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額頭還是測手腕?體溫槍究竟測哪裡更準確?

2020-11-24 太平洋電腦網

        [PConline 雜談]近段時間,由於疫情較為嚴峻,大家不僅外出受到諸多限制,即使能夠出門也要處處接受體溫測量,十分不方便。目前,在公共場合最常用的測溫儀就是體溫槍,只需要將被測者攔下對著額頭或手腕「嘀」一下就能獲知體溫。不過許多人在多次外出後發現,許多測溫者在測量額頭溫度後還會測手腕的溫度這不禁讓人產生疑惑:體溫槍究竟測哪裡更準確?

        其實體溫槍的測溫原理就是根據接收到的紅外能量快速檢測出相應位置的溫度。而幾乎所有物體都會發出紅外線,它所含的能量大小和物體溫度直接相關,當然額頭和手腕也不例外,因此無需與被測者接觸的體溫槍就成為了公共場所的最佳測溫儀器。

        儘管體溫槍能夠避免交叉感染,但是它的不足之處也很明顯。測溫槍的測量值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當你身處北方寒冷的大風天,在室外測溫時所得數值可能偏低。而且額頭皮膚一直裸露在外,溫度也不會是一個定值。在你跑完5公裡後,用體溫槍測出的溫度可能會偏高,再加上頭髮、汗水、油脂汙垢的存在,它們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對測量產生影響,產生一定的誤差。

        為了減少誤差,我們可以通過取平均值或與水銀溫度計所測得的溫度做比較。首先先確定自己的體溫處於正常範圍內,然後用體溫槍測量自己的體溫並記下讀數,接著測量他人同一部位的溫度,如果他的體溫高於你的體溫則說明需要對被測者進行進一步檢查。至於額頭,我們可以讓被測者在測溫環境中適應幾分鐘後再測或者按照廠家建議的對腹部、胸部、肩胛骨等溫度更為穩定的部位進行測量。不過在公共場合反覆多次測溫、撩衣服都不太現實,由此可見,測量手腕溫度便成為了折中的選擇。

        在2月16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馮錄召表示,如果要通過體溫槍測量從室外進入室內的人的體溫,或者在室外測量時,測量被衣服覆蓋的部位溫度如手腕或頸部則會更加準確。這不僅是因為衣服具有保溫作用,當你處於清醒狀態時,手腕的溫度變化幅度僅在1℃左右,比起裸露在外界環境中的額頭,這個波動幅度並不大。所以,測量手腕溫度確實算得上是一種折中的方法。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有這樣的疑惑,體溫槍在使用過程中麻煩多多,為何不能換一種方式進行測溫呢?家中常用的水銀體溫計或者電子體溫計雖然準確度高,但是每次測量需要至少10分鐘,耗時是體溫槍的幾百倍,而且它在測量時需要與人體接觸,每次使用後都需要清洗、消毒,這會大幅增加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如果在使用過程中出現體溫計打碎等意外情況還需要仔細清理玻璃渣和對人體有害的汞(即水銀),可謂是麻煩多多。

        還有一種常用的體溫計稱為耳溫槍,它的準確度同樣也高,但需要將其伸入耳洞測量鼓膜的溫度。這種方法同樣存在身體接觸問題,儘管可以在探頭上套上一次性保護套,但是對於人流量大的公共場所而言還是會產生相當大的成本。

        綜上所述,體溫槍是在我們面對傳染病和大量易感人群時性價比較高的選擇。實際上在面對17年前即2003年的SARS病毒期間以及在前幾年肆虐西非的伊波拉疫情期間,包括體溫槍在內的紅外測溫儀均在公共防疫領域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因而面對此次疫情,它們自然也會再度出山,以求再次為防疫工作出一份力。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在我們外出時體溫槍只能夠讓我們得知自身大概的體溫狀況,但是要想獲得更加準確的結果最好是在家使用水銀溫度計或電子溫度計進行檢測,如果體溫高於正常值則需要及時去醫院發熱門診就醫。不過即使自身體溫處於正常範圍內也不要掉以輕心,因為發熱並不是患上新冠肺炎或其他傳染病患者一定會出現的症狀,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是需要勤洗手、勤通風換氣並做好相應的消毒措施,儘可能降低自己和家人感染病毒的機率。

相關焦點

  • 小體溫槍背後的大學問:測額頭還是測手腕?專家解釋來了
    體溫槍如何正確使用?體溫槍對著額頭檢測,會不會有輻射危險?工業用測溫儀跟人用體溫槍該如何分辨?即日起,大河報推出系列報導「小體溫槍背後的大學問」,帶您解讀關於體溫槍的冷知識。但為何某些體溫槍檢測出的溫度比人正常體溫低?體溫槍測額頭和手腕哪個更接近人的真實體溫?紅外體溫槍對著額頭測溫,是否有輻射風險,對人體有害嗎?帶著這些問題,記者來到河南省計量科學研究院尋找答案。
  • 體溫槍測額頭和測手腕哪裡更準確?
    玩懂手機網消息,雖然近期多地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較之前都所有緩解,外出少了部分的限制,不過還是要做好個人防護佩戴好口罩。去公眾場合,像超市這類人員聚集的地區,依舊要接受體溫檢測,疫情正式結束前,依舊不能掉以輕心。
  • 紅外測溫槍體溫34.2,教你怎麼測更準確
    教你怎麼測更準確今天,你被「槍」擊了嗎?疫情當前,測體溫成為了日常常態,進小區要測,進公司要測,進商場要測,只要是不同場合,必須要經歷的一定是露出手腕或額頭,隨著企業的陸續復工,額溫槍也緊隨腳步,成為口罩,酒精,消毒水同級別的緊俏防疫物資。
  • 測額頭還是測手腕?眾多疑問,今兒一起解答
    除規定以外的公共場所額溫槍測溫「打卡」必不可少不可少但不少人也會發出疑問為什麼額溫槍有時會測出「離譜」的數值是不是需要多次反覆測量呢那麼,額溫槍測得究竟準不準我們在測的時候應該跟額頭保持多遠的距離?購買時該如何挑選?近日,市計量技術研究院檢定校準部副主任、熱工實驗室負責人高級工程師林雁給出權威建議。●市民點題 ●額溫槍測體溫準嗎?工作原理是什麼?
  • 測溫槍尚無統一標準 該怎麼測?專家:室外測手腕 室內測額頭
    今天這個更誇張了,33攝氏度,哪個正常人的體溫能33攝氏度啊。」疫情防控期間,無論是進出小區、單位、超市還是地鐵、火車站,測體溫都必不可少。但不少人卻發現,不同場合測出來的體溫能差出一二攝氏度甚至三攝氏度。趙女士如今想要進入單位寫字樓上班,必須要通過兩道「關卡」測溫。由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和物業保安組成的第一道防線位於園區大門口。
  • 防疫測體溫:額頭、手腕、耳道…哪種測量更準確?
    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測再測」。不同的測量位置有哪些區別?紅外線測溫計如今使用的極為廣泛,但是測量者使用時的測量位置卻不盡相同,額頭、脖頸、手腕,不同的位置的數值差異也很明顯。那麼到底應該測量什麼位置,才更能滿足檢測需求的呢?在醫學上,評估人體是否發熱,可以觀察的是:腋下、口腔、肛門以及耳溫。由於耳部深處更接近腦的內部,因此耳溫對發熱表現的更加敏感。
  • 總是測不準,體溫忽高忽低?一圖get額溫槍正確使用方法
    有網友說,有的工作人員測額頭,有的測手腕,也有網友反映說額溫槍總是測不準,忽高忽低。那麼額溫槍究竟是如何工作的?該如何正確使用額溫槍呢?小編來給你解答。為什麼要用額溫槍?那麼,相較於我們平時更常見的水銀體溫計,額溫槍有什麼優勢呢?如何正確使用額溫槍?在了解了這麼多之後,額溫槍依然是我們在當前疫情防控期間的最優選擇,但是針對額溫槍容易受到氣溫、風速等環境影響的劣勢,我們該如何有效應對、減少誤差呢?
  • 體溫檢測方式有多種,室外測手腕比測額頭更科學?幾點需注意
    然而,額溫槍的測試似乎並不準確,特別是剛從室外進入室內時,體溫甚至會低至34℃。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紅外額溫槍本身屬於非接觸式測溫儀器,它主要是利用物體熱輻射以及物體溫度之間的關係來進行測量的。如果不掌握測量原理和方式,那測試溫度也會出現較大的誤差!
  • 寶寶測體溫測哪裡最準確?3種科學方法,多數父母知其一不知其二
    雖然肛表的測量更精準,更接近機體溫度,但是在推廣使用和消毒護理方面比較費事。寶寶測體溫測哪裡最準確?如果寶寶發燒需要每間隔2-4個小時測一次體溫,如果給寶寶服用退燒藥或採取物理降溫的情況下,需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內還要進行一次體溫測量,及時觀測寶寶體熱動態變化。需要強調的是,對嬰幼兒進行體溫測量後,對溫度計使用75%的醫用酒精、涼開水、肥皂水進行消毒處理,不可用熱水清洗,避免讓溫度計受損。
  • 憋氣打「8」測肺活量?醫生:秒表比打8更準確
    憋氣打「8」測肺活量?醫生:秒表比打8更準確   你的微信朋友圈被「8」刷屏了嗎?這兩天,不少人發現微信朋友圈裡出現了一排排的數字8,後面還有解釋:這個遊戲能測你的肺活量。
  • 測溫槍測出來的體溫為何會低於36℃?會不會是虛晃一槍呢?
    而常見的測溫設備是一桿手持式測溫槍,對著來人額頭照一照,就可以排查出發熱患者。 然而,一些網友在網絡上爆料,他們所測的體溫低於36℃。不少人都表示疑惑:正常人體溫不應該是37℃左右嗎?而且還有不少網友反映:在不同場合下所測的體溫還有所差異。 這些現象不禁讓人疑惑:這種篩查方式真的有效嗎?我們會不會是被虛晃一槍了呢?
  • 額頭、手腕、耳道…哪種測量更準確? 了解紅外線體溫計的「一二三」
    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測再測」。  不同的測量位置有哪些區別?  紅外線測溫計如今使用的極為廣泛,但是測量者使用時的測量位置卻不盡相同,額頭、脖頸、手腕,不同的位置的數值差異也很明顯。那麼到底應該測量什麼位置,才更能滿足檢測需求的呢?
  • 怎麼測才更準?
    這幾天,測體溫成了大家最關心的話題。進小區、進單位,滴一下!一直有朋友發消息問我,體溫是不是高了?37.3℃是不是發熱了?因為大家都害怕發熱。今天一早,Z小姐碰到我非常緊張,我問她怎麼了。她說,我的體溫出問題了。我一聽,怎麼會呢?趕緊問她怎麼回事。她說,早上出門前在家,自己用耳溫槍測了是37.4℃,到了單位額頭測出來是36.8℃。
  • 怎麼測才更準?
    這幾天,測體溫成了大家最關心的話題。進小區、進單位,滴一下!一直有朋友發消息問我,體溫是不是高了?37.3℃是不是發熱了?因為大家都害怕發熱。今天一早,Z小姐碰到我非常緊張,我問她怎麼了。她說,我的體溫出問題了。我一聽,怎麼會呢?趕緊問她怎麼回事。她說,早上出門前在家,自己用耳溫槍測了是37.4℃,到了單位額頭測出來是36.8℃。
  • 「體溫槍壞了,還是我『壞』了?」 體溫監測忽高忽低,額溫槍靠譜嗎?
    「體溫槍壞了,還是我『壞』了? 」3月4日,因為額溫槍監測體溫為37.7℃,長沙市民劉先生差點被留置觀察,複測後才證明自己沒事。事後,他在微信朋友圈裡發了這樣一條消息。疫情當前,每天上下班、進出小區,都要進行體溫測量,額溫槍也變成了每天必經的戰「疫」防線。不少細心的市民發現,自己的體溫並不是傳說中的37℃,更有人陷入為何明明身體健康、體溫卻忽高忽低的疑惑中。
  • 測溫槍測出來的體溫低於36℃」,這個體溫正常嗎?
    我再細看登記表,30℃,31℃,34℃……我當即指出:「你們的測溫槍有問題,這樣測體溫有啥意義?疫情當下,趕快拿出去檢修。」老農心想這些螞蟻窩究竟會不會影響長堤的安全呢?他要回村去報告,路上遇見了他的兒子。老農的兒子聽了不以為然說:偌堅固的長堤,還害怕幾隻小小螞蟻嗎?
  • 測溫槍為啥測不準?可能一開始就錯了……
    那「一槍」對準哪裡,測得數據可能更準確?紅外測溫儀因「疫」普及發熱是SARS、禽流感、甲型H1N1型流感等傳染病重要的首發症狀,而體溫檢測則是診斷此類病例的首要環節。因此,在疾病預防和臨床中,體溫測量非常重要。
  • 你們小區門口測溫槍,能測準嗎?
    用電子測溫儀測體溫到底哪裡準?又該怎麼使用呢?近日,河南交通廣播記者帶著疑惑來到河南省計量科學研究院熱學所一探究竟!為什麼會遇到紅外額溫計數值不準的情況?一是紅外額溫計對環境要求較高,例如紅外額溫計要求的使用環境為16—35℃,而當前是冬季,室外比較寒冷,各疫情防控監測點又均在室外,長時間暴露在外的紅外額溫計,易出現偏差;二是人員長時間在寒冷環境下,也會導致額溫偏低;三是測量方法不當,如緊貼著額頭,反而會測不準。低溫環境下測量體溫怎麼辦?
  • 額溫槍測手腕更準?會傷眼睛?權威解答來了
    二、被測的人額頭皮膚溫度不穩定。比如,如果跑步後再來測,額頭溫度就會高於正常值。為什麼額溫槍不準,各小區、大廈等卻還在用?最主要原因是,方便、迅速、無接觸,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其實在非典期間,額溫槍就被廣泛使用了。有網友說:我覺得水銀體溫計最準!如果我們換成水銀體溫計會是什麼局面呢?
  • 額溫槍測體溫準嗎如何使用 記者直擊「溫度計實驗室」
    那麼,額溫槍測得究竟準不準?我們在測的時候應該跟額頭保持多遠的距離?購買時該如何挑選?3月18日,記者直擊市計量技術研究院「溫度計實驗室」,請來該研究院檢定校準部副主任、熱工實驗室負責人高級工程師林雁給出權威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