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測量隊背後的「修路人」:都是登山高手 「修路」用繩超7000米

2021-01-13 騰訊網

5月27日上午11時許,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的8名隊員成功登頂,並在頂峰停留150分鐘。而高程測量登山隊能夠順利完成任務,和他們在攀登過程中身上所系的一條從營地到山頂的繩子密不可分。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這條保證這測量登山隊生命安全的繩子,是由一支特殊的「修路隊」架設。

先於測量隊登頂 架設「安全路徑」

北青報記者從負責2020珠峰測量登山活動的後勤保障和登山嚮導服務的西藏聖山登山探險服務有限公司了解到,5月26日下午4點36分,6名「修路隊員」多吉次仁、頓巴、旦增羅布、扎西貢布、次仁羅布、多吉登頂珠峰,標誌著測量隊所需的路繩已全部搭設完畢。

「所謂『修路隊』其實就是先於登山者去搭設路繩等安全保障設備,他們都是登山高手。」曾經登頂過珠峰的登山愛好者次仁扎西5月27日告訴北青報記者,「路繩也是安全繩,把繩子固定在登山者的攀登路徑上,既可以保護登山者的安全,同時也能夠給登山者提供前行的方向。」

次仁扎西說,安全繩隔上一段距離會被「修路」隊員固定在山石、冰、積雪上,測量登山隊的隊員在攀登時,會把自己固定在繩子上以保證安全,「但是山上的氣候多變,隔上一段時間安全繩就會脫落,或者被雪掩埋,需要重新搭設,一般來說每一年的登山季都會重新搭設。」

「修路」用繩超過7000米

據了解,1960年中國登山隊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此後半個多世紀以來,這條路線發展成為從北坡攀登珠峰最受青睞的傳統路線。

聖山探險公司介紹,從北坡傳統路線攀登珠峰有三大難關,分別是北坳冰壁、「大風口」和「第二臺階」。北坳冰壁是指從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到海拔7028米的營地之間、坡度為40至50度、高差近400米的巨大冰壁,那裡的冰雪厚度達100多米,是珠峰北坡極易發生冰崩和雪崩的危險路段。而北坡登頂珠峰最大的威脅是強烈的高空風,「大風口」就是一個最有代表性的地段,通常每天正午之前通過「大風口」時,這裡的風力比較小,但一過正午,風力就會驟然強烈起來,最大風力可達12級。「第二臺階」位於海拔8650米至8700米之間,最難的部分是一個高5米多、垂直光滑的巖石牆,這裡陡峭而且狹窄,又不能繞過去。1975年在此架設了第一部金屬梯,2005年重新架設了第二部金屬梯後,攀登者通過「第二臺階」相對容易一些。

工作人員介紹,珠峰北坡傳統路線從海拔約6600米處開始「修路」,其中多處危險路段需要架設雙繩,以增加安全係數。每年「修路」實際用繩約6500米左右,但是在今年這種複雜天氣條件下,實際用繩超過7000米。

「修路」超一個月 曾多次往返

北青報記者了解,為給測量登山隊「修路」,「修路人」已經在珠峰腳下忙碌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聖山探險公司表示,今年「修路」工作一開始比較順利,4月14日半天時間即完成海拔6600米至7028米的任務, 4月23日「修路隊」從大本營出發,於25日完成海拔7028米到8300米的「修路」任務。

但是在隨後的時間裡,「修路隊」卻遭遇了降雪、流雪、大風等天氣,部分已經拉好的安全繩也被損毀,尤其在5月20日晚,印度洋的特強氣旋性風暴「安攀」登陸印度西孟加拉邦,成為自1864年以來當地最強的熱帶氣旋,在「安攀」影響下,珠峰地區持續強降雪,「修路」隊員們經歷了反覆的登山和下撤的過程。

直到5月26日,「修路」隊員於凌晨4點頂著風雪向上挺進,10點20分,隊員們抵達海拔8600米處,從上一次修路的終點處繼續向上架設路繩,12點46分,隊員們修路至第二臺階上方,下午4點33分,6名修路隊員終於將安全繩搭建到了頂峰,這也標誌著共測量登山隊攀登的路繩全部搭設完成。

把女兒的照片放在手機背面 想念的時候看上一眼

北青報記者了解,在5月26日登頂的「修路」隊員有多吉次仁、頓巴、旦增羅布、扎西貢布、次仁羅布、多吉6人,而除了這6人外,還有4名「修路」人雖未登頂但參與其中,以及大量的後勤人員。

據了解,這些「修路」隊員中,很多都是20多歲的年輕人,27歲的達瓦桑布是西藏拉薩喜馬拉雅登山嚮導學校第6批學員,26歲的阿旺扎西、旦吉都是第7批學員,24歲的扎西貢布、25歲的次仁羅布、26歲的多吉都是第8批學員,他們是「修路隊」的新生力量。

「修路」隊員頓巴有個11歲的漂亮女兒,讀小學4年級,在頓巴的手機背面是透明的手機殼,貼著一張女兒4歲時的照片,想女兒的時候,他會隨時翻過來看一眼。在「修路」時,頓巴的女兒曾和當時正位於海拔8300米帳篷裡的頓巴通了視頻,看到頓巴臉上吐著的厚厚的防曬霜,女兒還擔心地哭了起來,並說一定要讓頓巴能夠在兒童節前趕回去陪她過節。

北青報記者了解,如果天氣條件較好,「修路隊」及測量登山隊的隊員可以在26、27日左右抵達珠峰大本營,頓巴可以趕得上回家陪女兒過兒童節。

(北青報記者 付垚)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Qnews

有線索請私信或發郵件(shehui@ynet.com)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北京青年報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2020珠峰測量登山活動5月正式實施
    4月30日,2020珠峰測量登山活動首場新聞發布會在珠峰大本營召開。由中國登山隊和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共同組成的2020珠峰測量登山隊在進行了登山集訓之後,進駐珠峰大本營,目前正在開展登山適應性訓練和高海拔地區測量技能操練,計劃在5月份開展登頂測量。
  • 今年珠峰中國一側登山季盤點:南北坡有區別,天氣罕見惡劣
    這13人是2019年珠穆朗瑪峰北坡,即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一側的登山季最後一批登頂的登山者,隨著他們於31日安全下撤,2019年珠峰北坡登山季就此宣告結束。期間,珠峰一如既往吸引了業內人士和普通大眾關注的目光,已成為一年一見的標準「網紅」。一度小眾的非競技性戶外運動項目以熱搜形式躍入公眾視野,曝光率陡增的同時也留下了諸多疑問。登山季季末,新華社記者實地採訪多位中外登山界人士,力圖盤點熱點背後的珠峰。
  • 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公布新一輪衝頂隊員名單,8名隊員今日衝頂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接應組組長、西藏拉薩喜馬拉雅登山嚮導學校校長次仁桑珠介紹,修路隊員被稱作「開路先鋒」,由於沒有提前鋪設的路繩作為保護,他們自身要承擔更多風險。在位於中國一側的珠峰北坡,將路繩鋪設到峰頂是後續所有登山隊員安全登頂的前提條件,因此修路隊員也往往是每年最早登頂的人。
  • 登頂珠峰!為什麼非要人力給珠峰測身高?權威解讀來了
    26日16時35分,修路隊員修通了至頂峰的攀登路線。這6名衝鋒修路組隊員分別是多吉次仁、旦增羅布、頓巴、次仁羅布、扎西貢布、多吉、他們把安全路線繩全程鋪設至珠峰峰頂。珠峰修路是每年登山季的「前鋒」,是最重要也是最危險的工作,修路隊員需要在無保護的冰雪面和巖壁上攀登,並探明冰裂縫等隱患,為之後的高山嚮導、高山協作和登山者開闢出一條安全的路線。
  • 1975年珠峰登山隊成員桑珠 分享當年成功登頂的真實史實
    1975年登山隊規模龐大,加上登山隊、測繪隊、高山運輸隊等在內共434人,還有38名女隊員。桑珠所在的是修路隊,負責拉繩紮營,被稱為登山的先鋒隊和偵察兵。桑珠回憶,修路隊的任務是從6500米開始修路,修到8100米完成,不用抵達峰頂。  因為天氣條件惡劣,四月底和五月初的兩次衝頂沒有成功,突擊隊員有不同程度受傷,不得不選擇撤退。
  • 珠峰登頂測量前:有人在海拔6000米追星星
    受訪者供圖━━━━━交會點普查:尋找「東絨2」李科在位於海拔5300米的一處測繪人員駐紮的營地——珠峰二本營裡待命時,還在反覆練習著設備操作。高海拔地區溫度低、氧氣稀薄,惡劣的環境會削弱人的反應速度和應變能力,他和隊友們要用熟練度來彌補。
  • 我們讓珠峰有了標準「身高」 專訪1975年登頂珠峰的勇士桑珠
    穿著舊衣試訓1952年出生的桑珠,17歲入伍,在那曲比如縣(平均海拔4000米)當兵。「我在一個炮兵連裡,1974年中國登山隊來部隊招募之前,真不知道『登山』是怎麼回事。不過我是日喀則人,小時候抬眼望去都是高山。」
  •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珠峰!
    扎西次仁 攝測量登山隊三次向珠峰峰頂發起衝擊2020珠峰測量路線包括六個營地,直線距離約19公裡,高差約3600米。測量登山隊員需從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出發,途經中絨布冰川和東絨布冰川抵達海拔5800米的中間營地宿營,再前往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此處氧氣非常稀少,高原反應強烈。
  • 從海底之塵走向世界之巔 60年珠峰登頂之路
    正如中國登山事業的發展,不斷擴充隊伍提升技術,並最終發生了質的轉變。1975年,國家決定組織人員再爬一次珠峰。這次登山隊規模龐大,加上登山隊、測繪隊、高山運輸隊等在內共434人,還有38名女隊員。5月27日早上8點,中國登山隊第三次衝頂。
  • 攀登珠峰,究竟有多難?
    30多名隊員當日從海拔5200米的大本營出發,開啟珠峰高程登頂測量。次日17時左右,登山隊安全抵達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進營地,全體隊員身體狀態良好,並在此營地進行至少一天的休整,繼續調試測高設備。  8日一早,西藏聖山登山探險服務有限公司6名修路嚮導和27名物資運輸人員從前進營地出發,準備通過海拔7028米的北坳冰壁。
  • 人類攀登珠峰史上最嚴重事故
    尼泊爾登山協會主席昂·策林說,這是人類攀登珠峰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事故。據尼泊爾文化、旅遊和民航部18日晚曾發布消息稱,雪崩事件已造成12人死亡、4人失蹤。死亡和失蹤的16位尼泊爾夏爾巴人分屬於5家不同的旅行公司。他們從海拔5364米的珠峰大本營出發,前往海拔5943米的1號營地,準備為後續登山者做技術準備。當地時間18日上午6時左右,他們在靠近1號營地的途中遭遇雪崩。
  • 1975年,珠峰登頂者和那些「走到一半的人」
    很多人缺了手指、腳趾,甚至雙腳,「都是被凍掉的」。1960年,中國登山隊隊員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登上珠峰頂端。外國登山隊已經多次從尼泊爾側的南坡登頂,他們是世界上首次從中國境內的北坡登頂。但這次登頂沒有影像資料或他國見證人,質疑聲四起。再次登頂、留下證據,並測定珠峰高度,向世界證明中國登山隊的實力,成為一項「政治任務」。1975年,任務再度啟動。
  • 海拔8000米,親歷珠峰死亡擁堵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2019年,位於尼泊爾境內的珠峰南坡的春季登山季開始於4月14日,一共有381位登山者獲得了攀登許可,考慮到每一位登山者至少僱傭一位登山嚮導,估計攀登珠峰的人數多達1000人。 據新華社轉述尼泊爾當地媒體消息,尼泊爾政府派駐珠峰大本營的聯絡官施雷斯塔22日表示,各探險公司收集到的信息表明,超過200人已經成功登頂。
  • 測量珠峰,無數次差點功虧一簣!
    ,此時,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在珠峰6500米練習使用雪深雷達。王偉 攝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下稱「國測一大隊」)和中國測量登山隊的旗幟飄揚在大本營上空,能參與到這一盛事中來,是讓人驕傲的事。
  • 農村修路用混凝土硬化地面,一米要多少錢?
    在很久以前,本來沒有路的,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本來是泥巴路,修的次數多了也就成了通往羅馬的路。相信大家都懂這個道理。中國有句俗話:要致富先修路。路通則財達,一通則百通,路是致富的根本。現在很多農村地區都開始修建村裡的道路,畢竟是公家的路,對於村子裡的人會籌集資金然後請建築隊來施工,那麼村裡用混凝土硬化地面一米需要多少錢呢?一般農村路面硬化路基大部分不需要大整,但要考慮局部,現在農村的路差不多是三米寬20公分厚,那麼我們就按照這個數據來算,看看一米需要多少錢。
  • 一文讀懂珠峰測「身高」:測量工作已完成 珠峰新高度兩三個月後公布
    180秒回顧2020珠峰高程測量歷程 致敬所有攀登者!,時長約3分最新消息:中國測量隊珠峰測量工作已經完成2020年5月27日13時22分,歷經兩個小時,各項測量工作已經完成!勇士們開始下山返回!此刻的心情無法用語言表達!唯有一句:致敬登峰勇士!你們是最棒的!
  • 珠峰大擁堵:「一路上都是待救的人、要死的人、已死的人」
    5月22日上午,登山者於水剛剛跟隨國內一家叫做巔峰探遊的公司完成自己第一次珠峰登頂,在珠峰上,她暈過去兩次。她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從珠峰下來,一路上都是需要救援的人,要死的人,等死的人,已經死的人。」隨著商業登山的興起,珠峰被越來越多的人嚮往。
  • 登頂珠峰有多難,不但要看"天意",還要有錢有裝備,克服三大難關
    都是5月份,所以每年的這個時候,各大攀登珠峰的旅遊公司,業務量暴漲,去年甚至在珠峰上,還出現了"堵人"現象。▲5月10日14時,2020珠峰測量登山隊6名修路隊員重新固定了鋪設在北坳冰壁上的路繩,抵達海拔7028米的C1營地如果要是找"七峰之旅"這樣的VIP公司,小100萬元人民幣就出去了
  • 登峰測極|珠峰到底有多高?揭秘中國6次大規模測繪和科考
    ,從4980米一路延伸至5100米、5200米、5300米,這裡的天氣瞬息萬變,隨時可能迎來暴風雪,往上的每100米都是對身體的另一重考驗。據當年成功登頂的桑珠後來向澎湃新聞回憶,幾百人住在郊區的鐵皮板房裡進行體能訓練,兩個多月,淘汰了一大半,剩下100多人被帶到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進行高山適應性訓練。當年22歲的桑珠最初並不是突擊峰頂的主力隊員,只是修路的一員,他和隊員負責海拔6500米至8100米的路段,在冰縫峭壁間架梯、拉繩、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