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原子替代碳原子 閉合硼酸鹽或成固態鋰電池電解質材料

2020-12-04 OFweek維科網

據外媒報導,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LLNL)的科學家Brandon Wood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的科學家Mirjana Dimitrievska負責牽頭一項國際性研發合作,其研究團隊發現在鋰電池電解液中,若採用硼原子(boron atom)代替碳原子(carbon atom),提升了鋰離子的流動性。對於固態電池而言,該特點頗具吸引力。

這就是所謂「阻挫(frustration)」的一個示例:系統動態性決定了鋰離子永遠不會滿足於停留於原位,所以鋰離子會一直呈現移動狀態。

相較於當下的電池,固態鋰離子電池可提升安全性、電壓及能量密度。然而,固態電池仍處於研發的初級階段,截止至目前,鮮有能實現商用的固態鋰電池。

固態電池商業化的核心障礙之一在於:可供選擇的固態電解質材料太少,該類材料旨在確保鋰離子能在正負極之間有效移動。

然而,可用的材料存在多種問題,一部分材料的穩定性存在問題,另一部分則難以加工,至於剩下的備選材料,大部分是因為鋰離子的移動速率過緩而遭淘汰,這意味著在製作時,務必確保該材料十分纖薄。

新研究主要致力於新材料——閉合硼酸鹽(closo-borates),最近發現該材料的鋰離子流動率較快。據Wood透露,該款材料的電化學性能穩定,更易加工。相較於其他材料,其優點較多。

儘管該款材料也存在一定的商業化障礙,但熱穩定性、機械強度及循環特性(cyclability)較高,這恰恰是該研究團隊眼下關注的焦點。該款新材料頗具吸引力,未來或許會被用於替代當下的固態電解質材料。

該款電解質材料是一款鹽類物質,其含有帶正電荷的無水氯化鋰(lithium cations)和帶負電荷的閉合硼酸陰離子。該研究表明,閉合硼酸陰離子可快速地完成其位置的重新調整(reorient),在固態基質(solid matrix)內徘徊,按特定的優先定向(preferred direction)進行交替位移。

若向閉合硼酸陰離子添加碳,就會生成所謂的偶極子(dipole),後者將排斥附近碳原子內的鋰離子。隨著陰離子的疾馳(spin),碳原子將面向不同的位置,每次都將迫使固態基質內的鋰離子移動到附近區域。由於該類鹽內均為疾馳的陰離子,從而導致鋰離子的流動速度變得非常快。(本文圖片選自greencarcongress.com)

作者:李文龍

相關焦點

  • 打破鋰電池固態電解質的瓶頸 中國科大提出原子級解決方案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當前主流鋰電池使用液態電解質,這存在起火等安全隱患,且特定體積內能夠儲存的能量有限。但能解決這些問題的下一代固態鋰電池仍存在很多尚未攻克的難題。8月21日,頂級學術期刊《Matter》刊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馬騁教授和他的合作者最新成果,他們提出來一種新策略,可以有效解決下一代固態鋰電池中電極材料和固態電解質接觸差這一關鍵問題,合成出的固態複合物電極展現出優異的容量和倍率性能。用固態電解質替換傳統鋰離子電池中的有機液態電解質可以極大緩解安全問題,且有望突破能量密度的「玻璃天花板」。
  • 進展|全固態鋰電池關鍵固態電解質材料與金屬鋰負極的熱穩定性研究
    在眾多的電池材料體系中,金屬鋰負極具有最低的電位和最高的理論比容量,被視為電池負極材料的終極選擇。然而,金屬鋰與液態電解質會發生反應,且會隨著電池循環產生鋰枝晶,造成電池較低的循環壽命和較差的安全性,這嚴重阻礙了金屬鋰電池的大規模應用。全固態電池將液態電解質替換成了不可燃的具有一定剛性的固態電解質,且一些固態電解質表現出對金屬鋰良好的兼容性,因而全固態電池被認為有望同時實現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
  • 固態鋰電池電極-電解質接觸問題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馬騁教授課題組和清華大學南策文院士團隊在鋰電池固態電解質的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研究者使用球差校正透射電鏡對固態電解質和電極材料的界面進行觀測,發現富鋰層狀結構的正極和鈣鈦礦結構的固態電解質之間可以形成外延界面。利用這一現象,研究者製備了倍率性能可與傳統漿料塗覆正極相比的複合正極,為克服固態電池中電極-電解質接觸差這一瓶頸提供了新思路。
  • 鋰電池固態電解質機理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全固態鋰電池因兼具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成為當前電池研究的熱點,而構築這一新型電池的關鍵在於找到合適的固態電解質材料。
  • 鋰電池固態電解質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馬騁課題組在鋰電池固態電解質的離子傳輸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者用球差校正透射電鏡直接觀測到了一種奇特的非周期性結構。該結構儘管只有一個原子層厚,但卻能對鋰離子的傳輸產生顯著影響,從而成為除了晶界、點缺陷以外的又一類需要受到固態鋰電池研究者密切關注的非周期性結構。
  • 基於硫化物電解質的鋰/硫化物全固態電池
    相較於傳統電解液的鋰離子電池,基於固態電解質的全固態鋰電池未來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可以預見,發展全固態鋰電池有望突破傳統液態電解質鋰離子電池的瓶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早期研究中,由於固態電解質離子電導率較低,全固態鋰電池在與有機電解液鋰離子電池的競爭中並不具備優勢。但近年來,科研人員在固態電解質電導率方面取得了突破,尤其以LGPS為代表的一系列硫化物固態電解質的離子電導率已經達到甚至超過傳統液態電解質。
  • 全固態鋰電池的產業化現狀如何?
    聚合物電解質具備較好的韌性和機械強度,成膜性能較好,可以直接生成厚度均勻的薄膜。日本電力研究所設想採用卷對卷生產工藝製備聚合物全固態鋰電池。基本工藝流程為:1、溶膠-凝膠法製備聚合物固體電解質溶液,2、分別在正、負極極片上塗布或印刷上已製備好的電解質溶液,3、紫外線照射揮發製備聚合物電解質的溶劑,使電解質與電極固化粘合,4、卷對卷壓實正極/電解質/負極,5、裁剪、抽氣、封裝。
  • 天賜材料:目前已開展全固態電池用固態電解質的研究 且已有專利布局
    【天賜材料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鋰電池固態電解質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馬騁教授課題組在鋰電池固態電解質的離子傳輸機理上取得重要發現。研究者用球差校正透射電鏡直接觀測到了一種奇特的非周期性機構。該結構儘管只有一個原子層厚,但卻能對鋰離子的傳輸產生顯著影響,從而成為除了晶界、點缺陷以外的又一類需要受到固態鋰電池研究者密切關注的非周期性結構。該研究成果近日以「Single-atom-layer traps in a solid electrolyte for lithium batteries」為題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固態鋰電池產業化及其影響深度研究報告
    薄膜型全固態鋰電池由緻密的正極薄膜、負極薄膜和電解質薄膜 組成。1、電極製備方法與傳統攪拌、塗覆法不一樣,由於需要製備非常薄的電極膜,通常也是採用磁控濺射、脈衝雷射沉積、熱蒸發鍍膜等方法,或者化學氣相沉積、溶膠-凝膠等方法來成膜。 以上製備工藝導致薄膜型全固態鋰電池的電極薄膜非常緻密,材料利用率大幅提升,其循環性能、 界面相容性均大幅提升。2、LiPON 固體電解質薄膜製備方法與電極類似。
  • 高離子電導率硫化物固態電解質的空氣穩定性研究進展
    全固態鋰電池兼具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 作為下一代儲能器件備受關注. 硫化物固態電解質具有鋰離子電導率高、晶界電阻低、機械延展性好等優點, 作為最具商業化潛力的固態電解質, 引起了產業界和科研單位的廣泛興趣.
  • 電力設備行業:從三個問題,深度解析固態鋰電池當前產業化進度
    解析三:全固態鋰電池產業化對現有電池體系的衝擊有多大?3.1. 全固態鋰電池& 液態鋰電池生產工藝對比3.1.1 聚合物全固態生產技術可以兼容現有產線聚合物全固態鋰電池未來有望兼容傳統液態鋰電池生產工藝。聚合物電解質具備較好的韌性和機械強度,成膜性能較好,可以直接生成厚度均勻的薄膜。
  • 固態鋰電池研發願景和策略
    PEO類聚合物電解質的特點是在高溫下離子電導率高,容易成膜,易於加工,與正極複合後可以形成連續的離子導電通道,正極面電阻較小。無機固態電解質的優點是有些材料體相離子電導率高,能夠耐受高電壓,電化學、化學、熱穩定性好,抑制鋰枝晶方面有一定效果。從組裝器件考慮,一般無機固體電解質需要加工成薄膜或者薄片。除了LiPON等少數幾種固體電解質,大多數材料難以製備成薄膜。陶瓷薄膜和薄片的缺點是韌性差,容易在加工、組裝、運行過程中出現裂紋。無論是薄膜還是陶瓷片,與正極、負極的物理接觸相對於液體較差。
  • 全固態鋰電池的產業化現狀如何?|半導體|蔚來汽車(NIO.US)-智通...
    聚合物電解質具備較好的韌性和機械強度,成膜性能較好,可以直接生成厚度均勻的薄膜。日本電力研究所設想採用卷對卷生產工藝製備聚合物全固態鋰電池。基本工藝流程為:1、溶膠-凝膠法製備聚合物固體電解質溶液,2、分別在正、負極極片上塗布或印刷上已製備好的電解質溶液,3、紫外線照射揮發製備聚合物電解質的溶劑,使電解質與電極固化粘合,4、卷對卷壓實正極/電解質/負極,5、裁剪、抽氣、封裝。
  • 鋰電池宿命:繞不過的固態電池
    這是鋰電池應用史上的巨大突破。電解液的方向基本確定後,就需要尋找合適的正極材料:能夠與金屬鋰匹配的高容量材料。科學家們在摸索的過程中發現了兩條路徑:一是具有層狀結構的電極材料;二是二氧化錳為代表的過渡金屬氧化物。過渡金屬氧化物率先獲得成功,日本三洋率先生產出鋰原電池,鋰電池終於從概念變成了商品。
  • 打破鋰電池高端隔膜「卡脖子」局面,固態電池勇猛進擊?
    固態電池通過使用固態電解質替代了傳統鋰離子電池中的電解液和隔膜,一方面可以提高安全性與能量密度等綜合性能,另一方面又具有解決高端隔膜「卡脖子」問題的潛力。 自1991年日本索尼公司率先實現鋰離子電池的商業化後,鋰離子電池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一文速覽近三年固態/準固態鋰電池領域TOP 10高被引研究論文
    固態鋰電池採用固態電解質替代傳統有機液態電解液,有望從根本處解決電池安全性問題,是電動汽車和規模化儲能理想的化學電源。當前固態鋰電池的研究重點主要在於製備高室溫電導率和電化學穩定性的固態電解質和適用於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的高能量電極材料,以及改善電極/固態電解質界面相容性。
  • 固態鋰電池或將解決電動汽車燃燒事故問題
    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是規模化儲能理想的化學電源。」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儲能技術研究組陳永翀教授表示。 專家認為,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採用固態電解質替代傳統有機液態電解液,有望從根本上解決電池安全性問題,是電動汽車和規模化儲能的理想化學電源。
  • 全固態聚合物鋰電池 循環使用次數和穩定性得到提升
    (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嶽雨)9月23日記者獲悉,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先進炭材料研究部新型電化學材料與器件團隊,近日在聚環氧乙烷基高性能電解質和固態電池方向研究取得新進展,提高了全固態聚合物鋰電池循環使用次數和穩定性,並實現在室溫和低溫下(0℃)的優異電化學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