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基因組揭示板藍靛藍生物合成的遺傳基礎
近期,昆明植物所民族植物學團隊研究員王雨華課題組和木本資源發掘與農林複合系統構建團隊研究員劉愛忠課題組合作,開展了板藍的精細基因組測序研究並揭示靛藍生物合成的分子機制。研究人員結合MinION單分子測序和Hi-C測序技術,首次獲得了板藍染色體水平的精細基因組(圖1c,板藍基因組網站)。
-
昆明植物所利用基因組揭示板藍靛藍生物合成的遺傳基礎
解析indigo物質生物合成的遺傳基礎,對高效利用板藍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近期,昆明植物所民族植物學團隊研究員王雨華課題組和木本資源發掘與農林複合系統構建團隊研究員劉愛忠課題組合作,開展了板藍的精細基因組測序研究並揭示靛藍生物合成的分子機制。研究人員結合MinION單分子測序和Hi-C測序技術,首次獲得了板藍染色體水平的精細基因組(圖1c,板藍基因組網站)。
-
NAR|西南大學羅克明團隊揭示次生壁生物合成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當細胞停止伸長和擴張時,只有一些特殊的細胞可以在初生壁和質膜間合成次生壁。次生壁在植物的生長發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花葯和莢果的開裂、機械支撐、水分運輸和抵禦病原菌的入侵等。此外,次生壁佔植物生物量的很大部分,是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能源。因此,解析次生壁合成的調控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
NAR | 西南大學羅克明團隊揭示次生壁生物合成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當細胞停止伸長和擴張時,只有一些特殊的細胞可以在初生壁和質膜間合成次生壁。次生壁在植物的生長發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花葯和莢果的開裂、機械支撐、水分運輸和抵禦病原菌的入侵等。此外,次生壁佔植物生物量的很大部分,是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能源。因此,解析次生壁合成的調控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
PBJ| 華南植物園全基因組測序揭示番石榴維生素C合成和果實軟化遺傳基礎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發表了一篇題為A 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provides insights into ascorbic acid accumulation and fruit softening in guava (Psidium guajava) 的研究論文,通過全基因組測序揭示番石榴維生素
-
研究揭示葉綠素生物合成酶促光催化的結構基礎
研究揭示葉綠素生物合成酶促光催化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5 10:53:54 葉綠素生物合成中酶促光催化的結構基礎,這一成果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Nigel S.
-
Nature Commun | 熱科院和華中農大研究團隊成功組裝胡椒參考基因組,揭示了胡椒鹼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礎
2019年10月16日,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線發表了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組郝朝運研究組和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該研究成功組裝了胡椒的參考基因組,並揭示了胡椒鹼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礎。 胡椒 (Piper nigrum, 2n=52) 屬胡椒科( Piperaceae)胡椒屬(Piper)多年生常綠藤本植物,原產於印度,是重要的香辛料作物。胡椒在東南亞熱帶地區有悠久而廣泛的栽培史,是印度和歐洲之間的重要貿易商品。
-
高三生物教案:《遺傳的物質基礎》教學設計
10.遺傳信息、密碼子、遺傳性狀 (1)遺傳信息是指控制生物遺傳性狀的一種信號,通常由DNA(基因)上的四種脫氧核苷酸排列順序所決定。不同生物體內DNA不同,每種生物具有各自特定的遺傳信息。 (2)密碼子是指信使RNA上決定蛋白質合成時確定摻入的某一特定胺基酸在肽鏈上順序排列的三個相鄰鹼基,也稱「三聯體」密碼。
-
研究研究揭示黑水虻獨特生物學特性的遺傳基礎並實現品系改良
該研究通過整合基因組、轉錄組、宏基因組等多組學手段揭示了黑水虻獨特生物學特性的遺傳基礎,並通過基因編輯等手段實現了黑水虻品系的初步改良。隨著人口增加和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城市生活垃圾等汙染問題日益嚴重。傳統的垃圾處理方式(如填埋、焚燒等)由於佔地和二次汙染等問題已無法滿足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和城市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
科學家解析油菜油脂合成的遺傳基礎—新聞—科學網
油菜籽粒含油量是油菜重要的性狀之一,籽粒含油量的遺傳機理解析對於高含油量品種的選育以及滿足我國不斷增長的食用油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12月10日,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郭亮課題組與謝為博課題組合作在《分子植物》發表研究論文。該研究在油菜籽粒含油量遺傳基礎解析、新基因挖掘和油脂合成調控網絡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
華南植物園全基因組測序揭示番石榴維生素C合成和果實軟化遺傳基礎
番石榴果實是重要的天然維生素C來源,但其維生素C合成的遺傳基礎卻少有研究。桃金孃科是植物果實類型演化研究的重要模式,兼有肉質的漿果(如番石榴)和木質的蒴果(如桉樹),但它們的果實的肉質化和木質化分子機制尚不清楚。
-
高中生物知識點精析——遺傳的分子基礎
拓展:①T2 噬菌體侵染細菌後,合成自身組分所需的物質和原料均從細菌中來。②獲得含5S 和32P標記的 T2 噬菌體的方法是首先在含有放射性物質的培養基中培養大腸桿菌,之後再接種T2噬菌體,連續多代培養從而獲得含有放射性的噬菌體。
-
《Nature》長文:利用遷徙進化實驗揭示合成生物建構原理
研究經過5年時間的大量進化生物學、定量生物學和合成生物學研究,反覆研究空間遷徙與進化,最終得到一個揭示生物遷徙進化策略的定量規律,為合成生物學、生態學、甚至是現代企業擴張提供了全新的理論指導和啟示。而我們認為,生物世界同樣存在定量規律,理解了定量規律後,才可以真正實現生物的工程化,最終達到造物致知,造物致用。」劉陳立表示。作為基礎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此次從細菌上學習到的生物遷徙進化規律,能夠從理論上指導多細胞生物或生態體系的構建。
-
深圳先進院等利用遷徙進化實驗揭示合成生物建構原理
該研究將空間定植、實驗性進化與合成生物技術結合起來,研究物種空間定植的最優策略。研究發現對於空間定植,並不是遷移速率越快的種群越有優勢,過快的遷移速率會使種群變得不穩定,容易被遷移速率小的種群所入侵,種群在不同大小生境的定植,都對應著一個最優的遷徙和生長策略。
-
Nature:科學家揭示造血幹細胞中蛋白質合成的分子機理
2014年3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首次揭示了成體幹細胞中蛋白質合成的生物學過程,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著名雜誌Nature上,研究者闡述了造血幹細胞產生精確數量的蛋白質對其功能是至關重要的
-
朱健康小組揭示等位遺傳調控機制
近日,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組在《細胞報告》上在線發表科研成果,解析等位遺傳發生
-
生物物理所揭示表觀遺傳因子CENP-A介導著絲粒功能的機制
CENP-A是組蛋白H3在著絲粒區的變體,是著絲粒區建立和發揮功能的關鍵性的表觀遺傳因子。CENP-A通過招募下遊CCAN蛋白家族發揮其功能。CENP-N是CCAN蛋白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員之一,處在CCAN蛋白家族中的核心位置,被CENP-A直接招募並且進一步招募下遊其他CCAN蛋白。
-
「遺傳的細胞基礎和分子基礎」知識點歸納
原標題:「遺傳的細胞基礎和分子基礎」知識點歸納 考點一: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 ②噬菌體侵染細菌要經過吸附→注入核酸→合成→組裝→釋放五個過程。 (2)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隨著DNA的複製而複製;遺傳信息的表達實際上就是基因的表達。 (3)原核生物DNA的複製和轉錄主要在擬核進行。
-
浙中醫藥學院開國銀團隊揭示bZIP轉錄因子調控丹參中酚酸與丹參酮生物合成的分子機制
(ABA)響應的bZIP轉錄因子SmbZIP1正調控丹酚酸但負調控丹參酮生物合成的分子機制。由於近年來野生丹參資源匱乏,人工種植丹參品質退化嚴重,如何提高丹參中活性成分酚酸類與丹參酮的含量成為中藥資源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而深入解析丹參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調控機制是開展丹參活性成分代謝工程的基礎。研究表明遺傳操縱轉錄因子能夠顯著促進植物中次級代謝產物的生物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