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液動力燃料電池未來可用於監測人體健康狀況

2020-12-06 36kr

2016年6月,英國巴斯大學、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及布里斯托生物能源中心的研究人員共同推出了一款微生物燃料電池,利用尿液充當燃料進行發電。這種電池每個成本只需1-2英鎊,同時這種燃料源非常可靠,是對廢物的再利用。

不過,科學家對新型生物燃料電池的探索從未停止。

近期,巴斯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推出了一款新型生物燃料電池,這款形似補丁的電池是利用汗液進行供電的。研究人員介紹,這款邊長僅為幾釐米的補丁電池是由柔性材料製成,可以貼合在皮膚上。同時它使用酶替代了電池中常用的貴金屬,這些酶依靠汗液為生,進而提供能量。

不過從生物燃料電池很難獲得足夠的電力,但是最新版本的電池相比最初版本已可以提取10倍以上的電能。研究人員表示,如果使用這款電池出去跑步,已經可以為行動裝置供電。

不過供電並不是染料補丁電池的終極目標。研發人員表示他們正在研究如何將這些電池進一步用於跟蹤人體健康情況。在研究人員看來,最令人興奮的應用是可以監測健康狀況的穿戴式傳感器。汗液一方面可以提供人體健康信息,同時也可以產生足夠的電力進行藍牙連接,用戶可以從智慧型手機端直接讀取結果。

研究人員表示,比如汗水中的乳酸量就與人的肌肉工作效率有關,可以幫助用戶了解自己的運動表現。類似的,汗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與其在血液中的濃度有一定關係,因此生物燃料電池可以提供監測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方法,而不需要針頭和血液樣本。

相關焦點

  • 利用汗液的柔性生物燃料電池問世
    美歐國際研究團隊最近開發出一種獨特的可貼在皮膚上的新型柔性可伸展器件,其能通過改變汗液中的化合物產生電能,可持續點亮LED(有機發光二極體),堪稱一種生物燃料電池。這項研究為開發由自主且環境友好的生物電池提供動力的可穿戴電子設備開闢了新途徑。相關論文發表在25日的《先進功能材料》上。
  • 人體運動供能無線可穿戴汗液傳感平臺
    ,使得個性化實時性的醫療健康監測成為可能。在眾多生理信號之中,蘊含複雜生理信息的汗液成為了人體無創連續傳感的潛在分析目標。考慮到能耗是影響汗液傳感的關鍵因素,而其應用場景又通常與劇烈運動緊密相連,採集運動過程中的機械能,用於供能汗液傳感平臺,為實現健康狀況無線追蹤提供了一種去電池化的解決方案。
  • 人體血液能量可發電 24小時監控人體健康(圖)
    納米管具備足夠微小的尺寸,使它在未來能夠被植入皮下。    研究過程中科學家發現,人類的血液也能發電。因為血液中有一些化學物質,在發生反應時會產生能量,所以可將它轉變為電能。    根據這一原理,研究人員稱,他們可以把諸如血液流動、心臟跳動、擺動手臂等低頻振動轉化為電力,供人們使用。它的核心技術是壓電效應,通過一種氧化鋅納米管,來獲取這些能量,從而實現轉化。
  • 構建人體汗液監測可穿戴系統
    你是否希望在運動時快速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以「線」為媒,串聯汗液與健康。開發了一種僅需使用針、線和剪刀就能快速構建的低成本、穿戴式人體汗液多指標健康分析系統。  論文連結: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2765-020-00046-8
  • 可穿戴生物傳感設備:市場規模超25億美元,可對汗液、淚液及唾液...
    它的可行性及性能經過了驗證,可在10分鐘內測量汗液中的酒精含量,對於揭示血液酒精含量是一個有用的指標,且沒有時間延遲,也沒有透皮裝置和檢測酒駕所用的呼氣測試儀的常見誤差。 加州幾所大學的跨校合作團隊也開發了一種貼片式離子電滲汗液傳感器,可用於囊胞性纖維症診斷中對鈉和氯離子的測量,也可以用於對健康人群葡萄糖濃度的測量。尤為特別的是,該平臺具有可定製的不同的汗液產生配置。
  • 鋰電池、固態電池、燃料電池,未來動力電池誰主沉浮?
    作為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部件,動力電池的發展一直備受關注。目前,鋰電池已深受行業認可,固態電池和燃料電池也以更加優異的性能被寄予厚望,在動力電池領域,可謂路線多元,同步推進。那麼,從全球來看,鋰電池、固態電池、燃料電池發展情況如何?未來又將誰主沉浮?
  • 潮科技 | 科學家研發非侵入式傳感器,可監測人體心肺健康狀況
    它能監測人體體內發出的振動,同時過濾來自體外的幹擾雜音,如空氣傳播的聲音。喬治亞理工學院電子和計算機工程教授Farrokh Ayazi表示:「這款傳感器晶片不會對人體皮膚或衣服的摩擦聲音產生反應,但對人體體內發出的聲音非常敏感,因此,它能夠穿過衣服收集到有用的振動。」
  • 德國公司推出燃料電池電壓監測系統 可用於量產車型
    (圖源:eenews)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德國Smart Testsolutions公司推出CVM G5S電池電壓監測系統,測量並監控燃料電池中單個電芯的電壓,可用於量產車型。CVM G5S測量模塊可在環境溫度高達105°C的情況下使用,輸入電壓在4.5到32V之間,因此,可在12或24伏的電源下直接操作。一個測量模塊能夠同步監測和獲取多達200個電芯的電壓,可將多個模塊串聯在一起。CVM G5S只適用於系列化生產。此外,作為單板解決方案,該產品具有依賴於數量的成本優勢,在連續運行過程中表現更佳。
  • 燃料電池:改變未來出行方式的綠色新動力
    近年來,開發和利用新型清潔高效能源成為重要課題,可持續發展的新能源技術也成為全球各國必須面對和重視的問題。燃料電池作為新能源技術領域的熱點,被普遍認為是一種高效清潔的新型發電方式,可靈活地為交通工具、家用電器、航空航天等提供動力。
  • 微生物燃料電池能以汗液為裝置供電
    研究人員陸續開發出各種發光布料、熱電能量採集織物以及鋅-銀氧化物可充電電池織物,最近又進一步將微生物燃料電池織物添加到這一連串的實驗室技術中,可望用於未來的穿戴式裝置。
  • 巴拉德:氫燃料電池是最可行的動力類型
    雖然ADAS主要用於提高駕駛員安全性和道路安全性,但它與系統連接和燃油效率密切相連。例如,ADAS的高級預測技能可更好地管理啟動和停止,並最大限度提高車輛動力以節省燃料。ADAS還可以為任何類型的動力傳動系統帶來更高的效率,無論是傳統的柴油和天然氣卡車還是鋰電池或氫燃料電池驅動的電動車輛。
  • 微生物燃料電池的未來在哪?
    在各種替代能源中,燃料電池對清潔電能的生產有了極大的興趣。燃料電池通過電化學反應產生電力,通過在陽極處氧化諸如氫和醇的燃料,以及在陰極處還原氧化劑,通常是氧氣。燃料電池將通過提供的燃料和氧化劑產生電力,伴隨著熱量和水作為副產品。酶燃料電池(EFC)和微生物燃料電池(MFC)是燃料電池的子類別,它們具有相似的能量生產操作原理。
  • 用汗液發電,美歐國際研究團隊研發新型柔性生物燃料電池
    策劃&撰寫:韓璐 近日,美歐國際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種新型柔性可伸展器件,令人關注的是,該器件能夠通過改變汗液中的化合物來產生電能,堪稱生物燃料電池。
  • 燃料電池專題報告:以動力鋰電為鑑,燃料電池商業化加速
    (如需報告請登錄 未來智庫)一、國內氫燃料電池產業:具備產業基礎,整裝待發核心觀點:氫燃料電池的底層技術決定了它是高能量密度、高能量轉換率、環保無汙染的能量來源,是理想汽車動力來源。按照電解質的不同 可將其分為五種類型,分別為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鹼性燃料電池(AFC)、磷 酸燃料電池(PAFC)、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MCFC)、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不同電解質類型決定了其電池使用的燃料、氧化劑、催化劑、反應溫度、所需壓力、極板材料不同,因此有不同的應用領域。
  • 單室無膜微生物燃料電池在柔性可穿戴器件應用研究
    【引言】基於纖維織物的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可以對人體進行實時健康檢測。這不僅需要將電源、傳感器等電子元件高度集成在空間狹小的區域內,還需要在劇烈的機械變形條件下保持器件有較高的輸出功率,並始終保持器件與皮膚的良好接觸以及較高的人體舒適度。
  • 連奔馳都放棄了,氫燃料電池車還有沒有未來?
    氫燃料電池一直被認為是「終極能源」,戴姆勒(梅賽德斯-奔馳母公司)在過去30多年來曾致力研發,以實現零排放汽車的目標。不過,氫燃料電池乘用車近期正式被奔馳放棄,原因是成本過高——製造一臺氫燃料電池車的成本大約是同類電池電動車的兩倍。奔馳不是第一家退出氫燃料乘用車賽道的車企,前不久大眾、本田均表達過對氫燃料電池車未來的質疑和擔憂。
  • 國六標準倒逼汽車產業變革,燃料電池汽車的未來可期!
    在上一篇,我們對燃料電池汽車和電動汽車各自的優劣做了比較,燃料電池車具有長續航裡程、快速加注、高功率密度、低溫自啟動等技術特點,這賦予它良好的商用前景,可應用於諸如重卡、叉車、貨輪等。
  • 科學家開發高性能植入式醫療傳感器 以監測人體健康狀況
    點擊查看 導言:在醫療過程中,對病人身體狀況進行監測是很重要的一環,而普通傳感器價格昂貴,在監測過程中可能會給患者帶來不適甚至產生危險。近日,一個國際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高靈敏度的柔性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植入體內,並且在不再需要時,安全地進行生物降解,成為可被人體吸收的組分。
  • 氫燃料電池飛機中熱導式氣體傳感器用於監測氫氣含量
    它是通過電化學反應而不是燃燒(蒸汽為、柴油)或能量存儲(電池)為最典型的傳統備用電源解決方案。傳統電池燃燒會釋放出汙染物,例如COx、 NOx、 SOx氣體和粉塵。如上所述,氫燃料電池僅產生水和熱量。如果氫氣是由可再生能源(光伏電池板、風力發電等)產生的,則整個循環過程不會完全產生有害物質。
  • 具生物活性墨水的新型智能織物,通過顏色變化監測身體和環境狀況
    可穿戴設備通過對人體參數和生物體液(如唾液、眼淚、汗水和呼吸)進行適形監測,對人體生理和表現進行無創監測,前景廣闊,在個性化監測和醫療保健領域引起了極大的興趣。在這個應用領域中,電化學、微流體,特別是柔韌的表皮電子學的結合為各種應用提供了新的機會和複雜的界面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