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評:對學術造假者要採取零容忍的態度

2021-01-08 中國網

7月28日,北京化工大學發布公告稱,經調查核實,該校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陸駿盜用他人學術文章並偽造履歷,屬嚴重學術不端行為,決定予以開除。公告中還稱,陸駿本人已承認造假。(7月29日《京華時報》)

讓「開除」學術造假者成為一種習慣

張國棟

終於看到了有關部門對學術造假這等嚴重不端行為不庇不護,對當事人及時作出開除決定的消息。陸駿造假,儘管均假冒國外同名(姓名拼音字母相同)學者,實施「移花接木」之術騙取名利,稱得上「技高一籌」,然而假的就是假的,終究難逃打假人士的火眼金睛。現在被開除,可謂咎由自取。

學術造假,看似「紙上」的功夫,不會對社會構成多大的危害,實則不然。學術是科學,容不得半點馬虎,更容不得任何造假。如果聽任造假行為大行其道,不僅褻瀆學術,而且貽害社會。

然而不知何故,國人對學術造假似乎格外「開恩」,即使「人贓俱在」,大多也不了了之。要麼批評教育一番過關,要麼只把「假」的部分剔除完結,很少有把當事人直接開除的「習慣」。殊不知,這是對造假行為的放縱。

因此,對學術造假要「零容忍」,發現一個,開除一個,這應該成為一種「習慣」。如此,學術,才可望真正回歸學術!

不妨加大對弄虛作假的法律成本

賀 成

大學教授本是人之楷模,做出學術造假、學歷造假之事,令人不齒。然而,縱觀一個時期以來的學術學歷弄虛作假,已不單是個別教授行為,而成為一種見怪不怪的現象,應引起我們的警惕和深思。

實事上,追溯一些大學教授弄虛作假之根源,既在於一些人心態浮躁、自律意識較差,也在於一些大學學術評價機制不夠科學全面,過分迷信高學歷、洋文憑,但更在於我們對弄虛作假者查處不力,事後處罰過輕。按理說,學術、學歷造假問題頻出,相關職能部門應該聞風而動,一是通過各種手段方式查處,二是完善體制機制避免弄虛作假者有空隙可鑽,三是對浮出水面的弄虛作假者加大處罰力度。然而,在查處方面,我們鮮見職能部門的主動身影,最耐人尋味的地方還在於,對一些弄虛作假大學教授的處罰,頂格處理就是將其掃地出門。

無論是學術、學歷弄虛作假,其實都已經構成欺詐。對此,相關部門不能任由涉事單位按「家法」處置,或者打三十大板逐出師門,而應上升到法律層面,以法律之利劍清除學術領域的這股歪風邪氣。

【網友熱議】

新華網友「毛建國」:學術造假不能只靠「民間點射」,高校是第一守門員。醜聞發生了,一句不知情,搪塞不了民眾。每個人都應該保持對事實真相的潔癖,高校更應該如此,學術才能幹淨,社會才能幹淨。高校應該擔起責任,給公眾一個明白,給學術一個清白。

新華網友「伍若毅」:「做學問不造假」,應為教授道德底線之一,而守住這條「底線」,不僅要靠「自律」,更要有多方面的「他律」。否則,一個「陸駿」被開,還會有一個個「王駿」、「李駿」、「張駿」跟進造假而矇混過關。

相關焦點

  • 中國和日本學術界對造假者的不同態度,與中日科技差距有關係嗎?
    如果你要保護你的技術,就不要發表學術論文,一旦發表了學術論文,就必須要遵守上面的規則。所以儘管日本理化所出現了小寶方晴子事件,但這沒有從根本上影響日本理化所在科學界的聲譽,相反,對造假零容忍和嚴格的處理方式會使得其將來成果的可信度提高。
  • 清華大學回應博士論文造假: 撤銷學位、問責導師,對學術不端零容忍
    清華大學:對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  這一兩年前的撤稿事件於近日被國內外多個科研網站和論壇轉載,旋即引發熱議。對此,清華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早在2016年,清華大學就啟動了對這一事件的調查。  記者看到,在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官網發布的情況說明表示:清華大學對於學術不端行為堅持零容忍態度,一經查實絕不姑息、嚴肅處理。我們將深刻汲取此次事件的教訓,進一步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學術誠信教育,嚴格相關管理措施,營造良好學術風氣,嚴防此類事件再次發生。同時,歡迎社會各界繼續對我院的學風建設工作予以監督。
  • 新華網評:守住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
    他強調,我們一定要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保護好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從字裡行間中,我們深刻領悟到了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歷史長河奔流不止,燦爛的中華文明獨樹一幟;5000多年生生不息,古老的中華民族屹立世界東方。寶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是人類文明的記憶載體,蘊含著悠久歷史文化的「根」與「魂」。
  • 《學術造假態度調查報告》:89%認為學術造假行為應列入刑法範圍
    近年來被曝出的學術造假、學術不端事件有點多。學術造假,學術不端不僅對被侵佔學術成果的學生來講不公平,對學術界,對社會來講,是對學術道德底線的挑戰,更是一件無法容忍的事情。那麼大眾對於學術造假、學術不端是什麼態度呢?
  • 新華網評:多下基層"捉活魚",少在房間湊材料
    新聞工作者都知道,要寫出好稿子,靠的是腿腳勤、手眼勤、腦袋勤。這就要求記者多往基層跑、多向基層看、多替基層想。記者要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唯有走基層、聽民聲,這絕非久居高樓大廈、書齋會場就能為之;更不是在網上扒一扒、把以前積累的素材湊一湊,就能寫出反映基層呼聲、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新聞作品。  新聞記者的感情源自基層。
  • 今日話題 | 南開校長被曝論文造假,再次敲響學術不端警鐘
    在嚴懲學術造假上,中國的確要好好向歐美學習。 這句話相當現實地抖落了學術界的不堪真相——首屈一指的論文大國背後,是習以為常的學術腐敗。 對那些造假者來說,在科研項目評審、人才評價、院士評選等項目唯論文數量的前提下,風險和收益嚴重不對等,造假成本低,造假者很難抵得住更高的頭銜、更好的待遇、更多的項目經費的誘惑。就像本次風波中,曹雪濤的晉升,很難說沒有從之前的問題論文中獲益。
  • 新華網評: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正確把握好五組關係
    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長江流域系統性著眼,既增強各項措施的關聯性和耦合性,又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實現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統一。  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係,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新路子。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關鍵是要處理好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係。
  • 新華網評:把作風轉變的好勢頭保持下去
    防止「四風」反彈,要在抓常、抓細、抓長上下功夫,保障作風建設的制度化、長效化、常態化。倘若像割韭菜一般割了一茬長一茬,八項規定效果就將大打折扣。當前作風建設的實踐成效明顯,已經開了個好頭,必須將好的態勢發展下去,並形成長效機制貫徹下去,養成風清氣正的行為習慣,培育崇清尚簡的制度文化,讓好作風成習慣成自然。  要從領導帶頭做起。
  • 零容忍!論文抄襲有多嚴重?畢業多年也要追溯,撤銷學位只是基本
    「嚴進嚴出」,對抄襲零容忍,實行追責制已經不再僅僅只是口號,不知不覺,已經來到你我身邊。近期,華東師大研究生院發布《華東師範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關於撤銷王姓法學博士學位的公告》,該校一名畢業生博士學位論文被人舉報有抄襲行為,經認定屬實,學校作出撤銷博士學位決定。
  • 無限極產品質量堅持「零容忍」理念
    關於100-1=0的內涵,無限極高級副總裁黃健龍先生在採訪時曾提到了一個詞語:「零容忍」。也就是說無限極產品「從原材料的種植到產品研發、生產、物流、銷售一直到服務,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允許有瑕疵。」如此嚴苛到極致的態度,才得以讓無限極產品保持二十多年的良好口碑。無限極產品生產中的「100-1=0」公式具體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顧一嫻:用「零容忍」態度「滅蠅除蚊」
    原標題:顧一嫻:用「零容忍」態度「滅蠅除蚊」村鎮幹部用「公家錢」理「自家財」,危房和廁所改造資金被侵佔……2015年下半年,中紀委六次發布月度通報,共曝光860起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滅蠅除蚊」力度不減。
  • 天津大學對學術造假的態度——直接解聘
    在我國高校界,學術造假的情況已經是屢見不鮮,基本上所有名校都或多多少的存在學術造假的學生、教授,甚至是院士。不過,對於學術造假者的處理,各大高校的根據造假者的情況處理方式也有所差別。相對來說,天津大學這次對於學術造假的處罰方式是較為嚴厲的——直接和當事人解除聘任合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具體的情況吧!
  • 新華網評:基層減負要破除「開會發文檢查」路徑依賴
    關注基層減負系列網評之二:閆 華「嚴格控制層層發文、層層開會,著力解決文山會海反彈回潮的問題」「著力解決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過度留痕的問題」……近日,中辦印發了《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
  • 「哈佛校訓」瘋傳不只是造假者「高明」
    原標題:「哈佛校訓」瘋傳不只是造假者「高明」  「哈佛校訓」瘋傳不只是造假者「高明」   假的哈佛校訓瘋傳,正是社會邏輯之「權威論證」和「投機主義」、「成功主義」這些與科學精神相違背的邏輯方式以及價值觀造成的必然結果。
  • 教育部答紅星新聞:破除唯論文、唯SCI論,對學術不端堅決零容忍
    現實裡,部分高校仍存在學術不端等現象,而唯論文、唯SCI論等風氣也同樣在高校中有跡可循,如何扭轉科研學風也成了備受關注的話題。就此,雷朝滋在會上回應紅星新聞表示,要堅決破除高校唯論文、唯SCI、唯影響因子論的思想,並堅決要求對學術不端零容忍。
  • 上海師範大學學術倫理與道德委員會 聲明
    根據教育部《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有關師德問題「一票否決」的規定,上海師範大學學術倫理與道德委員會建議並經人事部門討論決定,從今日起終止2017年7月與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瀋陽籤訂的校外兼職教師聘任協議。上海師範大學始終把「為人師表」作為第一要義,把「厚德」作為師生共同秉承的校訓。
  • 他發了183篇偽造數據論文:史上最大科學造假者如何被發現
    但在接下來的兩年中,他的學術造假行為逐漸被公之於眾。最終調查表明,藤井善隆在其二十年的學術生涯中發表的文章有183篇涉及偽造數據。這使他成為目前單個作者撤回論文數量最高紀錄的保持者。目前,藤井因為學術造假,已經被他所供職大學解聘。促成這一切的關鍵之一是史蒂夫·葉提斯(Steve Yentis)。葉提斯在他於2009年成為《麻醉學報》的主編之前已經在研究倫理學方面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 中文期刊開啟學術嚴打模式,國家自然基金資助項目被中文期刊撤稿
    因此很多人就建議,並不是不想發表中文期刊,只是希望國家可以規範中文期刊出版商,採用同行審議,規範學術風氣,嚴查造假抄襲的論文,近日,國內四川省計算機研究院主辦的《計算機應用研究》雜誌官網發布《對2017年第12期涉學術不端文章的處理公告》。為國內中文期刊打樣,中文期刊想要發展,就需要經得住質疑!
  • 清華回應11篇論文被海外撤稿:撤銷造假者博士學位
    本報訊 國外一個名為「Retraction Watch(撤稿觀察)」的網站近日顯示,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有學者的11篇論文因學術不端行為被學術期刊網站撤稿清華深研院2015年的一篇新聞報導顯示,該院有一名2010級博士研究生「葉肖鑫」,「師從於我院新材料所唐國翌教授,五年博士期間,在唐教授的悉心指導下發表SCI論文18篇,其中第一作者16篇,相關研究成果已申請兩項國家發明專利和一項實用新型專利,先後受邀擔任國內外多家知名學術期刊的編輯」,2015年他還榮獲過清華大學第20屆「學術新秀」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