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學生環學院龍春林教授團隊發現「冬綠油」新資源植物

2020-12-04 食品夥伴網

  新聞網訊  冬綠油(Wintergreen oil)是特殊的精油,主要成分為

水楊酸

甲酯,在結構上與阿司匹林(乙醯水楊酸)相似,具有抗菌、鎮痛和抗炎等

生物

活性,廣泛應用於

食品

殺蟲劑

醫藥

以及

化妝品

等行業。天然的冬綠油通常來源於白珠樹屬植物,主要為鋪地白珠(Gaultheria procumbens)、芳香白珠(G. fragrantissima)和滇白珠(G. leucocarpavar.yunnanensis)。

 

  近年來,龍春林教授團隊在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開展了一系列民族植物學調查工作,發現白珠樹屬的長苞白珠(G. longibracteolata)在當地具有食用、藥用、宗教等多種價值,並有開發為觀賞植物的潛力(圖1),長苞白珠是否能成為冬綠油的原料植物?團隊成員利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發現長苞白珠含有大量冬綠油,且水楊酸甲酯的成分含量高達90%以上;在長苞白珠精油裡還發現了芳樟醇等具揮發性物質;抑菌實驗研究顯示,長苞白珠精油對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具抑制作用(圖2)。2020年10月21日,該研究成果以「Gaultheria longibracteolata, an alternative source of wintergreen oil」為題,在國際權威期刊Food Chemistry(SCI農林科學大類一區)在線發表。中央民族大學博士研究生羅斌聖為本文第一作者,龍春林教授為通訊作者。

  圖1 長苞白珠的民族植物學調查

 

  (a.中國地圖; b.雲南省地圖; c.綠春縣地形圖; d.長苞白珠不同用途的相對引用頻率(RFC)

  圖2 長苞白珠精油的抑菌圈統計


  (L代表葉精油,S代表莖精油,R代表根部精油,M為水楊酸甲酯並作為陽性對照)

 

  長苞白珠的資源量大、易於人工栽培繁殖。本研究對冬綠油原料植物資源的保護、發掘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870316 & 31761143001)、生態與環境部項目(2019HJ2096001006)、民族醫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項目(KLEM-ZZ201906 & KLEM-ZZ201904)、中央民族大學項目(YLDXXK201819)、教育部和國家外專局項目(B08044)的資助。

相關焦點

  • Food Chemistry:中央民族大學龍春林教授團隊發現「冬綠油」新資源植物
    天然的冬綠油通常來源於白珠樹屬植物,主要為鋪地白珠(Gaultheria procumbens)、芳香白珠(G. fragrantissima)和滇白珠(G. leucocarpavar.yunnanensis)。
  • 龍春林:為民族植物學「正名」
    如果是後者,又是哪種植物呢?通過對植物學、佛教文獻等的查閱和考證,以及多年的物候觀察及實地調查,畫作中的「雪中芭蕉」被認為其植物原型很有可能就是在我國雲南少數民族地區生長的特有植物——地湧金蓮。龍春林在授課。受訪者供圖這是中央民族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龍春林和他的科研團隊日前最新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在資料庫中稍加檢索發現,他們今年還做過不少有趣的研究。
  • 為民族植物學「正名」
    如果是後者,又是哪種植物呢?通過對植物學、佛教文獻等的查閱和考證,以及多年的物候觀察及實地調查,畫作中的「雪中芭蕉」被認為其植物原型很有可能就是在我國雲南少數民族地區生長的特有植物——地湧金蓮。這是中央民族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龍春林和他的科研團隊日前最新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在資料庫中稍加檢索發現,他們今年還做過不少有趣的研究。比如,包粽子用到哪些植物的葉子?
  • .| 資環學院孔垂華教授團隊發現植物之間經土壤傳遞的化學信號物質
    近20年,植物之間的化學通訊識別大多集中於地上部空氣媒介的信號,如茉莉酸甲酯和乙烯等揮發性物質,而地下部土壤媒介的化學信號物質由於土壤和根系互作的複雜性一直沒能澄清。針對這一問題,我校資源與環境學院生態系孔垂華教授和其3位博士研究生(2010級張淞著,2011級李永華,2012級夏志超)歷時7年發現植物根系分泌的黑麥草內酯[(-)-loliolide]是介導植物地下部土壤媒介的化學信號物質。
  • 中央美術學院青島校區建築設計,形如「莫比烏斯環」
    這座秀美建築便是中央美術學院青島校區。中央美術學院青島校區於2019年6月30日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開工奠基,這是中央美院啟動新百年戰略,面向未來的重要戰略項目。(一個莫比烏斯環的開環大學)為意向。中央美術學院青島校區總體定位中央美術學院未來學院,將以海洋戰略、海洋文化為核心進行多層次、高品質、國際化的藝術設計創新教育,學科涵蓋海洋設計、時尚設計、自由藝術、藝術教育、文化產業管理等眾多傳統與新興專業領域,開展本科及本科以上高等學歷教育。
  • 湘西這個地方發現首個植物新種
    被譽為「動植物基因庫」的古丈縣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首個植物新種——湘黃精湘黃精(一)近日,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官宣,以科研宣教科的林業工程師王本忠與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老師劉輝華共同調查發現而命名的植物新種
  • 中央民族大學與美國紐約電影學院舉行校長視頻會議
    11月30日上午,中央民族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郭廣生出席與美國紐約電影學院的校長視頻會議,與紐約電影學院董事長Jean Sherlock、校長Michael J. Young、執行副校長Joy Zhu、學術副校長Sonny Calderon以及其他管理團隊成員,商談兩校在海南合作舉辦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事宜。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宋敏主持會議。
  • 中央民族大學獲批2個國家民委重點實驗室
    近日,國家民委辦公廳公布了國家民委重點實驗室建設名單,中央民族大學質譜成像與代謝組學實驗室、民族地區生態環境實驗室兩個實驗室成功入選。  質譜成像與代謝組學實驗室以中央民族大學「生物成像與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為科研平臺,主要依託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質譜成像與代謝組學」,並整合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和藥學院的化學、生物學、中藥學及民族醫藥學等相關學科資源推進建設與發展
  • 鄭州師範學院「植物資源與利用科研創新團隊」
    我國是經濟植物大國,具有資源優勢。培育和利用經濟植物資源,對滿足我國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需求,繁榮我國工農業經濟有著重要意義。在鄭州師範學院裡,活躍著這樣一支科研創新團隊,他們推進科研創新,潛心教書育人,積極服務社會,他們就是「植物資源與利用科研創新團隊」。
  •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2016年大學生夏令營通知
    為促進全國高校之間優秀大學生的交流與互動,加深兄弟高校學生對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的了解,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將於2016年暑期舉辦全國優秀大學生夏令營,開設環境科學與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兩個班,歡迎各高校的優秀大學生積極報名。
  • 南陽師範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一座探索生命科學的殿堂
    現有河南省科技創新團隊、河南省生物科學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生物學省級重點學科和植物生物學省級優秀教研室。在團隊建設上,學院建設了河南省科技創新團隊、生物科學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和微生物團隊。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是學校首批省級重點學科,植物生物學教研室是省級優秀教研室。
  • 新發現!南京農業大學李新華副教授發現橫斷山區被子植物新物種及新歸化種
    近期,南京農業大學生科院李新華副教授在雲南西北部橫斷山區,發現了被子植物商陸科一個新種,即雲南商陸,該成果發表於國際植物分類學權威期刊
  • 中央美院青島校區主體封頂,「莫比烏斯環」已具雛形!
    青島西海岸報/西海岸新聞網通訊員 韓麗 耿曉月近日,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的中央美術學院青島校區項目主體封頂,「莫比烏斯環」建築形體揭開神秘面紗。從空中俯瞰,學校已初具雛形,幾棟單體樓線條優美,設計感十足,與碧海銀沙珠輝玉映,完美地融於自然。
  • 【科研新進展】(120)單衛星教授團隊發現新型內源分泌肽激發植物的...
    近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雜誌在線發表了農學院單衛星教授團隊題為《The novel peptide NbPPI1 identified from Nicotiana benthamiana triggers immune responses and enhances resistance against
  • @三亞,海大團隊發表水稻二萜代謝研究成果 為作物遺傳改良提供新資源
    海南日報海口12月8日訊 (記者陳蔚林 實習生王夢洋)海南日報記者12月8日從海南大學獲悉,日前,該校教授羅傑團隊在期刊《自然—植物》上發表文章,揭示了水稻單環二萜基因簇自然變異的生化基礎及其在水稻抗病方面的作用,為作物遺傳改良提供了新資源。  據悉,植物次生代謝對植物抵禦各種生物與非生物脅迫至關重要。
  • 西農高錦明教授團隊在靈芝天然產物發現方面取得新進展
    日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化學與藥學院高錦明教授團隊從野生圓形靈芝(Ganodermaorbiforme)子實體中發現了兩個高度氧化的新骨架類型三萜分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青年教師尹霞副教授及留學生梅良博士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高錦明教授與比薩大學的GennaroPescitelli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 資環學院周功克課題組在浮萍汙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資環學院周功克課題組在浮萍汙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周功克教授團隊在浮萍汙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柑橘抑制冬梢除了環割還能用多效唑
    農財網柑桔通網友:除了枝杆環割外,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抑制冬梢?農財網柑桔通技術團隊:傳統的枝杆環割控梢有很多不足,割淺了沒有割斷韌皮層,控梢效果不佳,割深了傷害到木質部,容易引起... 農財網柑桔通網友:除了枝杆環割外,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抑制冬梢?
  • 學校資源植物與環境工程創新團隊在《The Plant Cell》發表論文
    學校資源植物與環境工程創新團隊在《The Plant Cell》發表論文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資源植物與環境工程創新團隊成員、農學院教授孔英珍及其合作者揭示了植物精細調控細胞壁果膠質甲酯化修飾程度的新機制。
  • 安徽農大李培金團隊揭示植物花期調控關鍵新基因
    2020年11月17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安徽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作物抗逆育種與減災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李培金團隊題為「Molecular variation i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