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教書育人是教師最基本的職責。教師在履行自己職責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語文教師更是責任重大。從教以來,我一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深切體會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不能時斷時續,應貫徹在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我們愛你啊,中國》是一首詩歌,作者以飽含 的筆墨讚美了祖國的美麗富饒以及悠久的歷史、光輝的成就。
這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篇較好的教材。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方式,使愛國教育貫穿在整個學期的語文教學中,並深入每個學生的心田。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在於它是一個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所以,在課前,我讓學生通過上網、看報紙、訪問老人等方式去搜集祖國發展變化的資料。
再者,本學期學生要養成的一個習慣就是——勤於搜集資料,這樣,一舉兩得。在搜集過程中,學生耳聞目睹,愛國之情便在心中湧動。然後,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進行資料交流,我讓他們可以說旅遊看到的,也可以是搜集來的,談談所見的大好河山,品嘗到的風味小吃、感受到的民族文化,在大家滔滔不絕的交流中,將孩子情感的閘門打開,
孩子對祖國產生了欽佩,感受到了祖國媽媽的偉大。這樣,營造了一種民族自豪感的氛圍,這種情境微妙地進入學生的心田,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感染,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也隨之油然而生。學生興趣盎然,情感投入,這時再進行課文的學習,就水到渠成了。閱讀教學是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教師有意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找準語言訓練與思想教育的結合點,讓學生從中吸取精神的營養,培養學生的人生境界,豐富學生的美好心靈,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讀文後交流,作者愛祖國的什麼?(幅員遼闊、山河壯麗、物產豐富、民族風情多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並結合有關圖片和錄像,將抽象的文字變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受,從而使學生享受審美樂趣,也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感情朗讀既可把各種複雜,甚至微妙的感情真實地傳給聽眾,又可體味作品,獲得某種體驗,
並使這種體驗具體化、形象化,而產生一種親見、親聞的感受。於是,我採取多種方式的朗讀,以「讀」為經,以「悟」為緯,讀悟結合,引領學生在讀中走進文本,在讀中欣賞品味語言美,在讀中感受祖國,在讀中強化愛國熱情。我清晰地看到,讀時,學生高亢激昂,感情強烈,那種民族自豪感,顯然寫在臉上,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驕傲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