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匯】
作者:鄭志湖,系國家督學、浙江省天台中學校長
面對人民群眾對教育多樣化發展的需求日益迫切,普通高中教育要從整齊劃一和標準化向個性化和多樣化轉變。高中教育功能必然會更多元,與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應更緊密結合,把滿足學生全面發展基礎上個性化發展的學習需求與社會經濟發展多樣化人才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學校要根據學生發展需求和自身特長,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學會規劃人生。因此,學校要在教育理念、培養目標、教育內容、教育途徑等方面進行內源性、結構性、系統性的變革。
普通高中教育要實現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的教育功能,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根本任務,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校本化,將核心素養培育內化為學校教育的自覺行動,培養學生應具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正確處理好考試文化制約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矛盾,真正實現從「唯分數論」到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轉變,實現高考成績提高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一致性。
學校課程的頂層設計是促進學生差異化發展的基本路徑和根本保證,學校課程要與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培養目標以及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對學校課程結構進行戰略性思考和整合規劃,以「學校課程滿足每一個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差異化發展」為指導思想。構建包括德育課程、綜合實踐課程、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大學先修課程、校企合作課程、興趣特長課程等在內的一系列課程群,滿足學生結構性、方向性、個性化選課需求。整合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同步完善課程建設與學科專用教室、創新實驗室建設,學科教室建設以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為宗旨,建設成學生學習、實驗的場所,為學生創設在內驅力的驅使下主動學習的學科環境和學科資源的有效配置。學科創新實驗室建設在縱向上兩頭延伸,連接初高中銜接的實驗課程資源和與大學銜接的實驗課程資源。在橫向上,拓展高中階段多學科綜合的課程資源,豐富基於探究性和項目研究的課程資源,開發現代教育技術支持下的實驗資源,構建學科前沿課程資源,與當地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實驗資源。讓學生開展項目研究,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構建以研究型課程為主體推進選修課程實施策略。
改革學校教學組織形式,完善必修課分層走班,選考科目選課走班,體音美學科分項走班,校本選修課自主選課全面走班。強化行政班與教學班共存背景下的文化建設,改善課堂教學生態,堅持學為中心,為學習者設計真實性的學習經歷和情景性學習環境,打開學生求知成長「內部動力系統」,喚醒學生自我意識,培養學生競爭意識、責任意識、理想志向和學習興趣;提高心理智力系統,完善學生自我管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構建方法技巧系統,提升學生獲取新知識、新信息並用所獲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讓學生進入自主發展快車道。
隨著普通高中課程改革不斷深化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推進,迫切需要重構有利於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育教學機制。教學質量監控在價值取向上要從追求實現功利轉向追求人的發展價值,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構建適合學校實際、富有學校個性、促進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和適應新高考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要全面推進學生成長導師制,為每一個學生配備成長導師,成長導師是學生的德育導師、選課選科導師、職業生涯規劃和學業發展導師,幫助學生喚醒初心,喚醒夢想,喚醒對人生價值和幸福的追求。強化綜合素質評價,使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實施目標和學校辦學目標、培養目標相結合,充分體現多元化,突出過程性和發展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基礎上的個性化。建立師生導向扁平化管理模式,實現學校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過程、管理策略變革,營造與此相適應的學校文化。總之,通過各種途徑,提升校長課程領導力、教師課程執行力、學生學習力,打造最適合學生的教育,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特色發展,真正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高中教育。
《光明日報》( 2018年04月17日 13版)
[責任編輯:李伯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