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確定地軸飄移三大原因 人類活動改變了規律

2020-11-29 環球網

我們都知道地球自轉軸會飄移和擺動,但過去科學家認為冰期後反彈是導致地軸飄移的主因,直到現在,NASA 科學家收集整個 20 世紀的數據,確認共有 3 大原因造成地軸飄移:冰期後反彈、格陵蘭島冰蓋損失以及地函對流。 其中,造成格陵蘭島冰蓋流失的罪魁禍首,正是人類活動引起的全球暖化。

地球除了奔跑在一條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外,也會繞著自身軸轉動,這條穿過北極和南極的假想線就稱為地軸。長久以來,我們已經知道地軸有飄移與擺動現象,前者稱為極移(polar motion),指地軸相對於地表的位置會緩緩飄移;後者稱為章動(nutation),指地軸出現如「點頭」般的搖晃現象。

根據之前的研究數據,1900~2000 年間地軸每年飄移約 10 公分,到本世紀末總計將飄移 10 公尺多。過去,科學家認為極移現象起因於冰期後反彈(glacial rebound):想像地球是一顆球,當地球經歷冰河期時,大量冰川壓在地殼上導致球體變形,而隨著冰河期退卻、冰川開始融化,地球開始恢復原本形狀(即地殼重新擴張),導致地球質量重新分布,進而使地軸飄移,這過程自 1 萬 6,000 年前最後一次冰河期結束後便持續至今。

但新論文第一作者、 NASA 地球系統科學家 Surendra Adhikari 表示,改變地軸變化的關鍵因素可不只上述一個,因為冰期後反彈只能導致地軸每年飄移約 3.5 公分。

為了找出還有哪些未知因素導致地軸飄移,研究團隊設計出一套地球自旋物理學計算機模型,加入20 世紀大陸冰川(冰蓋)與海水平衡變化的所有數據,終於找出影響地軸飄移至關重要的第 2 個原因:格陵蘭島冰蓋大量融化。

人類活動改變地球基本運作

目前地球上僅存的大陸冰川只剩下南極洲與格陵蘭島,南極冰蓋覆蓋範圍約 1,400 萬平方公裡,一旦南極冰蓋融化,全球海平面將上升 61.1 公尺;格陵蘭冰蓋則佔據格陵蘭島 82% 陸地面積,如果格陵蘭冰蓋融化,將導致海平面上升 7.2 公尺。

而隨著 20 世紀氣溫上升加劇,格陵蘭冰蓋至今已有約 7,500 億噸的冰融化進入海洋,這導致地球質量分布發生變化,進而使地軸飄移。

造成地軸飄移的最後一個原因則是地函對流。已知地函對流會影響地殼板塊運動,研究合著者Eric Ivins 形容,就好像放在瓦斯爐上的一鍋湯,當湯(地函)被加熱時,湯裡的料(板塊)就會浮浮沉沉,當板塊分布發生變化時,或多或少也會影響到地軸。

現在科學家已經確定了這三大關鍵因素,未來就可以區分地球長期地質過程與氣候變遷引起的影響。不過團隊也指出,持續暖化可能會加速格陵蘭島冰蓋損失,進而加快地軸的飄移速度,這可能影響導航,但不會影響生態系統或日常生活。令人驚訝的只是,人類活動正在改變地球的基本性質及運作方式。

新論文發表在《地球與行星科學快報》。

相關焦點

  • 地軸在漂移
    地軸在漂移地球自轉就像一個旋轉的陀螺,自轉軸就是地軸。
  • 19支飄移車隊齊聚山城角逐中國汽車飄移錦標賽超級盃
    主辦方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據了解,這是重慶市第一次將國家級汽車賽事與完整的汽摩文化活動相結合的綜合主題活動。中國汽車飄移錦標賽(CDC),是經過國家體育總局和中國汽車摩託車運動聯合會批准並列入年度全國體育競賽計劃及中汽聯賽歷的國家一級賽事。2010年開始至今,CDC已舉辦了超過50個城市的分站賽。
  • 地軸為什麼是傾斜的?
    地軸是地球自轉的假想軸,現實中它並不存在,但是人類卻必須依靠它來區分地球的地理位置等信息,如地軸的北端與地表的交點是北極,南端與地表的交點是南極,我們的地球也始終不停地繞著這個假想的軸運轉。相對於太陽的黃道而言,地球的地軸是傾斜的,在北半球它指向北極星的方向,和太陽的黃道面有66.5度的夾角,但它並不是固定的,而是有微小的移動,造成&34;。
  • 日本地震致地球地軸發生偏移 自轉加快1.6微秒
    報導稱,宮城縣南三陸町約1萬人下落不明,巖手縣大槌町也有1萬人不知去向,還有一些地方的居民因信息不暢無法確定是否安全,搜救人員正在尋找他們的下落。報導還說,災情較重的6個縣2萬多建築受到不同程度破壞,超過45萬人緊急避難。除傷亡數字攀升外,災區通信大面積中斷。
  • 趣談三大宇宙規律;因果規律、無中生有規律及熵增規律。
    宇宙到底有秩序還是混沌的,這是一個未解之謎,也許人類永遠解答不了。也許混沌是絕對的,有秩序是相對的,有秩序的系統就必然有其規律。以下人類在宇宙秩序中感受到的宇宙三大規律。一,因果律。任意宇宙狀態都是其之前宇宙狀態積累的結果,任意運動狀態均是其前運動狀態積累的結果。
  • 大陸飄移假說不成立
    支持大陸飄移假說的證據有地理學證據生物學證據等等,最大證據是非洲大陸大陸和美洲大陸海岸線高度重合,說明非洲是從美洲飄移過去的。事實是這樣嗎?如果單純從海岸線來看,確實有分離的痕跡,說它從分離也是事出有因,但是,這種說法有一個致命問題,就是造成大陸飄移的趨動力不明,也就是有什麼力量造成它的飄移不明,這種動力是過去進行時還是現在進行時?它過去是飄移的,現在還在飄移嗎?
  • 新年第一飄 拉開中國2011飄移運動帷幕
    2011年1月7日,由WDS中國賽區組委會、酷車小鎮共同主辦的「2011中國車迷定位入庫挑戰賽暨飄移表演賽」預演、測試活動在北京東四環酷車小鎮舉行。(悍馬,JEEP飄移也給力)  此項賽事旨在通過舉辦車迷的停車入庫計時趣味賽和WDS專業車手飄移入庫及飄移表演相結合,為和諧駕駛,文明停車進行宣傳並加大飄移運動在中國的普及和推廣力度
  • 「傾斜地軸」的小知識
    傾斜的地軸,即為地球的軸,可假想為南北極連線,總是處於同樣的位置。它與鉛垂線大約傾斜成23.5度。地球繞地軸一圈即為24小時。地球自轉的同時,每年都繞著近似橢圓的軌道環繞太陽公轉。由於地軸的傾斜,才能讓地球在公轉的過程中,在不同的緯度接收不一樣的陽光。太陽光線將赤道直射,但隨著離赤道的距離增大,射向地球的太陽光線的角度也在增大,因此減小了太陽能量的強度,並使氣候產生了隨緯度變化的規律。
  • 地貌的形成、氣流、板塊移動,源自於地球的地軸轉移
    ,這塊大陸經歷過一次地軸的轉移!而為了讓豆腐腦(豆腐花)有規律地晃動,唯一可能就是,必須器皿也是有規律地動才行啊!· 瑪雅文獻記載,曾經有一個很龐大的災難,使地球震動,連太陽的軌跡也改變了。日出日落的現象是來自地球的旋轉。但如果地球的軌跡改變或地軸轉移的話,人們就會見到太陽的軌跡亦彷佛改變了。瑪雅人看到,太陽的軌跡改變後,河流會變血,接著很多陸地沉沒於海底中。
  • 地軸並不是固定不變的!
    NASA科學家根據20世紀的觀測數據和基於模型的分析,確認了造成極移現象的三個廣義地質作用的原因--格陵蘭島、冰川反彈和地幔對流。根據20世紀的地質數據表明,1900-2000年期間,地球自轉軸以每年大約10釐米的距離漂移,整個世紀漂移距離達到10。傳統認為這一現象是由冰川反彈貢獻的,但新的研究認為還有兩大地質作用共同造成了「極移」。
  • 量子力學有眾多謎題未解,卻能夠改變人類生活,甚至改變人類未來
    量子理論主要是用來解釋物質世界中微觀粒子運動規律,屬於物理學的一個分支。上次力學產生之後,在現代科學中引發了巨大爭論,特別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些爭論一度導致科學界出現很大的分歧。愛因斯坦一直沒有承認量子力學的正確性,同時他認為量子力學是不完善的。而且他覺得很可能人類對於量子理論,有很多需要重新建立的一些架構。
  • 改裝|以飄移冠軍的寶馬M3為例 如何打造一臺飄移賽車?
    其實,飄移原本只是拉力車手過急彎時,利用車尾滑移幫助賽車更快過彎的駕駛技巧,由於這項技術比較考驗車手的控車水平,同時飄移還有不錯的觀賞性,於是最近20年飄移逐漸自立門戶,形成一項新興的汽車賽事,例如日本D1飄移大獎賽、中國汽車飄移錦標賽(CDC)等。許多看過飄移比賽的車友被這些靈活的賽車深深吸引,期待有天能駕駛它們。而這個夢想不難實現,通過合理改裝,一輛後驅家用轎車即可化身飄移賽車。
  • 地軸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的證明方法
    那麼,我們自己能不能證明地軸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呢?找到北極星了,我們就可以利用兩種簡單的方式去證明地軸北端永遠指向北極星附近,並不會受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影響。1、照相法(3)、為了增加數據的可信性,要連續幾個晚上進行拍照,以證明地軸指向並不會受地球自轉影響。(4)、選擇不同的季節、再拍照多次,以證明地軸指向並不會受地球公轉影響。從拍出來圖片中我們看到,其他星星形成光圈,而北極星只是一個永恆的光點!
  • 原來地軸在不停的運動,北極星不是固定的一顆星星
    我們一直認為地球的自轉軸的傾斜角度是固定的,地軸永遠指向天空中的北極星。其實地軸的角度並不是一直沒有變動的,它也在緩慢的移動在漫長的時間中地軸的移動軌跡能形成一個頂角為47度的一個圓錐。這個運動就像是一個陀螺在自轉的同時它的軸在空中也轉出了一個無形的圓錐體。
  • 量子力學三大難題,困擾科學家已久,如果解決人類文明將迎來改變
    人類對世界的探索,從簡單到複雜,一步步的探索地球,在探索地球的過程中,人類在科學領域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在物理領域,人類提出相對論,宇宙學,量子力學,弦理論,試圖解釋宇宙的誕生和各種物理規律,目前人類對於宏觀世界中的物理定律基本已經研究透徹,相關的物理知識可以進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 為何磁北極加速往西伯利亞飄移?新數據顯示磁場「拔河」是主因
    磁北極正以異常快的速度向西伯利亞移動,變動幅度大到全球地磁模型提早更新,科學家無法解釋原因,於是地磁場即將反轉等種種推測不斷冒出。最近英國科學家分析歐洲太空總局Swarm衛星數據,發現加拿大與西伯利亞下方各有一處負磁通量區塊,磁北極加速飄移很可能就是兩方磁場拔河的下場。
  • 地軸為什麼是傾斜的?和月亮的形成有關,你知道這樣有什麼好處嗎
    地軸是地球自轉的假想軸,現實中它並不存在,但是人類卻必須依靠它來區分地球的地理位置等信息,如地軸的北端與地表的交點是北極,南端與地表的交點是南極,我們的地球也始終不停地繞著這個假想的軸運轉。相對於太陽的黃道而言,地球的地軸是傾斜的,在北半球它指向北極星的方向,和太陽的黃道面有66.5度的夾角,但它並不是固定的,而是有微小的移動,造成"極移"。地軸的這個傾斜度實際上在地球上的生態圈造就了很多的好處。
  • 人類活動改變了北美生態系統
    來源:中國科學報  包括農業在內的近代人類活動對北美動植物的影響很大,甚至超過了一萬多年前冰川退縮對生態系統的影響Allison Stegner報告稱,在過去的250年裡,北美的森林和草原突然消失的數量比之前1.4萬年消失得還多,這可能是人類活動的結果。作者表示,這項基於數百個花粉化石樣本的研究,支持了地質學歷史上一個新時代的建立,即人類世,起始日期為250年前。  10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爭論人類從何時開始在地球上留下自己的印記。一些人認為,幾千年前,農業改變了地貌,破壞了此前的動植物穩態。
  • 領導科學研究的三大對象,領導活動的矛盾、特點及其規律
    領導活動是社會生活的一塊領域,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是由領導者、追隨者(有被動者與主動者)、領導環境(制度、方法、目的、權力與責任等)所組成的,具有組織性的活動。領導科學就是對領導活動的研究。毛澤東說:「科學研究的區分,就是根據科學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