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超能量蘑菇之前,要先講一講它存在的地方:世界最南端的人類居住地火地島。
在火地島發生的與人類活動有關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冠上「世界最南」的名稱,比如世界最南端的城市——烏斯懷亞;最南端的燈塔——烏斯懷亞燈塔;最南端的人類陸路交通站——烏斯懷亞3號公路的終點;最南端的郵局——「世界盡頭郵局」等等。
火地島是距離中國最遠的人類集居地,顧名思義,人們很容易會以為「火地島」上有很多火山,而這只是種假象,這個名不副實的名字與麥哲倫有關。
1520年,航海家斐迪南·麥哲倫在環遊世界的途中來到麥哲倫海峽,夜裡看到陸地上點點火光,誤以為是印第安人準備襲擊船隊的信號,事實上那只是印第安人每晚開趴都會點燃的篝火。但是嚇壞了的麥哲倫不知道,他在航海日誌上寫:我想我來到了一個「火地島」。
(上圖為世界盡頭的燈塔)
火地島位於南美洲最南端,是一個島群。除了主島之外,附近還有數個較小的迷你島以及數以千計的巖礁。火地島很大,東西最長450千米,南北最長250千米,整個島群的面積達到了7.4萬平方千米,是我國臺灣島面積的兩倍以上。
對中國人來說遙遠如天盡頭的火地島來過很多大人物,包括進化論提出者達爾文。
1832年,大名鼎鼎的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來到火地島,試圖尋找生物進化論的論據,為了紀念他,火地島南部的一座兩千米的山峰被命名為「達爾文山」。
達爾文在這裡進行了長達4年的科學考察,他發現這裡的人比舊大陸上的人進化得要慢,憑藉科學家的直覺,他認為人類在遠古時期生活的樣子,應該就和火地人一樣。
達爾文認為火地島人進化慢的原因是:這裡的生存條件太好了,好到人類身上的器官不必進行任何改善就可以生存下去!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當然就是食物。在火地島,生長著一種奇特的菌類,迄今為止只在南半球發現,因為分布極少,很少有人到它們的存在,甚至連聽過名字的人都很少。
達爾文在日記中這樣寫道:「被火地島人作為糧食,這是一種球形的鮮黃色食用菌,它寄生在山毛櫸的樹身上,多得無數。它在發育初期富有彈性而飽滿,表面光滑,但到成熟時,就皺縮,變得比較堅硬;它的全部表面滿布著深孔,形似『蜂窩』」。
幸運的是,我們在地球最南端的國家公園火地島國家公園徒步時意外遇見了這種擁有超能量的延緩了人類進化的「蘑菇」。
火地島國家公園是世界最南端的自然生態保護區,喜愛徒步的我們自然不會錯過親近它的機會。在這個特別的公園裡,我們可以看到最原始的森林以及許多頗具寒帶特色的寄生生物。
這裡有大片望不到邊際的美洲山毛櫸——一種南美洲寒帶典型的樹種,間或也有野櫻桃、樺樹等寒帶植物;陰溼的地面布滿豐富的苔蘚和地衣,色彩十分絢麗。
許多山毛櫸樹的樹幹上還都結滿了橘黃色的荔枝狀的果子,這就是有名的「達爾文蘑菇」。
它也是當年火地島上的印第安土著的主要食物,因此被叫做「印第安人麵包」。
達爾文蘑菇是寄生菌,被認定為癭果盤菌家族的一員,其宿主為山毛櫸樹。不過如果你在島上向當地人打聽哪裡有山毛櫸樹,結果很可能會失望,當地人會告訴你這裡的山上只能生長一種叫「琳達」的樹。名字可愛到爆炸的「琳達」,就是假山毛櫸樹。
每到溫暖的夏季,達爾文癭果盤菌就會鑽進生命力旺盛的假山毛櫸樹體內,靠吸食樹幹體內的植物糖分不斷猥瑣發育,隨著真菌的不斷成長,樹幹內的韌皮部通道會被堵塞,出於本能假山毛櫸樹分泌出一種膽汁,使表皮越來越厚,術語叫做「樹癭膨出」,就跟長了個腫瘤似的。
「火地人糧食」就長在這個超級醜的樹癭上面。當這種食用菌變得堅硬時就代表其進入成熟期,土著人就會大量採集它們,可以生吃。達爾文認為火地島是世界上唯一把隱花植物作為主要食物的地方。
「達爾文蘑菇」韌勁兒十足,層次分明,剛開始時像嚼橡膠輪胎,而且黏牙,努力嚼到像口香糖後,才會出現一種特別的清香。
在蘑菇的世界裡,一般規律是顏色越鮮豔長得越好看毒性也就越大,「達爾文蘑菇」顯然是個打破常規的異類,不僅看上去賞心悅目,而且養活了印第安人,甚至還以一己之力直接延緩了人類的進化過程。世界那麼大,無怪不有,遇事不以常論來限制自己的思考,看到的東西才會更加豐富且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