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最大的衛星島,已經申遺成功,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項目!

2021-01-07 小強旅遊記

中國已經有兩個地方成功申請了世界遺產,一個是西藏的可可西裡,一個是廈門的鼓浪嶼。鼓浪嶼是廈門最大的衛星島,島上的巖石高聳挺拔,由於海浪的長期拍打,形成了許多山谷和陡峭的懸崖,海灘、礁石、懸崖和山峰相互吸引。這座小島於2017年7月8日成功申請世界遺產,成為中國第52個世界遺產項目。

鼓浪嶼是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的一個小島,是著名的風景區,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因海西南部有一個海穴,受潮汐影響,聽起來像鼓聲,故明代改名為鼓浪嶼。

鼓浪嶼的主要景點包括陽光石、劉莊花園、郝躍花園、豫園、鼓浪嶼石、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廈門海底世界和自然海灘、海洋天堂結構。集歷史、人文、自然景觀於一體,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福建省十佳風景名勝區之一。隨著廈門旅遊業的發展,鼓浪嶼已成為集觀光、度假、旅遊、購物、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海島風景文化旅遊區。

鼓浪嶼上的建築也很有特色,其中國內外不同風格的建築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收集和保存,被稱為「世界建築博覽會」。龍頭路商業街很多熱賣店都賣各種廈門特產小吃。這個島也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是全國密度最高的,也被譽為「鋼琴島」、「音樂之鄉」。這是一個非常浪漫的旅遊勝地。

鼓浪嶼的街道很短,縱橫交錯,乾淨安靜,空氣清新。島上的樹木蔥鬱,鮮花盛開,尤其是小樓裡的紅瓦非常漂亮。每年去鼓浪嶼旅遊的美女也很多,鼓浪嶼也是浪漫邂逅的地方。最大的衛星島廈門已成功申請世界遺產,是中國第52個世界遺產。你覺得鼓浪嶼怎麼樣?

相關焦點

  • 中國確定3年申遺項目!一起走遍55項中國世界遺產!
    我國明年的申遺項目已確立為「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這是一個自然遺產項目,2022年我國將申報文化遺產項目。因此,只要今年我國「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成功,「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就將確定成為2022年我國唯一的世界遺產申報項目。
  • 渝黔桂四處喀斯特景觀申遺成功
    新華社發中國園林網6月24日消息:正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23日繼續舉行會議,審批各代表團提交的申報世界遺產名錄申請報告,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申遺項目獲批通過。本屆會議批准的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是第一期項目的拓展,不單獨佔用世界遺產名錄名額。到目前為止,我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項目總數已達47項,位列全球第二,僅次於義大利。
  • 韓國又去申遺,竟然成功了!網友:宇宙早晚是韓國的!
    隨著中國遊客的腳步,我們了解到了世界上的不同景觀,我們無非是通過網絡,了解到他們的,但是最近,我們了解到了這件事情,確實讓很多中國網友感到氣憤不已,韓國竟然又一次升級成功!提起韓國大家應該非常熟悉,畢竟韓國和我們中國的交流是非常多的,不僅是在娛樂文化上,兩國之間的交往也還算好,但是韓國媒體最近又報導了一件事情,就是在模里西斯舉行的第13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上,韓國竟然將摔跤申遺成功,這次的申遺成功,意味著韓國將有20件非物質文化遺產。
  • 廣州"海上絲綢之路"將申遺 已正式成立申遺工作小組
    廣州——作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在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顯示了她在海上交通的旺盛生命力。可是她卻差一點與「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城市」失之交臂。  2006年,《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 「絲綢之路中國段」,廣州未入其列。  2012年,經過長達五年的努力,廣州列入「海上絲綢之路」9個聯合申請城市之中,申遺實現「零」的突破。
  • 蓄能——盤點2019中國的世界遺產
    這部體現大運河歷史和闡釋遺產價值的文創作品,匯集多方力量,歷時兩年完成。其製作的場景宏大而逼真,不僅會給孩子們留下深刻印象,甚至還能吸引成年人想去實地「打卡」。自1985年加入《保護人類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以來,中國的世界遺產事業發生了巨變:遺產理念成為城鄉規劃的基礎,新興遺產積極湧現。
  • 可可西裡申遺成功背後:連續8年未發生藏羚羊盜獵案
    中新社記者 武仲林 攝  中新網北京7月8日電 可可西裡申遺成功!波蘭當地時間7日下午,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的第4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可可西裡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1處世界遺產,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世界自然遺產地。
  • 鹽城黃海溼地成功躋身「世遺」 填補我國濱海溼地類型遺產空白
    盧日偉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中國江蘇網7月6日訊 (記者 卞小燕) 「鹽城通過!祝賀中國!」北京時間7月5日15:30,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召開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隨著一聲槌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世界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開啟申遺之路
    撒哈拉沙漠,世界第一大沙漠,作家三毛將在沙漠裡生活的經歷,轉化為浪漫的文字,讓很多人有了對沙漠的初印象。塔克拉瑪幹沙漠,中國第一大沙漠,世界最長沙漠公路上的風景,讓無數人嚮往,而巴丹吉林沙漠,這個世界第三、中國第二大沙漠,從三年前開啟了申遺之路,力爭填補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中沒有沙漠類型自然遺產的空白。
  • 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一周年 看看鹽城兌現承諾幹了哪些大事?
    2019年7月5日,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一錘定音,鹽城黃海溼地作為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那一刻起,這顆黃海之濱的璀璨明珠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瑰寶。時光醞釀惦念和回想,時光也萌發累累碩果。時隔一年,這份珍貴的世界遺產證書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鄭重轉遞,在世人面前揭幕亮相。
  • 巨蟒出山——中國江西三清山的申遺之路
    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任章新勝、外交部副部長李輝為三清山申遺多次召開會議。時任江西省委書記的孟建柱一直關心三清山申遺,指示要全力做好各項工作。現任省委書記蘇榮要求全省上下全力以赴確保三清山申遺成功。  破解景區環境整治難題就成為這場申遺世紀之戰的重中之重。
  • 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舉行多處涉海遺產地申遺成功
    6月30日~7月10日,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會議審議了35項擬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遺產地提名,並對166處世界遺產地的保護狀況進行了審查。其中,共有包括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在內的多處涉海自然與文化遺產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鹽城申遺成功後,曾經被很多人問起的問題有了答案—— 世界級溼地...
    7月,長三角新增兩處世界遺產,位於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與位於鹽城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相比良渚古城,鹽城溼地的「動靜」小了點。不少人知道的是,這是我國首個濱海溼地類自然遺產,是全球數百萬遷徙候鳥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其中包括多種珍稀瀕危物種。
  • 良渚遺址成為新的世界遺產,「中華第一城」確證五千年文明史
    當地時間7月6日10點43分(北京時間7月6日14點43分),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隨著大會主席的落錘,中國提交的「良渚古城遺址」項目經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增至55處,位居世界第一。
  • 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申遺成功 我國共有10處自然遺產
    人民網北京6月23日電(陳苑)正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23日(北京時間)對本屆會議中國提交的「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自然遺產申請項目進行了表決,該項目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在2007年6月27日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由中國雲南石林喀斯特、貴州荔波喀斯特、重慶武隆喀斯特共同組成的「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申請項目入選並獲得全票通過,到目前為止,我國共有10處世界自然遺產。 喀斯特是發育在以石灰巖和白雲巖為主的碳酸鹽巖上的地貌。中國喀斯特有面積大、地貌多樣、典型、生物生態豐富等特點。
  • 再識萬裡茶道(看·世界遺產)
    以「萬裡茶道」為主題的此次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在沿線考察世界文化遺產2處;萬裡茶道申遺重點推薦點18處、一般推薦點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處。還有眾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景區和茶園等。
  • 中國「最美」五大城區之首,廈門最大的島嶼,鼓浪嶼你去過嗎?
    醉米鼓浪嶼鼓浪嶼(英語:Kulangus)原本被稱為「圓砂洲」,別名「圓洲仔」,南宋時代命其為「五龍嶼」,明代改為「鼓浪嶼」,因島的西南海岸有一塊高達2米以上的暗礁,漲潮時潮水湧來,觸礁的聲音和太鼓很像,鼓浪嶼是廈門最大的島嶼,與廈門島的廈門世茂海峽大廈、廈門大學等隔海相望,2017
  • 2020年3月世界遺產要聞
    多省區公布2020年申遺重點工作中國最大的關帝廟——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山西省文物局:推動關聖文化史跡和萬裡茶路申遺工作。內蒙古自治區文旅廳:繼續推動遼上京和祖陵遺址、紅山遺址群、陰山巖刻、萬裡茶道等重點文化遺產申遺工作;非遺方面推動江格爾中蒙聯合申遺工作。
  • 日本反思申遺熱:花錢申遺 不如花錢保護
    本報記者 毛 莉 編譯在日前落幕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5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日本進入世界遺產候選名單的東京都小笠原群島和處於地震災區的巖手縣平泉遺蹟均成功入選。這個消息令很多日本人倍感歡欣鼓舞之時,也加深了一些人對日本申遺熱的憂慮。日本《朝日新聞》指出,成功申遺或許可以拉動旅遊升溫、振興當地經濟,但其帶來的並非都是積極效應。
  • 處於「蓄能」與「轉折」的節點 2019年中國世界遺產成果豐碩
    2019年可以稱為中國世界遺產成果「豐碩之年」——「良渚古城遺址」「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一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與義大利共同成為世界遺產項目數量最多的國家。作為更值得驕傲的保護成果,「大足石刻」慶祝申遺成功20周年;「殷墟」迎來科學考古90年;「明十三陵」迎來定陵博物館建館60周年。青海省提出要成為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包含世界自然遺產「可可西裡」在內的國家公園群。
  • 曲折跌宕的大熊貓棲息地「申遺」之路
    按照世界遺產委員會不成文的規定,一個項目如果被否決,相同項目再次「申遺」,會擱置很長時間。「申遺」這盤棋,須得著眼全局,豈能小打小鬧,顧此失彼。四川省政府領導批示,要求建設廳通盤考慮。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阿壩州棋先一著,雅安市聞風而動。轄下寶興縣是第一隻大熊貓發現地,這些年為國家輸送國寶上百隻,又是大熊貓主要棲息地之一,「申遺」大有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