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正席捲美國!可怕的紅色海水已衝上海岸,對人和動物構成威脅

2020-12-05 仰望星際

赤潮已經衝上了佛羅裡達的海岸,那裡可怕的紅色海水正在殺死動物並刺激人類。什麼是紅潮?為什麼它會影響佛羅裡達?

赤潮爆發!什麼是赤潮?為什麼它會影響佛羅裡達的海灘?

赤潮正席捲美國,席捲南方各州,對人類和動物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赤潮主要是對動物的威脅,在自然景觀中可能是一種危險的事件,並被視為一種重大危險。

一組較小的生物體,接觸到攜帶紅潮的水的人會遭受呼吸和皮膚刺激。

因此,發現紅潮的泳池和海灘在當局處理受影響的水域時被關閉。

什麼是紅潮?

赤潮實際上是一種名為短角藻的藻華。

藻類的大量繁殖本質上就是一種叫藻類的小生物,它們聚集在水中並大量繁殖。

藻類在淡水和鹽水環境中都增加,這導致水變色。

構成藻類的生物會產生毒素,導致野生動物大量死亡。

赤潮爆發:赤潮對海洋生物是致命的。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說法,赤潮會殺死魚類,引起呼吸刺激,還會殺死海龜、海牛、鳥類和海豚。

對於人類來說,要受到潮汐的影響,它必須被吸收或者需要某種皮膚接觸,這意味著人們應該遠離受影響的區域。

根據佛羅裡達海洋實驗室和水族館(MOTE)的說法,紅潮毒素可以變成霧化的(通過空氣傳播)。

這意味著在紅潮已經紮根的地區附近可能會導致皮膚和呼吸刺激,所以建議戴口罩。

赤潮爆發:赤潮可通過空氣傳播。

為什麼佛羅裡達有赤潮?

赤潮主要在鹽水中形成,是由海底營養物質的上湧引起的,很可能是暴風雨的結果。

在每年的這個時候,像佛羅裡達這樣的地區一直受到主要風暴襲擊海岸的威脅,使得赤潮更加普遍。

莫特說,赤潮需要「適當的溫度、鹽度和生長繁殖所需的營養物質」。

這意味著紅潮通常發生在佛羅裡達,這是由於不同的因素的綜合作用,包括正確的條件和風暴在一開始就攪動了它們。

相關焦點

  • 海上的紅色幽靈——赤潮
    赤潮並不都是紅色的,不同的浮遊生物引起海水不同的顏色,赤潮只是各種顏色潮的總稱。赤潮的破壞性極大,赤潮期間,魚、蝦、蟹、貝類大量死亡,嚴重的還會因形成沉積物而影響海港建設。,美國、日本、中國、加拿大、法國、韓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赤潮發生頻率最高。
  • 「網聞」追問:「藍色螢光海」會對人構成健康威脅嗎
    在觀看奇觀的同時,有人不禁發問,「藍色螢光海」會對下海遊泳的人們構成健康威脅嗎?會不會導致魚類死亡?  日前,記者為此專訪了我國兩位知名的海洋生態安全專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於仁成和俞志明。他們表示,「藍色螢光海」其實是夜光藻引發的赤潮,會降低當地海水的水質,很可能與當地近岸海水受到有機物汙染而導致海水富營養化有關。
  • 「紅色災星」——赤潮
    「紅色災星」——赤潮2017-09-19 13:18 來源: 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根據引發赤潮的生物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海水有時也呈現黃、綠、褐色等不同顏色。比如近幾年新定義的褐潮、綠潮等。 海水一夜變紅是怎麼回事呢? 千禧年5月的一天清晨,從大連駛向上海的「民生號」客輪上有一名乘客,他想再看一次海上日出。令人驚奇的是,昨天那湛藍的海水今天卻變成了橙紅色,他極目望去,眼前是一片「紅海」。難道這裡是非洲的紅海嗎?
  • 上百噸死魚衝上岸!美國遭遇十年來最嚴重赤潮,海龜海牛大量死亡
    這一情況最後還是在夏季的炎熱天氣中爆發,超過100噸的海洋生物屍體被衝上了美國佛羅裡達州的海岸,被稱為十多年來最嚴重的赤潮。墨西哥灣近年來赤潮和「海洋死亡區」問題日漸加重,它的本質是海水中異常的藻類植物大量爆發,在藻類植物爆發並死亡後,會導致海水缺氧和水中的毒素濃度升高。在2018年,美國佛羅裡達州海岸附近的海洋生物正遭遇著有害藻類。
  • 一大片赤潮來襲!它正在「吃掉」整條食物鏈
    NIEMAN/ ALAMY 赤潮,紅色警戒 在勘察加半島,赤潮並不少見。 除了無脊椎動物,鮭魚的屍體也被衝上了岸,而鮭魚是當地食物供應鏈和經濟的基礎。每年這個時候,銀鮭魚會從海洋遊回來,逆流而上產卵,但它們可能也就此穿過赤潮,也可能會因急性接觸強烈的毒素而死亡。
  • 赤潮
    赤潮「赤潮」,被喻為「紅色幽靈」,國際上也稱其為「有害藻華」,赤潮又稱紅潮,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一種異常現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爆發性地增殖造成的。因赤潮生物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海水可呈現紅、黃、綠等不同顏色。赤潮發生後,除海水變成紅色外,一是大量赤潮生物集聚於魚類的鰓部,使魚類因缺氧而窒息死亡;二是赤潮生物死亡後,藻體在分解過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導致魚類及其它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同時還會釋放出大量有害氣體和毒素,嚴重汙染海洋環境,使海洋的正常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的破壞;三是魚類吞食大量有毒藻類。
  • 赤潮帶、螢光海 海水變色是誰惹的禍?
    此次赤潮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對海洋水質和漁業生產是否會造成嚴重影響?  或紅或藍或茶色 近海現罕見赤潮  這幾天,廣東惠州市惠東縣漁民郭建雄發現,他經常出海捕魚的紅海灣有點「怪」。「白天海水是粉紅的,一到晚上,那些區域的海水又變成幽藍色了,很好看,一些外地遊客還過來拍照。」郭建雄說。  「海水顏色的變化是夜光藻赤潮造成的。」
  • 美國佛羅裡達海灘出現許多海洋生物屍體-赤潮,美國 ——快科技...
    近日,據外媒福克斯新聞報導,在過去的一個星期內,美國佛羅裡達州博卡格蘭德海灘上,莫名出現了許多不同種類的海洋生物屍體。這些屍體中有魚類、海龜、鰻魚、巨石斑魚、甚至海牛,佛羅裡達魚類和野生動物保護委員會(FWC)官員稱:這可能是「赤潮」導致的死亡。
  • 珍珠灣海域棕紅色海水久久不退 專家稱極有可能是赤潮
    (記者 於婧媛)「快來看啊,海水怎麼變紅了昨日下午,在環島路珍珠灣沙灘的王先生發現,本來藍色的海面呈現出棕紅色的帶狀色塊。王先生是下午4點40分左右發現異樣的,「我估計當時棕紅色海水離岸邊有百米距離。」他說,當天下午隨著落潮,棕紅色的海水不斷向海中央深處退卻,並不斷擴大。 「在不到20分鐘的時間裡,從百米的帶狀迅速擴大到好幾公裡長。」王先生說,一直到晚上7點他離開時,棕紅色海水還未消退。「會不會是赤潮?」
  • 惠東雙月灣海水變藍?實為夜光藻引起的赤潮
    原標題:惠東雙月灣海水變藍?實為夜光藻引起的赤潮 「親眼所見,太美了!」連日來,多位市民網友在惠州西子論壇曬出惠東雙月灣海水變藍的圖片,稱「雙月灣出現了『藍眼淚』的奇觀」,更有多位網友看到帖子後驅車前往雙月灣海邊,通宵只為等待「藍眼淚」的再度出現。
  • 多地出現「藍色螢光海」 專家解釋是夜光藻引發赤潮
    在觀看奇觀的同時,有人不禁發問,「藍色螢光海」會對下海遊泳的人們構成健康威脅嗎?會不會導致魚類死亡?  日前,記者為此專訪了我國兩位知名的海洋生態安全專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於仁成和俞志明。他們表示,「藍色螢光海」其實是夜光藻引發的赤潮,會降低當地海水的水質,很可能與當地近岸海水受到有機物汙染而導致海水富營養化有關。
  • 赤潮染紅鷺江追蹤 赤潮走了一夜之間海水又藍了
    昨日,本報報導赤潮來襲,「染紅」鼓浪嶼和輪渡之間的大片海域,但僅一夜之間,來勢洶洶的赤潮現象就突然「憑空消失」,海水恢復了原色,僅白城海灘、曾厝垵附近海域還「殘留」一絲腥紅。記者從市海洋與漁業局處得知,九龍江口一帶、鼓浪嶼西側海域的赤潮昨日確實消退了,但廈大白城附近海域赤潮依舊存在。
  • 海水養殖赤潮指數保險落地福建莆田
    赤潮給水產養殖帶來的風險始終是世界難題。每當發生赤潮,養殖戶都會揪起一顆心,擔心養殖血本無歸。近日,由中國人壽財險獨家設計研發的全國首單海水養殖赤潮指數保險保單在福建莆田出單,為水產養殖戶應對赤潮風險撐起「保護傘」。
  • 赤潮 大自然的血淚(圖)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在東太平洋智利海域也發現大面積赤潮。種種跡象表明,今年使海洋生態異常的赤潮現象已開始出現。  據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預測,今年1~5月,影響我國近海的赤潮次數就有45至56次,而去年一年也只發生了35次。照這樣的態勢,在接下來的時間裡,赤潮還會發生多少次,尚難以估算。
  • 海洋局:今夏近海赤潮偏多 海洋遇生態難題
    受訪專家: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 陳亞瞿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助理主任 茹 懿國家海洋局近日發布消息稱,預計今夏近海赤潮偏多。今年1月以來,廣東惠州、珠海、深圳、汕尾等海域已相繼出現規模不等的赤潮現象。近年來,「赤潮」一詞頻繁見諸報端,這是一種什麼現象?對我們的生活和健康有哪些影響?
  • 浙江海域出現7000多平方公裡大面積赤潮(附圖)
    赤潮是水體中某些微小的浮遊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突發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範圍內一段時間中水體變色現象。通常水體顏色因赤潮生物的數量、種類而呈紅、黃、綠和褐色等。  據有關人士介紹,5月30日發生的此次赤潮是浙江省有記載以來範圍分布較廣的一次,且是以國際上認為具毒性的米氏凱倫藻為優勢種的赤潮。
  • 赤潮退了海水藍了
    4月10日在大鵬新區南澳月亮灣海域拍攝的「夜光藻」的赤潮。本報訊(記者阮曉光 通訊員李堅強攝影報導)本月10日,南澳雙擁碼頭海面上出現了大面積的赤潮,市海洋環境與資源監測中心工作人員進行水樣化驗後,認定這裡出現的較大面積紅褐色物質是由一種名叫「夜光藻」的藻類大量繁殖所導致的赤潮。不過,赤潮在第二天便退去,海水又恢復了原有的藍色。
  • (常識)一分鐘學習赤潮現象
    赤潮,又稱紅潮,國際上也稱其為「有害藻類」或「紅色幽靈」。
  • 大亞灣現10年最大赤潮 影響海域80平方公裡
    網友坤帥供圖  影響海域80平方公裡 因近期天氣異常引起 均為無毒甲藻  4月12日,有網友在論壇上發帖稱,發現大亞灣黃金海岸沿岸海水變黑,沙灘和水面上有黃綠色泡沫,疑為海水被石化汙染所致。昨日,惠州大亞灣區新聞中心發出通報稱,經確認,海水中無石油類及苯酚類物質成分,局部海域顏色異常是由紅色赤潮藻引發的赤潮,目前影響海域達80平方公裡,為2004年以來最大面積赤潮。
  • 溫州部分海域發生赤潮 近期最好別吃貝殼類海鮮
    溫州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抽檢的「米氏凱倫藻」中,已檢測出毒素存在。這種毒素通過生物鏈會進入貽貝(淡菜)、鮑魚、扇貝等貝殼類海產品體內,人食用後容易產生中毒現象。不過,像蟶子、血蛤等貝類,因生活在灘涂附近,攜帶這種毒素的可能性則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