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識別、物聯網管理: 這不是「新物種」而是血液冰箱 「網際網路+...

2020-11-22 21經濟網

物聯網技術讓每一袋血液擁有自己的標籤,實現臨床用血全流程可追溯,血液能前移到手術室、ICU,甚至跟隨急救車現場急救。在青島一家醫院,物聯網管理血液半年節約7萬毫升血,夠做350臺小手術。

在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西海岸院區內分泌病區,患者高翔(化名)只用幾分鐘就完成了住院費用結算。過去,要跑到一樓排隊,光排隊就要花費兩三個小時,而床旁結算則大大節省了時間。

近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跟隨國家衛健委前往山東青島市調研。在年門診量幾百萬的醫院大廳內,不見熙熙攘攘排大長隊的人群,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智能設備。一卡通、憑二維碼就診、預約掛號、自助繳費……對於患者來說,重複排隊已成為歷史。

2018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措施,隨後政策意見出臺。經過近一年時間,「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成績單如何?此前讓人頭疼的看病就醫是否更便捷?

數據顯示,有28個省份開展電子健康卡試點,144個地級市實現了區域內醫療機構就診「一卡通」,4000多家二級以上醫院提供分時段預約診療、候診提醒、檢驗檢查結果查詢等線上服務。此外,「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作為新生事物,監管必不可少,目前已有山東、浙江、廣東、四川、雲南、寧夏等6個省份已建設完成省級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監管平臺。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司長毛群安表示,下一步將築牢監管底線,加快建設「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監管平臺,壓實第三方機構責任,強化信息安全防護,確保遵循醫療規律、注重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物聯網也能管理血液

網際網路如何解決傳統醫療痛點?

過去的門診,患者要經歷排隊掛號、診室排隊等待、醫保審核排隊、窗口繳費、取藥等流程,現在只需一個手機,即可預約分時段就診、行動支付、線上獲取報告單、藥品配送等。

以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為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門診醫生站、候診區、藥房、檢查檢驗科室等各個門診就診環節,均可完成支付,醫院傳統人工窗口繳費僅佔比0.11%。該院2018年度門診50%以上的支付通過行動支付實現,交易金額佔比45.98%,現金繳費僅佔支付額的0.53%。

在「網紅」網際網路醫院中,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複診患者無需再跑到醫院,只需在手機APP上與自己的主治醫生視頻或圖文問診即可,節省了患者的時間和金錢。

值得一提的是,網際網路能解決我國醫療資源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醫療資源的分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偏遠地區、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醫療資源匱乏。由於醫生培養時間漫長,若想讓醫生資源均衡發展,是相當長的過程,而網際網路能為基層醫生賦能,助力醫聯體建設。

據青島市市立醫院工作人員介紹,該院的遠程心電診斷中心,能讓患者在社區就診的同時,享受到三級醫院專家的心電診療服務。患者在各社區醫療機構採集的心電圖數據,實時傳輸到心電遠程診斷中心,即可由中心專業心電診斷專家集中進行診斷並出具電子報告後及時傳回各社區醫療機構。目前,該院年開展遠程心電診斷5000餘例。

不僅僅是患者,網際網路還變革著醫院的管理方式。在青大附院,記者看到了「新物種」——物聯網血液冰箱。

一方面血液保障不及時,另一方面又存在不合理用血情況,這是我國的用血現狀。傳統的臨床用血,需要經過輸血科配血、取血、送血等過程,耗時約20分鐘,為緊急用血帶來挑戰。在某些手術中,需要提前配備血液,如手術順利,備血未被全部使用,出庫的血液因冷鏈斷裂等不能送回,就會導致血液浪費。

如今,物聯網技術讓每一袋血液擁有自己的標籤,實現臨床用血全流程可追溯,使血液管理從傳統的集中式變成分布式,血液能前移到手術室、ICU,甚至跟隨急救車現場急救。

據記者了解,物聯網管理血液在半年內節約了7萬毫升血,而一個小手術可能只需一袋200ml的血,節約下來的血液能夠多做350臺小手術。

網際網路醫療如何監管

醫療質量安全事關人的生命,而在「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許多場景下,醫生與患者是無需見面的,如何做好監管,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在走訪調研過程中,記者注意到,一些防線已經設立。例如,醫生在使用網際網路醫院終端軟體為病人問診前,需要經過刷臉驗證,以確保是真醫生;設立監管端,每一次問診都有記錄保存,醫務部門實時監管;物聯網血液冰箱的使用,需要授權、刷卡,甚至刷指紋、虹膜識別,以保證血液安全。

「在我看來,網際網路醫療是很安全的,因為數據全程留痕,都有記錄。」一三甲醫院醫生告訴記者。

目前,山東等6省份已建設完成省級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監管平臺。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襲燕表示,監管應在源頭、整個過程和結果三方面進行。比如在源頭上,網際網路醫院有準入條件,首先要在實體醫院的基礎上設立,「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服務是在實體醫院基礎上的再擴展;在結果上,設置患者滿意度評價環節。

「我們在監管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提供服務的人員還不夠充足,『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效果如何評價,價格如何確定,如何和醫保相關部門整體對接,需要各方努力共同解決。」襲燕說。

毛群安表示,下一步要築牢監管底線,加快建設「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監管平臺,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完善「網際網路+」醫療收費政策,持續推進信息化支撐健康扶貧工作。

 返回21經濟首頁>>

相關焦點

  • 人臉、指紋、靜脈、虹膜,第二代生物識別技術是什麼?
    傳統的身份識別由於極易偽造和丟失,越來越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目前最為便捷與安全的解決方案無疑就是生物識別技術。它不但簡便快速,而且利用它進行身份的識別,安全、可靠、準確。同時更易於配合電腦和安全、監控、管理系統整合,實現數據信息化管理。這是目前最為方便與安全的識別技術,不需要記住複雜的密碼,也不需隨身攜帶鑰匙、智慧卡之類的東西。
  • 虹識技術全新升級虹膜識別算法,虹膜識別設備性能大幅提升
    【導讀】虹識技術研發的第三代虹膜識別算法PhaseIris 3.0 瞄準迅速崛起的物聯網設備市場,基於第三代算法的硬核晶片Qianxin 3在100MHz主頻下單核編碼速度小於50ms,單核比對時間僅為320納秒。
  • 虹膜識別,聲紋識別,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的優缺點是什麼
    雖然每個人的指紋識別都是獨一無二的,但並不適用於每一個行業、每一個人。例如,雙手長期徒手工作業的人們便會為指紋識別而煩惱,他們的手指若有絲毫破損或乾濕環境裡、沾有異物則指紋識別功能要失效了。另外對於在嚴寒區域或者嚴寒氣候下,亦或者人們需要長時間帶手套的環境當中,這也將使得指紋識別變得不那麼便利。虹膜識別人的眼睛結構由鞏膜、虹膜、瞳孔晶狀體、視網膜等部分組成。
  • 虹膜識別的原理和五大應用領域
    虹膜識別技術是一種我們既熟悉又陌生,十分科幻神秘,又比較常見的感知識別技術,我們常常在科幻作品中看到它,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會遇見它,虹膜識別技術號稱是最精準最不可作偽的感知識別技術,這就更增添了它的神秘感。
  • 新物種實驗:不是物競天擇,而是順勢而為
    去年,他提出了一個新概念「場景革命」,引起一番熱議,他還據此出版了一本同名暢銷書。現在,他要搞一場新物種實驗,吳曉波頻道也是發起機構。物種之新,與行業無關,有關的是基因的再造,譬如通用汽車與特斯拉汽車,計程車公司與滴滴、Uber,外賣公司與美團、餓了麼。
  • 生物特徵識別下一站:虹膜識別
    然而,面對這張聞名於世的面孔,沒有人知道她是誰。時隔17年,拍攝者突然萌生尋找神秘少女的念頭。幾經輾轉,他最終藉助虹膜識別技術,在上千個自稱是照片主角的人中找到了她。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也是身份的標識。虹膜是位於人眼表面黑色瞳孔和白色鞏膜之間的圓環狀部分,包含很多相互交錯的斑點、細絲、冠狀、條紋、隱窩等細節特徵。
  • 虹膜識別,你究竟了解多少?
    這就更增添了它的神秘感。只不過它識別的不是條形碼二維碼上蘊含的信息而是人的虹膜上的隱藏的豐富信息,而且其優良的特性也是條形碼二維碼所無法比擬的。什麼是虹膜?虹膜定位一般認為,虹膜的內外邊界可以近似地用圓來擬合。內圓表示虹膜與瞳孔的邊界,外圓表示虹膜與鞏膜的邊界,但是這兩個圓並不是同心圓。
  • 虹膜識別技術的原理是什麼?
    隨著科技的發展,虹膜識別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生物識別系統。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虹膜識別技術? 生物識別是一種技術,這種技術是能採取人體獨特的特徵(比如:人臉特徵,虹膜特徵,指紋特徵),將這些特徵轉換成一串數據,來完成人體識別和認證。
  • 一文讀懂獨一無二的虹膜特徵識別
    而虹膜識別技術通過人體獨一無二眼睛虹膜的特徵來識別身份,虹膜特徵匹配的準確性甚至超過了DNA匹配。   這種技術在生物測定行業已經被廣泛認為是目前精確度、穩定性、可升級性最高的身份識別系統。   什麼是虹膜?   我們的眼睛由鞏膜、虹膜、瞳孔三部分構成。
  • 一篇文章弄懂什麼是虹膜識別
    事實上,虹膜識別並不是一個初生事物,基於虹膜掃描識別身份的理論認知可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並於90年代逐漸實現商業化落地,如今也已應用在諸如金融,政府,機場和軍方等現實中貌似類似「神秘部門」的地方。但如你所知,人類歷史的底層驅動力永遠都是技術以及讓技術大範圍擴散的商業,遵循著與計算機,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等顛覆性技術的相似步伐,如今虹膜識別也正在從特定領域推廣至普通消費人群之中。
  • 虹膜識別與眼紋識別有何不同
    【IT168 資訊】在移動網際網路發達的今天,智慧型手機承載了我們太多的隱私和秘密,這對其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指紋識別已經無法滿足,融入更先進的生物識別技術已經成為行業趨勢。  簡單來說虹膜識別與眼紋識別最本質的區別就是:在原理上兩者識別的區域完全不同。虹膜識別顧名思義識別的是眼睛的虹膜部分,而眼紋識別則是識別眼睛的鞏膜部分。
  • 全新升級核心算法技術,虹膜識別進入高速時代
    虹識技術董事長易開軍博士表示:「本次核心算法的全面技術升級是公司在虹膜識別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通過將運算位寬從128位提高到384位,實現32個時鐘周期即可完成一次比對業務,在不減少生物特徵點的前提下,實現了特徵數據模板大小直降至2KB,在實際運用中可以極大的提高本地存儲容量。我們的新技術解決了長期以來影響虹膜識別大規模市場應用推廣的場景限制、便捷性和安全性等問題。」
  • 虹膜識別技術
    而且虹膜在胎兒發育階段形成後,在整個生命歷程中將是保持不變的。這些特徵決定了虹膜特徵的唯一性,同時也決定了身份識別的唯一性。因此,可以將眼睛的虹膜特徵作為每個人的身份識別對象。這在生物識別技術中,所獲得特徵點的數量是相當大的。虹膜識別就是通過對比虹膜圖像特徵之間的相似性來確定人們的身份。虹膜識別技術的過程一般來說包含如下四個步驟:
  • 網際網路金融的「救星」:未來,生物識別能做什麼?
    如何減少安全漏洞、保護用戶數據也成為了網際網路金融最為關心難題之一,而生物識別技術恰好為網際網路金融提供了更安全的身份認證解決方案,為其在安全與便捷之間建立了平衡點。隨著生物識別技術的迅速發展,也湧現了越來越多應用案例:馬雲刷臉支付、蘋果指紋支付等。但是,作為網際網路金融「救星」的生物識別技術,只能在支付領域做做動作嗎?當然不是!
  • 虹膜是什麼?虹膜識別是如何工作的?
    但是現在有一項科技是我們觸手可及的,那就是虹膜識別技術。 虹膜是什麼?虹膜識別是如何工作的? 不過虹膜掃描儀不僅僅是給你的眼睛拍個照然後進行比較,那樣的話只需要一張你眼睛的照片,虹膜識別就起不到作用了。虹膜掃描儀是通過一束近紅外光掃描人的眼睛,清楚地暴露虹膜的圖案,並且在黑暗下也能同樣工作。但是眼鏡(包括隱形眼鏡)會限制光束的傳播,使虹膜識別失效。當設備記錄下虹膜的圖案後,會有相應的程序將其轉換為代碼,然後與已經保存的數據進行對比,實現解鎖。
  • 手機虹膜識別是否有必要?
    在三星S5發布前,曾有消息稱這款手機將採用虹膜識別技術專業人士稱,虹膜識別比起指紋識別有不少優點,識別準確,速度還非常快,一般只需要不到1秒。技術的發展對使用場景的要求也越來越低,SRI International的系統可以在多種光線條件下讀取虹膜,還能在用戶移動時使用。不過有技術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得到使用。想到在手機上採用虹膜識別技術,我腦中想到的第一個場景是去醫院打針。
  • 生物識別方式有指紋人臉識別!而生物虹膜、指靜脈識別你知道嗎?
    網友發現,只要在手機屏幕上貼上一張比較厚的保護膜,然後進行指紋識別,任意人的指紋都可以識別解鎖成功。消息一出,引來一大堆網友的在線測試,多數人都發現了這個漏洞。在用戶曝光漏洞後,三星發布公告承認涉事型號手機的確存在該漏洞,並在官網發出通告,建議三星該系列手機用戶不要使用過厚的手機保護膜,並表示三星會通過後期系統軟體升級消除漏洞。
  • 虹膜識別是目前最為精準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
    譚鐵牛說,虹膜識別主要涉及四大關鍵技術:一是虹膜成像技術,解決虹膜圖像的有無問題;二是活體判別技術,解決虹膜圖像的真假問題;三是質量評價技術,解決虹膜圖像質量好壞問題;四是特徵表達技術,解決虹膜圖像的主體問題。「僅虹膜成像這一項技術,我們就花費了很多精力和時間去攻克。」
  • 生物識別技術四大種類介紹(人臉、指紋、虹膜、聲紋)
    打開APP 生物識別技術四大種類介紹(人臉、指紋、虹膜、聲紋) 賽迪智庫 發表於 2020-07-24 16:26:50   隨著網際網路
  • 虹膜識別技術規模化應用已經箭在弦上
    而且,從技術角度來看,當前,中科虹霸在虹膜識別算法和技術層面,均處於國內、國際領先水平。中科虹霸之前在虹膜識別算法國際競賽NICE I和NICEII評測中,均拿下國際第一名的成績。這兩大評測分別是針對預處理算法和特徵抽取算法,這是整個虹膜識別算法中的兩大關鍵步驟。預處理指圖像檢測、分割等處理,然後在處理基礎上進行第二步的特徵抽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