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鳥化石地質公園遼寧巨龍化石

2020-12-03 藝信網

朝陽鳥化石地質公園遼寧巨龍化石

吉石

近年來,隨著朝陽考古挖掘的許多重大發現,還有大量古生物化石的出土,朝陽被稱為「龍源之地」,已成共識。這不僅令我振奮和自豪,也引發了我在家鄉找龍的強烈願望。龍,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動物,我們也許更注重它的精神傳承,而忽略它可能的真實存在,更多地認為它是虛構、想像中的動物。而事實上,像我一樣,有很多的人相信,我們的這個「龍」,更有可能是真實的存在,抑或這個「龍」就在朝陽的大地上。要把失落的「祖宗」找回來,這應該是我們的責任和擔當!

找龍,我們的首選之地,當然是龍城。龍城有龍嗎?龍兮何在?史傳,342年慕容皝將燕國都城由棘城遷到朝陽,遷都之日,只見龍山(今朝陽鳳凰山)出現青、白二龍,交首嬉戲,慕容皝大喜曰:此乃龍城也。慕容皝的這場「龍」劇,其實是他的臣子在鳳凰山上人工擺設出來的,是導演的一場「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的鬧劇。但是,史料上記載,朝陽在漢代就有「黃龍亭」的地名,也許這是當時取名「龍城」的歷史根據。

《山海經》中提到了很多龍,大體上有兩類,一類是純粹的神獸龍,只能供神人役使,另一類是「1、1嫁接重組」。在甲骨文中我們找到了龍,僅「畫」出的「龍」(龍)字,就有百八十個。做細緻研究,《山海經》和甲骨文中的龍,與朝陽這個地方都能聯繫起來。

這首先是因為紅山文化時期,朝陽這個地方就有了龍的文化。在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了玉豬龍。玉豬龍一方面保留了動物的原初和可愛,作為豬也好,熊也好,「龍」形象生動傳神,沒有更多的虛構和想像成份,沒有後來的整容和包裝,這無疑更接近「真龍」;另一方面,紅山人把龍融入玉石中,這無形中彰顯了龍的堅韌,賦予了龍神聖、永恆、通神等特異內涵,玉豬龍體現了石文化、玉文化、巫文化、龍文化的高度融合。紅山先祖心中的龍已經成了一種特定的符號和具體的抽象,並把這種抽象刻在了石頭上,把他們所「見」到的龍,他們心中的龍固化下來,神化起來,並通過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中的壇廟冢,把玉豬龍升華為黃帝的龍,民族的龍,中華的龍,標誌著中華文明比夏朝早了一千多年,這才是玉豬龍最大的貢獻。紅山先民對龍的圖騰崇拜,必然傳承給他的後世子孫。有研究證明,紅山文化區就是黃帝部落的前身,他逐漸南遷,經中原大戰戰勝炎帝和蚩尤,統一華夏,形成後來的中原文化,那麼龍圖騰、龍崇拜也必然傳承到中原,直至今天的中華龍文化。可見,說朝陽地區為「龍源」之地,或許真的符合史實。

無論中華文化的龍圖騰之龍源到底在哪,但從今天朝陽化石的挖掘出土來看,我們說朝陽是化石龍之源地之一,卻疑義不大了。

世界許多地方都有恐龍化石出土,作為「化石王國」的朝陽,更是恐龍化石的重要出產地。鸚鵡嘴龍是朝陽恐龍世界的一道亮麗風景,也是熱河生物群整個生物鏈中不可或缺的成員。繼鸚鵡龍的發現,朝陽的恐龍新發現一發而不可收,震驚古生物學界。2008年在北票這片不斷創造化石奇蹟的古老大地上,發現了一隻大恐龍,體長13米,後來又在喀左縣大城子發現了中國暴龍。

需要強調的是,1996年在北票四合屯,發現名為「中華龍鳥」的恐龍化石,它身披「羽毛」,這是一隻比始祖鳥還始祖的原始鳥類。但研究證明這中華龍鳥還是龍,但它逐漸進化飛上了天,最後演變成了鳥。恐龍也能飛天,這和我們圖騰的龍又有些許相似。

雖然恐龍中的龍並不是我們圖騰崇拜的龍,但是它豐富了朝陽「龍城」的龍文化內容,說朝陽是中華圖騰龍和化石龍這兩個「龍源」之地,當無不妥。作為朝陽人,我們為有這樣深厚的自然和歷史文化而感到自豪,相信朝陽人會充分利用這些遺產,建設發展朝陽,朝陽定會有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

相關焦點

  • 熱河生物群已發現30多種恐龍化石
    眼下,朝陽北票大板鎮孤家子村,一處立體保存的大型恐龍化石點正在發掘中。古生物學家說,這隻「站著」的恐龍可能藏著「趴著」的恐龍顯現不出來的奧秘。兩年前的今天,復原的「遼寧巨龍」正式亮相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
  • 朝陽白堊紀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盛大開園
    6月25日,由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主辦、興盛集團•朝陽永盛七星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主題為「探秘白堊紀,興盛耀朝陽」朝陽白堊紀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開園啟動儀式舉行,標誌著改造升級後的全新朝陽白堊紀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正式開門迎客。副市長、區委書記邱廷彥,興盛集團董事長李金鈺分別在儀式上致辭,並共同按動啟動球。
  • 科普|古生物化石產地保護方式有哪些?
    古生物化石產地保護方式主要有兩種:一、原地自然狀態下保護一般適用於保護級別較低的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和一般保護古生物化石。保護措施包括:豎立標誌(標誌牌、說明牌、警示牌等);拉網圍欄;對受風化剝蝕而容易坍塌的含化石巖層採取加固工程;對受流水衝刷而遭受破壞的含化石巖層建設排水工程等。
  • 雲探秘|第五站——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
    今日,走近我們「雲探秘」中國古生物學會科普教育基地的第五站——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隸屬於遼寧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由朝陽市政府投資建設,是一個集化石展覽、化石收藏、化石和地質知識科普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具有科學性、知識性、觀賞性和趣味性,是自然科學普及和教育的重要基地。
  • 遼寧朝陽成為古生物學界心中「聖地」
    上海世博會上,古生物化石是遼寧館最亮麗的名片。本報記者 畢玉才攝2011年,《自然》雜誌再一次以封面文章發表了遼西的又一新發現——李氏果。 沈師供圖 本報遼寧朝陽2月3日電(記者畢玉才 特約記者劉勇)遼寧朝陽被中外古生物專家譽為「中生代的龐貝城」、「世界古生物化石寶庫」。
  • 新疆奇臺矽化木 恐龍化石國家地質公園開園
    新華網奇臺(新疆)8月26日電(記者李曉玲)經過兩年的籌備,中國西北唯一一家以稀有、珍貴的矽化木群、恐龍化石為主體的國家地質公園——新疆奇臺矽化木—恐龍國家地質公園26日開園。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副主席庫熱西·買合蘇提說,地質公園開園後將成為中國巨型史前博物館和考古公園。
  • 邯鄲龍湖公園驚現化石 地質一隊專家破解身世
    勘測現場長城網邯鄲訊(記者霍文龍)近日,有不少群眾向媒體反映在邯鄲龍湖公園發現了「魚化石」。2020年7月30日上午,地質一隊接到了邯鄲市龍湖公園管理處、邯鄲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和邯鄲廣播電視臺民生大視野欄目組的求援,希望派專家前去鑑定。受領導委託,教授級地質礦產工程師孔令海一行懷著激動的心情趕往現場,因為如果真的是「魚化石」,將是邯鄲地質史上的一項重大新發現。專家組經過認真查看與仔細鑑別,最後確定此「魚化石」實為「角石生物化石」。
  • 遼寧西部106個重點古生物化石資源清單已出爐
    遼西106個重點古生物化石資源清單出爐形成我國目前古生物化石保護研究方面最系統資料  2月10日,記者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由渤海大學、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省地質勘查院、北票市古生物化石保護研究中心等單位專家組成的項目組共同完成的我省重大科學技術研究項目——遼寧西部古生物化石時空分布與保護利用機制構建
  • 歐洲收藏8件珍貴化石回遼寧老家
    2018年1月13日,遼寧瀋陽,「接收歐洲贈送的遼西化石回遼寧儀式」在遼寧古生物博物館舉行。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中國古生物學會、遼寧省國土資源廳、遼寧省化石資源保護管理局等部門領導,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吉林大學、東北大學、瀋陽師範大學等研究機構及高校的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活動。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廷棟院士、劉嘉麒院士、著名恐龍學家董枝明、徐星教授等也應邀參加。
  • 遼寧一所城市在乾隆時期而得名,景區不多但其兩處景區足名震世界
    朝陽市鳳凰山02朝陽市的旅遊景區其中兩處名震世界朝陽市的景區有朝陽鳥化石地質公園、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其中最為知名的就是朝陽鳥化石地質公園和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這兩處被發現的時候都是震驚世界的。其實,對於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更加細緻的解釋就是「紅山文化」,它的範圍是內蒙的赤峰市和遼寧的朝陽市。在朝陽市的具體位置是建平縣和凌源市以及喀左,並不是在朝陽的市區附近。現在的朝陽市已經建設完成高鐵站交通十分方便,鳥化石地質公園、慕容街、鳳凰山均可乘坐高鐵前往,高鐵還有通往牛河梁站的,但是去博物館則需要乘坐計程車。
  • 中國是發現恐龍最多的國家,「巨型汝陽龍」竟是世界最大恐龍化石
    河南省汝陽縣劉店鄉有座「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這裡發現的生活於晚白堊紀早期(距今約1億年至8500萬年間)的汝陽恐龍動物群,是中國乃至世界晚白堊紀早期的一個重要恐龍物證,它的發現填補了我國晚白堊紀早期恐龍研究上的空白,對研究大型蜥腳類和結節類恐龍的分布、遷徙、演化以及揭示恐龍生活習性、生存環境和最終的突然滅絕等具有重大價值
  • 臨夏地質公園——和政縣古動物化石博物館
    臨夏地質公園——和政縣古動物化石博物館 2021-01-07 1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國第一塊恐龍化石出土地:黑龍江邊嘉蔭國家恐龍地質公園
    在黑龍江邊,伊春市嘉蔭縣是中國第一塊恐龍化石的發現地,被譽為恐龍的故鄉。這裡有座很矮的小山,不!還是叫土丘比較合適,叫龍骨山,這裡便是中國第一塊恐龍化石的岀土地。如今這裡已建成以恐龍為主題,以恐龍化石為基礎,結合恐龍科普知識,發掘現場和聲光電控制的原始場景為一體的恐龍主題公園,並升級到國家級恐龍地質公園。1902年由原住民提供線索,俄國人在這裡發現了恐龍遺骸,並進行了發掘。用挖出來的恐龍遺骨化石,組裝成一具完整的恐龍骨架——黑龍江滿州龍骨架。這就是我國出土的第一具恐龍化石骨架,被譽為「神州第一龍」,目前這具恐龍骨架在聖彼得堡博物館內保存。
  • 8件珍貴遼寧古生物化石從歐洲萬裡歸鄉
    8塊極為珍貴的距今1.25億年—1.6億年的恐龍和鳥化石輾轉自歐洲回到故鄉遼寧,正式落戶遼寧古生物博物館。1月13日,在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地質古生物學界多位院士、專家和有關部門人員嘉賓共同為回歸化石揭幕。  歐洲收藏家願捐珍貴化石回遼  這8塊化石的大小多在50釐米左右,只有一件小盜龍類的標本加上尾部的長度達到73釐米。它們姿態各異,骨骼、翅膀甚至羽毛的痕跡均清晰可見,保存十分完好。
  • 【臨夏地質公園】佔據6項世界之最——和政縣古動物化石博物館
    現館藏化石標本30000多件,分屬3綱8目150多個屬種。屬新生代晚期的4個不同哺乳動物群,分別埋藏於和政地區四種巖性不同的地層中,佔據了六項世界之最,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馬化石產地、世界上最豐富的鏟齒象化石——鏟齒象頭骨個體發育系列、世界上最早的第四紀披毛犀頭骨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馬——埃氏馬和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
  • 巴塔哥巨龍最大恐龍背後的真相|恐龍|巴塔哥|愛登堡與巨龍|化石
    巴塔哥巨龍最大恐龍背後的真相2016年初,一則新聞轟動了世界,古生物學家在阿根廷發現了巨大的恐龍化石,這種恐龍甚至可能比阿根廷龍還要大,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恐龍!模式種名則是為了紀念發現化石的牧場所有者梅奧家族。圖註:巴塔哥巨龍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在巴塔哥巨龍被命名之前,英國廣播公司(BBC)就聯合著名的自然紀錄片大神大衛·愛登堡(David Attenborough)製作了名為《愛登堡與巨龍》的紀錄片,全面介紹了恐龍化石的發現、發掘與重建。
  • 白堊紀地質公園開園迎客
    6月25日,朝陽白堊紀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舉行開園儀式,正式開園迎客。今年初,唐山興盛集團進駐朝陽,投資85億元建設朝陽白堊紀旅遊項目,其中包括朝陽白堊紀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朝陽白堊紀旅遊小鎮、興盛·梧桐公館、朝陽白堊紀主題樂園、三燕龍城五大板塊。
  • 清明:探秘神奇的化石王國 地質科普營三日活動
    各位家長、小朋友們,如果你跟隨博物中國行的老師們去過了中國地質博物館三層、自然博物館一層、中國古動物館,看到館內小巧精緻的昆蟲化石、活靈活現的植物化石、讚嘆不已的恐龍化石和五花八門的地質標本,聽著他們的挖掘的年代和歷史故事,你一定很熱血澎湃吧!想親手去挖掘一次麼?機會來了!
  • 中國「最美」地質公園,有長5米的龍化石,你知道是哪裡嗎
    如果小編提到地質公園,很多網友腦子裡應該會第一時間想到國外的一些地質公園,另外,相信一些人對於國內張家界的地質公園也比較熟悉,但是大家我不知道其實我國貴州省裡也有一個地質公園,相當漂亮,和國家相比也完全不同。
  • 廣西發現新種類恐龍化石 廣西自然博物館展出(圖)
    人民網北京1月26日電(記者 劉然)中法古生物學家在我國廣西所發現的恐龍化石,被證實為1.3億年前的真蜥腳類恐龍當中的一個新屬種——「何氏六榜龍」,這一發現被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地質學報》(英文版)中。一隻身長18米、頭高6米的「何氏六榜龍」也已在廣西自然博物館露天恐龍園中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