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為何沒有親戚,它不是源自古代中國嗎?專家:我們錯了上千年

2021-01-13 趣觀歷史

引言

孟浩然在《與諸子登峴山》中有言:「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意思就是歷史發展構成了今天的一切。隨著人類歷史的不斷推進,語言也是在不斷變化著的。從最初簡單的符號,變成如今複雜的語言體系。從過去的一種語言,由於地域發展等原因,演變成如今的多種語言。

如果說幾種語言在淺表層上有相同的特徵,那麼就可以判斷出這些語言是從同一種語言演變過來,就像是漢語、藏語和緬甸語。這三門語言都有聲調,並且單音節詞根佔大多數,同時都有量詞。大概5000到7000年前,一支原始漢藏民族來到了青藏高原,另一支向東融合進漢民族。還有一支從橫斷山脈南下,成為了緬甸人。由此可見,分析民族的語言也能看到該民族的歷史起源。

▲藏族人民

01

不過有一門語言是例外的,至今都無法判斷它歸屬於哪一個語系,那就是日語。到底為什麼日語孤立至今,找不到親戚呢?學者們認為日語是一門非常複雜的語言,具有很多語氣的特點,所以沒有辦法確定它到底歸屬於哪一個語系。不過學者們仍舊可以分析日語的特點,明治時代末期的時候,有人提出日語屬於阿爾泰語系。因為古代日語有元音和諧律,其他的語法和發音上也多有相像。

不過擁有這些特點,卻不足以證明日語真的就屬於阿爾泰語系,只能證明它是阿爾泰型的語言。除此之外,還有人通過對日語的音韻體系和詞彙的分析,認為日語屬於南島語系。但這一觀點仍舊得不到完整的印證,也只不過是推斷,並沒有被主流接受。

▲日語的五個元音

還有些學者,甚至覺得日語和達羅毗荼語系有聯繫,不過這一觀點大多數學者都並不認可。還有一名叫大野晉的學者,他通過日語的語法跟詞彙,認為其跟泰米爾語有許多共同點。

02

但其實在大多數中國人看來,日本不僅在文化上對我國借鑑了很多,文字上面也有許多相似。日語發音中的拗音,來自於漢語,語法上也有很多雷同,能清晰地看到我國文化對日語的影響。那麼日語跟漢語到底是不是同一語系的呢?專家表示,這種說法曾經甚囂塵上千年之久。但我們這種認知是錯的,這事實上是基本不可能的,幾乎沒有學者支持這種觀點。因為通過底層特徵上來看,漢語是孤立語,日語是黏著語,兩者的基礎詞彙完全無法對應。

▲日語學習教材

日語如此複雜,難以找到「親戚」的原因,是日本人的起源也很複雜。傳說中人類的起源地是非洲,日本距離非洲很遠,所以島上出現人類也很晚。非洲人是先到達亞歐大陸,然後才到達日本的。在冰河時期的時候,日本其實並不是跟亞歐大陸分離的,兩者間有陸橋存在。

當時最早的一批日本人被稱為繩文人,日本研究團隊通過解構繩文人的遺骸,推斷出他們大約是3.8萬年到1.8萬年前到達日本,不過他們具體是哪個部落的後代,這就不得而知了。

▲日本青年照片

03

但是這一批古老的日本人並沒有建立先進的文明,主要原因是,他們與大陸脫節,所以不得不過著原始的生活。後來,從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來的彌生人建立了日本文明。一種被廣泛接受的觀點是彌生人是來自江南吳越種水稻的農民,在公元前十世紀到公元三世紀來到這裡,並且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

因為彌生人更加先進,所以他們的血統和文明也佔了上風,不過繩文人的特徵自然也融合在其中。雖說彌生人的文化是強勢文化,但是當他們來到日本的時候,漢文化還沒有擴張到東南沿海。

▲「彌生時代」想像圖

從大陸的南方來到日本的那一批人說的也不是漢語,另一部分人說的可能是南亞語系或者壯侗族語。這也證明了日本語系最終的來源,有可能是東亞大陸南部。

結語

因為日語中各個語系的語言特徵實在是太多了,並且十分複雜。從不同地方來到日本的原始住民說的都是不同的語言,所以之後發展出的日語混雜了各個語系的特點。這讓學者們非常苦惱,各種觀點的依據都並不是十分充足,所以日語的語繫到今天都沒有辦法確定,這也成為了人類歷史研究上一個困難的課題。

參考資料:

《與諸子登峴山》

《寫給大家的日語史》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為何沒有大規模訓練象兵?是沒有大象嗎?
    在影視劇中,印度古代戰爭,必然有象兵,而中國古代戰爭中,很少有象兵的影子。為什麼呢?如今大象並沒有完全離開我們國家,在南邊的原始森林裡還能見到它們快樂的生活著。02中國古代有象兵嗎?中國古代當然有象兵了。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七擒孟獲時,孟獲就用了象兵。當然了,這只是一種演義,應該沒有那回事,但從中也能看出,中國古代曾經有過象兵。《呂氏春秋》中就有說:「商人服象,以虐東夷。」
  • 帝王蟹不是螃蟹?!專家:僅有6隻腳,它親戚竟是「它」
    大啖螃蟹的季節,許多愛好海鮮的民眾在周末迫不及待地去觀光漁港挑選最新鮮的海產回家與家人享用,漁市場內琳琅滿目的螃蟹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號稱「蟹中之王」的「帝王蟹」了,粗壯帶刺的長腳在魚缸裡張牙舞爪,烹煮過後的蟹肉鮮甜肥嫩,蟹膏更是濃鬱飽滿,但你知道嗎?
  • 日語來源於漢語?別搞錯了,它們是兩種語言,那為何日文卻源於古代...
    下面,我們從語言文字上來談談日語漢語、日文中文的關係。儘管日語同漢語有差異,但日文同中文卻有極高的相似度。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有人說中國和日本是「同文同種」的兩個國家。實際上,這個觀點並沒錯,只是很多人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都會習慣性的將日語視為漢語的衍生品,如此大錯特錯了。
  • 日本人不解:為何中國人沒學過日語,卻還能看懂我們的「偽中文」
    日本人不解:為何中國人沒學過日語,卻還能看懂我們的「偽中文」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官方的語言和文字,但是事實並不是所有國家的官方語言和文字都是自己的,比如說新加坡這個國家,它在獨立後就將英語定位了自己的官方語言。
  • 為何被課本刪除,專家:它的原理錯了
    九零後在念中學時會學習到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地動儀,老師甚至會生動形象的講解,但在近年的中學教材中,卻發現張衡的地動儀知識不見了,為何地動儀會被刪除?專家:它的原理錯了。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但歷史上並沒有留下製作地動儀的圖紙,不過專家們對張衡的地動儀非常感興趣,地震算得上是場大災難,如果千百年前的地動儀能夠精確的感知地震,並且這項「黑科技」至今依然被利用,那麼我們可以事先知道地震的來臨,然後快速做出應對措施,將會減少很多損失。
  • 日語歸屬之謎,日語的特殊性如何揭示日本人的特殊起源?
    因此,古代日語的上述特徵只能證明日語在類型上屬「阿爾泰型」的語言,而不能證明更多。也有人認為日語屬於南島語系,因為它們認為日語在音韻體系和詞彙上有類似之處,然而詞例並不充足,也有很多例子只是推斷,並不確定。而且這種觀點並不受到主流接受,因為找不到音韻演化的有規律性關係。甚至有人認為日語和達羅毗荼語系之間存在關係,但承認這一觀點的學者較少。
  • 古代中國為何沒有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偉大科學家?
    筆者-小文中國是聞名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無論是文化、歷史、經濟、發明都曾享譽世界,但縱觀過去的中國,一些人卻感到好奇,中國的歷史文人無數,但為什麼擁有四大發明的中國在過去卻沒有誕生過像愛因斯坦、牛頓、伽利略這樣的科學家?
  • 浙江人學日語,三十天就夠了|日語|浙江話|吳語|吳音|古代_網易新聞
    為什麼浙江話聽起來這麼像日語?這的確不是你的錯覺。操著某些方言的中國人,在學日語時有著額外的屬性加成:這個日語詞的發音,跟我家鄉話簡直一模一樣啊!來自江蘇的黃建香是上海交大日語系副教授,她曾承認,在學日語時「因為出生在吳地能佔到這方面便宜而沾沾自喜」。為什麼浙江話跟日語如此相近,它們有什麼歷史淵源嗎?聽起來真的很像準確來說,「浙江話」並不是一種語言。
  • 中國古代科學發達?專家:其實中國古代數學成就遠遠不如古希臘
    我們一直沉浸在中國偉大的歷史中無法自拔,認為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水平是領先於西方的,直到清朝才被超越,其實這是個錯誤的認知,其實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是遠不如西方的,在很早的時候就埋下了根,在古希臘時期,西方人的數學成就相比於中國就已經超前很多了,我們一起來看看都到底是怎麼回事。
  • 實用日語|「謝謝」的日語應該怎麼說?
    剛學習日語的時候,我們一般記不住太多,就想知道一些實用的日語。比如說,謝謝,對不起等等。那麼在日本,謝謝和對不起的日語究竟應該怎麼說呢?很多人告訴我們,謝謝的日語是「阿里嘎多」,那麼究竟是這樣嗎,這種表達究竟正確嗎?下面我們就來講述一些在日語中謝謝有多少種表達方式。
  • 千年保國寺,為什麼「大雄寶殿」從沒有蜘蛛網?專家是這樣解釋的
    但在江南地區卻有這樣一座古寺,「大雄寶殿」內從不見蜘蛛網,也幾乎沒有灰塵,對此專家給出了這樣的解釋。《西遊記》曾言及,佛祖居於「西牛賀洲靈山雷音寺」,刨去神話色彩,現實中其實也有座「靈山」,位於浙江寧波;不過這裡沒有雷音寺,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保國寺」,至於佛祖是否居於此地就不好說了。
  • 為何日語和閩南語有大量詞彙相似?閩南語是古漢語的活化石
    中國和日本隔海相望。在漫長的歷史中,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頻繁。現代日本文化對中國的現代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在相對遙遠的古代,卻恰恰相反。 中國古代由於其先進的文化,特別是在寫作方面,對周邊國家的文明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古代朝鮮,古代越南和古代日本與中國同時使用漢字。
  • 霍金擔憂沒有錯?中國天眼發現「第二地球」,專家:可能是個災難
    而今天跟大家說的就是,霍金擔憂沒有錯?中國天眼發現「第二地球」,專家:可能是個災難。對於中國天眼相信大家一點都不陌生,畢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一直以來都是人類對宇宙寄予希望的存在。可以說利用它就能發現地球上的生物,它的價值和重要性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也正是因為天眼的存在,不到3年時間,就已經發現90顆脈衝行星,讓人感到震驚。
  • 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比肩牛頓、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不能怪我們
    中國古代一直都領先於世界,不過自從西方文藝復興民眾思想解放之後,西方大肆發展科學技術,到如今的世界,科學已經成為世界主流,人類的文明發展也迎來了爆發期。在這裡我們也會發現,中國歷史上沒有什麼厲害的科學巨匠,比如我們熟知的牛頓、愛因斯坦,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裡面的原因不難解釋,而且沒有出現像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巨匠,才是正常的現象,為什麼這麼說?
  • 霍金擔憂沒有錯?中國天眼發現「第二地球」,專家:可能是個災難
    中國天眼發現「第二地球」,專家:可能是個災難。對於中國天眼相信大家一點都不陌生,畢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一直以來都是人類對宇宙寄予希望的存在。可以說利用它就能發現地球上的生物,它的價值和重要性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也正是因為天眼的存在,不到3年時間,就已經發現90顆脈衝行星,讓人感到震驚。
  • 進擊的日語表情包!中國表情包加上日語,頓時就高大上起來了!
    進擊的日語表情包!中國表情包加上日語,頓時就高大上起來了! 你知道中國的表情包加上日語以後,會變成什麼樣的畫風嗎?一起來學習一下,我覺得大家都會比較佩服這些表情包的製作者,真是太有才了,不懂日語都不配用表情包了!知道這一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 日本網友:為何日文發音與中文有點像?只因中國有一方面比日本強
    其實很多對日本文化比較感興趣的朋友一定會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一大串的日文中,我們總是能夠看到夾雜著幾個漢字,如果你細心一點的話,甚至會發現這些語句的讀音甚至都與中文有些類似,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日本網友在國外歷史論壇提出這一疑問:「為何日文發音與中文有點像?」
  • 讀音如此相似,日語真的來自麗水古越語?
    很多學日語的人發現,雖然日本使用漢字,但是日語的發音跟漢語普通話中的發音相去甚遠。如果沒有學過日語,根本就聽不懂他們說話,即使漢字的讀音也是如此。不過日語中的漢字分為訓讀和音讀。音讀是模仿中國古代不同時代或不同地方的讀音。
  • 為何被課本刪除,專家:它原理是錯的
    九零後在念中學時會學習到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地動儀,老師甚至會生動形象的講解,但在近年的中學教材中,卻發現張衡的地動儀知識不見了,為何地動儀會被刪除?專家:它原理是錯的。
  • 方舟子說象棋源自印度,中國古代沒有大象!他怕是對中國有誤解吧
    方舟子說象棋源自印度,中國古代沒有大象!他怕是對中國有誤解吧其實關於象棋起源於印度的說法不止方舟子,在近代一些學者中也有這樣的說法。而在外國的一些研究中,人家都說西洋棋都與中國象棋十分具有淵源,而且甚至有說起源於中國。關於象棋起源於印度的說法,不僅方舟子提過,就是聯繫歷史上的大文豪胡適也提過這個說法。不過胡適的說法也不夠嚴謹,他從我國佛經裡邊提過一個制象棋的說法,又因為佛教起源於印度,所以胡適就說象棋起源於印度。這個說法顯然不能夠印證,而且不具有說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