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我國血液保障能力基本滿足臨床需要 處於「緊平衡」狀態

2021-01-09 大眾網

【新民晚報·新民網】6月14日是第15個「世界獻血者日」。今天,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周長強表示,我國血液保障能力基本可以滿足臨床需要,但這是一種「緊平衡」狀態。近年來,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不斷推進,人均預期壽命進一步延長帶來的人口老年化,二孩政策全面實施帶來的大齡高危產婦數量增加,醫療保障水平提高帶來的醫療服務量持續增長等,對血液供應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我國無償獻血人次達596.5萬

周長強指出,近年來我國無償獻血取得了顯著成績,中國在無償獻血總量、自願無償獻血比例、血液質量安全水平、血液報廢率、臨床合理用血水平等方面,血液安全供應水平位居全球前列。近五年,我國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手術臺均用血量分別降低20%和30%、自體血回輸比例增長30%,不但節約了大量血液資源,而且降低了輸血不良事件,顯著提升了醫療安全水平。

據統計,今年1-5月份,全國無償獻血人次和獻血量持續增長,無償獻血人次達到596.5萬,採血量達2065噸,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6%和5.2%,其中機採血小板達到43.8萬人次,採血量71.3萬治療量,較2017年同期分別增長7.6%和10%。

我國血液供應安全有技術保障和發達國家接軌

在血液採集過程中,如何保障血液的安全?北京市獻血辦主任、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劉江先生表示,「血液中心採供血分採集、製備、檢測還有供應四個步驟。採集這是血液安全的第一個環節,的目是從低危的獻血者當中篩查獻血者。在這之前還要做一些簡單的快速篩查,比如說血型、血紅蛋白、轉氨酶、B肝快速,這些篩查目的是通過篩查把一部分屏蔽掉,否則血採回來以後也會造成浪費。」

「血液製備就是把血充分利用起來,把它分成一個紅細胞,一個血漿,血漿裡邊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做血小板,還要做一些凝血的成分。」

「血液篩查、檢測、檢驗是確保血液安全最重要的一步,檢測主要進行轉氨酶、B肝表面抗原、C型肝炎的抗體,愛滋病病毒的抗體,還有核酸檢測,保證檢測更精準。這些檢測技術我們基本上實現了血液檢測和製備加工的自動化,和發達國家接軌。

「最後是血液供應,簡單說就是我們的血液檢測也合格了,製備也都分離好了,在冷庫裡保存,要保持一個有效的合理的庫存水平。因此我們有一個應急預案,最主要的血站系統應急預案就是一個庫存標準。按照我們血站平均供血量的七天作為一個安全和有效庫存水平。」

「獻血傷元氣」? 專家:無害反益

「很多人不願意獻血,覺得獻血傷元氣,其實,獻血並不會傷害身體,反而會促進自身骨髓和造血功能。」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輸血科主任紀宏文表示,「因為我們肌體中的血液,是每天每秒鐘都在進行代謝,總有一部分細胞會代謝衰老死亡,所以我們獻血量比總血量比不超過10%是不會損傷健康的。還有人說獻血會不會長胖,獻血跟長胖瘦沒關係,導致很多人獻血之後會變胖,跟獻血沒關係,而是之後補充過多營養造成。」

除此以外,周長強也表示,國內外科學研究和長期實踐都已證明,定期、適量獻血不僅無損身體健康,還能獲得助人後的喜悅和生命的升華,促進心理健康。此外,根據《獻血法》和各地法規規定,獻血者還享有免費、優先用血的權利。可以說,無償獻血是利國利民、利人利己的好事和善舉。(新民晚報 潘子璇)

推薦閱讀

過去幾年,「藥荒」輪番上演:2011年,心臟手術用藥「魚精蛋白」出現全國性緊缺;2012年,治療心臟衰竭的搶救用藥「西地蘭注射液」短缺;2013年,治療甲亢的「他巴唑」斷貨;力諾藥業市場營銷經理張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很多「降價死」其實是假死,是換包裝、換...[詳細]

連隊官兵歡迎「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夫婦上島慰問。三十多年前,因為一次意外,他們和部隊結下了深厚感情。[詳細]

堅持獻血20年,曲鄭安積攢了67份獻血證,獲得多次表彰。圖為志願者以及獻血屋的工作人員陪伴曲鄭安過60歲生日。6月10日,曲鄭安60歲生日,完成最後一次獻血,送自己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詳細]

「再不用受那熬煎了。」&nbsp&nbsp&nbsp&nbsp王女是個麻利能幹的陝北農村婦女,性子直、嗓門高,和丈夫高世榮生育了兩個兒子。[詳細]

據義大利《新華聯合時報》編譯當地媒體報導,近日,義大利恩波利警方逮捕了一對父子,兩個人涉嫌在Ebay以及亞馬遜上非法銷售冒牌手機及其周邊產品。57歲的華人男子在警方逮捕期間還曾試圖逃跑,但最終被抓獲,連同兒子一起遭逮捕並起訴。[詳細]

2018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廣東主會場活動12日在珠海舉行。此次活動由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香港特別行政區漁農自然護理署、澳門特別行政區民政總署、澳門特別行政區海事與水務局聯合主辦。[詳細]

相關焦點

  • 20年間全國無償獻血量增5倍 血液供應基本滿足需要
    原標題:全國血液供應基本滿足需要  國家衛健委表示,將推動實現血站之間、血站與醫療機構間信息共享共用  「6·14世界獻血者日」即將到來之際,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昨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全國血液供應情況。
  • 我國無償獻血制度全面建立血液安全水平和臨床用血水平顯著提升
    記者12日從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了解到,目前,我國無償獻血制度全面建立,血液管理制度體系和血站採供血服務體系日益完善,血液供應能力、血液安全水平和臨床用血水平顯著提高。在提升血液安全水平方面,相關部門完善血站技術規程、標準和規範,加強人員培訓和考核,建立覆蓋採供血全過程血液質量管理體系,實現並鞏固血站核酸檢測全覆蓋,基本阻斷愛滋病等重點傳染病經輸血途徑傳播。今年4月,西藏自治區血液中心獨立開展血液核酸檢測。至此,全國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具備核酸檢測能力,我國血液安全保障能力邁入新臺階。
  • 衛健委:我國基本藥物目錄新增12種抗腫瘤用藥
    原標題:衛健委:我國基本藥物目錄新增12種抗腫瘤用藥   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確認,我國即將印發並實施《關於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研究起草《意見》時,國家衛生健康委同步啟動了基本藥物目錄調整工作,共調入藥品187種,調出22種,新增
  • 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
    在11月20日國新辦就推進健康扶貧和醫保扶貧、確保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有關情況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和國家醫保局負責人介紹了相關情況。  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籤約服務管理、重病兜底保障  李斌介紹,國家衛生健康委將加強縣醫院能力建設、「縣鄉一體、鄉村一體」機制建設、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作為主攻方向,強化資金投入、項目建設、人才培養,補短板、強弱項,全面改善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機構設施條件,提升服務能力。
  • 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獲批蘇州
    人民網北京1月15日電 近日,科技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和國家藥監局聯合印發了《關於認定第四批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通知》,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正式獲批成為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突顯其在血液病領域的國家一流水平和雄厚實力。這是我國首次在血液病領域設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 實施國家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規劃 提高生物安全平臺保障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全球及我國在公共衛生應急體系與生物安全保障體系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包括:公共衛生和疾病防控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能力不足,科學研究、疾病控制、臨床治療協同性不夠,數據共享及轉化應用渠道不夠通暢,部分重大疾病防控的技術和治療藥物研發能力仍然相對薄弱,以及新發突發傳染病的治療技術和藥物國家儲備不足等。
  • 人工智慧心腦血管物理康復設備 在我國研製成功
    長時間處於高血脂、高血粘的血液狀態中,人體首先會從毛細血管微循環處開始發生淤堵,此時人們會莫名其妙的感覺到難受,這時就會引發生命危險,例如癌症病變、臟器衰竭或者急性心梗腦梗等,這些疾病一般都會致命,基本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醫學上將這些情況統稱為術後康復狀態,例如,突發心梗的患者,需要手術在心血管內植入支架,但是支架的植入會引發更嚴重的淤堵發生,因此,搭了支架的患者需要終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血藥物。
  • 提高臨床微生物實驗室能力建設,提升我國真菌病檢測能力
    為提高我國三級醫院和基層醫院真菌感染診療能力,全國真菌病監測網國家中心主任、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主任徐英春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副院長、感染科主任俞雲松教授在「真菌病原學回顧性調研暨真菌血流感染主動監測技術方案培訓暨監測單位授牌儀式」啟動會中表示:「近年真菌感染在臨床佔比逐年升高,面對複雜的真菌感染,沒有診斷,就沒有治療
  • 供需緊平衡下 玻璃景氣有望延續
    ★投資建議:在經歷2020年因疫情導致的V字型行情後,浮法玻璃行業在2021年將處於供需緊平衡格局,供需仍有一定缺口。長周期看,行業景氣態勢尚未終結,而緊平衡格局將帶來景氣周期內的價格波動中樞繼續有所上移,玻璃主力合約看至2200元/噸附近。★風險提示:建築玻璃行業產業政策明顯放鬆;地產需求大幅回落。
  • 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五年規劃發布 這些臨床專科將受益
    加強中心建設是有效強化我國醫學創新能力的重要舉措長期以來,臨床研究一直是我國醫學科技創新鏈條的薄弱環節,許多生命科學基礎前沿研究領域取得的進展,不能及時有效地轉化到臨床應用。由於我國臨床醫學研究部署不夠,在臨床醫學這一重要環節的科研創新平臺建設「幾乎空白」,導致臨床研究團隊的專業化建設嚴重滯後,臨床資源高度分散、缺乏整合,臨床研究創新不足、水平不高,整體發展滯後的短板問題十分突出。
  • 國家衛健委:取消開展人體器官移植技術的醫療機構等級限制
    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國家衛健委辦公廳近日印發通知稱,為進一步規範和加強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管理,國家衛健委組織專家對《肝臟、腎臟、心臟、肺臟移植技術管理規範》(衛醫發〔2006〕243號)進行修訂,形成了《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規範(2020年版)》(下稱「《管理規範》」)。
  • 血製品行業專題報告:關注疫情帶來的血液製品配置價值
    (1)過去,因為靜丙在臨床上存在被當做輔助用藥使用的情況,被納入了部分地方輔助用藥目錄。經過此次疫情,靜丙被納入輔助用藥目錄的概率將大幅度下滑。(2)靜丙在疫情方面的治療作用將幫助澄清學術誤判,其臨床使用將得到改善,靜丙終端銷售情況有望好轉。(3)國家衛健委建議使用康復者血漿治療重症患者,並多次呼籲新冠肺炎康復患者獻漿,民眾對獻漿的認知度得到提高,有利於提高獻漿員滲透率,助力存量漿站採漿量增長。
  • 新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發布 新增135種基本藥物
    而新版目錄發布實施後,將能夠覆蓋臨床主要疾病病種,更好適應基本醫療衛生需求,為進一步完善基本藥物制度提供基礎支撐,高質量滿足人民群眾疾病防治基本用藥需求。將適時建立藥品目錄動態調整機制自1975年提出基本藥物的概念以來,隨著全球經濟發展,世界衛生組織對基本藥物的定義也一直在變革。「既有新納入的品種也有淘汰的品種。」
  • 國家衛健委:我國所有移植的器官均來源於公民自願捐獻
    2018年7月31日上午,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我國於2015年成功實現移植器官來源轉型,所有移植器官均來源於公民自願捐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7月31日上午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雙提升有關情況。
  • 重磅發布 | 放射性同位素標記藥物物質平衡及生物轉化臨床研究倫理審查專家共識
    此次制定的放射性同位素標記藥物物質平衡及生物轉化臨床研究倫理審查專家共識,是由共識指導小組在查閱文獻制定初步推薦意見後,經過兩輪的網上及現場專家諮詢,一輪的郵件審稿,由共識指導小組審核後最終確定。本共識旨在規範我國該類臨床研究的倫理審查工作,確保研究的科學性和倫理性,保護受試者的安全與健康,同時建立具體可行的倫理審查操作規程,通過實踐進一步完善專家共識。
  • 虹膜識別、物聯網管理: 這不是「新物種」而是血液冰箱 「網際網路+...
    物聯網技術讓每一袋血液擁有自己的標籤,實現臨床用血全流程可追溯,血液能前移到手術室、ICU,甚至跟隨急救車現場急救。在青島一家醫院,物聯網管理血液半年節約7萬毫升血,夠做350臺小手術。近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跟隨國家衛健委前往山東青島市調研。在年門診量幾百萬的醫院大廳內,不見熙熙攘攘排大長隊的人群,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智能設備。一卡通、憑二維碼就診、預約掛號、自助繳費……對於患者來說,重複排隊已成為歷史。2018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措施,隨後政策意見出臺。經過近一年時間,「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成績單如何?
  • 國家衛健委宣布新冠肺炎英文簡稱NCP
    原標題:國家衛健委宣布新冠肺炎英文簡稱NCP新冠肺炎能否糞口傳播尚未確定,需警惕相關風險;疾控專家稱醫務人員離開病房不會攜帶病毒新京報訊 (記者倪偉)2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召開。
  • 2016.10:我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研究(王倩等)
    我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研究 王倩 畢紅霞   內容摘要: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是社會保障體系中的「最後一道安全網」,意在為貧困人口解決基本生活需要的問題。本文藉助ELES模型測算出我國農村低保標準的三個層次理論值,通過比較分析,得出我國現行的農村低保水平偏低,現行低保標準明顯不能滿足貧困人群的基本需求,而ELES模型測算的基本型保障標準卻可以滿足「保基本」的原則。基於這一結論,本文從政府角度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以確保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合理制定,實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 保障我國土地資源安全的若干戰略思考
    在人口持續增長、經濟快速發展和不合理土地利用方式導致土地嚴重退化的現實面前,我國土地資源正經受著養活眾多人口、滿足建設佔用、保障農業發展和支撐生態修復的歷史性考驗,土地資源安全已成為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因此,探討新時期土地資源安全戰略,對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土地資源安全的特殊重要性 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
  • 展望2021年浮法玻璃市場:預計依舊處於緊平衡
    行情回顧 2020年過年期間,國內經濟活動基本處於停滯的狀態。春節後整體大宗商品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調,受到疫情影響,整體庫存累積幅度達到歷年新高。尤其是疫情集中地區的武漢,作為玻璃的交割地之一,整個物流情況基本處於停滯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