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巡海大臣」行李牌、Q版鄭和、海圖膠帶 這樣的海博文創你...

2020-12-03 新民晚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新民晚報·新民網】故宮博物院的口紅一經推出就成網紅爆款,大英博物館的文創禮品店更是遊客們打卡的必去之所。國內外不少一流的博物館運用「天然」IP充分挖掘博物館文物背後的文化內涵,打造出一件件創意匠心的文創產品,打破原本給人嚴肅沉悶的博物館印象,以新奇有趣的面貌走近觀眾。

中國航海博物館作為全國唯一的航海類專題博物館,也將航海元素注入文創開發,目前已有276款自主開發的文創產品,並且每年將遞增30款新品。今年8月,「中海博天貓旗艦店」正式上線,最新設計的文創產品與博物館周邊均可在線上購買,館內文創商店也在9月完成升級改造,重新與觀眾見面。

中國航海博物館文創設計師黃佳樂向記者介紹,此次文創商品店新裝回歸,利用博物館內十二萬幅館藏海圖、數百種航海儀器與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故事製作的「海圖系列」、「海怪系列」、「鄭和系列」、「黃銅系列」、「朝宗於海系列」等文創產品,以鄭和、朱棣為IP的Q版手辦、印有世界航海地圖團扇、人氣頗高的朝宗於海手帳、海藍色的反向雨傘等等,將航海文化帶入到觀眾的日常生活中,已成為眼下熱銷的文創產品。(新民晚報記者 周慧婕)

相關焦點

  • 中國三代驅逐艦艦長話海圖:從淺藍駛向深藍(圖)
    [內容速覽]共和國三代驅逐艦艦長講述中國海圖的變遷:從「簡易海圖」――出海憑經驗、航行靠感覺到「數字海圖」的發展歷程。中國數字海圖已完成測試 艦載武器打擊精度提高    來源:解放軍報    600多年前,鄭和七下西洋繪製的20幅《鄭和航海圖》,是全球最早的系統航海圖集,中國成為世界上最早製作使用海圖的國家之一;閉關自鎖、有海無防的舊中國,海圖測繪領域幾乎退步至「一片空白」;新中國成立後,海測事業伴隨著人民海軍的發展再次起步,2300多幅覆蓋全部海區、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各種比例尺海圖相繼誕生
  • 尋找大航海家鄭和的足跡
    孟席斯確信,鄭和率領的船隊,不僅到了非洲海岸,還到過南美洲和澳大利亞,並且進入了加勒比海和科蒂茲海。孟席斯認為,鄭和的這次環球航行,不僅船隊空前龐大,他本人乘坐的寶船,也有哥倫布航船的 5 倍之大,在當時是所向披靡,無可比擬的。
  • 鄭和下西洋沒有北鬥衛星,是如何不迷路的,靠第六感覺嗎?
    雖然總是問這樣一個問題,總是感覺會有點傻,但是作為中國人還是很樂於回答這個問題的,自豪。因為這也意味著我們中國也是越來越強大,離中華復興可以說又增進了一步。當然,從這我們又要引出一個話題,那麼在古代沒有導航的時代,古人是如何保證自己不迷路的呢?或許在古代陸地上行走可以靠著每個地方之間的路引以及問路也能勉勉強強到達目的地,而在海上呢?比如鄭和?
  • 鄭和船隊在世界上處於什麼水平
    鄭和船隊在中國航海上佔有一定地位,與同時期的其他國家相比也有幾分優勢。那麼鄭和船隊在當時世界上具體處於什麼樣的水平呢?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將鄭和船隊的大小、船舶數量、速度、航行距離等方面與世界上同時期的船隊進行比較。但是這卻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因為鄭和船隊自身至今仍存在著團團疑雲。
  • 中國民用海圖枝繁葉茂
    從今日起,本報特開闢「中國海事測繪·犁海耕波一甲子」專欄,為您揭開海測人的「神秘」面紗,並深入反映海測事業60年來的滄桑巨變、發展成就和精神風貌。敬請關注。  今年82周歲的姚一寧老人,對新中國第一幅港口航道圖的誕生記憶猶新。60年前,22歲的姚一寧和他的14個戰友,由海軍海道測量部成建制劃入交通部,成為交通部海運管理總局海港測量隊的創始成員。
  • 航海日尋訪鄭和故鄉,細數大航海時代東西方實力差距,踏海前行!
    今天,是中國航海日,1405年7月11日,偉大的航海家鄭和開始了第一次下西洋的航行,這一天,後來被定為「中國航海日」,在今年的航海日到來時,我再次走進了位於昆明晉寧的鄭和公園——鄭和的出生地,緬懷、致敬鄭和這位偉大的航海先驅。
  • 中國「海圖人」:深藍航跡,在這裡描繪
    「一定繪製出精確海圖,讓中國艦船走向世界!」  茫茫大海,看似坦蕩,實則暗礁密布,危機四伏……海圖是航船的眼睛,有了它,暗流奔湧的航路上才有了方向。  舊中國有海無防,海圖測繪幾乎「一片空白」。1949年5月,上海解放,華東軍區海軍接管了原國民黨海道測量局,成立了華東軍區海軍製圖課。
  • 超可愛的q版馬克筆手繪圖,用馬克筆畫出很萌的小人物
    現在很多畫友還是比較喜歡畫馬克筆的,用馬克筆畫出來的q版人物還是很萌的,又畫友經常會問有沒有比較可愛的q版馬克筆手繪圖的?今天愛畫君就為大家帶來一些用馬克筆畫的很萌的小人物。先給大家看的第一組q版人像,這組是用馬克筆畫的比較可愛的那種人物,對於女孩子而言這種q版的小人物的畫還是很多人喜歡的。(ins:blanchiame )喜歡這位畫師的作品可以看下面的這組圖,也是同一個畫師畫的,如果覺得還可以的話就保存下來當做臨摹圖用。
  • 致敬偉大的航海家鄭和 寫在中國航海日之際
    從經濟上看,當時所實行的朝貢貿易政策需要繼續推進,海禁政策需要改變。在文化上,新興的帝國需要加強與海外國家的交流,推動高層溝通和民間往來,以便構建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可見,下西洋是當時王朝總體戰略的需要。 那為什麼是鄭和?
  • 中國出版海圖覆蓋全球主要海域 結束對外依賴
    本報訊 記者陳國全、通訊員成帥報導:6月下旬,隨著又一批國外海區紙質和電子海圖出版發行,海軍出版社編制的航海圖保障範圍已經覆蓋全球主要海域。這標誌著我國軍、民用船舶在部分國外海域依賴外版海圖航行的歷史就此終結。
  • 五大妙招幫您解決國際行李託運飛機行李超重
    行李超重費怎麼算?根據民航的通用規定,中國國內航班的免費行李託運額為頭等艙40公斤、公務艙30公斤、經濟艙20公斤。無論你搭乘的是什麼艙位,如果你的行李超過相應艙位的重量,那就意味著你需要另外掏腰包,繳納行李逾重費。
  • 【科普】「海圖識圖常識」專題-海圖的功能和用途丨海員之家
    國外一位製圖學家在描述地圖的功能時曾用過這樣一句精闢的語句「沒有製圖,就沒有希望( No cartography,No hope)」。隨著測繪技術的發展和人類對海洋開發活動的不斷深入,海圖的功能越來越齊全,海圖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因此,可以說,「沒有海圖,就沒有希望( No chart,No hope)」。
  • 日本再次修訂西之島地形圖與海圖
    該島周邊的地形圖與海圖將在31日進行時隔近2年的再次修訂。據日本共同社5月22日報導,與修訂前相比,西之島的面積增加了0.17平方公裡,擴大至2.89平方公裡。海拔也增加17米,達到160米。領海擴大約4平方公裡,EEZ擴大約46平方公裡。修訂使用的測量數據為2018年7月海保用雷射調查陸地和海岸線的測量結果,以及2018年12月日本國土地理院拍攝的航空照片。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向海圖強讓蔚藍色孕育新希望
    近年來,作為海洋大國的中國,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正譜寫著新時代向海圖強的生動篇章。地球是一顆蔚藍色的星球,海洋覆蓋著地球約70%的面積,對於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而言,海洋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如何依託海洋實現高質量發展?如何保護海洋造福於子孫後代?如何圍繞海洋開展廣泛深入的交流合作?中國一直在努力給出自己的答案。
  • 鄭和:大航海家精神引領南京走向世界
    這使得鄭和在當地擁有非常崇高的地位。「海絲」申遺 刻有深深的鄭和烙印浡泥國王墓景區的神道。 馮芃攝2016年,國家文物局明確龍江船廠遺址、浡泥國王墓、洪保墓、鄭和墓4處海上絲綢之路南京史跡為首批申遺點早在2012年,南京就被列入海上絲綢之路史跡申遺預備名單。
  • 機場行李丟了誰擔責?掃描各國丟失行李申報和賠償制度
    央廣網北京3月17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坐飛機,辦理了行李託運,下飛機的第一件事,肯定就是直奔行李傳送區取回自己的行李,最鬧心的恐怕就是左等右等沒等到行李。遇到這樣的事情可該怎麼辦?如果行李不知所蹤,那該去找誰負責呢?  前不久,北京的倩女士就遭遇了這樣的糟心事。她抵達北京首都機場後,在傳送區卻沒能等到自己的行李。
  • 美人魚原型其實是海牛 鄭和下西洋時或見過
    憑藉這幅古畫,很多人猜測,畫中的人物就是偉大航海家鄭和,明代水軍圍攻人魚族的故事,發生在「鄭和下西洋」期間。  同時,根據古畫以及人魚師太「人類是邪惡的,但是也有正義的。愛是包容,也是忍耐」的臺詞,甚至有人猜測,這是在暗示,「鄭先生」與人魚師太相愛過。
  • 簡述鄭和七次下西洋的經歷,一個偉大的航海家的傳奇故事
    鄭和到了滿刺加,受到了國王及大臣們的熱情接待。國王身著盛裝,親自帶儀仗隊迎至港口。鄭和遞交了永樂皇帝的國書,向國王贈送了銀印、服裝及其它一些優厚的禮物,還在當地立碑耘紀念。滿利加國王對鄭和的遠航十分支持,除了提供一些物資作為補充,還幫助鄭和在那裡建立了一個存放貨物的倉庫。
  • 中國航海日:船模大師「再現」鄭和艦隊
    當代美國史學家路易斯·利瓦塞斯這樣評論:鄭和船隊在世界歷史上是一支舉世無雙的艦隊,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沒有艦隊可以與之相匹。世人皆知鄭和下西洋,但鄭和的艦隊長什麼樣,沒人知道,這個代表當時世界最先進造船工藝水平的船隊沒有人認識。同為雲南人的船模大師付昆祥從小就對鄭和的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