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皮試的藥物,你都清楚嗎?
在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了解下抗微生物藥物的皮試用藥須知。
皮試又稱皮膚敏感試驗,是通過皮內注射少量藥物以檢測機體是否會發生過敏反應的一種方法。在臨床診治過程中,有些藥物如青黴素可能引起患者出現過敏反應,嚴重者表現出低血壓、喉頭水腫、支氣管痙攣等,甚至導致死亡。
注射用青黴素鈉說明書中明確規定:應用本品前需詳細詢問藥物過敏史並進行青黴素皮膚試驗,觀察皮試結果,呈陽性反應者禁用[1]。
那麼,臨床上除了青黴素,還有哪些藥物需要做皮試呢?
青黴素+酶抑制劑類
參照《新編藥物學》(第17版)的要求,注射用青黴素類+酶抑制劑複方製劑(如他唑巴坦、舒巴坦、克拉維酸鉀等)此類藥物中所含酶抑制劑成分會導致過敏,因此使用前必須以原藥做皮膚試驗,陽性反應者禁用。
頭孢類藥物
頭孢類抗菌藥使用前是否需要進行皮試在世界上尚存在爭議,原因在於:引發頭孢類抗菌藥物過敏反應的半抗原-主要決定簇與次要決定簇尚不明確[2]。
而按照2015年版《臨床用藥須知》和2015年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均未要求頭孢類藥物使用前進行皮試,但是在不同的頭孢類藥物的說明書上,仍然有一些藥物規定了皮試的要求。
故目前達成的共識是:如藥品說明書明文規定使用前需做皮試的,則必須做;如說明書上為明確規定,則需臨床根據患者是否為過敏體質、既往藥物過敏史、患者的患病嚴重程度等因素綜合考慮。
頭孢類+酶抑制劑類
此類藥物常用的酶抑制劑有他唑巴坦和舒巴坦等。他唑巴坦與舒巴坦同屬於青黴烷碸類,具有青黴烷酸基本結構,理論上均可能導致過敏反應,應該禁用於青黴素過敏者[3-4]。
但此類藥物說明書中並沒有相關使用前進行皮試的要求。因此,臨床使用這類藥物時必須仔細詢問患者藥物過敏史,使用過程嚴密觀察,一旦出現過敏症狀,應迅速處理。
生物製品
生物製品多源自於動物血清蛋白,對人體而言是一種異性蛋白,具有抗原性,可導致機體過敏反應,在使用前可能會要求進行皮試,如白喉抗毒素、破傷風抗毒素等生物製品[5]。
造影劑
常見的造影劑有碘帕醇、碘比醇、碘氟醇、泛影鈉、泛影葡胺、 碘化油等。碘造影劑作為半抗原,進入機體與血清蛋白結合成為全抗原,從而導致變態反應。
但有多中心臨床研究證實,小劑量碘過敏試驗,無助於預測離子型和非離子型造影劑是否發生過敏試驗[6]。因此,不建議對患者進行常規的碘試驗試驗,除非產品說明書註明特別要求。
中藥注射劑
引起中藥注射劑過敏反應原因十分複雜,可能跟注射液中的藥物大顆粒、高分子蛋白、鞣質和未除盡的雜質有關[7]。而製備過程中混雜的微量不純成分、存放過程中發生的藥品質量變化也可對過敏反應的發生有一定的影響。故使用部分中藥注射液前需認真查看說明書要求進行皮試。
擴容劑右旋糖酐
有關文獻報導,低分子右旋糖酐過敏反應的發生率為0.03%~4.7%,其過敏致死率較青黴素高2~4倍。低分子右旋糖酐本身是一種抗原,具抗原性,其存在於商品的食用食糖中且在人的腸道中可發現產生右旋糖酐的微生物,故小部分人雖從未接受過右旋糖酐,而循環中卻存在著多糖的沉澱素,此乃有些人發生變態反應的原因;另外,如低分子右旋糖酐製劑不純,包括混有多糖大分子及蛋白質,當多糖或蛋白質僅為痕跡量時,亦可產生過敏反應[8]。故使用右旋糖苷或含右旋糖酐的藥品前需進行皮試。
有些藥品在給藥後極易引起過敏反應,甚至嚴重的可引起過敏性休克。所以,為了安全起見,在使用這些藥品之前進行皮膚敏感試驗,確定是否會發生過敏反應。在明確藥品皮試結果為陰性後,再進行調配給藥,對尚未進行皮試者、結果陽性或結果為明確者拒絕調配藥品。參照2015年版《臨床用藥須知》,筆者對臨床上需進行皮試的常見藥物進行了總結,見表1。
表1 臨床需進行皮試的常見藥物
類別
藥品名稱
說明書中描述的皮試要求。
青黴素類
青黴素鈉
青黴素皮膚敏感試驗。
苄星青黴素
苯唑西林鈉
氨唑西林鈉
氨苄西林鈉
阿莫西林
哌拉西林
磺苄西林鈉
阿洛西林鈉
美洛西林鈉
青黴素+酶抑制劑類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
原藥皮試。
替卡西林克拉維酸鉀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鈉
頭孢菌素類
頭孢替安
本品須進行過敏試驗。
頭孢噻肟
頭孢甲肟
生物製品
白喉抗毒素
注射前必須先做過敏試驗。
破傷風抗毒素
肉毒抗毒素
抗炭疽血清
抗狂犬病血清
抗蛇毒血清(蝮蛇、五步蛇、銀環蛇、眼鏡蛇)
詢問馬血清製品過敏史和過敏史,並做皮試。
造影劑
複方泛影葡胺
應用前應做碘過敏試驗。
碘化油
中藥注射劑
心脈隆注射液
使用前需先做皮試。
注射用黃芪多糖
擴容藥
低分子右旋糖酐
過敏體質者用前應做皮試。
其他類
普魯卡因青黴素
青黴素皮膚試驗+普魯卡因皮膚試驗。
英夫利西單抗
用藥前需做結核菌素試驗。
纖溶酶
使用前需進行皮試。
降纖酶
鮭魚降鈣素
對蛋白質過敏者可能對本品過敏,因此對這類患者用藥前最好先做皮試。
門冬醯胺酶
凡首次採用本品或已使用過本品,但已停藥1周或1周以上的患者,在注射前需做皮試。
門冬氨酸酶
細胞色素C
使用本品前,需做皮試。治療結束後再用本品,需重新皮試。
青黴胺
青黴素皮膚敏感試驗。
A群鏈球菌
臨床上使用需皮試類藥品,必須仔細詢問患者藥物過敏史,不管是否進行皮膚過敏試驗,或皮膚過敏試驗陰性,在首次使用後的0.5-1小時內應嚴密觀察,一旦出現過敏症狀,應迅速處理。故醫療機構應常備有完善的搶救設施和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以備不時之需。
參考文獻:
[1]注射用青黴素鈉.中國藥典2020年版二部.
[2]頭孢類抗菌藥物皮膚過敏試驗專家共識[S].標準·方案·指南,2008.
[3]鍾雪,劉田,馮婉玉.他唑巴坦致過敏反應案例報導及文獻複習[J].中國新藥雜誌,2019,28(14):1784-1788.
[4]許錦英,盛雪鶴,劉孟雪,等.皖南地區18所公立醫院β-內醯胺類抗菌藥物皮膚過敏試驗現狀分析[J].安徽醫藥,2017,21(5):943-947.
[5]潘東.常見皮試藥物概述[J].醫學信息,2014,(29):190-191.
[6]梁瑤,孫路路.碘造影劑過敏樣反應發生機制研究進展及防治[J].臨床藥物治療雜誌,2016,14(3):6-10.
[7]李睿,翁維良,高蕊.中藥注射劑皮膚過敏試驗的方法與意義[J].中國執業藥師,2012,9(12):53-56.
[8]廖念權.低分子右旋糖酐致過敏反應2例[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5(2):64-66.
本文來源:醫學界護理頻道
本文作者:吳瑞瑞
責任編輯:風禾 茜茜
【來源:醫學界風溼免疫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