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讓細菌變成自養生物:靠「吃」二氧化碳生存

2020-12-06 東方財富網

近日,據媒體報導,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發表在《細胞》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成功製造出了一種自然界不存在的新型大腸桿菌,並讓它們學會了「吃」二氧化碳

眾所周知,生物可分為自養生物和異養生物。自養生物能從無機物合成生命活動所需的有機物,是生態系統中有機物的生產者、食物鏈基礎。

來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利用合成生物學研製出了一種新型大腸桿菌,與綠色植物樣為自養生物,以消耗二氧化碳作為能源。

研究人員利用新陳代謝重分配和實驗室進化將大腸桿菌轉化為自養生物。該菌株初期可通過簡單的電化學合成甲酸鹽,後研究人員讓參與異養生長的中央酶失活,使細菌更依賴自養途徑生長

研究人員通過同位素標記證實,培養約200天後出現了只通過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的大腸桿菌,最少出現了11個新的突變使它們能夠適應自養

研究人員表示,該研究首次描述了細菌生長模式的成功轉變,有望增強對二氧化碳的固定,解決食物和能源的可持續生產問題,也有望應對全球變暖帶來的挑戰。

但研究人員同時指出,該研究的局限性在於這種新型的大腸桿菌產生的二氧化碳要比消耗得更多,因此還需進行進一步研究予以改進

(文章來源:快科技)

相關焦點

  • Cell:讓細菌變成自養生物!靠消耗二氧化碳生長
    自養生物與異養生物生物分為自養生物(將有機碳轉化為生物質)和異養生物(消耗有機化合物)。自養生物控制著地球上的生物量,供應食物和燃料,更好地理解自養生長的原理和促進自養生長的方法對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至關重要。
  • 讓細菌進化成像植物一樣的自養生物...
    生物學家通常把世界分為兩種類型的生物:自養生物(有機碳轉化為生物量)和異養生物(消耗有機化合物)。自養生物控制著地球上的生物量,並供應我們所需要的食物和燃料。更好地理解自養生長的原理以及促進自養生長的方法對於實現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 讓細菌進化成像植物一樣的自養生物……
    生物學家通常把世界分為兩種類型的生物:自養生物(有機碳轉化為生物量)和異養生物(消耗有機化合物)。自養生物控制著地球上的生物量,並供應我們所需要的食物和燃料。更好地理解自養生長的原理以及促進自養生長的方法對於實現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 ...逆天了!以色列科學家造出新型大腸桿菌,可把二氧化碳作為碳源
    二氧化碳!這還要從生物的「吃飯方式」說起。根據食物來源的不同,生物可以被大致分為兩類:一類叫做「自養生物」。顧名思義,它們能夠自己生產有機物來養活自己。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我們身邊的植物了——從一顆種子到一棵大樹,植物「吃掉的」不是土壤,而主要是空氣裡的二氧化碳。第二類生物則叫做「異養生物」,它們不能自己產生有機物,只能通過進食來攝取。
  • 錳氧化引起細菌化學自養
    錳氧化引起細菌化學自養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6 17:17:25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Jared R. Leadbetter團隊提出錳氧化能夠引起細菌化學自養。
  • 由實驗室進化而來的細菌轉向消耗二氧化碳來生長
    在幾個月的過程中,以色列的研究人員創造了大腸桿菌菌株,該菌株消耗二氧化碳作為能源,而不是有機化合物。合成生物學的這一成就凸顯了細菌新陳代謝的驚人可塑性,並可以為未來的碳中和生物生產提供框架。該作品於11月27日發表在《細胞》雜誌上。
  • 古細菌、真細菌和真核生物
    對不同種類現代細菌的分子進化研究發現,在一類能夠利用二氧化碳和氫氣產生甲烷的厭氧細菌以及生長在極濃的鹽水中的鹽細菌、可以在自然的煤堆裡生長的嗜熱細菌、在硫磺溫泉中或是海底火山區生長的嗜硫細菌等類群中,核糖體RNA(rRNA)的分子序列與一般細菌的rRNA分子序列十分不同,其相差程度比一般細菌rRNA分子序列與真核生物(細胞中含有細胞核的生物)的rRNA分子序列的差異還要大。
  • 地球上最先出現的生命是真的靠吸二氧化碳為生嗎?居然不是公認?
    在現代生物學中,生命是生物的生長、發育、繁殖、代謝、應激、進化、運動、行為、特徵、結構所表現出來的生存意識。目前生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因為目前生命活動的最基本場所為細胞,能進行生命活動。利用陽光吸收二氧化碳,來進行光合作用,而二氧化碳則用於成有機物。在地球的最早生物鏈中,這類生物處於一個必不可少的位置。藍藻利用葉綠素,將太陽能這種能量以光合作用,將其轉化為化學能,以有機物的形態儲存能量,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出現打下基礎。
  • 科學家發現只吃空氣的細菌!能分離氫氣、二氧化碳成能量
    (圖/翻攝自新南威爾斯大學,下同)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的研究人員,2017年在南極發現一種「吃空氣的細菌」,不過最新研究發現,這些細菌會把空氣裡的氫氣、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分離出來,轉化為能量,因此這種細菌可能不僅限於南極,還可以在其他寒冷、乾燥的地方生存。
  • 21億年前的吃貨細菌,最終演化成人類
    三、21億年前的吃貨在21億年前的海洋中,原核生物種類多樣,有些原核生物有些能夠自力更生,靠自己進行光合作用就活得很好,這些生物我們稱之為自養生物;但是有一些卻不行,它們必須要吃其他的有機物才能生活,這些是21億年前的「吃貨」,這些生物我們稱之為異養生物。
  • 科學家發現「吃」空氣生存的細菌 有助於發現外星生命
    據外媒報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指出,他們發現了一種能夠在極端環境下通過「吃」空氣生存的細菌,或將對地球碳匯預算和發現外星生命帶來幫助。每一種生物都需要從某處獲取能量賴以生存。而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幾年前在南極洲發現了一種細菌,它們依靠空氣生存。
  • 2019年中考生物細菌和真菌專題複習
    C.液泡 D.細胞核 11.平菇的營養方式是 A.自養 B。腳汗中的有機物 34.在生態系統中,能把有機物變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無機環境的是 A.生產者 B。消費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 35.生活在人體大腸內的某些細菌能合成人體所需要的一些維生素,這類細菌與人體的關係是 A.共生 B。腐生 C。寄生 D。
  • 舌尖上的進化史:21億年前的吃貨細菌,最終演化成人類
    ,因此在細胞內褶之後能夠擴大細胞內的面積,從而增加核糖體的數量,這是有利於生存的一點。三、21億年前的吃貨在21億年前的海洋中,原核生物種類多樣,有些原核生物有些能夠自力更生,靠自己進行光合作用就活得很好,這些生物我們稱之為自養生物;但是有一些卻不行,它們必須要吃其他的有機物才能生活,這些是21億年前的「吃貨」,這些生物我們稱之為異養生物。這時候的生物都是單個的細胞形態,它們沒有嘴,怎麼吃呢?
  • 教材考點挖掘:硫細菌、化能合成與深海熱泉生態系統
    Lutz拍攝)問題二:這些巨型管蠕蟲吃什麼呢?答案是它們似乎什麼都不吃,它們靠與前文提到的硫細菌一起互利共生。這些硫細菌可以佔到巨型管蠕蟲體重的一半,它們通過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機物,而巨型管蠕蟲就依賴它們提供的有機物作為物質和能量的來源。
  • 藍細菌——改造地球的先行者
    38億年前來自太空的小行星,隕石越來越少,地表水圈漸漸形成,動蕩不安的地球變成了一個藍色的星球,表面覆蓋著蔚藍色的大海,海面上遍布著巖石裸露的島嶼。但是,陸地和海洋中仍然沒有植物和動物的蹤影,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很高,幾乎沒有氧氣。當時地球是被厭氧菌佔據的。
  • 科學家發現通過「吃」空氣生存的細菌:將有助發現外星生命
    來源:快科技8月19日,據外媒報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指出,他們發現了一種能夠在極端環境下通過「吃」空氣生存的細菌,或將對地球碳匯預算和發現外星生命帶來幫助。每一種生物都需要從某處獲取能量賴以生存。
  • 這種細菌僅靠「吃電」存活:無需氧氣食物
    這意味著,所有生物都面臨著相同的挑戰。無論是單細胞的細菌還是一頭藍鯨,都必須找到電子源,還有體內釋放電子、形成迴路的場所。但如果沒有氧氣來釋放電子,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有許多生物居住在低氧環境中,因此它們必須找到別的途徑來釋放電子。一些生物採用的方法是呼吸「金屬」,而不是氧氣。
  • 研究稱靠「吃空氣」生存的細菌可能存在於世界各地的寒冷沙漠中
    據外媒報導,幾年前,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的研究人員在南極洲發現了可以只靠「吃空氣」生存的細菌。現在研究小組發現,這種方便的能力可能並不限於南極的細菌,他們在其他地區的寒冷沙漠中也發現了證據。這一發現可能對地球以外的生命也有影響。
  • 如果人類不小心將細菌帶到了火星,會導致火星出現生命嗎?
    那麼如題所說,我們人類給火星上送去一批細菌,它們能夠存活嗎?細菌生命力再強,但也是生命地球上的物種千萬,但是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規律,那種體型越大,進化的越複雜、越先進的生物,其實對環境的要求更為苛刻。就像我們人類,確實很智慧,是地球上唯一一個能夠通過大腦和雙手改變自然的物種。