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蔡沈傳:「七政,日月五星也。七者運行於天,有遲有速,猶人之有政事也」。這個七政又被稱為七緯或者七耀,是七大行星的總稱,在我國古代日月被歸於行星之屬,當然我們現在知道太陽作為一顆恆星是太陽系的中心,而月球古代也稱為太陰和太陽遙遙相對,也被歸為行星之列。剩下的五大行星就是太白、歲星、辰星、螢惑、鎮星。在史記中有記載「天有五星,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也沿用至今。
在我國古代就已經開始夜觀天象了,除了日月五大行星之外還有一些比較明亮的恆星,例如天狼星、北極星、牛郎織女星、北鬥七星等,並且把這些星都賦予了神話故事以及一些寓意。例如天狼星在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著自己的寓意,在我國它象徵著戰爭,例如「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在古埃及天狼星代表著災難,每當它和太陽同升這個時節都是尼羅河泛濫的時期。
因此說在地球上可以看到行星,並且在古代就可以把這幾顆肉眼可見的行星和常規的恆星區分開來,因為恆星距離我們都太過於遙遠,近的4.22光年,遠都肉眼可見的在幾百光年遠外,因此在地球公轉一周,處在不同的位置上看恆星都是幾乎固定不動的。
但是這五顆行星就不同了,距離我們都很近,一年四季幾乎都有著不同的位置,有的時候還能發生連珠現象。全天最亮的除去太陽和月亮就是金星了,最亮的時候視星等甚至可以達到-4.9,接下來是火星和木星最亮的時候視星等可以達到-2.9。火星距離太陽較近但是體積小,木星距離太陽較遠但是體積大。
實際上我們肉眼看見各大行星的亮度除了和地球的距離有關外,還和太陽的距離有關。因為行星自身並不能發光只能發射太陽的光線,土星的視星等為-0.3左右,因為距離地球較遠,而水星的視星等在-1.4左右,一般很難看見都籠罩在太陽的光芒之中。
視星等小於等於6的天體我們肉眼都可以看到,而天王星最亮的時候5.8,海王星最亮的時候7.8。因此天王星只有視力較好的,並且懂得天文知識可以準確找準天王星位置的同學才能看到,一般肉眼可見的行星默認為就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文/杜若,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歡迎關注我們:科學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