心裡歸納總結一遍。然後把文獻一蓋,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話語寫出來,最好不要邊看邊寫,以免又發生堆砌和翻譯抄襲的現象。

04.關於資料庫

數據處理和模型設計是驗證你想要講的故事的重要工具。上面已經介紹了如何在家裡使用校園網,可以在學校的電子資源庫下載你想要的各種數據。

下面我們簡單的匯總幾個電子資源庫中的常用資料庫:

1.中國知網——中國經濟社會大數據研究平臺

網址如下:http://data.cnki.net/

2.中經網統計資料庫

http://db.cei.cn/page/Login.aspx

3.RESSET金融研究資料庫

網址如下:http://db.resset.com/

4.國泰安資料庫

網址如下:http://www.gtarsc.com/

還有網絡上一些國內外可以免費下載的資料庫:

1.國家統計局

網址如下:http://data.stats.gov.cn/

2.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CFPS

http://www.isss.pku.edu.cn/cfps/

3.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ARLS)

http://charls.pku.edu.cn/index.html

4.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CHFS

https://chfs.swufe.edu.cn/

5.世界銀行資料庫

https://data.worldbank.org/

6.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資料庫

https://data.imf.org/?sk=388DFA60-1D26-4ADE-B505-A05A558D9A42

7.BIS國際清算銀行資料庫

https://www.bis.org/statistics/index.htm

8.聯合國資料庫

http://data.un.org/

05.關於實證分析和軟體學習

相信大多數的同學可能也需要進行和數據分析相關的實證研究,因此在家期間不妨靜下心來學習一些常用的統計分析軟體,如Stata、Eviews、SAS、R等。每個老師常用的軟體都不同,最好可以請教導師是否應該提前學習相關的軟體知識。

比如Stata的軟體學習,我們可以結合《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Econometrics Using Stata》(Christopher F. Baum著)、《高級計量經濟學及Stata應用》(陳強編著)、《用Stata學計量經濟學》(克里斯多福·F·鮑姆編著)、《計量經濟學導論》(傑弗裡·伍德裡奇編著)等相關計量書籍學習Stata的操作方法。通過一些實例以及計量理論分析,快速把握Stata分析的常用操作步驟。

06.關於查重和格式

論文的重複率=(重複字數/總字數)*100%,依照我的論文寫作經驗,通常情況下,如果論文內容與已發表的論文有連續13個字出現重複,那麼這段文字將會判定成重複內容。

重複率高的部分多在文獻綜述,同學們在完成論文時要注意自己文章的重複率,一定不能抄襲。在上交論文時,要注意文章的格式,讓自己的文章看著更嚴謹。

以上這些tips只是一些小的提示,論文的質量和完成度還是靠大家嚴格自律和深度思考,嚴謹認真,切勿弄虛作假或搞失蹤,一定要和導師保持密切聯繫。大家要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在家好好進行時間規劃,畢業論文近期就要交初稿了,同學們要抓緊時間完善自己的畢業論文。也希望大家在這個特殊時期保護好自己的同時又能有所收穫!

上下滑動查看全文

5

《和蝸居在家的研究生

聊聊科研那點事兒》

主講人:戴宏偉

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富布萊特項目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訪問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

《和蝸居在家的研究生聊聊科研那點事兒》

戴宏偉

研究生院的同事邀我寫點東西,跟同學們聊聊疫情期間在家如何搞好科研。其實本不想接這事兒,因為這活兒不好幹,基本上屬於費力不討好那種類型。就好比生孩子,不管是一個挺著大肚子待產的孕婦,還是已經抱著孩子的媽媽,如果整天喋喋不休地拉著別人傳授如何懷孕、如何保胎、如何育兒……等等,十有八九是會招人煩遭人白眼的,即使你生出來了個白白胖胖的大胖小子還養得挺好——更何況我的「孩子」既沒那麼多也沒那麼白更沒那麼胖呢!但是不好拂了學位辦小同事們的工作熱情,二是好為人師的職業病使然,就厚著臉皮就跟大家聊聊吧。反正,你們給我白眼我也瞧不見。

想了想,還是拿生孩子說事兒吧。

01「備孕」

成了家要想懷上孩子,當然得跟你家裡那口子多親密交流了。寫論文,親密交流的對象當然是——文獻。

首先重要的是選題。所謂「有個好的題目就成功了一半」。那麼,好的題目是哪來的?它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牛頓頭上的蘋果砸出來的,而是思考出來的。而思考是從哪來的?是從讀書中來的。經常有同學開題時焦慮得直扯頭髮,把頭髮都快扯沒了,也沒有想出個好題目來,關鍵原因是你讀書少(我沒騙你),或沒讀透。

多讀點你感興趣的文獻——並且關鍵是得真讀進去!讀多了,並且讀進去了,看到前人那些好的idea會讓你如醍醐灌頂,進而會get到更好的idea;差勁的文章會讓你覺得如魚刺在喉不吐不快,必須寫點東西跟作者辯一辯;這種感覺就來了,而且你會感到這種feel 倍兒爽!因為,學術的樂趣就在於,在讀書中發現了一個讓你困惑或感到有意思的問題,你就會想著努力在書中、在前人的研究中尋找答案,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此之謂也。

你埋頭苦讀的結果無非兩個,一個是你找到了答案,使你的知識積累更豐厚,同時收穫了「腹有詩書氣自華」和「老子當年也是讀過幾本書的」之底氣;另一個是沒有找到好的答案,那麼恭喜你,你在江湖揚名立萬的機會來了,因為接下來那種抓耳撓腮、夜不能寐的感覺,會半誘半逼著你再讀文獻,直到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為止。而這個過程,也正是搞學術研究的樂趣所在。

所以如果沒有找到好題目,或者在導師建議下湊合著弄個題目勉強寫完,但猥猥瑣瑣在論文中不敢亮明創新點的,就別在別處找原因了,大多數是文獻讀得不夠,讀得不透。

選題另外一個可能的來源是現實中的重大需求,比如現在疫情及其對經濟、社會的影響等研究,肯定是現在及未來一段時期的熱點選題。

02「懷孕」

有了好的題目,就相當於一個小寶寶開始孕育了,接下來就是怎麼把這個「種子」培育好的問題。如果是種菜的話,播種了就得勤澆水、多施肥;要想把孩子在娘胎裡養好,就得加強營養;要想把論文寫好,就還得多讀、多思、進一步論證。

這一步涉及兩個重要的點:

一是題目的進一步確定。有了大致的選題方向,接下來就要限定題目的範圍。一般來說,我們都不鼓勵類似「論中國經濟發展」或「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研究」這類大而空、不容易做出深度和創新的題目,但並不意味著這個研究方向沒有意義,沿著這個方向再細讀更多、挖掘更深,逐步向「小題大做」方向靠攏,如「中國汽車產業的技術創新及產業升級研究」或「中國汽車產業壟斷與政府規制研究」之類的就差不多了。

二是不能忽視理論述評。這一環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涉及到你文章的立足點或創新點。如果你的題目已經被前人的研究完美解決了,或者已經被很多人研究濫了,那你的論文被「槍斃」的概率就非常之大,你的研究也沒有什麼意義。那如何確立你文章的重要性或意義?還是得從前人的文獻中找,所以要注意文獻綜述不是泛泛梳理前人文章的中心思想,而是必須(敲黑板!)找出前人未能完全解決的問題,這也正是你自己論文的意義及新意所在。大家在這部分經常所犯的毛病是述而不評,只是泛泛羅列,而沒有真正做到「述——評」。而只有在述的基礎上評(找到)前人研究的獨特貢獻,即解決了什麼問題、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你才能發現你的文章怎麼去填補空白,突出你的獨創性。

03「保胎」

為人父母,當然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既漂亮又健康,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要想自己的文章得好評,就得在在好好寫的基礎上,好好改。正因如此,許多「大牛」們都說過: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

除了按照「問題的提出、模型與指標、實證分析、結論與建議」等八股文的固定模式寫出來之外,這一步最重要的,是必須把你的獨特發現即創新點給提煉出來。否則,即使你一開始想出來的idea很好很有獨創性,但在具體分析過程中沒落實多少,文章寫出來了意義也不是很大。

關於創新點這裡再囉嗦一下,在論文寫完後,大家總是像不敢見公婆的小媳婦一樣,扭扭捏捏地不敢寫或寫不出創新點,其原因除了前文所說的讀文獻少、心裡沒有底氣之外,主要還是文章沒有獨特的發現或新的結論。我們一般不太可能構造出什麼新理論,或者創造出什麼新方法,但融合自己的興趣和專長,找到新研究視角,在分析中應用新數據,找到新發現,得出新結論,提出新觀點,還是能做到的,這也是我們做研究的題目應有之義。

如果沒有做到這一點,就得回頭按上述環節逐步復盤,直到得到滿意的結果為止。這個環節對於「保胎」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04「生產」

懷胎十月,一朝分娩。都說「孩子是自己的好」,是因為你對其付出了太多的辛苦和感情,肯定怎麼看怎麼順眼。但光自己喜歡不成,你肯定也希望別人喜歡。所以孩子生出來得先洗洗打扮一下,才能抱出來給人看呢。

要達到這個目標,最後還有兩個環節需要注意:

一是起個好名字,即回頭對題目進行再推敲。因為你論文實際寫出來後,往往因為數據是否可得、結論是否通過檢驗等原因,不得不重新調整研究時限或調整研究角度,原來的題目難免需要修正。同時,對標題提煉潤色,也像給新生的孩子取個響亮、好聽的名字般重要。標題應該準確涵蓋主題,直接明白且簡明扼要,還要吸引眼球,所以起名字是個大學問。如莫言的《豐乳肥臀》,夠醒目,夠刺激,乍看似乎有點低俗,有點炒作,但你讀完這部小說還真覺得只有這個題目才合適,這就是功夫所在。

二是洗洗打扮一下,即做最後的修改。我個人建議,寫好東西了先別急著發給導師或編輯,還是要先放一段時間進行「冷處理」,過幾天再通讀一遍會找出許多毛病,再做進一步修改。之後,強烈建議列印出來一份紙質稿,再讀兩遍。因為電腦上讀和紙質版讀的效果不一樣,在紙質版上肯定會再發現不少類似錯別字、語句不通甚至框架結構、文章邏輯等方面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再改一遍,文章的質量肯定會再提高不少。

改完後就可以提交導師或編輯,等反饋意見回來,認真對照再做進一步修改。尤其是,在修改過程中一定要認真反思對方什麼會提這些建議,這樣才能一步步真正提高。

總之,沿著這個路子走下去,學術之路會越走越寬,相信你一定會生出好「孩子」來。將來江湖上一說,你是某某模型之父,或某某理論之母,相信你還是很有成就感的吧!

上下滑動查看全文

6

《經濟金融論文寫作前的準備》

主講人:方意

金融學院副教授。研究領域:金融風險與監管、金融科技。

《經濟金融論文寫作前的準備》

方意

經濟金融學術論文寫作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體。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寫作風格,但是還是有一些共性的成分。這裡拋磚引玉寫一篇關於論文寫作的文章供大家參考。事實上,論文的寫作只是整個論文創作最後一步。在正式論文創作之前,我們需要有選題、文獻、數據等步驟。

這篇文章是本學期給金融學院碩博連讀生上《學術論文寫作》的部分內容,關於論文如何寫作(有更多乾貨)可以去超星平臺學習。

關於論文寫作前的準備。這裡主要從選題、查找文獻、閱讀文獻、數據收集、數據處理五個部分給大家介紹。

01選題

選題可諮詢導師。在導師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研究興趣選擇一個既有意義也具有可操作性的選題。

除此之外,這裡還介紹幾個供大家選題的思路。

(一)搜索權威期刊近幾年發表文章找到選題

中文論文請搜索《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經濟學(季刊)》、《世界經濟》、《金融研究》、《中國工業經濟》、《財貿經濟》、《國際金融研究》等近3年發表的金融類文章。

英文論文請搜索經濟類國際top期刊論文,請儘量選擇近10年的文章,如下表所示:

表1 經濟類權威期刊列表(部分)

(二)搜索權威期刊網站、微信公眾號舉辦或廣告的會議信息,找到選題方向

目前,中文經濟類《經濟研究》、《管理世界》、《財貿經濟》、《中國工業經濟》等期刊的公眾號都比較活躍,會推送各種文章以及會議信息。

(三)搜索與關注以下會議和文章信息

1、搜索經濟學年會、金融學年會等知名學會的議題和研究方向。關注美國的AEA、AFA等頂級會議的會議論文。這也是下載論文的好去處。

2、關注一些學術論文推送微信公眾號的有關學術信息。比如「金融學前沿論文速遞」、「香樟經濟學術圈」、「論文大悶鍋」、「唧唧堂」、「大金融思想」等。

3、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學術論壇等學術會議找到選題方向。

4、也可以從財經新聞以及研究報告上找到選題。經濟觀察報、財新網、FT中文網、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公眾號等。

5、可以關注Vox(https://voxeu.org/)以及VoxChina(http://www.voxchina.org/)。這些網站是經濟學者們為其學術論文寫學術微博的網站。

那麼,什麼樣的選題是一個容易做的題目呢?以下是一個容易做論文(但不一定是非常有意義的)的思路。

(1)要選擇小的題目。把小題大做,深做。比如,《基於行為金融學視角****》、《網際網路金融的影響研究》就不是特別好的選題,因為這些選題太大。

(2)選擇能夠獲得數據的題目。《金融科技****》。這個題目能不能獲得數據,需要先確定。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3)選擇X對Y的影響研究題目。這裡,X和Y都需要能夠測度的。例如《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研究》可能就不是很好的題目。這裡, X與Y的度量性可能存在問題。

選題可以來自於財經新聞,也可來自於學術論文。那麼,這兩種有什麼區別呢?

通常而言,財經新聞的選題往往更加貼近現實,接地氣,選題意義往往更大一點。學術論文的選題更學術,但不一定是現實中正在發生,大家最關心的。

從財經新聞進行選題,對於初學者殊為不易,難以找到準確的學術切入點,也難以選擇合適的學術方法。從學術論文進行選題,適合初學者,進行簡單的組合容易出「成果」,但是做的文章意義到底有多少,很難說。

02查找文獻

查找文獻主要包含以下幾點。

(一)英文論文適合用學術搜尋引擎——查找關鍵詞

可以通過百度學術、谷歌學術、谷粉學術(https://gfsoso.99lb.net/)、必應國際版等根據關鍵詞搜索。

在搜索時,可以選擇年份、以及對這些文章的引用文章。

圖1 搜尋引擎搜索文獻

選題可諮詢導師。在導師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研究興趣選擇一個既有意義也具有可操作性的選題。

(二)中文論文從中國知網(CNKI)上搜索(http://www.cnki.net/)

中文經濟期刊:《經濟研究》、《世界經濟》、《經濟學(季刊)》、《管理世界》等。

中文金融期刊:《金融研究》、《國際金融研究》、《金融監管研究》等。

中文其他期刊:《管理科學學報》、《中國工業經濟》、《財貿經濟》、《經濟學動態》、《財經研究》、《南開經濟研究》等。

其他的CSSCI期刊目錄的期刊論文。

可以按照下載次數、引用次數下載論文,或者在權威期刊上下載論文。

(三)英文未發表學術論文網站(Working Paper:未發表的前沿論文,一般可下載)

(1)社會科學研究網絡(SSRN) http://www.ssrn.com/en/

(2)經濟論文(EconPapers):http://econpapers.repec.org/

(3)IDEAS: https://ideas.repec.org/

(4)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NBER) http://www.nber.org/

(5)美聯儲:http://www.federalreserve.gov/econresdata/default.htm

(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working paper):http://www.imf.org

(7)國際清算銀行:http://www.bis.org/list/wpapers/

(8)歐洲中央銀行(ECB working paper)

(四)定期跟蹤領域牛人的主頁就行

如果在一個領域時間呆的時間長了,可以知道一些牛人。可以跟蹤牛人的研究。

以Systemic Risk為例,NYU stern的V.V.Acharya、NYU Vlab實驗(https://vlab.stern.nyu.edu/)紐聯儲的Tobias Adrian。BIS的S.S.Shin、Claudio BorioPrinceton University 的 Markus K. Brunnermeier。LSE的Jon Danielsson以及LSE Systemic Risk Centre。英國帝國理工(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的Rama Cont等都可以關注。

03閱讀文獻

在這樣一個「空閒期」,請你抓住機會系統積累大量的學術文獻。

文獻閱讀也是有技巧的。一般來說,只有寫過論文的,才能比較好地閱讀論文。

(一)閱讀文獻的方式依賴於讀文獻的目的

以學習寫作為目的,可以只讀國際top 5以及國內經濟學頂刊論文。這個無關乎論文的研究主題,原因在於權威期刊的寫作往往也是一流的。

對於中文而言,《經濟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經濟》、《經濟學(季刊)、《金融研究》的論文都可以看。不用關注於方法和主題,看人家怎麼表述。此時,讀論文時一定要細緻。看人家遣詞造句,邏輯關係如何組織等。

以找到研究主題和方法為目標的文獻閱讀,則不要只看頂刊論文。需要以關鍵詞搜索為主,兼顧期刊等級。學習如何做論文,找到研究主題,需要找到適合你的論文。找到適合你的菜。這裡給大家介紹「三步法」讀文獻。

(二)「三步法」讀文獻找尋研究思路

第一步(初始階段):「飢不擇食」(廣尋文獻)

以「文獻綜述」類文獻以及關鍵詞搜索為主要方法。

關於文獻綜述查找。可以在能發權威文獻綜述的期刊上找。例如,中文雜誌有《經濟學動態》、《國際金融研究》等;英文雜誌有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也可以通過搜索「關鍵詞+ Survey(Literature Review)」的方式找到文獻。

第二步(中期階段):「眾裡尋他千百度」(泛讀文獻)

瀏覽文獻綜述參考文獻列表等相關文獻以及其他根據關鍵詞搜索的相關文獻。

重點關注這些文獻的引言及結論部分。需要做好筆記。

瀏覽文章的基本模型和數據表格,發現是否能hold住這篇文章,對於自己能hold住的文章加以標記。「不是你的菜,就不要吃」!重點問以下幾個問題

理論模型,你看得懂嗎?你能改動嗎?

計量方法,你能編程實現嗎?

數據,你能找到嗎?

找到在各個文章經常出現的文章,做好標記。

第三步(收尾階段):「驀然回首」 「死纏爛打」(精讀文獻)

將標記的文章列印成書,反覆閱讀——熟讀。

找出幾篇最接近的文章,仔細對比這些文章的優缺點,不放棄每一個細節——精讀 。

此時,要不放棄腳註,不放棄附錄(Appendix)。

重點關注模型的求解,數據從哪裡找,數據如何處理?

計量方法如何通過軟體實現?表格如何生成?圖形如何繪製?

將這些最接近的文章,以其中一個文章為模板,反覆琢磨,做到能夠複製結果的地步。

以複製的模板為基礎,與其相關的文獻為依託,根據自己的聯想,拼接組合這些文章,從而得出自己的文章模板。(自創文章雛形已經做成!)

「三步法」不是萬能的,也有自己的優缺點。

「三步法」是文章速成的方法,僅適合初學者。初學者需要小激勵,尤其是自己做出來的第一篇文章,激勵非常大。激勵做好,興趣就有了。後面才有可能做大文章。

然而,「三步法」得到的文章創新力度一般不太高。因為找到的文章都比較相似,簡單的拼接,只是物理反應。文獻研究上的小邊際貢獻。

此外,如果前期有非常深厚的文獻功底,對於完全不同領域的文章,經過自己的深加工進行複雜拼接,就會發生化學反應。這是文獻上的大邊際貢獻。

需要指出的是,這些都是從文獻到文獻的研究。不一定是來自於現實中的問題,不一定接地氣。

04收集數據

關於如何收集數據,可以有以下幾個去處。

(一)學校購買的專業資料庫

去學校圖書館找資料庫,這是最有效的。我們財經類院校在這方面有比較優勢,關於財經類的資料庫較多。

找尋路徑如下,http://lib.cufe.edu.cn/ →資源→中文資料庫、外文資料庫、試用資料庫。

(1)中經網統計數據

這個資料庫的宏觀、行業數據全。

(2)RESSET金融研究資料庫

這個資料庫的金融市場、公司財務數據全

(3)Wind資料庫

這個是做中國金融最好的資料庫。可以去學校網站教學技術服務中心找彩雲平臺,申請Wind使用時間。或者去圖書館一樓東側電子閱覽室使用電腦的Wind終端下載數據。

(4)國泰安

這個資料庫適合下載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做公司金融、金融市場等相關研究比較有利。

(5)EIU CountryData資料庫

這個是全球宏觀資料庫,做宏觀比較好。

(6)CEIC資料庫

做全球宏觀與國際金融比較好的資料庫。

(7)全球銀行與金融機構分析庫

該資料庫是做銀行的很好資料庫,是銀行、證券公司等財務報表集中營地方。

(8)全球上市公司分析庫

該資料庫是下載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地方。

(二)公開可得資料庫

(1)巨潮資訊 http://www.cninfo.com.cn/

下載中國上市公司年報的地方。

(2)國家統計局

(3)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統計)

(4)美聯儲

(5)歐洲中央銀行

(6)CEPII資料庫

(7)中國自由貿易服務網

(8)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9)WDI資料庫

(10)UNDATA

(11)UN COMTRADE

希望大家在做研究的時候,可以做個有心人,多關注一些文章中的數據來源。

(三)NBER公開學者的資料庫

連結:https://data.nber.org/data/

包含以下幾個字數庫:

Macro Data

Industry, Productivity, and Digitization Data

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Trade Data

Individual Data

Healthcare Data -- Hospitals, Providers, Drugs, and Devices

Demographic and Vital Statistics

Patent and Scientific Papers Data

Other Data

圖2 NBER下載數據的地方

圖3 宏觀資料庫

圖4 國際金融與貿易資料庫

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Macroeconomics Catalogue of Data Sources 資料庫包含的子庫如下:

(1)Capital controls and macro-prudential

(2) Exchange rate regimes

(3) Financial crises

(4)Fiscal data

(5)Bank ownership

(6)International price data

(7)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and interest parity

(8)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Central Banking

(四)調查統計資料庫等

這都是中國的微觀資料庫。

(1)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調查資料庫

(2)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的國家資產負債表資料庫

(3)北京大學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

(4)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家庭收入調查(CHIP)

(5)中國工業企業資料庫

(五)私密數據

這主要指的是通過自己私人渠道或者合作者拿到的私密數據,注意數據脫敏,避免違法

可以採用大數據爬蟲(注意反扒蟲機制,注意違法),也可以手工整理資料庫。

05處理數據

(一)數據清洗

數據清洗是做好研究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數據清洗是把收集到的數據,整理成計量或模型模擬需要的數據。

數據類型可以是橫截面、時間序列、面板類型。

數據清洗時,儘量不要剔除觀測值,儘量保存好原始數據。

在做數據清洗時,建議利用STATA軟體進行數據清洗。這是STATA最常用的命令及其用途:

drop(keep) ——剔除(保留)變量或觀測值

gen/replace——生成/修改變量

rename——修改變量名

label ——對變量賦標籤值

sort /gsort——對變量的觀測值進行排序

order ——對變量在內存中的順序進行排序

merge——對不同的數據源進行合併(橫向合併)

append——對同一數據源不同子樣本進行合併(縱向合併)

(二) 數據統計

了解你的數據非常重要。數據是錯的,論文必然是錯的。

在做研究之前,需要大家自己問自己幾個問題。

數據頻率怎麼樣?有無缺失值?有無異常值?變量的範圍在哪裡?數據樣本量有多大?數據單位是多少?

建議利用STATA軟體進行數據統計 :

sum ——最常用的描述性統計表格

tabstat——可以得到各個變量的分位數情況

describe——得到每個變量的信息

codebook ——對變量的內部信息進行詳查

table——得到頻率表

twoway scatter /twoway line ——得到 散點圖

winsor ——去除異常值

nmissing ——查找缺失值個數

ipolate —— 插值

圖5 sum與tabstat

圖6 describe

圖7 codebook

圖8 table

磨刀不誤砍柴工,前期的選題、文獻整理和數據整理是寫好論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希望大家重視論文寫作前的關鍵一步,預祝大家研究順利。

上下滑動查看全文

7

《冬去春來,正是厚積薄發的好時光》

主講人:週遊

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資產管理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法學院商法教研室副主任;北京大學法學博士,臺灣大學、日本東北大學訪問學者。兼任中國商業法研究會理事、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中心外聘專家。

《冬去春來,正是厚積薄發的好時光》

週遊

承蒙校研究生院信任,允許我寫一些文字以勉勵同學們在家繼續學習和研究。我也一直感覺有寫一些文字的必要。而前兩天晚上,自收到自己指導的研究生不約而同地發送了近十篇論文請我批閱,並告知當晚22時就要提交學院時,我更覺有寫一些文字的必要了。

2020年新春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也影響到我們原本按部就班的學習生活。在這延期開學的時間裡,常規操作可能是吃了睡、睡了吃,及千萬種姿勢的「葛優躺」。不過,其實可能還有另外一種正確的「打開方式」——若有意識地讓自己「充充電」「燒燒腦」,當下就可能成為讓你脫穎而出、與眾不同的關鍵期。

延期開學不是放假,這是「假([jiǎ])期」……希望讀完這一篇推文後,你的腦海中一直迴蕩著這句話。^_^

01每個人都可以是求知路上的最美逆行人

疫情期間,多少人遠赴抗疫一線,他們都是最美逆行人。作為師生,其實同樣有你我需要堅守的陣地。當不少人宅家只剩無聊的時候,若你能靜心研學,那你也是最美逆行人。

回溯歷史,但凡成功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逆境生存」的特質。我傾向性地從另外一種視角來理解「逆境生存」:這不是指勇敢面對挫折,而是大家都那樣做的時候你偏要反其道而行之。比如,當他人對前沿問題趨之若鶩而發表了諸多人云亦云的文章時,我們大可基於相關傳統命題而對其進行若干冷思考。以我自身研究為例,商法學雖被認為是最緊貼商業實際的學科之一,但近年來我也在艱難地嘗試做一些有關傳統命題的研究,比如反思「兩權分離」「企業單位制」「股權性質」「公司法的功能」等,承蒙期刊編輯不棄,也相繼發表了一些論文。之所以做這樣的嘗試,是我漸次發現,傳統命題研究具有三大特徵:常新的、異化的、跨界的。所謂常新的,指的是傳統命題之所以能稱之為傳統命題,並受到不同時期學界的關注,一定是因其具有與時俱進的生命力,縱使風雲變幻,終究不離其宗。所謂異化的,指的是傳統命題因其源遠流長,常有被時人曲解之處,使其無法有效地指導當代實踐,故而需要驅散迷霧、正本清源。所謂跨界的,指的是傳統命題(尤其是法學領域的)的研究往往需要藉助其他學科領域的優良成果,從而可能在研究方法方面取得更顯著的效果。

不過,這絕不是在倡導各位盡去做一些假大空的抽象理論研究。基礎理論研究不能只是從理論到理論,而是嘗試從更長遠的眼光與格局省察當前的實際問題。故而,冷思考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底氣——多讀、多寫,多沉潛、多積累,並有意識地練就極具辨識度的研究方法等,都是底氣的源泉。

02悅讀:讀書的不同面向

蘇軾言,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我常戲稱「厚積薄發」是搞學術的真實寫照:寫的論文積了厚厚一堆,發表出來的卻薄薄數篇。不過這也不違背事情本相——被拒的文章越來越多了,其實距離成功發表也越近了。而所有好論文的起點,皆無一例外的是憑著一腔熱血而發自內心去進行的海量閱讀。

發自內心的閱讀,為悅讀。一般而言,有關閱讀存在三種理解:技讀、研讀、悅讀——學業有成者為技讀,主要是為應付考試而讀的教科書;術有專攻者為研讀,主要是為拿到學位而讀的專業書;志趣百味者方為悅讀,隨性、隨心。當然,懷揣著不破謎題不罷休的好奇心進行的研讀,毫無疑問也是悅讀。不少同學的主要問題是打開書就犯困,悅不起來。一句「學海無涯苦作舟」耽誤了多少年輕人的悅讀之旅。而痛苦的根源,可能在於功利的閱讀——這本書究竟能給予自己什麼。

為什麼讀書?尼採說,功利目的的研究必然沒有真正的興趣。哈維爾說,我們堅持一件事情,並不是因為這樣做了會有結果,而是堅信,這樣做是對的。其實可以說簡單些,就是,不為什麼。讀書無非就是圖個快樂。胡適說得好,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你可能會說在學期間短,各種雜事纏身根本無暇閱讀。藉口,都是藉口,再忙大家不也還照樣吃飯睡覺談戀愛。只要習慣了,就會喜歡了。如何養成習慣呢,這裡提供一些不成熟的小建議:

(1)以事件而非時間作為閱讀觸發點。不少同學習慣於這樣去做閱讀計劃:晚上9點閱讀1小時;現實卻是:社團聚餐到了10點;結果:閱讀泡湯。要知道,時間是無法控制的,但有些事件卻是必然發生的。嘗試換一下做計劃的方式:午飯後或睡前閱讀20分鐘。看,逃不掉了,除非絕食通宵。

(2)充分利用邊角時間。不少同學習慣於將整塊的黃金時間用以閱讀,其實,除非是複習考試或者不得不讀的專業書以外,不推薦這種做法。承接前一點所言,我們可以嘗試用飯後、睡前或閒暇時間進行閱讀,每次閱讀時間不需要過長,除非自己有繼續閱讀的意願。

(3)閱讀任務不要設置過重。不少同學習慣於一時衝動立一些不可能完成的flag,比如兩天讀一本書,或者強迫自己挑戰超高難度的書,這都會降低自身閱讀興趣。尤其是在培養習慣初期,最好從簡單任務開始,比如每天閱讀5頁;那麼,你每天都可能因為超額完成任務而暗爽不已,繼而再緩慢遞增閱讀任務。

(4)做好筆記,尤其是可以「再現」的電子筆記。不少同學習慣於手寫筆記,這可能會讓你為了找一條記錄而花費一整天的時間翻箱倒櫃。通過手機或電腦記筆記,既可通過搜索功能快速找尋到需要的筆記,也可在地鐵等人群密集處做筆記,還能實現筆記的同步。

好了,別磨嘰了,開始吧。套用一句話:開始閱讀的最好時期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03寫作:章法無數,道法自然

當然,即便如何熱愛閱讀,寫作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依然是痛苦的工作。數年前,我在博士論文後記中也曾寫過:「那些所謂很大的事,卻又往往是小眾的,當我們選擇熱愛一件小眾之事時,也就註定要在小部分時間裡享受羨慕眼光的同時不得不在大部分時間裡忍受孤獨的侵襲。」百鍊成鋼,需要無比堅定之意志。每寫出一篇讓自己滿意的文章,你必定會覺得之前所有的辛勞都是值得的。

寫作需講究方法,這一點沒錯。但更準確的說法可能是,每一個人寫的每一篇文章都可能需要運用與該文相應的方法。一開始寫論文時,儘可能嘗試各種不同的方法,從而探尋其中自己最擅長的一種或幾種。而在同一篇文章當中,建議重點使用一種方法以貫穿全文,可輔之以其他方法以分析其中某些細節。而歸根結底,寫作方法的運用還是與每個人的閱讀面和閱讀量密切相關的——諸多讓人肅然起敬的學者,其文章著述都帶有鮮明的個人特色,這樣的辨識度往往是讀與寫的完美契合。到了如此境界,用什麼方法就根本無關緊要了。

寫作過程中,一定要和自己的導師多溝通。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哪怕再高冷的老師,遇見鍥而不捨的學生也一定會被軟化,畢竟因學術而頻繁聯繫老師乃是正途。當然,根據我自己的教訓,與導師商談論文寫作最好注意以下幾點:

(1)「死線」(deadline)是給你的,不是給你導師的。如果今天是截止日,那麼一定要提前一周以上將論文發給導師。畢竟,你只有一位碩導或博導,但導師不只有你一位學生。

(2)有了框架(framework),導師才能平和地與你交流。每每遇到學生請教論文寫什麼題目好,或者寫某某題目如何,我就有些氣血上湧。沒有什麼選題是不能寫的,無論是前沿的還是傳統的,關鍵在於你對選題本身有何初步見解。因此,與導師商討論文最好已進行相應的文獻閱讀,並草擬文章大致的思路框架(建議充分利用思維導圖軟體,如下圖)、附上相應的材料整理,這樣導師才能給予建設性的意見。

(3)注重程式(formality),多檢查格式、字句、標點以求360度無死角。

老師們閱讀的文獻多如牛毛,文章中不同段落的行距哪怕只是相差0.01倍也會覺得刺眼,所以不要心存僥倖,在提交任何一篇文章(即便是初稿)給導師之前,最好先進行程式化處理,這實際上也是完善自身論文的重要階段。

如今特殊時期,其實導師在家除了可能被網課折磨片刻以外,真挺閒的,趁此機會多通過電郵等方式聯繫他們聊聊論文和未來吧。

04最後,回歸本原

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最純粹的往往也是最有價值、最吸引人的。那麼,如何提升自己研學的「純度」呢?囿於篇幅,這裡簡單說兩句。

首先,關注本土,不戀彼岸。不管是理論還是實際問題,既然是中國的問題,我們就需要更關註解決問題的本土元素。域外資源應充分借鑑,然其是手段而非目的。究竟什麼是中國的貢獻——無論是我們還是你們,對此都需要反思。

其次,閱讀寫作都可嘗試多關注歷史的視角。這與前一點密切相關,所有當前的問題無非是歷史的反覆。源遠流長的文明,時為優勢,時為羈絆,但永遠難以擺脫。資源稟賦蘊藏在歷史長河中,是我們學習和研究的重要寶藏。

再次,呈現最真實的自我。不人云亦云,不追趕時髦,無論是讀是寫,都先反覆確認自己對什麼議題感興趣。尤其是在寫論文時,儘可能表現出自己的長處,例如非法本法碩的同學儘可能結合自己本科所學,力求研究面向的廣度;法本法碩或學碩則最好儘早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斷深挖其中的某些細節,力求研究面向的深度。

一句話,就是回歸本原。

轉眼已是農曆二月。冬去春來,讓我們都成為更好的自己。而所謂的「好」必定沒有唯一的範式,我們只需儘可能提升自己的辨識度,降低自己的可替代性。無論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還是一句簡單的「加油」,有心皆好。

上下滑動查看全文

8

《科研是終身大事》

主講人:李小榮

財政稅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資產評估研究所負責人,教育部霍英東基金獲得者,中央財經大學首批「龍馬學者」青年學者,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管理學(財務學)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兼任全國資產評估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全國資產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北京資產評估協會教育培訓委員會委員等職務,曾在香港中文大學任研究助理。

《科研是終身大事》

李小榮

往年這個時間,研究生同學們應該在校忙著上課、實習、參加學術活動、寫論文或找工作等事宜,在學校的安排下有條不紊地進行,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同學們只能宅在家。為了不影響同學們的發展,學校做了各種周到的安排,讓無序的生活變得有序起來,儘管如此,疫情帶來的空間和心態的變化,難免造成不良影響。前幾期,老師們對如何宅家寫論文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建議,已經非常全面和具體,因此,我不再談如何寫論文,只想提出一個觀點:科研是終生大事,希望能改變一些同學的看法,若能使更多的同學重視科研,也算寫這篇小文的貢獻。圍繞著「科研是終生大事」這一觀點,我主要談三個方面的內容:研究生階段存在的常見問題、科研的價值和科研的方法論。

01 常見問題

根據多年給研究生上課和指導研究生的經歷,個人發現部分研究生存在以下常見誤區或問題:

(一)學習知識是天職

在給研究生的第一堂課正式上課之前,我經常會問同學們想從課堂上獲得什麼,大部分的回答都是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是研究生階段的主要任務不是為了學知識,而是創造知識。如果研究生階段依然以學習為主,將會步入後本科階段,不是真正的研究生。為了能夠更好的創造知識,不可忽視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在本科階段我們可能對傳授的知識全盤接受,到了研究生階段我們應該學會質疑、批判和創新。即使發在Top Journal的文獻,如果重新匿名評審,依然有一萬個理由拒絕,大牛老師也會有犯錯的時候。因此,我們要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質疑和批判,找不到問題實際上反映的是你思維的局限性,批判是發現問題的方法,實際上批判也是創新的開始。關於創新性思維的培養,我鼓勵同學們多思考,哪怕是不著邊際的奇思異想,也比重複別人的觀點要強。

(二)實習、考證是王道

當下研究生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是對實習和考證過分看重,剛一入學就開始實習和考證,即使人在課堂,也心不在焉,靈魂和肉體分離,科研更談不上,甚至對學術嗤之以鼻,如此這般的話,我覺得算不上研究生,最多也只是「在職研究生」(工作是主業,上課和科研是副業)。這種現象導致的一個問題是對課程論文和畢業論文應付了事,論文質量每況愈下。個人多年指導研究生的經驗表明,實習時間和論文質量顯著負相關,實習時間越多,擠佔科研的時間也就越多,花在論文上的精力就越有限。我倒不是反對大家實習和考證,實習和考證對找工作確實裨益良多,但是不可忽視研究生階段應有的研究能力的培養,證書可以工作後再考,但是研究能力的培養離開學校這個平臺,恐怕很難,以後哪有這麼濃厚的科研氛圍和優質的資源。這次疫情剝奪了同學們實習的機會,但卻是提升科研素質的良好機遇,希望同學們利用宅家的時間多讀一些文獻,多做一些科研,寫出高質量的論文,等你老了回想起來曾經在某知名期刊發表論文,是不是也是一種美好的回憶呢?或者在你簡歷上有一篇高質量論文的發表,無論你以後從事什麼職業,大家都會高看你一眼。

(三)論文缺乏創新

不管是課程論文,還是畢業論文,很難發現有「眼前一亮」的論文,大部分論文都是在重複別人的故事,亦或是增加了一個情景變量,或者改變下樣本期間,或者簡單複製國外的論文,這反映大家創新性思維的缺失,不知道如何找研究問題。華盛頓大學陳曉萍教授提出發現研究問題的方法有四種:現象驅動法、方法驅動法、靈感驅動法和文獻驅動法,我頗為贊同,現象驅動法是指根據現實中出現的現象找到研究問題;方法驅動法是採用新的研究方法研究問題;靈感驅動法指的是基於突發的靈感選擇研究問題;文獻驅動法是指從以往文獻中發現遺漏的變量,從而提出研究問題。個人覺得不管你選擇什麼樣的研究問題,能夠給人新知,改變讀者對世界的看法,才算有創新。

(四)選錯了「巨人的肩膀」

站在巨人的肩膀對學術研究來說特別重要,然而部分研究生存在的問題是選錯了「巨人的肩膀」,把已畢業的學長學姐當作「巨人」。我常納悶為什麼每年學生的畢業論文常犯同樣的錯誤,甚至我在課堂上反覆強調不能出現的問題,到畢業論文寫作時依然犯同樣的錯誤,我細想了下,可能主要的原因在於,同學們寫畢業論文的常用方法是看學長學姐的畢業論文怎麼寫的,以為按照他們的論文範式寫出來就能通過答辯,殊不知你們的學長學姐的畢業論文存在很多問題,有的畢業論文甚至是僥倖通過。那麼什麼是「巨人」呢?發在頂級期刊的論文是「巨人」,它們經過了嚴格的同行匿名評審,越是好的期刊,審稿人對論文的要求越苛刻,經過匿名審稿後,論文質量有保證。頂級期刊的匿名審稿人也是頂級的,能發出的論文代表的是頂級學者的研究品味。因此,我們應該多讀、多借鑑、多引用頂級期刊的論文。

02 科研的價值

個人覺得科研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研究生學位或發表論文,而更多是思維訓練,科研中獲得的技能或思維訓練可以幫助你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助你走向成功,是任何事業的方法論,因此應該作為終生大事來對待。

(一)思想的來源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口號是「因思想,而光華」,劉俏院長在這個表述的基礎上增加了六個字「因學術,而思想」,我的感受也相同,學術產生思想,科研是思想的重要來源。縱觀許多的成功人士,都很有思想,他們因思想改變世界,因思想獲得尊重。科研教會我們與眾不同(創新),這種與眾不同,讓我們找到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更有效率的處事方式。因此,建議同學們認真對待科研,用科研的方法錘鍊思想,將使你受益終生,這裡的科研倒不是指俠義的寫論文,而是用科研的方法看待問題和思考問題。

(二)影響做人、做事

文如其人,你對待科研的態度可以反映你做人的態度,對待學術研究一絲不苟的人,對待他人交代的事情也將一絲不苟,對研究嚴要求,對自己的生活也將嚴要求,在科研上急功近利,做人做事也必然急功近利。科研至少在三個方面影響做人、做事:一是科研的嚴謹性使人更嚴謹。著名管理學教授徐淑英認為論文發表成功的關鍵之處在於科學研究過程本身的嚴謹性。如果你經過系統的科研訓練,可以幫助你做人做事更嚴謹,而嚴謹是一個優良品質,可以助你獲得信任和提高辦事質量。鍾南山院士在一次接受採訪時提到「看一個事情,或做一項研究,要有事實依據,不要輕易下結論」,說明科研和做事的方法是一樣的。二是科研對邏輯的重視幫助你說話、寫作或辦事更有邏輯,是否具有邏輯是評判論文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特別是畢業論文,老師們在指導學生畢業論文或給學生答辯的過程中,邏輯性提到最多,很多同學存在的問題是不知道如何布局謀篇,整個論文看起來邏輯混亂,沒有圍繞文章的中心展開,我想經過老師的指導和科研的訓練,以後說話辦事也將更有邏輯。三是科研有助於提高寫作和表達水平,研究生階段有大量的課程論文,如果你認真對待每一篇,寫作和表達水平將得到大幅度提高。曾經一個實務專家提到為什麼他們願意要研究生,因為研究生至少經過了幾萬字的文字訓練。事實上,用人單位招研究生不招本科生,看重的就是研究生的研究能力,研究生擁有高的人力資本,未來的目標是走向管理崗位,寫作和表達能力是必備的。如果你想畢業後創業,科研對你也有幫助。科研需要選一個好的項目,為了這個好的項目落地,需要管理這個項目,邀請志同道合的合作者,做好研究,然後營銷出去,這跟創業的邏輯是一樣的。

(三)提高情商

科研也有酸甜苦辣,每篇論文創作的經歷其實就是每段人生故事,大部分時間都是枯燥乏味、孤獨的,你若能忍受科研的孤獨,也能成就你幹一番大事業。我們寫了很多論文,其中能發表到知名期刊的佔比很少,即使是大牛,被拒的論文也在多數。在生活中,我們很少聽到別人指責你的缺點,除非是非常親密的人,這就讓你喪失了很多改正缺點的機會,當你遇到挫折的時候,可能就手足無措。但是科研則不一樣,有很多人給你挑錯,特別是在匿名評審的時候,審稿人不知道你的身份,也就無需顧忌你的面子,毫無保留甚至「雞蛋挑骨頭」式地批評你論文的缺點,可能剛做科研的時候,受不了這種「刁難」,但是經過多次投稿後,你會練就一番抵抗挫折的能力,這種看淡批判,面對否定意見的心理修復能力,必將幫助你有效抵抗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挫折。

03 科研方法論

既然科研是終生大事,如何更好地處理和完成終生大事呢?在寫作此文時,想到了幾點,但肯定不全面,希望有點幫助。

(一)掌握方法

首先需要掌握科研的技術方法,比如做實證研究需要計量經濟學的知識和熟練統計軟體操作,那麼在研究的早期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學習計量和統計軟體;其次是前人做研究的經驗方法,很多網站或微信公眾號都會發布知名學者做研究的方法,學校也會邀請知名學者或期刊編輯講研究方法或投稿經驗,這次研究生院邀請老師們寫的《教你宅家寫論文》系列,都是很好的學習材料,這些材料是他們常年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可以讓你少走很多彎路,建議同學們用一個文件夾收藏一些知名學者成功經驗的介紹,認真學習。

(二)找到感興趣的話題

曾經有同學問我怎樣保持科研的熱情,我的看法是找到感興趣的話題。有同學會說我一看文獻就瞌睡,我想文獻浩瀚如海,總有那麼一個領域是你感興趣的,當你讀到一篇你很興奮、很想繼續讀下去的文獻時,劃定這篇文章的話題或領域,這個領域就是你可以研究的話題。我從事學術研究的一個動力就在於可以選擇任何我感興趣的話題進行研究,在研究中獲得快樂,同時也可獲得一定的認可。愛因斯坦認為科學的終極目標是「改善普通人的生活」。我想科研首先要讓自己快樂,然後兼顧追求這一終極目標。

(三)勤奮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必然經過數年辛勤的耕耘,學術研究這個職業更是。許多知名學者靚麗的發表後面都是付出了很多的艱辛。科研其實不需要太高的智商,只要你足夠勤奮,終究可以在學術江湖獲得一席之地。未來學術的競爭會更激烈,早期中國在國際頂刊發表的論文屈指可數,能發表國際期刊文章算是厲害的,但是隨著學術的發展,未來如果你沒有一篇國際頂級期刊發表,估計在學術市場很難得到認可。

(四)合作

在科研中,同學們常常「單打獨鬥」,這不利於學術進步。查閱國際頂級期刊發表的論文,你會發現,絕大多數的論文都是合作發表,獨立作者的文章特別少。合作有很多益處:合作是學習的機會,特別是科研剛起步的同學們,應該尋找合作機會,多和老師或同學合作,或者其他知名學者合作,經過合作,學術水平會精進;合作可以提高效率,一個實證文章花費的時間比較長,若能幾個人一起分工合作,將極大提高科研效率,提高科研產出;合作可以迸發靈感,研究視角更獨特,研究更嚴謹,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看待問題的方法不一樣,通過討論往往可以激發新的靈感;合作還可以相互激勵,保持科研熱情。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往往需要幾年,而且修改意見往往會讓你「脫了一層皮」,如果一個人面對會相當沮喪,有合作者時可以相互激勵,堅持走到最後,即時再「好玩」的話題,幾年修改下來你可能都會很厭倦,這時合作者的鼓勵和督促很有必要。很多同學可能會問,疫情期間,只能宅在家,如何合作呢?其實合作不一定要謀面,現代科技這麼發達,通過郵件、微信等方式都可以溝通,我的幾個合作者就從未謀面。

寫到此,該結束了,希望同學們將科研作為終生大事,重視起來,不要受疫情影響,付出終歸有回報!

上下滑動查看全文

9

《學術研究的初心和問題意識》

主講人:曹堂哲

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行政管理系副主任。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2015-2016)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政府預算績效管理、公共管理理論與方法。

《學術研究的初心和問題意識》

曹堂哲

公元14世紀,黑死病席捲歐洲,當時牛頓正在劍橋大學三一學院讀書,隔離在伍爾索普的鄉下莊園裡度過了18個月。這段時期,成為他後來微積分、萬有引力、光學研究創新的起點。

01 學術研究的初心和內功心法

怎麼才能讓自己的學術研究有所創新,有所貢獻,走向卓越呢?正如通向成功的道路只有「勤奮」一條;通向卓越學術成果的道路也只有一條,那就是「創新」。正如熊彼特說「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的「創新」是市場經濟的靈魂。那麼為人類知識的邊際性改進做出貢獻的學術「創新」正是學術研究的靈魂,也是學術研究的「初心」。

如果說降龍十八掌的內功心法有十八式,學術研究的內功心法沒有那麼多,也就三式:一是提出問題;二是使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三是將知識凝練為理論;今天我們就談談學術研究的內功心法之一提出問題。

02 羅納德·科斯「封神」的起點

我們先看看一個大二的學生,如何用上這「三式」。這位大二學生就是1910年出生在英國倫敦近郊的威爾斯登的羅納德·科斯(Ronald H. Coase)同學。他在大二的時候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這個問題的探究和解決,成為他在晚年摘得諾獎,「封神」為新制度經濟學之父的「初心」和起點。

羅納德·科斯他27歲的時候(1937年)寫作的《企業的性質》被公認為是新制度經濟學的奠基之作,那麼科斯是如何在這篇論文中形成新制度經濟學的分析範式,從而在繼承傳統經濟學分析方法的基礎上,拓展了傳統經濟學的範圍呢?

1.問題的提出。1931年科斯是倫敦經濟學院大二的學生,這一年他21歲,參加了普拉特的討論會,從普拉特那裡科斯學到了一些價格理論的基本內容,其核心觀點是「看不見的手」即市場價格機制組織調節生產,是資源配置的唯一的、最有效率的方式。但現實中,科斯發現市場中也存在企業這種組織資源進行生產的方式,企業雖然活動在市場中,但企業內部的組織、管理、生產活動卻不用市場價格機制進行。另外當時的蘇聯的經濟學家認為蘇聯可以像一家巨大的工廠那樣運行。理論背景與實際現象之間的矛盾促使科斯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既然傳統的觀點認為市場價格機制是最有效的唯一的資源配置方式,那麼為何企業會存在?企業為何會代替價格機制?企業替代價格機制的範圍如何確定?

那麼科斯是如何具體論證的呢?……

新制度經濟學在公共管理有廣泛的運用,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找來《企業的性質》看看,一定會有很多啟發。

03 科學研究始於問題,終於問題

萬事開頭難,學術研究的起點是什麼?愛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待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在學術研究中,幾乎每個學術理論的提出和發展,都是從特定的問題開始的。比如:義大利政治學家羅伯特·帕特南(Robert D. Putnam)所著的《使民主運轉起來》從地區制度是否決定政治實踐這個問題開始,進一步深入到制度績效為何有差異?公民共同體的公共精神為何有差異?歷史決定的差異為何穩定?等環環相扣的問題,完成了這部社會資本理論淵源的著作。

04 有條理地懷疑與提出問題的途徑

20世紀著名科學史家和科學社會學家默頓(K. R. Merton)認為「有條理的懷疑主義」(organized scepticism)是現代科學的重要氣質。如何有條理地懷疑呢,我總結了幾條與大家交流。

(一)從理論與經驗事實之間的差距中提出問題

所謂「經驗」是我們觀察到的、可以檢驗的現象和事實。當新的經驗和既有的理論發生矛盾,既有的理論無法解釋新現實的時候,問題也就產生了。提出該類問題後需要我們修正既有的理論或對新經驗進行新的理論解釋,從而提出新理論。在自然科學中,因為新經驗和舊理論之間的矛盾而提出問題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光電效應問題的發現,導致愛因斯坦1905年「光量子」假說的提出。在包括公共管理學在內的社會科學研究中,從經驗和理論之間的衝突中提出問題也是司空見慣的事。之前提到科斯在《企業的性質》就是一例。

從理論與現實中的差距中提出問題是西方理論本土化的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找出西方理論與中國現實之間的矛盾,尋求新的解釋,為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理論學術話語體系提供了契機。林毅夫在《自生能力、經濟轉型與新古典經濟學的反思》等論文中就是通過許多西方前沿理論為什麼無法預測、解釋推行「休克療法」所帶來的困境,又為什麼不看好中國的經濟轉型呢?這一問題出發,建構了自生能力理論。

(二)從主觀需求和現實狀況之間的差距提出問題

主觀需求就是個人、組織和社會希求實現和達到的目標。當主觀需求與現實狀況之間有差距的時候,就產生了問題。在公共管理研究中,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整體政府的提出,都可以看作是一種滿足特定管理需求的制度和工具設計。奧斯特羅姆制度分析方法和開發就是這一途徑的典型例子。在《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體行動制度的演進》中,她通過文獻回顧發現:私有化和政府控制都不能很好地解決公共池塘資源問題,「怎樣才能對由許多個人共同的自然資源實行最佳治理的問題,無論在學術殿堂上還是在政治世界中,都未得到很好的解決」。公共池塘資源的最佳治理的集體行動是什麼?奧斯特羅姆使用了現實場景的制度分析方法和「第二代理性選擇模型」作為研究框架對5000多個跨國的公共池塘資源進行了案例分析。描述分析發現了「由許多個人共同的自然資源實行最佳治理的自主治理制度框架」。即發現了「實質要素或條件,它們有助於說明這些制度在維持公共池塘資源、保證佔用者世世代代遵守所使用的規則中的成功原因。」

(三)從尋求經驗事實之間的聯繫並作出統一解釋中產生問題

尋求經驗事實之間的聯繫並作出統一的解釋是提出科學問題,進行理論建構的最基本的途徑。該途徑要求科學研究儘量追求理論的普適性和邏輯的簡單性。在自然科學中這類提出問題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元素周期律的發現。公共管理學領域,尋求一定範圍內現象的統一解釋,再逐漸擴展範圍,尋求更大範圍內的統一的理解解釋,也是公共管理學發展中存在的提出問題的方式。比如,對公共管理「大問題」的討論,就是尋求公共管理理論統一解釋的努力。

(四)從理論體系內部的矛盾中提出問題

一種理論或概念,如果能從中推出邏輯矛盾,那就表明其中存在著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理論體系內部的矛盾有多種表現形式,包括:理論體系前提假設之間的矛盾,理論體系理論內容之間的矛盾,理論推論之間的矛盾等等。

在公共管理研究中,以管理學出身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在《行政格言》中從傳統公共行政格言中的「管理幅度和管理跨度」等悖論出發,提出了管理決策理論。

(五)從相互競爭甚至矛盾的不同理論和假設中提出問題

在科學研究過程中,人們往往會針對同一問題提出不同的理論和假設。如果同一客觀現象存在相互競爭的不同理論假設的話,那麼這就是提出問題,促進科學發展的契機。比如:物理學領域的熱力學定律和生物進化論之間的矛盾,推動了系統科學的發展,導致普裡高津耗散結構理論的創立。在社會科學和公共管理研究中,這也是經常使用的提出問題的方式。比如黃仁宇在《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中從對資本主義到底是什麼的不同學派之間的理論爭論開始,提出了自己的「大歷史」觀和數目字管理資本主義理論。

(六)從某一學科的概念、理論和方法向其他領域移植中提出。

學科概念、理論和方法之間的相互借鑑形成新的研究領域和研究途徑,是提出研究問題發展科學理論的重要途徑。比如一位美國專欄作家這樣評論錢學森所著的《工程控制論》:「工程師偏重於實踐,解決具體問題,不善於上升到理論高度;數學家則擅長理論分析,卻不善於從一般到個別去解決實際問題。錢學森則集中兩個優勢於一身,高超地將兩隻輪子裝到一輛戰車上,碾出了工程控制論研究的一條新途徑……」

05 提出問題的通行證:文獻綜述

要想做出有價值的研究,而不是「發明車輪一百遍」,必須讀本專業的前沿文獻,做文獻綜述。找出本專業領域口碑前十的期刊,作為基礎雜誌,不斷跟蹤,跟蹤上一段時間,一定會找到問題和相應的研究方向。比如:公共管理學科的英文期刊,我們可以聚焦在公共管理的五個核心領域,即公共行政(PA:Public Administration)、公共政策(PP: Public Policy)、公共預算和財政(PB&F: Public Budgeting and Finance)、公共人事管理(PPA: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公共組織研究(POS: Public Organization Study)。找出這五個核心領域排名前十的期刊,開展跟蹤閱讀,比如:《管理與社會》(Administration & Society)、《美國公共行政評論》(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加拿大公共行政》(Canadian Public Administration)、《評估評論》(Evaluation Review)、《財政責任與管理》(Financial Accountability and Management)、《人際關係》(Human Relations)、《國際公共行政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管理研究期刊》(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等。

我們回到眼前吧:

當你碼字、跑數據、修正模型很困惑的時候,有沒有回到學術研究的「初心」,問下自己:為提出了什麼問題,為知識的邊際性改進做出了什麼貢獻呢?

當你準備選題的時候,新冠輿情變化與政府議程設置的關係是否符合間斷均衡理論的假設?是不是一個可以研究的問題呢?…….

問題是研究的開端,尋找到問題,往往會佔據我們研究超過50%的時間。至於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將解決的問題凝練成命題、假設和理論,形成知識的拓展?那是學術研究另外兩大心法。這次就聊到這裡。

上下滑動查看全文

我財研究生院公眾號推出的

《教你如何宅家搞學術》專欄

未完待續!

歡迎持續關注

「中央財經大學研究生院」微信公眾號

這個令人難忘的學期

老師們放下粉筆

施展微課「十八般武藝」

無論線上或線下

無論方式或地點

課堂始終是cufer的夢工廠

特殊時期,鍛造特殊的你

再努力一些

把手機放在你夠不到的地方

冬去春來,搞搞科研

正是厚積薄發的好時光

來源:研究生院 經濟學院

策劃:國慶 涵予 潤琳

原標題:《乾貨!這些線上微課,教你宅家也能搞學術!》

相關焦點

  • 宅家度假不無聊,線上科普來陪伴——光柵動畫
    宅家度假不無聊,線上科普來陪伴——光柵動畫 2020-03-07 11: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漢文獻中心舉辦線上「宅家學科普」活動
    武漢文獻中心舉辦線上「宅家學科普」活動 2020-04-09 武漢文獻情報中心 【字體:大 中 小】   你見過紙花在水中開放的樣子嗎?說到牙籤,你能想到什麼高能玩法?
  • 【抗疫期間的清華科研】材料學院開啟「雲上講座」 宅家玩轉學術報告
    【抗疫期間的清華科研】材料學院開啟「雲上講座」 宅家玩轉學術報告清華新聞網3月6日電 開組會、做科研、學術交流是研究生同學日常生活的三大要素,為促進師生間的學術交流、滿足同學們的科研需求,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推出「從我做起,同心戰疫」主題活動之線上講座活動,讓宅家科研成為日常。
  • 宅家也能搞實驗:科學,意想不到的好玩
    線上教學「拯救」了大部分學科,然而科學卻面臨著一項嚴峻的挑戰——實驗教學怎麼辦? 記者今天從寧波市學校裝備管理與電化教育中心了解到,能夠解決實驗教學「難題」的學校並不多,北侖區新碶中學將科學實驗「化解」在宅家生活的各個細微處,初一、初二的學生十分喜歡。 那麼,新碶中學科學組是如何解決難題的呢?
  • 線上紙飛機 宅家「一起飛」 - 國家體育總局
    線上紙飛機 宅家「一起飛」 發布時間:2020-03-16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馮蕾 字體: 大
  • 宅家度假不無聊,線上科普來陪伴——磁鐵電動機
    宅家度假不無聊,線上科普來陪伴——磁鐵電動機 2020-02-27 2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宅家度假不無聊,線上科普來陪伴——萬花尺,帶你感受數學之美
    宅家度假不無聊,線上科普來陪伴——萬花尺,帶你感受數學之美 2020-03-13 11: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凌波微課|NCBI數據批量下載,你會了嗎?
    哎,等等,這些分析都屬於比較基因組分析,需要首先選擇合適的參考物種基因組,可是一個一個查找下載太麻煩,有什麼辦法一鍵批量下載呢?本期凌波微課為大家介紹兩種數據批量查找和下載的方法,具體操作猛戳上方視頻哦~ Batch Entrez簡介網址:https://www.ncbi.nlm.nih.gov/sites/batchentrez?
  • 宅家度假不無聊,線上科普來陪伴——製作浮沉子
    宅家度假不無聊,線上科普來陪伴——製作浮沉子 2020-02-25 22: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宅家也能玩轉科學~科學之夜「雲端」來襲,周五晚邀你做實驗,漲知識!
    宅家也能玩轉科學~科學之夜「雲端」來襲,周五晚邀你做實驗,漲知識!「啟思」帶你一起雲端親子云上玩跟主播做實驗、贏獎品永不消逝的電波、沉與浮、結構的力量、消失的小樹、迴旋紙飛機、紙片大力士、不會溢出的水,DIY月相、雨聲筒、水手結、簡易小口罩……以「科學之夜」熱門的互動實驗秀舞臺為基礎,「雲上玩」版塊凸顯了宅家「玩」科技的特色。
  • 中大放射第三屆規培生微課競賽暨首屆青年醫師微課展示賽圓滿落幕
    在舉國上下正在歡度2021年元旦的假期裡,1月3日下午,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放射科第三屆規培生微課競賽決賽暨首屆青年醫師微課展示賽,經過激烈的角逐和精彩的展示,大賽在南京圓滿落下了帷幕。本次競賽分採用線上、線下融合形式進行,線上直播累計總觀看人數達十萬餘人次,影響廣泛,好評如潮。
  • 凌波微課|菌種鑑定序列上傳NCBI,so easy!
    這些物種鑑定序列的通常是上傳到NCBI Genbank資料庫。本期凌波微課就手把手帶你輕鬆搞定菌種鑑定序列上傳Genbank資料庫。更多精彩內容加入「凌波微課交流群」,滿滿的乾貨不容錯過~ 常見問題上傳之前,選擇相對應的序列類型,例如:16S rRNA、ITS,一類序列可以批量提交
  • 宅家度假不無聊,線上科普來陪伴——有趣的月相圖
    宅家度假不無聊,線上科普來陪伴——有趣的月相圖 2020-03-10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宅家度假不無聊,線上科普來陪伴——一個雞蛋的故事
    宅家度假不無聊,線上科普來陪伴——一個雞蛋的故事 2020-03-01 22: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宅家度假不無聊,線上科普來陪伴——小孔成像
    宅家度假不無聊,線上科普來陪伴——小孔成像 2020-03-02 23: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免費微課 |學術交流:如何用英語自信的表達與溝通?
    在會議上,你不僅僅要高質量地展現最新的研究進展,更需要把握這個機會與他人交流、學習,也許不經意間,你就獲得了新的思路或是學術合作的機會。那麼,如何在學術會議上克服陌生的語言和社交環境帶來的緊張與不適,做到自信得體的表達與順暢高效的溝通呢?
  • 「宅家」也能訪問這些資料庫資源
    師生可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使用校園網帳號訪問學校已經獲取授權的中外學術資源,全程網頁操作,無需下載插件或app,無需使用校園網IP位址,無需繁瑣設置,避免因大量用戶同時接入學校VPN造成學校伺服器過載的情況。目前,我校師生可以通過CARSI訪問以下13個資料庫。其他資料庫請通過VPN或帳號密碼等方式訪問。
  • 凌波微課——PacBio HiFi技術專題講堂預告
    凌波微課特邀PacBio公司技術團隊,官方權威在線細節講述,帶您了解真實的第三代基因組測序技術,助力組學研究的騰飛~即日起,關注凌波微課,我們將為您呈現三季PacBio三代測序研究專題講座,在線零距離,與PacBio的技術專家直面溝通,解除您的疑慮,高效助力科研。* 翁亮 博士擁有10年生命科學和分子診斷領域工作經驗。
  • 當「主播」錄微課、玩魔方、解九連環……看這群小學生玩轉「雲上...
    說數學 當「主播」錄微課活動啟動第一天,孩子們懷著極大的好奇和熱情,參與其中。「說數學」是本次活動的其中一項,低年級側重分享數學故事,中年級側重數學文化,高年級側重數學習題和學習方法,孩子們紛紛當起了「數學小老師」。
  • 微課|DNA半保留複製的實驗證據
    藺磊老師最近有多個微課作品,不斷來襲,希望這些微課作品,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喜歡藺磊老師的作品,就為他打Call吧!        想了解更多微課作品,請關注小樹,小樹長遠目標,將高中生物所有的重難點都以微課形式推出,目前遺傳定律(分離定律、自由組合定律、減數分裂、伴性遺傳等)已經全部推送完成,有小夥伴需要的話,可在騰訊和優酷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