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25位外國作家眼中最好看的25本犯罪小說

2020-12-05 界面新聞

1、薇兒·麥克德米德:

《比烏拉高地》(On Beulah Height) 雷金納德·希爾 著

這是一部完美的犯罪小說。其寫作美麗、優雅而機智,令人想起主人公被奴役的場景和歷史,聰慧的情節設置也會讓讀者為之震撼。書中寫到了失蹤兒童的故事,這一設置對應了馬勒的《悼亡兒之歌》,解開小說裡的謎題會給讀者帶來智商上的滿足。這本書裡有黑暗,也有光明;有恐懼,也有放鬆。達耳齊爾與帕斯科這兩人之間真是相得益彰,所有內容都恰到好處。

儘管希爾的這本小說紮根於傳統的英國偵探小說,但他卻將模糊感和朦朧感引入其中,展現了當代生活的複雜性。他所創造的角色能夠根據他們的經驗不斷地改變和提高。我建議你一邊品嘗著達耳齊爾最愛的海蘭帕克威士忌,一邊欣賞這本書。

2、李·查德:

《被詛咒的和被毀滅的》(The Damned and the Destroyed) 肯內特·奧維斯(Kenneth Orvis)著

我在形成自己的閱讀習慣時,網絡還沒有出現,粉絲也沒開始為偶像編寫雜誌合集,網站也不會告訴你有人「同樣購買了這本書」。所以,對我來說,「最好的」書籍都是我不經意間發現的。其中最偉大的,是一本價值60美元的平裝版書籍。1969年,我在伯明罕一條后街上的進口音像店裡買了這本書。封面是深紫色的,上面印著一句誘人的標語:「她美麗年輕,擁有一頭金髮,卻是一位吸毒者……我必須要幫助她!」

故事發生於加拿大蒙特婁,主角名叫麥斯威爾·登特(Maxwell Dent),是一位堅強的窮光蛋。反派名叫「背後的人(The Back Man)」,是一個商人。金髮女郎有一個姐姐,登特的好朋友是一位爵士樂鋼琴家。整本書採用了一種緩緩道來的敘事節奏,懸疑色彩濃厚,而且還有幾分教育意義,總體而言是一本傑作。在許多方面,這本書至今仍是我想要達到的目標。

3、伊恩·蘭金:

《荒涼山莊》 查爾斯·狄更斯 著

《荒涼山莊》
查爾斯·狄更斯 著  黃邦傑 等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1998年

狄更斯這本書算犯罪小說嗎?我覺得算。狄更斯在其中為我們展現了一個錯綜複雜的謎團,一宗令人震驚的謀殺案,一位充滿魅力的警察探員,一位狡猾的律師以及其他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這些角色中許多都是嫌疑人。這個故事情節緊湊,非常幽默,冷冽地諷刺了英國的法律程序,觸碰了宏大的道德和政治話題。與所有偉大的犯罪小說一樣,這本書中的謎團促使我們去廣泛且深入地調查整個社會和文化。這個故事的發生地設置在倫敦,狄更斯非常了解倫敦這座城市黑暗陰森的核心。

4、蘇菲·漢娜(Sophie Hannah)

《空幻之屋》 阿加莎·克裡斯蒂 著

《空幻之屋》
阿加莎·克裡斯蒂 著  陳世頤 譯
新星出版社 2014-11

這是我現在最喜歡的犯罪小說。這本書和《東方列車謀殺案》一樣精彩,同時又有著自己的獨特韻味。這個故事設置的謎團架構堪稱完美,同時也描寫了一群人以及他們的野心、愛和悔恨。阿加莎·克裡斯蒂的觀察細緻入微,其描述非常具有吸引力。這些角色生動逼真,即便是小人物亦是如此。這本書的敘事節奏也把控得非常好。在故事中,波洛偵探是在室外的遊泳池邊發現了這起兇殺案,我覺得,這是所有犯罪小說中最令人難忘的案發現場。

有趣的是,據說,克裡斯蒂認為,這本小說如果沒有波洛偵探的話會更加優秀。她在這本書中對波洛偵探這一角色的處理手法與此前不同——在《空幻之屋》中,他在大部分時候都感到,自己距離真相只有一步之遙。這一處理非常棒,因為他是一個陌生人,必須要去解開安格卡特爾家族中的秘密。在面對波洛偵探的時候,兇手的反應簡直是天才。克裡斯蒂本可以很輕鬆地賦予這個角色一個非常明顯的作案動機,但顯然她沒有,兇手的思想其實更為有趣……

5、SJ·沃森(SJ Watson):

《蝴蝶夢》 達夫妮·杜穆裡埃 著

《蝴蝶夢》
達夫妮·杜穆裡埃 著  方華文 譯
花山文藝出版社 2016-03

《蝴蝶夢》出版於1938年,這本書的開頭是文學史上最具辨識性的開頭之一。我最初接觸這本書的時候,並不知道它講的是什麼。我清楚地知道,這是一本經典,但是什麼經典呢?我覺得可能是一齣喜劇,也可能是一本愛情小說,一本注重人物角色但會忽略情節的書,一本我看過之後就會忘記的書。我當時錯得是多麼離譜啊。

這本書是一部黑暗的、嗜血的心理恐怖小說,有著攝人心魂的美麗。確實是一本文學書籍,卻有著謀殺的情節。達夫妮·杜穆裡埃緩慢地推動故事的發生,直到我們完全不知道應該去相信誰。主角從未出現,只在這本書的核心情節中作為一個缺席者而存在。敘述者本人也從頭到尾都沒有一個名字。但是,更為重要的是,這部恐怖小說對男性擁有、而女性卻無法擁有的權力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6、詹姆斯·李·伯克:

《神秘河》 丹尼斯·勒翰 著

《神秘河》
丹尼斯·勒翰 著  王娟娟 譯
南海出版公司 2015-06

對我來說,這是英文世界最好的犯罪小說。勒翰講的是恐怖的故事,用的卻是詩意的語言。這種語言能夠治癒主角所遭受的傷痛,就像莎士比亞或者國王詹姆斯的聖經版本中的創世者一樣。這絕非誇張,勒翰的想像力明顯受到了傑拉爾德·曼利·霍普金斯的影響,《神秘河》是一本會永遠流傳的小說。

7、莎拉·派瑞斯基(Sara Paretsky):

《可犧牲的人》(The Expendable Man) 多蘿西·B·休斯(Dorothy B. Hughes)著

如今,人們因為《孤獨之地》而記住了休斯。1950年的時候,亨弗萊·鮑嘉曾出演了由這部小說改編的電影。而我最喜歡的,是休斯的小說《可犧牲的人》。休斯生活在新墨西哥,她非常熱愛那裡荒涼的風景,我們在字裡行間的細緻描畫中就能看得出來。她知道如何用簡潔的筆法展開描述、製造氛圍。在荒漠風景之後,她的話鋒一轉,開始講述故事中的主角——一位醫生。他曾很不情願地搭載了一位年輕的女孩坐順風車,但在一天之後,有人發現這名女孩死了,於是這位醫生成為了主要嫌疑人。我們從第一頁開始便知道,他的身上掩藏著許多秘密,隨著故事的推進,這些秘密被一點點緩慢地揭露了出來。

休斯的小說充斥著危險。她似乎特別推崇包浩斯風格,因為她懂得,在製造懸念時,簡潔才是王道。她運用含蓄的影射,而非細緻的描述,使得她的作品散發著一種真實的恐怖感。我們都應該向這位大師學習。

8、Dreda Say Mitchell:

《地獄藍調》 李·查德(Lee Child) 著

你是否曾因沉迷於一本書而錯過公交站,或者過了睡覺時間仍不肯睡著?這本書是什麼樣子的?在我看來,這樣的書應該是十分簡潔、描述準確、字字到位的,書裡的主人公既傳統又獨特,情節應該像瑞士手錶一樣嚴密組裝。李·查德的這本處女作便擁有以上所有元素,像所有偉大的犯罪小說一樣,這本書裡也包含了重重未知的謎團。

在《地獄藍調》中,這個未知因素便是正義的憤怒,這種憤怒紮根於主角的個人經歷,這會使得你那捧著這本書的手不斷顫抖。故事主人公是一位名為傑克(Jack Reacher)的軍隊警察,他失去了自己的工作,被踢到了一邊。於是,他變成了具有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電影裡的主人公風格的孤獨行者,駕車前往城鎮聲張正義,保護受壓迫的人,但是,他的行事為人卻沒有常見的那種憤世嫉俗,也並非熱血上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身上的憤怒,以及對正義的渴求。在真實生活中,我們通常很少看到人們對於正義的渴求,但至少,我們能夠在《地獄藍調》書中看到。

9、班傑明·布萊克:

《漫長的告別》 雷蒙德·錢德勒 著

《漫長的告別》
雷蒙德·錢德勒 著  宋僉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7-06

在錢德勒的小說中,《漫長的告別》並不是最完美的,情節也不是最有說服力的,但卻是最動人心扉的。用這個詞來形容冷峻的犯罪小說似乎很奇怪。但是,錢德勒其實一點都不冷峻。他是一位浪漫的藝術家,還帶了一點美國文壇在「大蕭條」之後所染上的苦樂參半的憂鬱情緒。在文壇之上,與他風格最相似的是菲茨傑拉德。

這本書的核心是馬洛對特裡·倫諾克斯的愛情,完完全全的愛情。這個主題一直滲透在整個故事線和人物創造中。如果說倫諾克斯在某種程度上是蓋茨比,那麼馬洛就是尼克·卡拉韋——菲茨傑拉德書中那謙卑的、始終在場的敘述者。錢德勒所鄙視的羅格·韋德,那位經常醉酒的粗劣作家,則是錢德勒對自身的諷刺。

10、安·克利芙絲:

《愛在阿姆斯特丹》(Love in Amsterdam) 尼古拉斯·菲林(Nicolas Freeling)著

尼古拉斯·菲林用英文寫作,但他曾在戰後的法國、比利時以及荷蘭之間輾轉來往,是一位流動廚師。他使得我對於將犯罪場景設置在外國的小說開始產生熱情。他非常憎惡傳統英國偵探小說中的規則,也就是情節重於一切。《愛在阿姆斯特丹》是菲林的第一部小說,這本書打破了小說在結構和主題方面的一些規則。

這部小說講述了一個關於性困擾的故事,大部分內容是嫌疑人馬丁和警察之間的對話,馬丁被指控謀殺了他之前的情人。這本書中的偵探名叫範·德·瓦爾克(Van der Valk),他也是一位敢於打破規則的人。他充滿好奇,富有激情,儘管我們在之後的書中會看到他的調查技巧,但是,在這一本裡,他對嫌疑人的審訊方式更像一位心理學家,他試圖從馬丁的口中誘出真相,迫使他面對他與受害者之間的關係。

11、克裡斯·布魯克邁爾(Chris Brookmyre):

《萊德勞》(Laidlaw) 威廉·麥克萬尼(William McIlvanney)著

我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在1990年,當時我剛剛搬到倫敦,正在懷念家鄉的味道,麥克萬尼的這本書恰恰就擁有這種濃鬱的味道。場景感對於犯罪小說來說極為重要,他在書中賦予了格拉斯哥(蘇格蘭西部城市)鮮活的生命力,這比我看到的任何書都更為切中我的內心,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是語言還是幽默、暴力還是喝酒,都重現了格拉斯哥的一景一幕。

這本書中存在著一個不成文的、以榮譽為標準的男性等級制。麥克萬尼用簡潔的詞句,賦予了酒吧氛圍和剛硬男性一種獨特的說服力。「他的臉看上去像是一場你不可能取勝的爭論,」他這樣描寫其中一個角色。他描寫的不僅是這個男性的外貌,而是用了僅僅幾個字書寫了他的整個人生履歷。

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節奏緊湊、精明潑辣的驚悚作品不一定非要是美國式的,我們有我們自己的方式。這本書鼓勵我去使用我自己的口音,去寫那些我熟悉的地方。

12、蘿拉·利普曼(Laura Lippman):

《洛麗塔》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著

《洛麗塔》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著  主萬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1-07

我想將《洛麗塔》稱作是一部犯罪小說,我以前從來沒這樣做過。但是,這本書中確實含有綁架、謀殺以及強姦(使用這個詞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等諸多內容。這本書曾多次間接提到愛倫·坡,甚至隱藏了一個重要的線索,雖然不是太直白,但我們能夠在字裡行間發現它,這個線索就是,這個故事和愛倫·坡著作《失竊的信》有著明顯的相似之處:我們所尋找的東西就放在最顯眼的地方,我們卻一直對其視而不見。現在,由於薩拉·韋因曼(Sarah Weinman)的堅持,我們終於知道,這個故事是根據美國的真實案例所改編的(薩拉·韋因曼的作品《現實中的洛麗塔》(The Real Lolita)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出版)。

多蘿西·帕克曾說,《洛麗塔》是一本關於愛情的書籍,當她說這句話的時候,她並沒有什麼險惡用意。但是,這本書並不是一本愛情書籍,而是描寫了一個以我為中心的戀童癖者對一個兒童的強姦,他一直在試圖合理化自己的行為。這種犯罪經常被掩藏在眾目睽睽之下。一些人認為,將《洛麗塔》稱為犯罪小說是貶低了這本書,但是我覺得,這反而使得這本書更有價值。這本書將一直提醒我們戀童癖的醜陋面孔——戀童癖一直存在,就存在於那美麗的語言之下。

13、唐娜·萊昂(Donna Leon):

《移動飛靶》  羅斯·麥克唐納 著

《移動飛靶》
 羅斯·麥克唐納 著  劉秀萍 譯
新星出版社 2015-07

羅斯·麥克唐納是一位美國作家,他的作品主要創作於六七十歲這一階段。他美麗動人的筆法以及主人公盧·阿徹的正直勇敢都深深吸引了我。我十分羨慕他的遣詞造句:輕鬆、優雅,有時候帶著詩意的美麗。他的小說裡沒有暴力,因為他遵循著亞里斯多德的教誨,即不要讓讀者們看到血腥,對此我十分欽佩。當阿徹發現文中一個人物對其他人所造成的邪惡傷害時,他並沒有徘徊於對此進行描寫,而是轉而敘述主人公是如何因生命流逝而悲傷,為始作俑者的淪落而悲傷。

麥克唐納的情節設置非常動人心弦:當阿徹尋找犯罪的動機時,他經常會發現過往的一些不公正現象,而這正是導致犯罪發生的根源。他對受害者和一些罪犯都報以了極大的同情心。

14、妮基·法蘭齊(Nicci French):

《月亮寶石》  威爾基·柯林斯 著

《月亮寶石》  
威爾基·柯林斯 著  潘華凌 譯
 北方文藝出版社 2012-01

通過《白衣女人》和《月亮寶石》這兩部作品,威爾基·柯林斯基本上形塑了驚悚故事的形式。《白衣女人》描寫了一位在霧中遊蕩的女人,以及被人竊取的身份,書中有著最惡毒的反面人物之一福斯科,他體態臃腫、頭腦狡猾,兜裡總放著一隻寵物老鼠,這本書裡還有一位強大的、一點兒女性氣質都沒有、長著一臉大鬍子的女主人公。《月亮寶石》呈現了一個厭惡偵探的世界,書中講了一個明顯無法偵破的犯罪案件,作者從多個視角對此進行了描述。學究們可能會指出,愛倫·坡也參與了驚悚故事的創造(而且是在威爾基·柯林斯之前)。他們還可能會指出,威爾基在《白衣女人》的前半部分描寫瑪麗安·哈爾科姆和福斯科之間的心理活動時,他似乎興致不高。而且,《月亮寶石》中提供的解決辦法其實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無所謂啦。我們現在的寫作形式,仍然借鑑了柯林斯的作品,而且我們仍然在閱讀,不斷重溫他精彩的篇章。

15、山姆·伯恩(Sam Bourne,本名喬納森·弗裡德蘭):

《巴斯克維爾的獵犬》 阿瑟·柯南·道爾 著

《巴斯克維爾的獵犬》
阿瑟·柯南·道爾 著  俞步凡 譯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12-10

這是一本經典著作,時常被改編成各種形式,我們甚至很可能因此忽略了原著。雖然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巴茲爾·雷斯伯恩都曾飾演過福爾摩斯,但我的心中卻仍然住著一個屬於我自己的福爾摩斯。我還在上學的時候,福爾摩斯便在我腦海中成型了。無論我在電影或電視劇裡看過多少不同的福爾摩斯,都比不上我初次看過的那本原著。

製作人和導演們為什麼會不斷選擇翻拍《巴斯克維爾的獵犬》呢?這是有原因的。這個故事擁有著完美的犯罪:在對的時間和地點,出現了轉移我們注意力的證據,充滿了迷霧與危險,家族秘密錯綜複雜,兇手的計劃精巧嚴密,而神秘的偵探古怪又傑出。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讓童年的我緊張不已——這一著作永不過時。

16、伊恩·凱麗(Erin Kelly):

《致命顛倒》(A Fatal Inversion) 芭芭拉·薇安(Barbara Vine,另一筆名為魯絲·倫德爾)著

1976年夏天,還是學生的亞當從遠房叔叔那裡繼承了一棟位於薩福克(英格蘭東部一郡)的房產,他一直嚮往的波西米亞生活卻落得一團糟。十年後,一個女性和一個孩子的屍體出現在了這座房子的動物墓葬處。他們到底是誰呢?

倫德爾最為知名的作品是她的「韋克斯福德督察」系列小說,但是,她以芭芭拉·薇安的筆名寫作的心理驚悚小說卻最深得我心。《致命顛倒》這本書非常有薇安風格:故事的一部分發生在過去,其主題、語言以及時間跨度表現得都非常出眾。這本小說的重點不在於誰是兇手,而在於這起兇案的目標是誰。薇安使用了倒敘手法和切換視角的寫法,使讀者應接不暇,情節設置也十分巧妙。

這個故事圍繞調查兇案而展開,卻是從嫌疑犯的視角出發的,而非偵探視角。我喜歡讀的(以及寫的)便是這種犯罪小說。這種書擁有所有應有的元素:兇案、懸疑、性、房地產色情,最後的一個情節轉折讓我頸後的汗毛都豎了起來。

倫德爾最獨特的地方在於,她非常強調完美的心理可信性。她比我讀過的任何作家都更加明白,迷狂是如何轉化為暴力的。倫德爾對於暴力的描述十分簡約,卻能讓讀者感到心頭陰冷,她將真正黑暗的內容留給了讀者自己去想像。

17、阿比爾·穆克吉(Abir Mukherjee):

《靜靜的火焰》(A Quiet Flame) 菲利普·科爾(Philip Kerr)著

科爾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才華橫溢,但不幸的是,他在今年早些時候過世了。伯尼·岡瑟(Bernie Gunther)是他筆下的一位「反英雄」式人物,是納粹德國以及戰後德國的一位調查員。我喜歡那種主人公身上充滿模糊色彩及矛盾的小說。對我來說,岡瑟恰恰符合這條標準。我最喜歡的小說是《靜靜的火焰》。在這本書中,伯尼身處阿根廷,周圍還有一群令人討厭的角色,其中包括納粹德國的高官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伯尼的任務是追捕一位連環殺人犯,這名殺人犯的犯罪手法與伯尼在之前在德國調查的一宗案例相似,專門挑年輕女性下手。

18、薩賓·達蘭特(Sabine Durrant):

《天才雷普利》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 著

《天才雷普利》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 著  傅玉安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6-09

選擇「雷普利」其實不太合適,因為「雷普利」系列包括五本小說,而不是一本。這五本小說都同樣頗具吸引力和誘惑力,在心理上也令人慾罷不能。在這些書中,我們的主人公雷普利逐漸成熟起來——他與犯罪之間那奇妙的關係一點點不斷變化著。在《天才雷普利》這本書中,他第一次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從騙子變成了精神病患者。雷普利先與有錢懶惰的迪基(Dickie)做朋友,繼而竊取了迪基的身份。警方對他的行為展開調查,他開始在整個義大利東躲西藏。他利用自己的才智逍遙法外,去逃避自己的邪惡本性。海史密斯的寫作手法非常簡潔——例如她曾描寫道,微笑「被有意拋過」桌子。她對心理的理解讓這部小說成為了偉大之作。和所有優秀的騙子一樣,雷普利會閱讀人們的心理、每個焦躁的小動作、每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假笑,他利用每個人的弱點去為自己謀利。海史密斯和雷普利一樣,她利用的是你的同情心(雷普利的權利,不是嗎?這個角色是多麼的冷淡和高高在上呀),所以當慘案發生的時候,你似乎也成為了這場犯罪的同謀。真是令人恐懼的完美之作。

19、格雷姆·麥克雷·伯內特(Graeme Macrae Burnet):

《罪與罰》 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

《罪與罰》
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  嶽麟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5-01

《罪與罰》屬於犯罪小說中的監獄類別,這本書在該類別中擁有著中流砥柱的地位。這本書整體上十分豐盈,擁有著一種拉伯雷式的風格。但是從拉斯柯爾尼科夫離開閣樓、踏上不歸路的時候,這本書就緊緊地抓住了讀者的心。謀殺現場曾一度荒謬、可怕而迷人。拉斯柯爾尼科夫時而暴躁易怒,時而充滿同情心,時而小氣自私,時而機敏精明。他怒上心頭,犯下了滔天罪行。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卻仍然努力想讓我們去愛上這個人。

當然,這本書寫的並不是尋找兇手的過程。相反,與許多偉大的犯罪小說一樣,這本書的迷人之處在於探索兇手頭腦中的陰謀詭計——這本書重點寫的是犯罪所帶來的心理影響,而不是一步步去解開謎底。這本書所提出的是關於犯罪、自由意志以及救贖方面的問題,這使得《罪與罰》不僅成為了最偉大的犯罪小說,更成為了所有小說中最偉大的一本。

20、蘇西·斯坦納(Susie Steiner):

《刑場》 薇兒·麥克德米德 著

《刑場》
薇兒·麥克德米德 著  陳靜 譯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 2011-10

這本書是我遇到過的一本接近完美之書,它的結構非常嚴密。作為一本心理懸疑書籍,這個故事幾乎包含了一切內容。擁有秘密的遙遠的鄉村?有的。雙重時間敘述——既有1963年對犯罪的調查,也有當下的故事?有的。勇敢的女主人公,一步步揭開真相?有的。兇手翻轉?有的。魯絲·倫德爾也認為,這本書是「她讀過的最棒的偵探故事之一」。

我是在很久之前讀的這本書,當時,我自己還不是一個犯罪小說作家。如今,當我再去思考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這本書更像是一部經典小說,而非當代小說。我腦海裡仍記得斯卡斯代爾湖區的那個社區,記得調查者身為局外人如何一步一步揭開謎底,記得作者高超的寫作手法。

21、傑佛瑞·迪佛:

《完美的間諜》 約翰·勒卡雷 著

《完美的間諜》
約翰·勒卡雷 著  李靜宜 譯
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11

在講述故事的時候,約翰·勒卡雷運用了天衣無縫的心理推測、嚴密的程序以及地理政治方面的驚悚情節,以一種驚險的風格,讓這部作品既充滿力量,又優雅得體。《完美的間諜》或許是迄今為止描寫父子關係的書籍中最為優秀的一本。美國國務院也應該看看勒卡雷(的任何一本書中)對美國外交政策的解剖。

22、雅各伯·羅斯(Jacob Ross):

《高爾基公園》(Gorky Park) 馬丁·克魯茲·史密斯(Martin Cruz Smith)著

克魯茲·史密斯的作品讓我懂得了犯罪小說中也存在著「聲音」和「角色態度」,並讓我理解了如何將這兩個元素融合起來,創作一部真正值得銘記的小說。在《高爾基公園》中,我們跟隨作者在冷戰時期的莫斯科探索,俄羅斯偵探看問題的方式與眾不同。這位偵探在與他人和自己交流的過程中,顯示出了他看問題的深度和準度,他在為人處事的過程中從不以道德去評判人,我震驚於他的態度和能力。正如麥可·康奈利所說的:「一部犯罪小說——和其他故事是一樣的——成敗取決於角色。」《高爾基公園》在角色描寫方面非常成功。

23、Yrsa Sigurðardóttir:

《墓地的沉默》 阿諾德·英德希達松(Arnaldur Indriðason)著

《墓地的沉默》
阿諾德·英德希達松 著  張露 譯
新華出版社 2017-01

《汙血之玷》(Jar City)是第一部獲得巨大成功的冰島犯罪小說,出版於2001年的《墓地的沉默》則是第二部,它使得阿諾德·英德希達松成為了世界上最傑出的犯罪小說作家之一。在這部小說中,有人在一棟建築物中發現了一具骷髏,整個故事便是圍繞著骷髏的來源展開的。故事非常具有吸引力,使讀者甚至不願挪開眼睛。小說主角是一位名為埃倫迪爾(Erlendur)的警察,他身上雖然有一些缺點,卻非常迷人。但是,真正讓整部小說充滿魅力的,是這本書中的第二條故事線,描述了家暴及其對相關家庭的影響。這部分的描寫非常令人心痛和不安,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親身走入了這個家庭當中。

24、丹妮斯·米納(Denise Mina):

《郵差總按兩遍鈴》 詹姆斯·M·凱恩 著

《郵差總按兩遍鈴》
詹姆斯·M·凱恩 著  主萬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1-07

文中的反派是一位開著卡車四處流浪的小混混,他不去尋找食物也不找工作,他遇到了他的靈魂伴侶——一位咖啡店老闆的妻子。這位厭惡自我的主角和這個女人之間有太多的相似之處,他們開始了一段什麼都不在乎的婚外情,並想設計殺死她的丈夫。《郵差總按兩遍鈴》是以第一人稱展開敘述的,這使得本書充滿了一股激動人心的急迫語調。書中並沒有講述核心角色的過往經歷,也沒有講述他們的動機,他們兩個人就這樣彼此忠誠。這本書只需一個小時便可讀完,但你永遠都不會忘記它。

25、米克·赫倫(Mick Herron):

《高爾基公園》 馬丁·克魯茲·史密斯 著

《高爾基公園》
馬丁·克魯茲·史密斯 著  劉小霞 譯
重慶大學出版社 2015-01

對我來說,這本書是這一類別小說中的巔峰之作。馬丁·克魯茲·史密斯採用了一種我們所熟悉的設定——雖然周圍有許多腐敗存在,但主人公仍然埋頭苦幹,兢兢業業於自己的工作,但他同時又使得這個故事全然一新。這場謀殺的原因是這部冷戰驚悚小說與前人之作的核心區別所在。如果20世紀80年代就有「遊戲改變者」這個詞存在的話,那麼我覺得這個詞非常適合於描述《高爾基公園》。這或許是我讀過的最富含人性的驚悚小說,我們從中可以一窺蘇聯社會是如何緩慢崩潰的,甚至再讀此書之時,也不會感到閱讀的激動有所減弱。在故事當中,每次積雪融化,溜冰場附近的三具屍體逐漸顯露出來的時候,我的心就再次被緊緊攫住了。這本書成功的關鍵在於主角倫科,他勇敢、孤獨,又充滿了同情心。「他是一個非常棒的工具。當我和他一起工作的時候,我會做得更好,」作者馬丁曾這麼說。我們都應該利用好這樣的工具。

(翻譯:尉豔華)

……………………………………

歡迎你來微博找我們,請點這裡。

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相關焦點

  • 書單| 布克獎50周年 最好看的英文小說都在這裡了
    布克獎(The Man Booker Prizes)被認為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也是世界文壇上影響最大的文學大獎之一,已經成為"最好看的英文小說"代名詞。自1969年開始頒發,每年頒發一次,布克獎已走過了半個世紀的歷程。
  • 一位復旦中文系教授的「不必讀」書單
    04 絕大多數的當代中國人寫的歷史小說 歷史小說是最難寫的小說之一,需要經歷、學識、性情、沉浸,最吃細節、韻味、筆力、文字功夫,這些對於當代中國人來說,尤其困難。
  • 十本精推書單,十種不同的人生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份外國文學書單,這份書單有些不一樣。它們不是來自編輯的推薦,也不是出自大數據的手筆,而是發送到Kindle小編信箱裡的讀者來信,十本精推書單,十種不同人生,總有一種你會喜歡。此作品為深思之作,在通俗小說的框架中包含著一系列關於瘋癲、笑、書籍、鏡子與迷宮、對於禁止的知識的迷戀、邏輯與偶然、醜等主題的探討,整部小說精心結撰,但陷阱重重,帶來索解的困難與多種可能。讀這部小說總讓我想到一些人的名字:博爾赫斯、福柯、巴赫金、巴塔耶等等。 翁貝託·埃科的代表作,入圍美國推理作家協會評選的25部史上最經典推理小說,埃科粉絲的必備品。
  • 南都書單:唯有好書不可辜負 12位作家的推薦
    南方都市報邀請12位作家分別為讀者推薦一本好書,帶領大家走入書中複雜迷人的世界。&nbsp&nbsp&nbsp&nbsp作家阿乙首先講述了一件關於閱讀的趣事。他說,在自己26歲的時候,有位多年至交問他:「你人生中有沒有讀完過20本書?」阿乙當時覺得不屑,就跟朋友一本一本地數自己讀過的書,數到十三四本的時候,就停下來了,因為阿乙發現自己讀過的許多書其實是「湊數」的。從那一天開始,阿乙開始發奮讀書。
  • 2021年推薦書單 一波華語文學、外國文學好書推薦
    在2021年第一個周末到來之際,澎湃新聞記者特按華語文學、外國文學分別整理了新年書單,以饗讀者。《克拉拉與太陽》  [英] 石黑一雄著  宋僉譯  這是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自2017年摘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出版的首部長篇小說,已成為2021年萬眾期待的文壇盛事之一。
  • 中國15位知名大學校長推薦書單,你讀過幾本?
    中國15位知名大學校長推薦書單,你讀過幾本?讀書是一種最好的學習,無論讀什麼書,都會有收穫。相信讀書會啟迪你的智慧,豐富你的思想,從書中汲取營養吧,書能讓你學到智慧,學到修養,學會做人。今天,小編想帶大家一起看看15位知名大學校長的推薦書單。
  • BBC評21世紀最偉大12本小說
    BBC文化專欄作者Jane Ciabattari向幾十位書評家發出了問卷,請他們列出在他們心目中,新千年以來出版的最棒的英文小說。他們總共列出了156本小說,根據投票BBC選出了12本最優秀的小說。(Riverhead)這次BBC文化欄目評選的最佳小說是朱諾·迪亞斯的處女作,該書主人公名叫奧斯卡,他是來自新澤西貧民窟的多米尼加裔美國宅男,他渴望與異性接觸,並夢想著成為美國的託爾金。大多數評論員將其列為書單中的第一名。《芝加哥論壇報》的文學特約編輯伊莉莎白·泰勒評價道:「我從未想過,我會如此鍾愛一本充滿白日夢和男性荷爾蒙的科幻小說。」
  • 盤點起點四位神豪作家,偏愛哈利波特,一句戲言打賞老鷹十萬
    大家好,我是喃喃,你寫的文好遜哦,應該這樣這樣才對,來來來,筆給你你來寫,今天為大家盤點起點四位那些我上我行的神豪作家。幽萌之羽:作品《舌尖上的霍格霍茨》胖雞是起點第一大書單主,上榜紅包富豪榜,累積打賞盟主53個(一個盟主一千元),其中包括眾多白銀盟主,許多小說因為獲得盟主加入胖雞的書單走紅。不過這僅僅是小號,根據書單顯示,她曾經在《惡魔法則》爭霸時期參與打榜,隨後出國留學,所有大號小號贈予他人處理。也許接受英國文化的薰陶,鹹魚少女的撲街,轉戰熟悉的領域哈利波特,一舉成名。
  • 5本不出名卻好看的網絡小說,書荒沙漠裡的綠洲,值得前往一看
    很多朋友都喜歡看網絡小說,但是小說看多了,層次就上來了,不知不覺就鬧書荒了:「我想看書,卻找不到合胃口的好書,無奈啊。」作為一個十年老書蟲,小編明白大家書荒的感受,這就給大家獻上5本不出名卻非常好看的網絡小說。希望能夠在書荒沙漠裡提供給大家一片綠洲,值得前往一看。
  • 19位作家書單:如只推薦一本書,你會選哪本?| 周末談
    中國的作家,常常缺少第一項。這次閱讀才發現,《創業史》是難得的三者俱有的小說,和今天的現實對比,仍覺得有活力。再考慮到小說創作前後的社會現實,更生出許多疑問——因此更覺得重要了。《魚王》[俄] 阿斯塔菲耶夫 著夏中翼等譯許多讀者在重讀《魚王》,重新懷疑:是不是只有俄國作家會辨認深夜和凍原下的隱秘色彩,知道絕望過後又該如何?最重要的事情並沒有變,這讓我們感激。
  • 國慶書單:32位編輯在讀的127本書
    國慶書單:32位編輯在讀的127本書 澎湃訊 2014-10-02 18:51 來源:澎湃新聞
  • 「奪回她姓名」:喬治·艾略特等25位女作家將以真名再版著作
    為了紀念百利女性小說獎成立25周年,該獎項的贊助商百利發起了「奪回她姓名」項目,《米德爾馬契》被票選為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小說,將署上埃文斯的真名重新問世。「奪回她姓名」系列叢書,圖片來源:百利女性小說獎此次入選的25部作品,其中一些已經久負盛名,如《米德爾馬契》和維奧萊·佩吉特(Violet Paget)的超自然小說《幻影情人》(A Phantom Lover)。佩吉特的筆名是弗農·李(Vernon Lee)。
  • 50本巔峰都市小說排行榜,最好看的都市小說,你看過幾本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阿昆網絡,今天給大家推薦50本巔峰都市小說排行榜,最好看的都市小說,你看過幾本?老書蟲趕緊收藏吧!23《我能提取億萬優點》完結111萬,月季花,第500章 從此幸福美滿(大結局)24《龍王殿》連載255萬,蕭陽雲舒,第1212章奇葩一幕25
  • 奧斯卡獲獎影片多小說改編 中文原著已出版(圖)
    影片改編自麥可·龐克的同名小說,原著小說出版於2002年,當時第一版只賣出了15000本,電影開拍前已經成了絕版書。  當書商得知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要出演電影《荒野獵人》時,才趕緊從版權方購買了再版版權。2015年,小說精裝版再版,此後賣出了超過50萬本,加印了21次,還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中文版已由北大出版社引進出版。
  • 看見前面一有火焰放光,就去摸索丨作家書單·江汀
    作家書單  · 第十三期江汀 江汀,安徽望江人,1986年出生,畢業於青島理工大學,現居北京。著有詩集《明亮的字碼盤》《來自鄰人的光》《寒冷的時刻》。曾參與發起北京青年詩會,參加詩刊社第31屆青春詩會;獲閣樓詩歌發現獎、《安徽文學》詩歌獎、胡適青年詩人獎,入圍第14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最具潛力新人獎提名。 隨身攜帶的閱讀史 江汀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寫詩,但與此同時,我也一直在閱讀。我樂於列出這份書單。
  • 書單|什麼才是好小說&清明假期看什麼?
    ,兩本書雖然風格和定位很不一樣,但都算是他們在寫了無數小說之後對小說這一體裁的思考與總結。我都很喜歡,還讀了《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間的一段給大家聽,是村上春樹講生活中如何收集細節,以及如何運用到小說寫作中,他甚至提出「想像力就是記憶」這樣的觀點,還挺讓人驚訝的。後面五本都是最近看過的很不錯的小說,從經典到新人作品、從大歷史到個人情懷都有,我自己最喜歡的是《日瓦戈醫生》和《北鳶》,希望其中有你喜歡的。
  • 東野圭吾:請查收你的清明假期書單
    相信大家對於東野圭吾並不陌生,這位日本高產的推理作家,迄今為止一共出版了近100本作品,也曾在2017年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榜-外國作家富豪榜榜首。這也難怪有網友驚呼,他不是在寫書,而是在印錢! 東野圭吾為「作家中的作家」。(《讀賣新聞》評) 東野圭吾以最簡單質樸的語言不斷訴說人性的隱惡與自贖,是其作品最迷人且匠心獨具的部分。(《新京報》評) 憑著超強的情節和超強的人氣,東野圭吾將萬千讀者聚集在圖書周圍。(《朝日新聞》評) 大眾圖書中暢銷的、長銷的、好賣的、受人尊敬的、影響大的這些元素,在他的書裡都能夠找到。
  • 全球作家收入排行榜,第一竟然是位曾經靠救濟金過日子的單親媽媽
    如果成為了世界最頂級的作家,那麼一年通常可以賺多少錢呢?美國知名商業雜誌《Forbes》公布了2019年世界收入最高的作家排行榜。Stephen King被譽為世界上最知名的驚悚小說大王,他的作品被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改編成兩部曲的電影,而收穫了不少的票房,Stephen King從2018年的年收入第三名下滑至2019年的第五名,收入為1700萬美金,比上一年少整整一千萬美金,這位12歲就開始四處投稿並有了要作為一個小說作家的目標。
  • 末日流必讀,除了《全球進化》還有這30本精品小說,不可錯過!
    咳咳,前幾天有位書友想讓小海推薦末日方面的書,小海當時回復的是等兩天,然後會整理一篇超長的書單。這幾天小海一直在整理,今天終於出爐了!一共30本末日文,然後還有其他的小海遺忘的,遺漏的,就請廣大書友們推薦補齊了!
  • 2020年英國皇家學會青少年圖書獎候選書單
    美國2017年25本最優秀青少年讀物5. 2017年美國孩子心目中的最佳繪本6. The Best of Dr. Seuss for All Ages | Dr.美國灣區著名私校哈克暑假書單- (G6-8)-上25. 美國灣區著名私校哈克暑假書單- (G6-8)-中26. 2018暑假讀物之新書推薦(一)3-5歲27. 2018暑假讀物之新書推薦(二)6-8歲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