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鳥化石地質公園遼寧巨龍化石
吉石
近年來,隨著朝陽考古挖掘的許多重大發現,還有大量古生物化石的出土,朝陽被稱為「龍源之地」,已成共識。這不僅令我振奮和自豪,也引發了我在家鄉找龍的強烈願望。龍,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動物,我們也許更注重它的精神傳承,而忽略它可能的真實存在,更多地認為它是虛構、想像中的動物。而事實上,像我一樣,有很多的人相信,我們的這個「龍」,更有可能是真實的存在,抑或這個「龍」就在朝陽的大地上。要把失落的「祖宗」找回來,這應該是我們的責任和擔當!
找龍,我們的首選之地,當然是龍城。龍城有龍嗎?龍兮何在?史傳,342年慕容皝將燕國都城由棘城遷到朝陽,遷都之日,只見龍山(今朝陽鳳凰山)出現青、白二龍,交首嬉戲,慕容皝大喜曰:此乃龍城也。慕容皝的這場「龍」劇,其實是他的臣子在鳳凰山上人工擺設出來的,是導演的一場「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的鬧劇。但是,史料上記載,朝陽在漢代就有「黃龍亭」的地名,也許這是當時取名「龍城」的歷史根據。
《山海經》中提到了很多龍,大體上有兩類,一類是純粹的神獸龍,只能供神人役使,另一類是「1、1嫁接重組」。在甲骨文中我們找到了龍,僅「畫」出的「龍」(龍)字,就有百八十個。做細緻研究,《山海經》和甲骨文中的龍,與朝陽這個地方都能聯繫起來。
這首先是因為紅山文化時期,朝陽這個地方就有了龍的文化。在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了玉豬龍。玉豬龍一方面保留了動物的原初和可愛,作為豬也好,熊也好,「龍」形象生動傳神,沒有更多的虛構和想像成份,沒有後來的整容和包裝,這無疑更接近「真龍」;另一方面,紅山人把龍融入玉石中,這無形中彰顯了龍的堅韌,賦予了龍神聖、永恆、通神等特異內涵,玉豬龍體現了石文化、玉文化、巫文化、龍文化的高度融合。紅山先祖心中的龍已經成了一種特定的符號和具體的抽象,並把這種抽象刻在了石頭上,把他們所「見」到的龍,他們心中的龍固化下來,神化起來,並通過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中的壇廟冢,把玉豬龍升華為黃帝的龍,民族的龍,中華的龍,標誌著中華文明比夏朝早了一千多年,這才是玉豬龍最大的貢獻。紅山先民對龍的圖騰崇拜,必然傳承給他的後世子孫。有研究證明,紅山文化區就是黃帝部落的前身,他逐漸南遷,經中原大戰戰勝炎帝和蚩尤,統一華夏,形成後來的中原文化,那麼龍圖騰、龍崇拜也必然傳承到中原,直至今天的中華龍文化。可見,說朝陽地區為「龍源」之地,或許真的符合史實。
無論中華文化的龍圖騰之龍源到底在哪,但從今天朝陽化石的挖掘出土來看,我們說朝陽是化石龍之源地之一,卻疑義不大了。
世界許多地方都有恐龍化石出土,作為「化石王國」的朝陽,更是恐龍化石的重要出產地。鸚鵡嘴龍是朝陽恐龍世界的一道亮麗風景,也是熱河生物群整個生物鏈中不可或缺的成員。繼鸚鵡龍的發現,朝陽的恐龍新發現一發而不可收,震驚古生物學界。2008年在北票這片不斷創造化石奇蹟的古老大地上,發現了一隻大恐龍,體長13米,後來又在喀左縣大城子發現了中國暴龍。
需要強調的是,1996年在北票四合屯,發現名為「中華龍鳥」的恐龍化石,它身披「羽毛」,這是一隻比始祖鳥還始祖的原始鳥類。但研究證明這中華龍鳥還是龍,但它逐漸進化飛上了天,最後演變成了鳥。恐龍也能飛天,這和我們圖騰的龍又有些許相似。
雖然恐龍中的龍並不是我們圖騰崇拜的龍,但是它豐富了朝陽「龍城」的龍文化內容,說朝陽是中華圖騰龍和化石龍這兩個「龍源」之地,當無不妥。作為朝陽人,我們為有這樣深厚的自然和歷史文化而感到自豪,相信朝陽人會充分利用這些遺產,建設發展朝陽,朝陽定會有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