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麼是ABS
ABS,是由AN(丙烯腈)+BD(丁二烯)+SM(苯乙烯)共聚而成的非結晶性塑料。
中文全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因為中文名字太長,讀寫較不方便,故業界一般就取三個單體的首字母,簡稱ABS。
ABS是五大泛用塑料之一(其他四個分別是PE、PP、PVC、PS),具有如下特性:
外觀:產品一般都是乳白色顆粒
性能:良好的抗衝性、耐溫性(長期使用溫度一般可達80℃)及電氣性能
加工性:易加工、製品尺寸穩定、表面光澤性好等特點,同時還有易塗裝,可噴鍍、電鍍、焊接、熱壓和粘接等良好的加工性能
ABS的性能與其三個組分息息相關,一般來說,三個組分的比例為:
SM:60%,AN:25%,BD:15%。
三個組分對ABS的性能影響如下圖:
ABS與HIPS的比較:
二. ABS的發展簡史
三. ABS的生產工藝及成本分析
●ABS的上遊單體及合成路線
說明:
①百分比數字指可以提煉出成分的比例,比如15%,即表示1噸石腦油可以提煉出0.15噸丙烯;
②括號裡的數字表示生產出下遊單體所需要消耗的數量,比如「純苯(0.8)」即表示生產1噸苯乙烯需要消耗0.8噸純苯;
③按照上圖所示,假設所有單體均來自原油,粗略估計,則生產1噸ABS,最多需要消耗35噸原油(當然還多出來很多衍生品)。
●ABS的生產方法
i.乳液接枝聚合法
AN(0.25) + BD(0.15) + SM(0.6) = ABS(1.0)
這是目前最主流的生產方法,市面上大概有95%以上的ABS都是採用此方法聚合而成。不同型號的ABS,其單體的比例也不一樣。
ii. 共混聚合法
AS + PBR = ABS
在AS樹脂的基礎上添加PBR樹脂聚合而成,市面上大概有5%的ABS採用此方法。
●ABS的成本分析
ABS理論成本價 = AN市場價 * 25% + BD市場價 * 15% + SM市場價 * 60% + 加工費
加工費:以業界的大致水平來看,大概是300USD/噸(東麗的合成法會比這個更低)
以這個分析來看,則2013~2014年ABS整體處於虧損狀態,2015年略有毛利,目前則屬於高利。
四. ABS的主要生產廠商
TOP1:臺灣奇美
產能170萬噸/年,其品質口碑最好,價格也是最高的,產品幾乎全部走經銷商渠道;
主打規格:PA-757
TOP2:韓國LG化學
產能140萬噸/年,價格較奇美低,重視和終端用戶的合作;
主打規格:HI-121H
TOP3:苯領(Styrolution)
產能121萬噸/年,價格與LG化學相差不大。
主打規格:GP-22
其他廠商的產能請查看之前發布的文章《塑料產能大調查系列④:ABS全球產能分布》
五. ABS的主要用途
ABS在各個領域的需求如下:
ABS全球年產能約為990萬噸,實際需求約為670萬噸,照此推算,整個行業的開工率在68%左右,整體處於產能過剩狀態。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