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全面封殺華為獲得晶片的可能性,背後還有更兇狠的含義

2021-01-14 手機鳳凰網

圖:圖蟲創意

來源:21Tech(News-21)

作者:倪雨晴

編輯:李清宇、劉雪瑩

切斷華為的晶片供應商

2020年有很多不可思議,還是忍不住感慨一句:這個怪誕的世界。在這個世界的規則中,美國的長臂管轄,可以直接喊停非美國企業和中國企業之間的交易。

這樣的雷霆手段還在繼續。

8月17日晚間,美國商務部發文稱,商務部下屬的工業和安全局(BIS)將進一步限制華為使用美國技術的權限,並且將38家華為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同時還修改了四個現有的華為實體清單條目。在新增的21個國家/地區的38個華為子公司中,大部分為雲計算、OpenLab平臺相關的公司。

公告也直接挑明,此次修改將限制華為獲得晶片供應,修訂的對象正是5月16日剛升級過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oreign-produced direct product rule,FDP) 」。

具體如何設卡?

一方面,外國生產商品若以美國軟體或技術為基礎,且被併入或用於華為子公司(實體清單中 )的「產品」或「開發」中,不論華為研發生產的是零件、組件還是設備,只要是華為生產、購買、訂購的,就要受到限制,需要獲得許可。

另一方面,若實體清單中的華為子公司是該交易的當事方,不論身份是「購買者」,「中間收貨人」,「最終收貨人」或「最終用戶」,同樣也將需要獲得許可證。

這意味著,美國進一步限制了華為獲得晶片的渠道,對於使用美國軟體、技術開發或生產的國外廠商的晶片,直接進行了限制。芯謀首席分析師顧文軍向21Tech記者表示:「這是美國針對限制華為政策的打補丁。全面封殺華為獲得晶片的可能性。」

5月16日的那次FDP修改,最核心的是美國境外為華為生產晶片的晶圓廠商們,只要使用了美國半導體生產設備,就需要申請許可證。隨後就有觀點指出,該規則存在「漏洞」和不明確之處,華為仍可以向美企之外的聯發科、三星、展銳等企業購買晶片。

現在,美國商務部直接堵上「漏洞」,簡單來說,就是要切斷美國晶片廠商之外的第三方晶片企業對華為的供應。美國制裁的環節直接從晶片生產端,延伸到了晶片設計廠商,以及EDA等設計軟體的使用,並且打擊的對象也從華為手機端、通信設備端,延長到了新興的雲計算產業。

商務部稱,新的措施立即生效。目前華為並未對此進行回應,聯發科方面則對21Tech記者表示,公司正密切關注美國出口管制規則的變化,並諮詢外部法律顧問以確保相關規則之遵循,根據現有信息評估,對公司短期營運狀況無重大影響。

受此消息面影響,今天聯發科的股價一度下跌10%。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主席兼執行長John Neuffer在其官網上發聲稱,對商用晶片銷售加以廣泛限制將給美國半導體行業帶來嚴重破壞。

晶片之外的兇狠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新規更兇狠的地方在於,言下之意,只要是使用了美國軟體、技術的產品,沒有美國的允許,就不準供應給華為。

圖:圖蟲創意

一方面,新規針對的不僅僅是晶片了,還可能影響到手機、電腦、基站等產品中的元器件、軟體,只要使用了美國軟體或技術,嚴格來說都需要向美國申請許可。

美國打擊伊始,華為去「A」化行動一直在進行,比如基站可以不使用美國元器件,手機方面,日本調查公司Fomalhaut Technology Solutions的統計顯示,華為的最高端智慧型手機「Mate30」的5G版與制裁前的原機型相比,中國造零部件的使用比率按金額計算從約25%提高至約42%,美國造零部件則從約11%降至約1%。成為代替的是華為自主設計的產品和來自日本等美國以外供應商的採購。

但是,以現在的條例來看,即使是日韓供應商,接下來也有可能受到限制,在各種元器件和軟體產品中,總有部分包含著美國技術,可見美國對於非美企業和華為的交易進一步收緊了控制。

另一方面,對於美國軟體和技術的溯源的尺度還是把握在美國手中,公告的原文是 「...U.S. software or technology is the basis for a foreign-produced item…」,有分析師指出,需要看「basis」(要素、基礎)的定義。也就是說,需要判斷在國外產品中,美國的軟體和技術是否構成基礎要素。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對新制裁的解決之道就是自己生產。這在外界看來,是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當下的非常時刻,總需要提前做準備,放手一搏。不過,隨著美國大選臨近,還需要看政策層面的變化。

今年3月的財報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就曾表示,(新的出口管制措施)會後患無窮,「潘多拉盒子一旦打開,對於全球化的產業生態可能是毀滅性的連鎖破壞,毀掉的可能將不止是華為一家企業。我們希望全球產業鏈合作,為全球客戶提供可信任的產品。」

波士頓諮詢(BCG)在今年3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美國對中美技術貿易的限制可能會終結其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導地位,如果美國完全禁止半導體公司向中國客戶出售產品,那麼其全球市場份額將損失18個百分點,其收入將損失37%,這實際上會導致美國與中國技術脫鉤。

在中美之外,不知其他國家是否會被美國強力的手段所威懾,或者對產業重新規劃?

華為處境:嚴厲限制和持續應對

從近期的動態來看,受到打擊的華為正在掙扎著求生存。

8月7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上表示,目前國內半導體工藝沒有趕上來,Mate 40 麒麟9000晶片,很可能成為麒麟高端晶片的最後一代。由於美國的制裁,華為領先全球的麒麟系列晶片在9月15日之後無法製造,將成為高端晶片的絕版。

除了手機晶片外,華為的基站晶片、AI晶片(昇騰)、伺服器晶片(鯤鵬)等在高端製程上也都會受到波及。同時,美國商務部發布的供貨華為的臨時通用許可證(TGL)已經過期,這也是美國對TGL最後一次延期,不論美國的通信設備業務,還是谷歌的GMS服務,華為都不能夠繼續合作。此外,5G的海外市場也處在不確定當中,有明確拒絕華為者,也有支持者和搖擺者。

拉長時間線看,2018年是這一波猛烈進攻的關鍵時點,當年8月,美國《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獲得通過,該法案第889條要求,禁止所有美國政府機構從華為購買設備和服務。緊接著,2019年5月16日,一聲驚雷,美國直接將華為納入實體清單,隔斷了一些美國企業和華為的合作。華為不得不重新調整方向,並拿出潛心研究已久的備胎,旗下的晶片設計公司海思進入大眾視野。今年美國則直指海思,欲掐斷晶片的供應。

如果說2019年5月16日將華為及其附屬公司列入實體清單是試探的話,2020年出口限制升級可謂是美國的一張王牌了。半導體是支持通信、5G發展的底層基礎,美國已經拿出了半導體產業鏈上的殺手鐧。

圖:圖蟲創意

美國在科技場上步步緊逼,華為在短期和長期也應有預判和準備。

顧文軍向記者表示:「短期一是靠庫存,華為的庫存應該有超過一年,然後就是準備自力更生。長期要靠自己的自力更生和未來政治形勢的變化,國內產業鏈的發展。」

華為也進行了多方面的應對,包括法律層面反訴、輿論層面更透明開放、提前預備庫存、備胎響應、拓展新業務線、儲備現金流、堅持多供應商策略等等。目前我們並沒有看到華為大幅裁員,反而在繼續高薪招聘科技人才。

同時,華為繼續紮根半導體產業,參與培養國內的半導體產業鏈。美國的猛烈攻擊,看似對中國半導體打擊很大,但是將會為國內軟體和半導體行業帶來更廣闊的成長空間。難度確實很大,但國產替代、打造自主半導體產業鏈是長期趨勢。

在美劇《Billions》中,聯邦檢察官和億萬富翁之間的纏鬥跌宕起伏,雖為劇本,但足以影射現實中法律場、政治場上的腥風血雨。在法律戰場、產業戰場的背後,都是草灰蛇線、伏延千裡的舉證,也牽涉政治、權力的影響,而跨國的案例將更加複雜。

雖然整體事件看似在往不可思議的方向發展,但事實上,美國對於華為的打壓並不是這兩年突然心血來潮,在過去的近20年間一直不間斷地針對華為進行調查、起訴。然而在這些過程中, 華為不僅沒有變弱,反而茁壯成長為通信行業領軍者,這麼多年以來,美國並沒有舉出華為的「實錘」,反而通過另一種方式「洗白」了華為。

回看全球的商業世界,多少產業起起落落,風起雲湧;多少企業在海外鎩羽而歸;又有多少企業悄然消失。商海浮沉,巨頭各領風騷數載,華為在越來越龐大的同時也在艱難地求生存。如果真的能經受住住這一系列的制裁,華為也能夠觸底反彈。

正如那句已經廣為流傳的名句:Whatdoes no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凡不能毀滅我的,必使我強大。

相關焦點

  •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全面封殺華為將給產業帶來嚴重破壞
    對於華為來說,現在可能真的到了庫存用完,就沒有晶片可以用的地步了。按照最新規定,美國擴大了對38家跟華為相關企業的封殺,將其加入實體清單,從而對所有受出口管理條例(EAR)約束的項目都規定了許可證要求,而這些新進的企業,如果涉及商務出口管制管轄範圍內的項目的任何交易,均需要許可證。
  • 再度出手 谷歌封殺麒麟晶片
    2020年可以說是華為手機自創立以來最艱難的一年,美國的一步步打壓,逐漸將華為手機業務逼上了絕境。其一紙禁令不但打廢了華為辛苦培育多年的麒麟晶片,且其他廠商也不能給華為供應晶片,華為手機陷入了無」芯「可用的局面。
  • 封殺華為惡果顯現,加政府斥資88億元,計劃全面發展高速網絡
    眾所周知,自從美國開始對我國科技巨頭華為實行制裁令後,該國諸多盟國國家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等國都先後下達了抵制華為的相關政策。要知道,在5G項目中,華為掌握了絕對的專利權,而且已經佔據領頭羊地位,所以這些國家在5G項目中,恐怕要吃苦頭了。其中加拿大封殺華為的惡果就很快顯現了出來。
  • 外購晶片方案被阻,美國全面封鎖華為第三方晶片供應來源;美國:沒空...
    美國徹底斷供華為,全面封鎖第三方晶片供應來源,38家華為子公司被美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8月17日,美國商務部宣布進一步加大對華為及其關聯公司採用美國技術和軟體的限制,將華為全球21個國家的38個分支機構添加到了實體清單中。美
  • 從國家安全角度反思美國封殺華為、中興事件
    近期,中國網絡通信運營商華為、中興遭到美國眾議院封殺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其理由依舊是陳詞濫調——「可能對美國帶來安全威脅」。雖然美國政治和經濟上的真正動機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不得不承認美國拿「國家網絡安全」說事,顯得冠冕堂皇。  在資訊時代,信息網絡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其重要性得到了全世界各國的公認。
  • 關鍵時刻,國產晶圓代工巨頭鼎力相助,華為晶片迎來新希望
    關鍵時刻,國產晶圓代工巨頭鼎力相助,華為晶片迎來新希望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加強出口管制,要求臺積電9月15之後不得為華為代工晶片。8月17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宣布全新「升級版」的華為禁令,全面封殺華為向第三方採購晶片,先是聯發科,後有消息傳出三星和SK海力士在9月15號無法為華為提供晶片。一旦晶片被斷供,對於華為會造成很大的影響。9月15日是華為晶片全面「斷供」的日子。雖然華為儲備了一些晶片,可以堅持一段時間,用完以後,華為將面臨無芯可用的局面。
  • 華為晶片最新消息 鴻蒙」到底會有哪些應用?
    以前總是說中國「少芯沒面」,就是缺少晶片沒有面板。現在華為攻克了晶片,又佔據了面板,兩個最核心的原器件都拿下了。 順手LED照明 LED還有另一個產品,LED照明,這是中國一個有競爭力的行業,其晶片精密程度遠沒有OLED高,因為OLED是可摺疊的柔性LED顯示面板,而LED照明技術精密度就更低一些。
  • 【芯視野】美國進一步加強禁令,華為外購晶片之路是否已被斷?
    此外基於美國軟體和技術的產品不能用以製造或開發任何華為子公司(實體名單內)所生產、購買或訂購的零部件、組件或設備中。這條規定是對今年5月15日美國第二輪禁令的細化,意在進一步限制或者阻止華為製造或者外購晶片。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Mike Pompeo)發文稱,該規則變更「將防止華為通過替代晶片生產和提供使用從美國獲得工具生產的現成晶片來規避美國規定。」
  • 比晶片還重要!美國壟斷95%的份額,華為成「破冰」急先鋒!
    導讀:比晶片還重要!美國壟斷95%的份額,華為成「破冰」急先鋒!眾所周知,自從我國的華為被打壓以後,就讓人意識到了半導體晶片的重要性,作為現代科技領域發展的核心,可以說半導體晶片的研發和生產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對於華為這樣的科技企業而言,沒有了晶片的供應,那麼影響將會是巨大的,自從臺積電不給華為生產海思麒麟晶片以後,華為的晶片就成為了絕唱,為了保全華為智慧型手機業務的發展,最終華為也不得不將子品牌榮耀手機給賣了出去!
  • 「封殺華為的首席打手」即將離職,川普計劃再禁四家中國企業
    「封殺華為的首席打手」即將離職,川普計劃再禁四家中國企業;集微網消息,當地時間11月20日,路透引述多名消息人士報導稱,美國總統川普準備新增四家「與中國軍方」有關的中國企業列入黑名單,以遏制他們與美國投資者的接觸,公司名單目前尚未公布。屆時,川普的「黑名單」公司將達到35家,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海康威視等均已在列。
  • 【交戰】FCC封殺華為設備,回應:所言不實;美國的阻撓無法阻止華為...
    1.美國封殺華為設備 華為:所言不實 將傷害美國消費者2.美國的阻撓無法阻止華為強大3.川普若打響貿易戰 蘋果手機大盤雞不答應4.中日美三國AI人才爭奪之戰愈演愈烈美國封殺華為設備 華為:所言不實 將傷害美國消費者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4日上午消息,上周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宣布了一個計劃,他們將基於國家安全因素,阻止美國運營商購買華為的產品或服務。
  • 美國封鎖華為失效,又一國家支持華為,南美市場穩了!
    說到華為,我們肯定會想到華為的手機,但華為除了生產手機之外,還是一家通信公司。目前,華為在5G通信終端方面已經成為世界第一,華為的手機也在金字塔的前端,與三星和蘋果一起成為世界三大巨頭。然而,華為為自己的成就感到非常自豪,但最近一年華為一直被美國封殺。
  • 國產化,中國科學家研發量子晶片,美國不再是獨一無二
    要問世界上最大的手機品牌,如果是幾年前,很多人都會說是美國的蘋果和韓國的三星,它們幾乎壟斷了全球手機市場,但如今要再這樣問,那麼就會多出一個中國華為,別的不說,華為近年來在海外市場的開拓是有目共睹的。但經歷過美國封殺事件後,大家都開始明白,如果想走得更遠,那麼手機必須擁有自己的「芯」。隨著5G時代的到來,華為開始再次發力,甚至開始超越老牌的蘋果和三星,在中國市場上,華為、蘋果和三星所佔份額開始出現較大的變換。
  • 華為晶片斷供首日!美國禁令生效,任正非以後該怎麼辦?
    然而,緊接著三季度就面臨全面「斷芯」。寶座還未暖熱,可能首次就要被迫讓位。 9月15日過後,對華為而言是個全新的時期,中國的晶片行業也不得不面臨潛在巨變。 美國政府一聲令下,美國本土企業停止給華為供貨並不令人驚訝,為何韓國、日本、臺灣的半導體企業也不得不遵從?
  • 剛剛,華為向世界拿出三項裡程碑式的成果
    這不,今天,美國又對華為出手了。據報導,剛剛,美國監管機構採取一項措施,禁止移動運營商使用聯邦補貼購買中國企業生產的任何通訊設備。這項舉措在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獲得全票通過。在被打壓的中國企業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華為!
  • 谷歌欲「封殺」華為,禁止麒麟SoC安裝應用,華為這樣回應!
    這是由美國谷歌公司於2008年推出的一款移動端作業系統,憑藉其開源的特性,先後將黑莓BlackBerry OS、諾基亞Symbian OS、微軟Windows Phone作業系統打敗,一舉成為市場佔有率最高的作業系統,反壟斷調查對谷歌來說已是家常便飯。
  • 華為繞開美國生產晶片的成功機率有多大?
    隨著美國制裁的不斷升級,「求生存」成了華為當下的關鍵詞。KGSednc在「2018華為核心供應商大會」上,華為官方披露了2018年華為核心供應商,值得注意的是,在92家核心供應商名單中,美國有33家供應商排名第一。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49期:美國升級管制全面斷供華為,華為40...
    美國升級管制全面斷供華為華為40字回應5月15日,美國全面加強了對華為的技術壓制。商務部發布聲明稱,全面限制華為購買採用美國軟體和技術生產的半導體,包括那些處於美國以外,但被列為美國商務管制清單中的生產設備,要為華為和海思生產代工前,都需要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證。對此,華為通過心聲社區發文稱: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回頭看,崎嶇坎坷;向前看,永不言棄。本次公告只是計劃而非正式條例出臺,同時條例生效後上遊供應商仍有120天的緩衝期。
  • 華為計劃在上海建不用美國技術的晶片工廠
    今年以來,晶片領域動態不斷。國際端美國對我國晶片制裁打擊不斷,由此帶來了國內市場的發展熱潮,新增企業數量和融資金額屢創新高;行業端企業併購潮興起,包括英偉達、AMD等巨頭在內,紛紛傳出收購勁爆消息,攪動「一池春水」。對於經歷了疫情等眾多突發情況的晶片發展說,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那麼在即將過去的11月份,行業又有哪些重磅消息呢?
  • 關於華為事件的終極推演 - Huawei 華為 - cnBeta.COM
    很多時候大家都認為中美博弈已經是滔天巨浪, 但華為確實有很多像我一樣傻的人,我們相信連接人和物的遠方,相信遠方更廣闊的數字洪流。在歷史長河中,很多以為的巨浪就成為了浪花。二、政策解讀:華為自研晶片的設計及製造受限對於美國的新的管制措施我們在前一篇文章當中有做詳細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