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所揭示浮萍在混合營養、異養和自養條件下的生長特性

2020-12-03 中國生物技術網

浮萍(duckweed)屬於天南星科浮萍亞科的水生漂浮植物,共紫萍屬(Spirodela)、少根紫萍屬(Landoltia)、青萍屬(Lemna)、扁無根萍屬 (Wolffiella)、蕪萍屬(Wolffia)5屬36個種,是研究光合作用、形態建成、遺傳進化的模式植物,在生物質能源、汙水處理、食物飼料和生物反應器等領域具有應用價值。高效積累目的產物(生物量、澱粉、蛋白質等)是浮萍產業化應用的基礎,優化培養條件、提高浮萍生長速率及生物量積累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期,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植物生理學團隊發現一株本地紫萍(Spirodela polyrhiza 5543)具有營養模式的多樣性,不僅可進行光合自養,還可利用多種有機碳源進行異養和混合營養,該現象在高等植物中比較少見。研究團隊較系統地研究了該紫萍在3種營養條件下的生長特性。研究表明,異養條件下,紫萍葉狀體變小且呈現黃白色,符合暗形態建成的特徵;混合營養條件下,紫萍葉綠素含量低於自養條件下葉綠素含量,推測碳源的添加抑制了紫萍的光合能力,需進一步的實驗驗證;培養25天之後,紫萍在混合營養條件下的生長速率分別是異養和自養的4.98倍和6.22倍。此外,混合營養條件下紫萍生物量積累大於異養和自養之和,表明在光和CO2限制條件下,紫萍的光合作用和有機碳代謝有明顯的協同作用,但其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葉綠體與線粒體的關係,能量流動和碳源分配等機理尚需進一步研究。

提高紫萍澱粉積累是利用其生物質能的基礎。該研究分析發現,混合營養條件下紫萍澱粉產量最高,但在異養條件下,紫萍澱粉含量分別是混合營養與自養條件下的2.06倍和25.69倍,表明異養是誘導紫萍澱粉積累的高效營養模式。研究提出,混合營養和異養相結合的兩步培養策略有可能進一步提高紫萍澱粉產量。分析紫萍在3種營養模式下對營養元素的吸收效率表明,混合營養條件下,紫萍對總氮、總磷及COD的吸收效率顯著優於其他兩種營養模式,這與其生長速率相符合。

該研究為認識高等植物的營養方式,開發浮萍在汙水處理、生物質能以及食物飼料等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實驗依據,並為深入研究高等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研究材料。相關成果發表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上,水生所碩士研究生孫作亮(現為博士研究生)為論文第一作者,研究員侯宏偉為通訊作者。研究得到湖北省科技創新計劃重大項目、淡水生態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的資助。

異養紫萍

紫萍在混合營養(左圖:光照+有機碳)、異養(中圖:黑暗+有機碳)和自養(右圖)條件下的生長特性示意圖

混合營養-異養相結合的兩步培養策略示意圖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浮萍在混合營養、異養和自養條件下的生長特性
    高效積累目的產物(生物量、澱粉、蛋白質等)是浮萍產業化應用的基礎,優化培養條件、提高浮萍生長速率及生物量積累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近期,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植物生理學團隊發現一株本地紫萍(Spirodela polyrhiza 5543)具有營養模式的多樣性,不僅可進行光合自養,還可利用多種有機碳源進行異養和混合營養,該現象在高等植物中比較少見。
  • 研究揭示浮萍在混合營養、異養和自養條件下的生長特性
    高效積累目的產物(生物量、澱粉、蛋白質等)是浮萍產業化應用的基礎,優化培養條件、提高浮萍生長速率及生物量積累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期,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植物生理學團隊發現一株本地紫萍(Spirodela polyrhiza 5543)具有營養模式的多樣性,不僅可進行光合自養,還可利用多種有機碳源進行異養和混合營養,該現象在高等植物中比較少見。
  • 水生所等在微藻異養高密度培養技術研究中取得進展
    異養培養是一種新型的微藻生物質生產方式,與傳統的光自養培養相比具有效率高、可控性高、易於工業化生產的優勢。然而,相對於一般工業微生物(如細菌和酵母)而言,目前微藻在異養培養條件下能夠達到的生物量濃度仍然很低(<100 g/L),這也限制了這項技術的產業化應用。
  • 楊建明團隊微生物光能異養條件下生長關鍵基因研究取得突破
    楊建明團隊微生物光能異養條件下生長關鍵基因研究取得突破 近期,青島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楊建明團隊與美國華盛頓大學,美國科學院院士Caroline Stone Harwood課題組合作,在國際上首次系統報導了光合微生物在厭氧光能異養型生長狀態下,微生物生長所必需的關鍵基因研究進展
  • Cell:讓細菌變成自養生物!靠消耗二氧化碳生長
    自養生物與異養生物生物分為自養生物(將有機碳轉化為生物質)和異養生物(消耗有機化合物)。自養生物控制著地球上的生物量,供應食物和燃料,更好地理解自養生長的原理和促進自養生長的方法對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至關重要。
  • 成都生物所利用水生植物浮萍開展廢水處理研究獲系列進展
    同時,氮磷又是農作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元素,但是因為廢水量大,氮磷的濃度相對於陸生為主的農作物需要較低而且廢水資源與農業生產在時間和空間分布上不匹配,因此難以通過作物實現廢水氮磷的有效利用。  水生植物浮萍是世界上最小的開花植物,其生長快,生物量大可達50噸/公頃.年,而且生物質質量高(木質素含量低,澱粉含量高),已經成為能源植物研究的熱點。
  • 我國科研人員實現超高密度微藻異養培養
    新華社武漢10月24日電(記者譚元斌)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國家投資開發公司微藻生物科技中心與暨南大學科研人員組成的聯合團隊,近期實現超高密度微藻異養培養,突破了微藻大規模工業化應用的關鍵瓶頸。異養培養是一種新型的微藻生物質生產方式,與傳統的光自養培養相比具有效率高、可控性高、易於工業化生產的優勢。受技術水平所限,當前微藻在異養培養條件下能夠達到生物量濃度仍然很低,制約了微藻的工業化應用。上述聯合團隊的科研人員以一株可異養培養的富油柵藻為研究對象,通過過程優化,尤其是精準的葡萄糖濃度控制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實現了該富油柵藻的超高密度培養。
  • 從自養到異養:植物界的「騙子」是如何養成的
    自然界中有一大類植物寄生於光合自養植物與真菌形成的共生體系之上(第三方欺騙者),它們從菌根真菌獲取有機營養物質但並不對真菌進行回報,以此形成了真菌異養(Mycoheterotrophy)的寄生生活方式。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以此類寄生植物為對象,持續開展其與真菌之間互作關係的研究,包括真菌異養植物的起源和進化,被寄生的真菌的種類、多樣性,植物-真菌之間的互作網絡關係等。
  • 在汙水處理中浮萍的應用
    1 浮萍科植物適用於汙水處理的特點 1.1 快速吸收轉化汙水中氮磷 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浮萍植物具有非常高生長速率,根據Reddy等的研究統計,北美地區浮萍的年生產力為6—26 t(DW)/a·hm。而Oron曾經報導自然條件下,在汙水中生長的浮萍相對生長速率可以達到0.10~0.35 g(DW)/g(DW)·d,相當於每2~7 d生物量即增加一倍。
  • Science:發現一種迄今為止最為原始的三羧酸循環,有助揭示地球上的...
    多組學分析(包括採用代謝組學的一種新方法)結果揭示出Thermosulfidibacter具有一種可逆的TCA循環,即不論是處於自養的或混合營養的條件下,根據可利用的碳源靈活地改變反應方向(圖3)。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其他的有機體在TCA循環中利用相同的一組酶表現出碳固定(autotrophy, 即自養型)和脫羧(heterotrophy, 即異養型)功能。
  • 微生物組 | 合成的異養微生物群落和光養微生物群落共促可持續生長
    2020年7月30日Karsten Zengler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題為「Synthetic microbial communities of heterotrophs and phototrophs facilitate sustainable growth」的文章,合成的異養微生物群落和光養微生物群落促進可持續生長
  • 科學家揭示海洋下洋殼巖石中深部微生物及其生存策略
    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副教授李江濤與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合作完成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海洋下洋殼巖石中的確存在微生物,它們在依賴自養方式生存的同時,更大程度上依靠攝取現成有機物的異養方式生存,並由此揭示了海洋下洋殼巖石中存在的深部生命圈及其生存策略。3月12日,《自然》在線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
  • 美媒:浮萍可能成為航天員在太空中的營養美食
    浮萍沙拉。浮萍湯。浮萍煎蛋卷。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植物生態學和分子生物學教授芭芭拉·德米希-亞當斯在「對話」網站上撰文說,富含蛋白質的小型植物浮萍可能是在太空中獲取營養膳食的途徑。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和由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和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合作的太空健康轉化研究所,利用德米希-亞當斯及其實驗室來研究一個綠葉難題:太空人在宇宙飛船內可以用有限的資源種植哪些營養豐富的植物?浮萍。浮萍是池塘和魚缸中常見的植物,也是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植物之一,除此以外,還是最富含蛋白質的植物。這對未來可能承擔探索太陽系外緣任務的太空人來說是個好消息。
  • 美媒:浮萍可能成為航天員在太空中的營養美食
    浮萍沙拉。浮萍湯。浮萍煎蛋卷。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植物生態學和分子生物學教授芭芭拉·德米希-亞當斯在「對話」網站上撰文說,富含蛋白質的小型植物浮萍可能是在太空中獲取營養膳食的途徑。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和由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和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合作的太空健康轉化研究所,利用德米希-亞當斯及其實驗室來研究一個綠葉難題:太空人在宇宙飛船內可以用有限的資源種植哪些營養豐富的植物?浮萍。浮萍是池塘和魚缸中常見的植物,也是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植物之一,除此以外,還是最富含蛋白質的植物。
  • 汙水低溫脫氮:硫自養反硝化法效果顯著
    【中國環保在線 技術前沿】在冬季低溫影響下,汙水處理廠氮汙染物去除效果也容易出現反覆。硫自養反硝化法以運行成本低、效率高、工藝簡單等特性受關注,尤其是在低溫低碳氮比條件下的應用更是突出。本文以顆粒硫磺和黃鐵礦的硫自養反硝化反應器為研究對象,進行詳細數據記錄。
  • 利用浮萍實現靜水懶人養魚的妙用
    不知道養魚的水族愛好者們有沒有注意到一個非常適合靜水環境下養觀賞魚的方式?老青年今天就不賣關子了,直接宣布答案就是利用浮萍實現靜水飼養觀賞魚,即使是懶人一樣能把魚養好。浮萍作為一種特殊的水生植物,它的作用可以說是非常的多。
  • 讓細菌變成自養生物:靠「吃」二氧化碳生存
    眾所周知,生物可分為自養生物和異養生物。自養生物能從無機物合成生命活動所需的有機物,是生態系統中有機物的生產者、食物鏈基礎。來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利用合成生物學研製出了一種新型大腸桿菌,與綠色植物樣為自養生物,以消耗二氧化碳作為能源。
  • 讓細菌進化成像植物一樣的自養生物...
    生物學家通常把世界分為兩種類型的生物:自養生物(有機碳轉化為生物量)和異養生物(消耗有機化合物)。自養生物控制著地球上的生物量,並供應我們所需要的食物和燃料。更好地理解自養生長的原理以及促進自養生長的方法對於實現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