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的另一種類型,父母如果經常做,對孩子不比熱暴力少

2021-01-08 小澤的TheSun

家暴是目前許多家庭和政府機構都要面臨的新型社會問題,很多小孩之所以出現道德觀念的偏差,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出身在一個家暴家庭中導致的,父母不正當的行為,才是對孩子教育最大的錯誤。

對於家暴的認識,許多人認為就是身體上的打罵,這確實是大部分家暴中常見的行為,但除此之外,冷暴力也是家庭暴力組成部分,它的傷害性甚至不必熱暴力要低。所謂家庭中的冷暴力,說穿了就是父母的不作為,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交流的次數不多,甚至有可能長時間都沒有交流。對於孩子的一切行為,父母往往不稱讚也不教訓。這種行為很容易導致小孩無法樹立對錯觀念,在以後的日子中難以分別是非,從而讓小孩日後走上歪路。

除了語言交流少,延伸出來的就是父母對孩子缺少陪伴,一般小孩出生之後,許多父母因為工作的需要,對於孩子的家教都不太關心,很多人辯稱這是為了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其實這不過是一種對孩子不負責任的說辭,一個連小孩走路和說話都在不知道什麼學會的父母,又如何承擔起教育小孩的責任。

最後一種冷暴力行為就是推卸責任,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共同責任。然而許多家庭在面對該有誰去承擔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許多父母確實爭執不休。

很多父母往往會覺得教育孩子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於是爸爸就推給媽媽,媽媽就推給爸爸,這樣在互相推諉的情況下,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在家庭根本就是一個多餘的人,從而產生資本的自卑的心態。

對於孩子而言,父母的行為是他們最先要學的東西,而不好習慣和思想,往往會導致他們形成一個錯誤的三觀,為此在與孩子相處上,父母必須在行為細節上有所注意。首先在溝通上,父母說話必須保持冷靜,不要讓小孩覺得自己有厭惡他的想法產生,只要語氣可以保持心平氣和的態度,可以讓孩子對父母的言語減少牴觸心理,進而讓雙方的困難變得容易解決。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最不能缺少的就是父母的陪伴,只有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才可以有更大的自信和動力在社會生存,那麼孩子的未來才有更好的前途。

相關焦點

  • 家庭暴力能夠毀掉一個人?拒絕順從型人格,教育女兒遠離家暴
    節目裡的心理諮詢師在見到小梅之後,最先詢問的就是她父母的婚姻狀態,小梅告訴他,從小她的父親非常情緒化,如果在外面不順心了,回家就會揍母親,如果她去勸父親連她也會打。所以小梅從小就決定未來絕對不要嫁給她爸爸那樣的一個人,可是沒想到她生命中後來每一個遇到的人都是這樣的。
  • 這3種類型的父母,對孩子傷害最大,你是嗎?
    向日葵的熱情 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並不是有意,而是他們也是這樣長大的;有3種類型的父母,對孩子的傷害特別大; 一、操控性 在操控型家長面前,不管孩子多大,在他們眼裡永遠是孩子;且只要是他們孩子,就要聽他們的安排
  • 孩子有暴力傾向,除了父母教養問題,基因也得背鍋
    總結一下,這項實驗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孩子暴力傾向問題,天生因素大於後天影響。所以如果你恰好有一個有暴力傾向的孩子,你不需要過分擔心或者責備自己,而是應該將孩子的這一問題看成是一個正常的成長過程,並逐漸改善至消除。
  • Papi醬旗下知名博主宇芽被家暴:家暴男是怎樣造就的?
    最後,對家暴的懲罰太輕,客觀上也在默許男性可以「表達憤怒」。家暴是被當做內部矛盾接受的,因為家暴被懲罰的人少之又少,即便被懲罰,和同等情況下暴力傷害他人的結果也完全不能相提並論。如果不想讓男孩成為罪犯,父母可以做以下這幾件事:少一點羞辱,多一點積極關注不是說你從來都不能懲罰孩子,但是至少不要因為每一件小事羞辱他。「你就是個廢物!「你什麼都做不好!」
  • 精神暴力也是家暴!最高人民法院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發布!
    自葉某收到離婚訴訟案件副本後,恐嚇威脅形式及內容進一步升級,簡訊發送頻率增加,總量已近萬條,內容包括「不把你全家殺了我誓不為人」、「我不把你弄死,我就對不起你這份起訴書」、「要做就做臨安最慘的殺人案」等。趙某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案件受理後,因葉某不配合前往法院,承辦人與葉某電話溝通。葉某在電話中承認向趙某發送過大量簡訊,並提及已購買刀具。
  • 我經常被家暴,該怎麼辦?
    雖然現在女性的地位已經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女性被家暴的事情還是屢有發生,即使法治健全歐美社會,這類事情也是不可避免。特斯拉電動車CEO埃隆·馬斯克的母親就常常遭到他父親的毒打,最後3個孩子的的她毅然決定離開這個家暴男,帶著3個孩子遠走他鄉。
  • 家暴不只是「家事」,報警之外,還能做些什麼?
    季碧梅說,每次接到求助,他們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詢問對方有沒有拿到《家庭暴力告誡書》?如果沒有,他們會第一時間把《反家庭暴力法》的內容發送給對方,「這個是必需要拿到手的。」 《家庭暴力告誡書》是《反家庭暴力法》中對家庭暴力受害人重要的保護手段之一,也是對施暴者的警醒。報警了,沒有任何書面材料,依然會留有隱患。
  • 「剛生完小孩四天,丈夫就對我家暴,為了孩子我該原諒嗎?」哈哈哈...
    其實小君最不能容忍的行為就是家暴了 無論是語言暴力還是肢體暴力,父親有暴力傾向的家庭成長影響大,為了孩子,為了自己,你來判斷。
  • 父母對孩子的「降維打擊」有害無利,可惜很多家長卻還不自知
    而這個概念應用在家庭教育裡則是把父母作為高緯度生物看待,而孩子則是低緯度生物,父母經常在未考慮孩子感受和能力的同時,通過粗暴強硬的手段解決孩子的問題。 3、 通過"語言暴力"徒增孩子的焦慮和壓力 很多家長喜歡用口頭上的"威脅"來刺激孩子,比方說孩子如果不能好好學習的話,以後要作為體力勞動者,每天領著微薄的薪水起早貪黑。
  • 最高法發布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 向家庭暴力說不_新聞中心...
    自葉某收到離婚訴訟案件副本後,恐嚇威脅形式及內容進一步升級,簡訊發送頻率增加,總量已近萬條,內容包括「不把你全家殺了我誓不為人」、「我不把你弄死,我就對不起你這份起訴書」、「要做就做臨安最慘的殺人案」等。趙某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案件受理後,因葉某不配合前往法院,承辦人與葉某電話溝通。葉某在電話中承認向趙某發送過大量簡訊,並提及已購買刀具。
  • 對孩子說媽媽愛你時,孩子會有不同反應,你家孩子屬於哪種類型?
    在孩子小的時候,作為孩子的父母來說,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愛,其實是每一位父母都應該要做的。所以在平時孩子的父母會經常對孩子說類似,我愛你,孩子;孩子,媽媽最愛你了等等這樣的話。但是對於父母的這種關懷,孩子們卻表現的不一樣。
  • 如果愛情是種假象,那麼你會喜歡下面哪種類型的女孩?
    如果愛情是種假象,那麼你會喜歡下面哪種類型的女孩?在我們生活的這顆星球上,有很多的男男女女,我們也許從皮膚的顏色以及外表分為黃種人,白種人與黑種人,可是不管是什麼顏色的人種,用什麼樣的語言。囂張跋扈,性格彪悍說起囂張跋扈,我總是能想起古裝劇裡面當街欺負人的惡霸跟小混混,那種舉止言行讓普通百姓都敢怒不敢言了,那麼有權勢的人肯定更加眼裡容不得沙子,這裡,我們說一個女人囂張跋扈的話,那麼大概就不會有人喜歡她了,除非口味特別重喜歡抖「M」的人,不然怎麼會喜歡這種明顯有暴力傾向,也許以後還會有家暴傾向的女性呢?
  • 女孩成了一家人的「出氣筒」,承受著拳打腳踢,默默忍受不哭不鬧
    1、經濟地位的不平等 在許多經常出現家庭暴力的家庭裡,受害者通常都是沒有經濟地位的,因此造就了施暴者在生活當中的絕對權威。當施暴者產生一定的生活壓力的時候,他們就會把自身的壓力施加給家庭中比較弱勢的一方。
  • 遭遇家暴應該怎麼辦?不要妥協退讓!學會有效處理
    離婚後又復婚 她仍難逃家暴命運曹婷(化名)與洪亮(化名)是蚌埠人,兩人都是70 後。1997 年,兩人經媒人介紹相識,後確立戀愛關係,並登記結婚,婚後育有一子。生活中,曹婷發現洪亮性格較為暴戾,兩人經常因家庭瑣事發生爭吵,洪亮則經常對她大打出手。曹婷提出離婚,但洪亮不願意。
  • 心理分析:父母可分為四種類型
    她說親子教育是社會中很重要的課題,但絕大多數父母都未接受正式訓練,學習如何做好父母的角色。夫妻雙方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成長經歷、不同的價值觀,因此形成在親子教育方面不同的態度和理念。多數父母都是用自然的方式與孩子溝通,甚至是從自己的父母身上學習如何做父母。
  • 「絕不能讓孩子碰遊戲」:父母的自以為是的保護,對孩子只有傷害
    做遊戲的主人,而不是被遊戲所掌控,讓孩子知道電子遊戲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還有很多是電子遊戲替代不了的。如果我們對孩子看什麼、玩什麼完全不關心,只是到了結束的時候跳出來關電視、關電腦,那這個角色肯定不受孩子歡迎。 而在這個過程中,了解了孩子玩遊戲的內容,從而以正向的角度引導孩子,甚至可以把虛擬世界與現實聯繫起來。比如遊戲中出現的歷史人物,可以了解下歷史中的人物真正的事跡是怎樣的等。
  • 心理學:父母關係的和諧程度,竟決定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績?
    特別是對於家長某些方面的不喜歡,最後發現自己的身上也有這樣的行為。比如說,年紀小的時候,看到父母一直爭吵,那麼希望長大後,可以擁有幸福美好的家庭。然而沒有想到,後來的婚姻,似乎是複製了父母的一般。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到,不好的氛圍環境會影響很長的時間,對幾代人都有波及。一位著名的精神分析專家就說過,家長是怎麼樣的人,比起他們所做的事情更加重要。
  • 這幾種人90%有家暴傾向,請趁早遠離!
    一旦夫妻間發生爭吵,在脾氣上來的時候,就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暴力行為。02我行我素,聽不進意見這一類男人不會讓身邊任何人對自己的事情指指點點的,只要自己想去做的事,誰說都拉不回頭,絕對的我行我素。如果你非得試圖改變他,他可能會用暴力讓你閉嘴。
  • 「低頭族」父母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低頭族」父母對孩子影響有多大?中國的很多爸爸媽媽都是手機黨,身處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變身「低頭族」是很多年輕父母的通病。下面我們看看做低頭父母對孩子的危害,作為父母可不要給孩子起不好的帶頭作用哦。無論是在家裡、在家外,抱著手機、平板,聊聊微信、刷刷微博已經成為一種日常。
  •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怎麼理解?為什麼傷害自己的孩子?
    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愛自己的孩子,那麼只能對孩子造成傷害。有很多父母就是打著這樣的旗號,無意當中傷害自己的孩子。有這樣幾種父母,最理想的父母是真心愛護子女並真正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孩子。其次是不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子女,卻口口聲聲說完全知道怎麼愛孩子。最壞的就是並不愛自己的孩子,卻認為自己深愛著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