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在書店看到《動物農場》這本書的時候,我本以為是一本輕鬆詼諧的童話故事。
當我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意識到這本書沒我想的那麼簡單。
如果要給這本書下一個定義的話,我認為這是一本有極其諷刺的黑色童話。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群會說話的動物,它們為了自己的私慾,在裡甲農場裡發動革命。
它們骨子裡認為,只要把人類推翻,動物就能過上美好的生活。最終,它們合夥將農場主瓊斯先生驅逐出去,動物實現自治,並在牛棚大戰中挫敗人類復闢進攻。
然而,事情並非就這樣圓滿結束,殘酷的鬥爭又開始了。拿破崙悍然篡改七大紀律,肆意殺害持有不同政見的動物,以此來鞏固自己至高無上的獨裁地位。
在排除異己之後,動物們喪失了獨立思考能力,變得越來越麻木。專治統治的結果,正如書中所說:「要想分清哪張臉是豬的,哪張臉是人的,已經不可能了。」
故事的結局,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按理說,動物們推翻人類的統治,建立自由機制後,動物們更應該團結一致,為以後的生活做打算。
然而,並非如此。面對於權利的誘惑,動物們開始蠢蠢欲動,漸漸顯露出了自己的野心,甚至於變得不擇手段。動物們心中的那個自由王國,終究被自己親手摧毀。
仔細想想,雖然故事發生在農場,但我卻認為這是當今社會的縮影。在現實生活中,會有像拳擊手那樣愚昧無知的人,會有像雪球那樣精明能幹的人,也會有像拿破崙那樣自私自利的人。
他們在面對權利的誘惑時,都會有自己的一己私慾,做出讓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面對於這種情況,需要的是法律的約束與制裁,加強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將邪惡的種子扼殺在萌芽裡。
同時,也需要國家建立健全的監管機制,將權利「關進籠子裡」,長此以往,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