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焊縫焊好後,外觀質量能夠觀察和測量的。但是,焊縫內部焊的好壞要通過射線探傷才能發現,比如:氣孔,夾雜,裂紋,未熔合等缺陷。
射線檢測原理就是利用了X光或者伽馬光源,穿透焊縫後與底片上的感光劑(溴化銀)發生化學反應,形成感光因子。
射線儀
然後先後經過顯影液和定影液的顯影和定影,在底片上形成影像,根據影像局部的黑度變化來判斷缺陷。焊縫的內部質量檢測影像就是依靠這類方法進行檢測的。
底片(類似於膠捲)
由於射線檢測的步驟很多,因此焊縫在焊接結束後我們要先進行第一步的外觀處理。
01
焊縫及其邊緣50mm範圍內的表面質量(包括餘高高度)應經外觀檢驗合格後,方可進行檢測,對於可能掩蓋缺陷或缺陷相混淆的情況,如弧坑、凹陷、焊瘤較深的焊道溝槽(多道焊時),高度突出的焊波、飛濺、熔渣、嚴重的機械損傷及其它外來雜物,應加以消除和修磨。如檢測過程中,檢測人員發現焊縫外觀不合格,應及時通知現場監理處理後再進行拍片工序。
02焊道及其熱影響區,表面不允許有裂紋、氣孔等缺陷,焊縫外觀尺寸符合技術標準和設計要求,焊縫與母材應圓滑過渡。
當外部缺陷處理結束後,我們要填寫相應的委託檢測單據進行申報。
1.由於存在極度危險的放射安全事故,因此射線檢測都是在全封閉的加固建築內進行,設備焊縫的進出由厚厚的防輻射隔離門分開。
鉛房
設備進入之後先進行焊縫定位,把尺寸按照周長和射線底片的長度劃分好。
2.定位結束後,根據焊縫的可用標記帶上的數字序號及搭接符號。
每張底片的工程編號、像質計、 焊口號、焊接方式,按照順序把鉛字壓好,然後貼到對應的焊縫箭頭位置。
為使每張射線底片與工件被檢部位始終可以對照,在透照過程中就將鉛質識別標記與被檢區域同時透照在底片上。所有標記都可用膠布(或透明膠帶)粘在中間挖空的長條形透明片基或透明塑料上組成標記帶。
3.重要的X光發射機器要放置在焊縫的正中心位置進行一次環照射,放置必須靠近中心。
啟動設備之前可先進行校正機器,把參數按照焊縫的厚度寬度進行調節。工業膠片採用柯達或者類似成像的感光片,作為成型圖。膠片開盒後,剪取100mm,衝洗後測定本底灰霧度。
啟動設備要和人體必須隔離,不能靠近50米的輻射距離,在封閉建築內要加厚度的牆體作為屏蔽體。
4.曝光開始後根據焊縫參數進行曝光時間調節,一次曝光結束後薄板在2分鐘以上。X光機照射結束後冷卻狀態可以進行取片放片的操作。
5.照射結束後底片要進去暗室內部進行清洗顯像。把膠片取出放到定影液中定型,然後在進行清洗和烘乾。烘乾之後再由評審人員進行焊縫的評估。
評估按照合格的等級有,一級合格、 二級合格、三級合格。拍片數量有20%、100%。
遇到評審無法通過的要做返修處理直到焊縫合格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